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2-1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作者:(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頁數(shù):324 譯者:唐建清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獨抒己見》為“大師批評譯叢”之一,談及了生活、藝術(shù)、教育、政治、電影以及其他種種近現(xiàn)代主題。那些尖銳的、機智的、讓人著迷的想法——從俄國大革命到“洛麗塔”的正確讀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體現(xiàn)在這里。
作者簡介
納博科夫為俄裔美國小說家、文學批評家,被公認為20世紀杰出的小說家和文體家。小說《洛麗塔》的出版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譽。其他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微暗的火》《普寧》《榮譽》、短篇小說集《菲雅爾塔的春天》、回憶錄《說吧,記憶》,文論《文學講稿》《獨抒己見》等。納博科夫工于寫作形式及文體的創(chuàng)新。他就像一個高明的魔術(shù)師,用變幻無窮的手法來展示復雜多變的世界。
書籍目錄
序言
訪談
刊名不詳(1962)
BBC電視臺(1962)
《花花公子》(1964)
《生活》(1964)
紐約電視臺13頻道(1965)
《威斯康星研究》(1967)
《巴黎評論》(1967)
《紐約時報書評》(1968)
BBC-2臺(1968)
《時代》(1969)
《紐約時報》(1969)
《星期天時報》(1969)
BBC-2臺(1969)
《時尚》(1969)
《小說》(1970)
《紐約時報》(1971)
《紐約時報書評》(1972)
“瑞士廣播”(19727)
“巴伐利亞廣播”(1971—1972)
刊名不詳
《時尚》(1972)
刊名不詳
致編輯的信
《花花公子》(1961)
《倫敦時報》(1962)
《交鋒》(1966)
《星期天時報》(1967)
《交鋒》(1967)
《新政治家》(1967)
《君子》(1969)
《紐約時報》(1969)
《時代》(1971)
《紐約時報書評》(1971)
《紐約時報書評》(1972)
文選
論霍達謝維奇(1939)
薩特的嘗試(1949)
彈奏古鋼琴(1963)
對批評家的回答(1966)
《洛麗塔》和吉雷迪亞斯先生(1967)
論改寫(1969)
周年日記(1970)
羅威的象征(1971)
靈感(1972)
蝶類學論文
雌性小灰蝶(1952)
談克洛茨《野外指南》的一些失實(1952)
1952年在懷俄明捉蝴蝶(1953)
奧都邦的蝴蝶、蛾子和其他研究(1952)
L.C.希金斯和N.D.萊利(1970)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962年6月5日早晨,我偕夫人乘“伊麗莎白女皇”號郵輪從法國瑟堡港到美國紐約出席電影《洛麗塔》首映式。在我們抵達的當天,就有三四個記者來圣里吉斯旅館采訪我。我曾在記事本上草草記下一些人的姓名,但我不能確定其中就有某個記者的名字。采訪結(jié)束后,我馬上就把筆記本上的問題和回答打印出來?! 〔稍L者覺得您不是一個特別有情趣的人,為什么會這樣? 我為自己是一個缺乏大眾魅力的人而自豪。我一生中從未醉過酒。我從不像其他男生那樣說臟話。我沒有在辦公室或礦井干過活。我不屬于任何一個俱樂部或團體。沒有什么教條或派別對我產(chǎn)生任何影響。沒有比政治小說和具有社會意圖的文學更讓我討厭的了?! ∪欢?,必定有什么會打動您,比如,您所喜歡或不喜歡的。 我厭惡的東西很簡單:愚蠢、壓迫、犯罪、殘暴、輕音樂。我喜愛的則是最讓人們感到緊張的事情:寫作和捕捉蝴蝶。 您一筆一畫寫下所有的東西,是嗎? 是的,我不會打字?! ∧饨o我們看一頁手稿嗎? 恐怕我得拒絕。只有野心勃勃的無名之輩或好心腸的庸人才會展示他們的手稿。這好像讓人看他們吐的痰。 您讀很多的小說新作嗎?您為什么要笑? 我笑是因為好心的出版商老給我寄--還附上“希望您會跟我們一樣喜歡該書”的便函--同一類作品:就是那種內(nèi)容淫穢、用詞花哨、情節(jié)離奇的小說。所有這些書像是同一個作者寫的--而這個人甚至都不及我的影子的影子?! ∧鷮Ψ▏^的“反小說”有什么看法? 我對文壇上諸如團體、運動、流派這類東西不感興趣。我只對個體的藝術(shù)家感興趣?!胺葱≌f”實際上并不存在;然而存在一個偉大的法國作家,羅伯一格里耶;他的作品引起了一批平庸的三流作家古怪的模仿,對他們來說,一張仿做的標簽有助于商業(yè)炒作?! ∥易⒁獾侥f話老“嗯”、“哦”的,這是趨向衰老的標志嗎, 不是。我一向不善言辭。我的詞匯深居我的大腦,需借助紙張掙扎而出,進人物質(zhì)層面。出口成章對我來說簡直是個奇跡。我發(fā)表的每一個字我都改寫過--經(jīng)常要寫好幾遍。我的鉛筆的生命力比橡皮更長久?!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