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病八大證治

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人民軍醫(yī)大學  作者:王付  頁數(shù):399  字數(shù):305000  

內容概要

這是一本很好的中醫(yī)臨床診療學參考書。作者針對基層醫(yī)師臨床工作中經(jīng)常遇見的“疑難雜病”而又缺乏治療方法的實際情況,以西醫(yī)八大系統(tǒng)即:消化、呼吸、神經(jīng)及精神、循環(huán)及血液、運動、泌尿、生殖、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分類法為“綱”,以中醫(yī)的氣、血、虛、寒、熱、痰、濕、燥(風)八大證治辨別分型為“目”。在“目”中分設有:病因病理、辨別要點、辨證用方。在辨證用方中,詳細地介紹了每一證型的辨證規(guī)則、治療方案、代表方劑、方藥組成、用藥要點、隨癥加減等內容。本書堅持中西醫(yī)結合的理念,開拓出一種新穎的辨證思路,啟發(fā)讀者怎樣運用理論指導實踐,如何正確地診治臨床上的疑難雜病,其內容豐富,提綱挈領,簡明實用。適于各級中醫(yī)、西學中臨床醫(yī)師及中醫(yī)院校在校生、實習生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王付,男,1958年生,河南省濟源市人,1989年研究生畢業(yè)于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獲碩士學位,現(xiàn)任河南中醫(yī)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河南省高校中青年優(yōu)秀骨干教師。主要從事《傷寒論》、《方劑學》教學、臨床與科研工作,出版了大量研究應用《傷寒雜病論》的著作,代表著作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消化系統(tǒng)疾病概述 第一節(jié) 從氣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二節(jié) 從血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證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三節(jié) 從虛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四節(jié) 從寒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五節(jié) 從熱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六節(jié) 從痰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證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七節(jié) 從濕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八節(jié) 從燥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第二章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概述 第一節(jié) 從氣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二節(jié) 從血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三節(jié) 從虛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四節(jié) 從寒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五節(jié) 從熱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六節(jié) 從痰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七節(jié) 從濕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 第八節(jié) 從燥論治  一、病因病理  二、辨別要點  三、辨證用方……第三章 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疾病第四章 循環(huán)系統(tǒng)及血液疾病第五章 運動(風濕及結締組織)系統(tǒng)疾病第六章 泌尿系統(tǒng)疾病第七章 生殖系統(tǒng)疾病第八章 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病因病理     1·脾胃氣虛  胃主受納、腐熟與消磨水谷,為后天之本,為氣血生化之源?!鹅`樞。玉版》日:“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如因飲食失節(jié),或因過勞而虛損,或久病不愈,均可損傷脾胃,并進而演變?yōu)槠⑽笟馓摬±聿∽C。     2·中氣下陷  脾主升清,主運化;胃主通降,主腐熟。脾胃氣機和調,則清升濁降,脾胃納運正常。假如脾氣虛弱,生化氣血不足,則可引起中氣下陷,升舉無力,以此而變生為中氣下陷病理病證。     3·氣虛氣滯脾主運,胃主納,納則能食,運則能消。假如脾虛不運,胃虛不納,脾胃氣機壅滯,而不得升降,則可加重脾胃氣機不納不運,并進而變生為脾胃氣虛氣滯病理病證。     4·肝氣郁結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而惡抑郁。如因情志不遂,或因所愿不得,均可引起肝氣不得疏泄而郁結,導致疏泄失職,氣機郁滯,以此而演變?yōu)楦螝庥艚Y病理病證。          5·肝氣犯胃  胃氣之所以能通降受納水谷,是因為肝氣疏泄條達。假如肝氣郁滯而不能疏達胃氣,胃氣亦因之而郁滯。又因肝氣逆亂,不能疏泄而犯于胃,則變?yōu)楦螝夥肝覆±聿∽C。     6·肝郁脾虛肝氣內郁,氣機不利,則不能疏達脾氣;或肝郁相克于脾,導致脾生化氣血不足;或脾氣虛弱而不能和調于肝,可引起肝氣內郁,脾氣愈虛,以此而演變?yōu)楦斡羝⑻摬±?    7·氣郁濕阻肝氣既主疏達氣機,又主疏泄水津運行。假如肝氣郁滯,則氣機不利,水津不行。又,氣郁而不化濕,濕邪因P2之而內生,濕邪內生則又加劇氣機壅滯,以此而演變?yōu)闅庥魸褡璨±聿∽C。    二、辨別要點    1.脾胃氣虛證臨床表現(xiàn)以胃脘隱痛,食欲不振,食而不消為審證要點。    2.中氣下陷證臨床表現(xiàn)以脘腹墜脹,食后沉悶,神疲倦怠,氣短乏力為審證要點。    3.氣虛氣滯證臨床表現(xiàn)以脘腹脹滿,四肢乏力,飲食不佳為審證要點。    4.肝氣郁結證臨床表現(xiàn)以情緒不佳,胸脅脹滿,脘腹竄痛為審證要點。    5.肝氣犯胃證臨床表現(xiàn)以脘腹脹痛,脅脹或痛,或易怒為審證要點。         6.肝郁脾虛證臨床表現(xiàn)以脘腹胸脅脹痛,以脹為主,食少便溏為審證要點。    7.氣郁濕阻證  I臨床表現(xiàn)以情志不遂,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為審證要點。    三、辨證用方    (一)脾胃氣虛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6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第1項與第2項、或第1項與第3項、或第2項與第3項同時具備,即可辨為脾胃氣虛證,至于其他方面均為臨床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不可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    1.主要癥狀  以胃脘隱痛,按之痛減,不思飲食為基本要點。P3    2.臨床表現(xiàn)  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面色萎黃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飲食不消,或食入即吐。    5.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嘔吐,或腹瀉,或胃脘痞滿。    6.病變證機是胃氣虛弱而不能納降,飲食不得下行,濁氣壅滯于內。    【治療方案】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代表方劑】四君子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藥組成】人參去蘆、白術、茯苓去皮、甘草炙,各10g。    【用藥要點】方中人參甘溫益氣,補益胃氣,生化氣血;白術甘溫而燥,善補脾氣和胃;茯苓甘淡滲濕,通利降濁;甘草甘平補益胃氣。    【隨癥加減】若脘腹疼痛明顯者,加芍藥、甘草以緩急止痛;若嘔吐明顯者,加半夏、竹茹以和胃降逆止嘔;若氣虛明顯者,加黃芪、山藥以健脾益氣和胃;若大便溏瀉者,加扁豆、薏苡仁以健脾利濕止瀉等。    (二)中氣下陷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8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辨為中氣下陷證。其他方面均為臨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不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    1.主要癥狀食后沉悶,面色不榮為基本要點。    2.臨床表現(xiàn)  以語聲低微,倦怠乏力,頭暈目眩,或自汗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以舌淡,或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為辨正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不思飲食,胃脘或脹或痛。    5.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或發(fā)熱,或自汗,或口渴欲飲熱水。P4    6.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久瀉,久痢,或脫肛。    7.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月經(jīng)過多,或崩漏,或子宮脫垂。    8.病變證機中氣虛弱,中氣不升,清氣下陷,濁氣壅塞?!局委煼桨浮垦a中益氣,升陽舉陷。【代表方劑】補中益氣湯(《脾胃論》)【方藥組成】黃芪3g,甘草炙1.5g,人參去蘆0.9g,當歸酒焙干或曬干3g,橘皮不去白O.9g,升麻0.9g,柴胡O.9g,白術0.9g。(編者注:若用湯劑可在原方用量基礎上加大5倍)    【用藥要點】方中以人參、黃芪補中益氣;以升麻、柴胡,以升舉陽氣;白術健脾益氣,生化氣血;當歸補血,以使氣從血中而生;橘皮調理中氣;甘草助黃芪、人參益氣,以使脾氣能升達陽氣,并能調和諸藥。    【隨癥加減】若腹脹明顯者,加枳實、厚樸以行氣消脹;若食不消者,加麥芽、萊菔子以消食化滯;若大便溏者,加茯苓、扁豆、山藥以益氣健脾滲濕;若噯氣者,加丁香、旋覆花以降氣止逆等。    (三)氣虛氣滯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6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辨為氣虛氣滯證,至于其他方面均為臨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不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    1.主要癥狀以脘腹脹滿或疼痛,呃逆,或噯氣為基本要點。    2.臨床表現(xiàn)  以少氣乏力,四肢倦怠,面色不榮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舌質淡,苔薄白,脈虛弱為辨證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不思飲食,或惡心嘔吐。    5.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胸脅脹滿,或嘆息,或大便不調。P5    6.病變證機  是中氣虛弱,氣機壅滯,濁氣不降,清氣不升。    【治療方案】溫運脾氣,行氣除滿。    【代表方劑】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傷寒雜病論》)    【方藥組成】厚樸炙,去皮24g,生姜切24g,半夏洗12g,甘草炙6g,人參3g。    【用藥要點】方中厚樸苦溫,苦以下氣除滯,溫以行氣消滿,使脾胃氣機得以暢通;半夏、生姜宣降氣機,調理脾胃,降濁升清;人參溫補脾胃,使脾胃主運主納;甘草補中,并調和諸藥。    【隨癥加減】若氣虛明顯者,加黃芪、白術以益氣健脾;若腹痛者,加白芍、木香以行氣通絡止痛;若便溏者,加茯苓、山藥以滲濕止瀉;若脾虛濕盛者,加薏苡仁、扁豆以利濕健脾等。    (四)肝氣郁滯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8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辨為肝氣郁滯證,至于其他方面均為臨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不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    1.主要癥狀  以胸脅或脘腹脹滿,或疼痛為基本要點。    2.臨床表現(xiàn)有情緒低落,表情沉默,或情緒急躁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舌偏紅,苔薄或黃,脈弦為辨證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  因精神因素而誘發(fā)或加重。    5.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心悸,或咳嗽。    6.病證表現(xiàn)  可能有泄利下重,或小便不利。    7.病證表現(xiàn)女子往往有乳房脹痛,痛經(jīng),或月經(jīng)不調。    8.病變證機是厥陰肝氣郁滯,氣機不暢,濁氣逆亂。    【治療方案】疏肝理氣,調理氣機。    【代表方劑】  四逆散(《傷寒雜病論》)P6    【方藥組成】柴胡、枳實破、水漬、炙干、芍藥、甘草炙各12g。    【用藥要點】方中柴胡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升達陽氣;芍藥斂陰柔肝,瀉肝緩急,和血通痹,固藏肝血;枳實行氣破滯,解郁降逆,降泄?jié)釟?;甘草益氣,并調和諸藥。    【隨癥加減】若噯氣頻頻者,加旋覆花、陳皮以降逆和胃;若胸脘不舒者,加川芎、代赭石以平肝降逆下氣;若食滯腹脹者,加神曲、山楂、雞內金、萊菔子以消食化滯;若胸脅脹痛,加香附、木香、枳實以行氣消脹除滿;若女子月經(jīng)不調,或痛經(jīng),加當歸、丹參、桃仁、紅花以活血化瘀調經(jīng)等。    (五)肝氣犯胃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6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辨為肝氣犯胃證,至于其他方面均為臨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不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    1.主要癥狀  以胃脘脹滿或疼痛,或脅肋脹痛為基本要點。    2.臨床表現(xiàn)  以吞酸嘈雜,煩躁或易怒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  以舌苔薄或黃,脈弦或緊為辨證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呃逆噯氣,飲食不消。    5.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情緒低落,不欲言語。    6.病變證機是肝氣郁滯,氣機不利,其氣犯胃,濁氣壅滯而不降。    【治療方案】疏肝理氣,降逆和胃。    【代表方劑】三皮二香一黃湯(《中西醫(yī)結合診治胃痛胃脹100法》)    【方藥組成】陳皮10g,青皮8g,香櫞皮6g,木香3g,香附10g,大黃3g,清半夏12g,檳榔10g。    【用藥要點】方中陳皮、青皮、香櫞皮,以疏肝理氣和胃,調P7理氣機;木香、香附、檳榔,以理氣導滯,下氣寬胸;半夏以降逆和胃止嘔。    【隨癥加減】若口苦嘈雜,加黃芩、梔子以清熱降逆;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枳實以瀉熱降濁;若胃熱上逆明顯者,加竹茹、代赭石以清降止逆;若疼痛明顯者,加川楝子、延胡索以理氣止痛,活血祛瘀等。    (六)肝郁脾虛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6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辨為肝郁脾虛證。至于其他方面均為臨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不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    1.主要癥狀  以脘腹脹滿或疼痛,或胸脅脹痛為基本要點。    2.臨床表現(xiàn)以情志不暢,或頭暈目眩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以舌苔白膩,脈弦或虛為辨證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大便不調,或頭痛。    5.病證表現(xiàn)女子常常有月經(jīng)不調,或乳房脹痛,或痛經(jīng)。    6.病變證機是肝氣郁滯,脾氣虛弱,氣血生化不足。    【治療方案】疏肝解郁,健脾養(yǎng)血。    【代表方劑】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藥組成】  柴胡去苗、茯苓去白、白術、當歸去苗,銼,微炒、芍藥各30g,甘草微炙赤15g。    【用藥要點】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調理氣機;白術健脾益氣,扶脾和肝;當歸補血營肝;芍藥與柴胡相用,一疏一斂,調和肝氣;茯苓益氣,助白術健脾,并滲利濁邪;薄荷疏肝理氣醒脾;生姜調和脾胃;甘草益氣,并調和藥性。    【隨癥加減】若有陰虛者,加麥冬、沙參以滋陰柔肝;若肝郁化火者,加丹皮、梔子以清肝瀉火;若飲食不佳者,加麥芽、萊P8菔子以疏肝消食等。    (七)氣郁濕阻證    【辨證規(guī)則】以下6個方面,其中病變證機是辨證求機的必備條件,前3項中只要具備兩項即可辨為氣郁濕阻證,至于其他方面均為臨床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表現(xiàn),僅作為辨證時的參考,不作為辨證中的必備條件。    1.主要癥狀  以脘腹脹滿或疼痛,或胸脅脹痛為基本要點。    2.臨床表現(xiàn)以情志不暢,四肢困重,或頭昏沉為審證要點。    3.檢查體征以舌淡,苔白膩,脈緩為辨證要點。    4.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大便不調,或有腹中濁氣上逆。    5.病證表現(xiàn)可能有嘔吐,惡心,或吞酸嘈雜。    6.病變證機是氣機郁滯,氣不化濕,濕邪內阻,濁氣壅滯。    【治療方案】理氣化濕,溫中和胃。    【代表方劑】理氣化濕湯(《中西醫(yī)結合診治胃痛胃脹100法》)    【方藥組成】柴胡12g,香附12g,生薏苡仁20g,扁豆10g,厚樸10g,桂枝10g,清半夏12g,白術10g。    【用藥要點】方中柴胡、香附,以疏肝行氣,調理中氣;薏苡仁、扁豆,以健脾化濕;厚樸以下氣除滿消脹;桂枝以溫陽化氣化濕;半夏以降逆燥濕,和胃止嘔;白術以健脾燥濕,以絕濕邪變生之源。    【隨癥加減】若氣郁明顯者,加木香、砂仁以行氣導滯;若口淡無味者,加茯苓、蒼術以滲濕燥濕;若脘腹脹者,加陳皮、萊菔子以行氣消脹除滿;若大便溏者,加茯苓、豬苓以滲利水濕等。P9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疑難雜病八大證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沒有新意,大部分用的都是經(jīng)方。
  •   我父親看這個作者的書,他說很好,幫他解決了不少問題,寫的角度很獨特,謝謝作者及卓越!
  •   王付的書不可信。他的方劑學視頻講稿,里面很多內容都是胡說八道,嘩眾取寵,什么不做檢查就能判別缺血性還是出血性中風,要是信以為真勢必要耽誤性命的。
  •   在網(wǎng)上看過王教授講課,聯(lián)系這本書,感覺王教授也是位不拘一格的高師了,若把這本書掌握,辨證水平上一個層次,乃當代《類證治裁》。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