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5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 作者:(德)馬丁·海德格爾|譯者:孫周興 頁數(shù):12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錄了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年)討論藝術問題的四篇重要文章,按照寫作(或演講)的時間順序排列起來,依次是“藝術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筑·居·思”(1951年)、“藝術的起源與思想的規(guī)定”(1967年)和“藝術與空間”(1969年)。這四篇文章各有重要的意義,尤其以“藝術作品的本源”為最,后者已經(jīng)是當代藝術理論的經(jīng)典之作了。此外,這四篇文章都在一定程度上與造型藝術(繪畫、建筑、雕塑等)相關聯(lián)。本著系統(tǒng)化的理由,這里把它們匯集在一起,是為了方便有興趣的讀者進行專題閱讀。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馬丁·海德格爾 編譯:孫周興
書籍目錄
編者引論:藝術現(xiàn)象學的基本問題藝術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筑·居·思(1951年)藝術的起源與思想的規(guī)定(1967年)藝術與空間(1969年)附錄1:論畢加索——對多維性的解釋嘗試附錄2:繪畫作品中的澄明與遮蔽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海德格爾對于藝術的本源意義的追問始于更早、更著名的“藝術作品的本源”(1935/36年)一文。該文開頭即提出要追問藝術作品的本質(zhì)之源;而在結束處,海德格爾提供出來的答案既簡單又不免讓人吃驚:藝術作品的本源是藝術?!八囆g作品的本源,同時也就是創(chuàng)作者和保存者的本源,也就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性此在的本源,乃是藝術。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藝術在其本質(zhì)中就是一個本源:是真理進入存在的突出方式,亦即真理歷史性地生成的突出方式?!盡重點當然在后面:藝術是真理發(fā)生或生成的突出方式。把藝術與真理關聯(lián)起來,這其實是一個驚人之舉。為何藝術是“真理”?又是何種“真理”——藝術的真理性是何種真理性?海德格爾是從作品角度來討論的。什么是一件藝術作品?大概沒有人敢有明確的答案,在今天這個時代尤其如此。海德格爾的回答可謂別出心裁——他賦予藝術作品一種“開天辟地”的意義,指出藝術作品的“作品存在”(“作品性”)的兩個基本特征,即:其一、作品存在就是“建立”(aufstellen)一個“世界”。其二、作品存在就是“制造”(herstellen)“大地”。這里要注意的是,在此“世界”用的是單數(shù),是“一個”(eine),而其實卻指示著“多個”,因為“世界”總是依諸民族而展開,是諸民族的“世界”;相反,“大地”用的是定冠詞,是“這個”(die)“大地”,其實倒是單數(shù)了。這是海德格爾的“作品觀”。而若要充分理解海德格爾的這個思想,我們還得從頭說起,先來看看海德格爾在前期《存在與時間》中形成的“物觀”。在前期哲學中,海德格爾雖說旨在重構存在學(Ontologia,舊譯“本體論”),但落實處卻在個體實存,即在世此在(Dasein)。人生在世,總是要與事物交道。所交道之物首先是“器具”或“用物”。從器物入手,海德格爾之所思在于物如何在世界境域中呈現(xiàn)、存在。海德格爾的想法可謂平常了:物的存在首先在于人對物的“使用”中,也可以說在于物與人的關聯(lián)狀態(tài),而不在于人對物的認知。
編輯推薦
《依于本源而居:海德格爾藝術現(xiàn)象學文選》:斷橋·藝術哲學文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