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作者:(北宋)司馬光 頁數(shù):307 字數(shù):3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國學”一說,產(chǎn)生于20世紀20年代西學東漸、文化轉(zhuǎn)型的歷史時期。此前中國的舊學在現(xiàn)代文明面前一敗涂地,曾國藩繼承明儒傳統(tǒng),身體力行,通經(jīng)致用,后來又有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調(diào)和傳統(tǒng)與現(xiàn)實的陰陽關(guān)系。后來學術(shù)界興起“整理國故”的熱潮,雖然與當時歷史條件看似不協(xié)調(diào)。實則是有深刻歷史理性的。提出學習西方,“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魏源,當時不但提出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提出要恢復兩漢經(jīng)學,這看似極為矛盾,其實正是魏源的高人之處,此后正是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則。 當時國人有一種全盤否定國粹的傾向,認為外國來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中西文化沖突的進一步加劇,中國文化更加弱勢,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為了保國保種,以章太炎為代表的國粹派提出“保存國學”、“振興國學”的口號。而新文化運動闖將之一胡適.則在介紹杜威的實踐主義時同時講授中國哲學史。在當時的歷史氛圍下,國學概念產(chǎn)生后其意義內(nèi)涵自然較復雜,包括傳統(tǒng)官方民間各種學問、藝術(shù)、技藝等,但在狹義上,國學之范圍不脫經(jīng)、史、子、集四部。同時四部中又以經(jīng)學為首。 國學又可稱國故,可譯“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漢學,因無別于漢族學而有爭議)。現(xiàn)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jīng)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了兩漢經(jīng)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并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shù)體系。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xiàn)代的文化和學術(shù)。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jīng)濟乃至書畫、音樂、術(shù)數(shù)、醫(yī)學、星相、建筑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范疇。 論國學,先明國學之義,所謂必也正名乎,善哉。 今天,關(guān)于傳統(tǒng)文化的書寫,好像走向了兩個極端:要么過于通俗,要么過于玄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國學的弘揚,需要擺脫掉這兩個極端,走一條中間道路,做到深入淺出、微言大義。雖然“文化熱”、“儒學熱”、“國學熱”的浪潮此起彼伏,但真正將自己的文化看做安身立命之本的人卻是少之又少。大家對待文化、對待國學,仍然沒有走出經(jīng)世致用、急功近利的目的預設(shè)。為什么要學國學?因為國學對我有用;為什么要讀國學?因為里面有智慧、有技巧、有升官發(fā)財?shù)拈T路。于是,在今人的眼里,國學已經(jīng)蛻變成了赤裸裸的經(jīng)世致用之術(shù),成了徹頭徹尾的“用經(jīng)”!僅求其“用”,不見其“體”,將是最大的無用。僅求其“術(shù)”,而對國學的“道統(tǒng)”視而不見,將是中國文化最大的悲哀。為此,國人已做過許多有益的探索。 近代以后,隨著西學東漸,我們在呼吸外來新鮮空氣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流失。故而對東西方文化進行冷靜思考,明確了傳統(tǒng)文化不可動搖的根基地位,沿襲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是可以弘揚中國民族特色文化,進而促進當下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在此,我們只有安身立命,謀求維新?!渡袝分姓f:“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但是“周邦”所謂的“新命”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而是要靠人不斷地去探幽發(fā)微、闡發(fā)新意。闡發(fā)新意,不是憑空想象,不是一味模仿,而要推陳出新。馮友蘭先生說,中國的哲學要“接著講”,不能“照著講”。而“接著講”,并不是空發(fā)臆想、隨意揣摩,而是要以“照著講”的方式和姿態(tài)去“接著講”,不如此,就無法做到“闡舊邦以輔新命”。國學亦是如此。 整理國故,是為了獲得長足進步。只有長足進步,才能延續(xù),才能生生不息。當然,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著深刻的兩面性。所謂的精華和糟粕往往是糾結(jié)在一起的。所以,目前最迫切要做的,仍然是平心靜氣地去了解我們的文化。 為了弘揚國學,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我們精心為您編纂了這套“國學典藏”叢書。這套叢書精選了歷代文章中的典范之作,于經(jīng)、史、子、集中選取精華部分,予以匯編。編者力圖通過簡明的體例、精練的文字、新穎的版式、精美的圖片等多種要素的有機結(jié)合,全方位立體地解讀中國國學的博大精深,為讀者打造一條走進國學的畫廊,感受國學獨到的智慧。 學貴力行,圣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愿此套叢書讓您領(lǐng)略傳統(tǒng)國學風景的同時,與圣人促膝對話,能夠聆聽到圣賢的教誨;在聆聽圣賢教誨的同時,把圣人的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多識前言往行,以自蓄其德”,我們也希望借著偉大文化的指引,提升我們生命的內(nèi)涵。
內(nèi)容概要
《資治通鑒》描繪了戰(zhàn)國至五代期間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探討了歷史上幾十個政權(quán)的盛衰之由,生動地刻畫了帝王將相們的為政治國、待人處世之道,以及他們在歷史旋渦中的生死悲歡。時至今日,《資治通鑒》仍是一本了解和學習中國歷史的必讀之書。
作者簡介
作者:(北宋)司馬光 編者:《國學典藏書系》叢書編委會
書籍目錄
周 紀
三家分晉
豫讓復仇
吳起才識
商鞅變法
圍魏救趙
客死秦國
胡服騎射
長平之戰(zhàn)
毛遂自薦
竊符救趙
秦 紀
李園亂楚
荊軻刺秦
大澤起義
破釜沉舟
漢 紀
楚漢相爭
韓信之死
諸呂之變
飛將李廣
大將衛(wèi)青
戾太子事件
王莽復出
馬皇后抑制外戚
宦官專權(quán)
魏 紀
司馬懿誅曹爽
晉 紀
桓溫廢立
淝水之戰(zhàn)
齊 紀
魏遷洛陽
梁 紀
侯景之亂
陳 紀
楊堅篡周
隋 紀
楊廣奪嫡
唐 紀
玄武門之變
貞觀治道
中宗復辟
中宗和韋后之死
李林甫當政
馬嵬事變
李輔國弄權(quán)
王叔文、王用事
李錡叛亂
甘露之變
唐昭宗和朱溫
后梁紀
叔侄之爭
承業(yè)進諫
后周紀
周世宗征伐淮南
章節(jié)摘錄
【原文】 智伯請地于韓康子,康子欲弗與。段規(guī)日;“智伯好利而愎,不與,將伐我;不如與之。彼狃于得地,必請于他人;他人不與,必向之以兵。然則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變矣?!笨底尤眨骸吧啤!笔故拐咧氯f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悅。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與。任章日:“何故弗與?”桓子日:“無故索地,故弗與。”任章日:“無故索地,諸大夫必懼;吾與之地,智伯必驕。彼驕而輕敵,此懼而相親。以相親之兵待輕敵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長矣。《周書》日:‘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鞑蝗缗c之以驕智伯,然后可以擇交而圖智氏矣。奈何獨以吾為智氏質(zhì)乎!” 【譯文】 智瑤向韓康子提出割地要求,韓康子不同意。段規(guī)說:“智瑤貪財好利,又剛愎自用,如果不割地給他,他一定會討伐我們,不如答應(yīng)他。他得到了土地,一定會更加狂妄,而再向別人索要;別人不給,他一定會興兵討伐。這樣一來,我們便避開了禍患,就可以伺機而動了?!表n康子說:“好主意。”便派使臣去見智瑤,同意把一塊有萬戶人家的土地割讓給他。智瑤大喜,果然又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打算不給他。任章問:“為什么不給呢?”魏桓子說:“他無緣無故地來要地,所以不給?!比握抡f:“智瑤無緣無故地強索他人領(lǐng)地,一定會引起其他大夫官員們的警懼,我們答應(yīng)給地,他一定會驕傲。他因驕傲而輕視敵人,我們因恐懼而互相團結(jié)。用團結(jié)的隊伍來對付驕傲的智瑤,智氏的命運就不會長久了?!吨軙氛f:‘要想戰(zhàn)勝敵人,姑且先聽從他;要想奪取敵人的利益,姑且先給他一些好處?!鞴蝗缦却饝?yīng)智瑤的要求,以助長他的驕橫,然后我們可以選擇盟友共同對付智氏,何必要單獨成為智瑤的攻擊目標呢!” P3
編輯推薦
《資治通鑒》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16朝1362年史事囊括無遺,備受歷代統(tǒng)治者及文人學士兵青睞,視之為必讀之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