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圖書館 編,赫俊紅 主編 頁數(shù):429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藏地方志書目》的面世,雖姍姍來遲,仍然值得欣慰。之所以這樣說,是由于這批古籍近六十年的流藏滲透著我們文博人保護先人文獻遺產(chǎn)的睿智和艱辛,從一個側(cè)面可以管窺我們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歷程。 這批方志古籍能夠成規(guī)模地保存下來,要歸功于建國初主持全國文物工作的社會文化事業(yè)管理局局長鄭振鐸先生等前輩的寶藏意識和不遺余力的搜求。據(jù)1952年12月20日由鄭振鐸、王冶秋等署名的《為收購北京舊書肆所有各省方志致文化部的報告》中寫道:當于本年七月間,開始指定妥慎之干部三人,在北京市各舊書肆,陸續(xù)展開收購工作。五個多月來,收得各省的通志、府志、縣志、山川、里鎮(zhèn)橋堤志等,凡五仟零五十八部,共四萬六仟四佰三十八冊,共計付款一億二仟八佰四十三萬四仟七佰圓。平均每冊約為人民幣三仟圓。市面上的…般的方志,大體己全部收凈。惟有若干規(guī)模較大的書肆,如來熏閣、修綆堂、邃雅齋、富晉書社等,所存的方志,亦不下四萬余冊,尚未著手收買。一因各書肆索價甚昂,一時不易就范;二因我局并無書庫或倉庫的設(shè)備,現(xiàn)收各書,均暫時堆放在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實在無法再行容納更多的數(shù)量。故暫時停止此頊收購工作,擬俟將這一批方志分配給北京圖書館及文物整理委員會后,騰出地位,再進行收買來熏閣等肆的方志。
書籍目錄
序編例全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莊地區(qū) 唐山地區(qū) 邯鄲地區(qū) 邢臺地區(qū) 保定地區(qū) 張家口地區(qū) 承德地區(qū) 滄州地區(qū) 廊坊地區(qū) 衡水地區(qū)山西省 太原地區(qū) 大同地區(qū) 陽泉地區(qū) 長治地區(qū) 晉城地區(qū) 朔州地區(qū) 晉中地區(qū) 運城地區(qū) 忻州地區(qū) 臨汾地區(qū) 呂梁地區(qū)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呼和浩特地區(qū) 呼倫貝爾地區(qū) 巴彥淖爾地區(qū) 烏蘭察布地區(qū)遼寧省 沈陽地區(qū) 大連地區(qū) 鞍山地區(qū) 撫順地區(qū) 丹東地區(qū) 錦州地區(qū) 營口地區(qū) 遼陽地區(qū) 鐵嶺地區(qū) 葫蘆島地區(qū)吉林省 長春地區(qū) 四平地區(qū) 遼源地區(qū) 通化地區(qū) 白山地區(qū)黑龍江省 哈爾濱地區(qū) 齊齊哈爾地區(qū) 雙鴨山地區(qū) 佳木斯地區(qū) 牡丹江地區(qū) 黑河地區(qū) 綏化地區(qū)上海市江蘇省 南京地區(qū) 無錫地區(qū)……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qū)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臺灣省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書名四角號碼索引筆畫索引與四角號碼對照表漢語拼音索引與四角號碼對照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藏地方志書目》的出版凝聚了諸多人的心智和努力。在此,我們首先應(yīng)向鄭振鐸、王冶秋等先賢們表達由衷的敬意,是他們的決策和組織才使得這批原本四散的方志古籍能成規(guī)模地收集起來。其次,我們要向一代代默默無聞的守護者們表達由衷的敬意,是他們的責任感和勤勉才使得這批來之不易的遺產(chǎn)能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下屢次輾轉(zhuǎn)但仍整體地保存下來。再次,我們要向整理保護者們表達由衷的敬意,是他們的智慧和努力才使得先賢的文獻遺產(chǎn)能夠廣人為公眾所用。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對包括地方志在內(nèi)的院藏2.3萬多部(18萬多冊件)古籍善本的搶救性整理和保護,得到了財政部、國家文物局等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支持。同時,這項基礎(chǔ)工作的開展更離不開參與人員的辛勤勞動。從整體的古籍整理與保護工作進程來看,所取得的階段性收獲歸納起來有以下方面:第一階段(1991~2004年),古籍善本的入庫管理和搶救性保護。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改善古籍的保存環(huán)境,清點建賬和入庫卜架管理。十幾年前,隨著文研所科研樓的落成啟用,將所藏古籍從原來保存狀況極差的市郊人倉庫中移出,遷入現(xiàn)在的科研樓中,辟設(shè)專庫,購置裝具,同時進行清點建賬和入庫上架工作。二:二是采取專業(yè)保護措施,對上架的古籍進行除塵、熏蒸等滅繭處理。三是,對部分古籍進行卡卡片式簡編目錄。盡管參與這階段工作的人員陸續(xù)有所調(diào)整和變更,但主要是山原中國文物研究所文物資料信息中心的同志承擔,已故的劉志雄先生是該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其它的如何國基、侯石柱、嵇滬民、李戈、楊琳、理炎、步曉紅、黃彬、鄭一萍、劉遜、楊樹森、王小梅、黃田帛、陳秀、李杏、李秀清等同仁,以及外聘專家丁瑜先生都曾不同時段、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工作,付出過辛勞。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藏地方志書目》是由中華書局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