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黃宗羲 原著,王泛森 導讀  頁數(shù):83  字數(shù):10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待訪錄》共有二十一篇,討論的主題有十三個。其中《原君》、《原臣》、《原法》、《學?!返绕顬榻怂⒁狻ёx者王泛森認為最能用來貫串《待訪錄》各篇大義的是兩種政治原理之對立,究竟三代以后的君臣關系、制度設計、法律、兵制……等林林總總的議題,是從哪一種原理出發(fā)的,是“以天下為天下之天下”這個原則出發(fā),還是從以天下為帝王之私產出發(fā)的?
  黃宗羲回答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案,是認為被他理想化了的“三代以上”與“三代以下”,是兩種政治原理之爭:一種是天下是天下之天下,是公的、萬民的、百姓的,并從此原理出發(fā)去思考、規(guī)劃一切制度。在《待訪錄》中對君臣、方鎮(zhèn)、封建、法律等重大問題的新思考,都是從這個原理出發(fā)的。與它相對的是“三代以下”之原理,即以天下為帝王“一家之私”為出發(fā)點的思考,對一切事物防之又防、密之又密,而最后歸于無效。正因為兩種政治原理截然相異,所以黃宗羲要求全變,而不是小小變革,要求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即要從原理出發(fā),重新檢視兩千年來一切的政治設計與政治實踐。

作者簡介

  王泛森
  中央研究院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及近代思想史、文化史。著有《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晚明清初思想十論》、《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等。
  [繪者簡介]
  何季澄
  自由插畫家。作品常見于雜志、廣告,做過制片、唱片設計、商品開發(fā),在海邊畫了半年壁畫后,決定從此當個靠畫畫吃飯的家伙。

書籍目錄

他們這么說這本書
與作者相關的一些人
這本書的歷史背景
這位作者的事情
這本書要你去旅行的地方
導讀王泛森
治國者備忘 何季澄
原典選讀 黃宗羲原著
這本書的譜系
延伸的書、音樂、影像

章節(jié)摘錄

  《明夷待訪錄》是一部奇書,其中有許多震人心弦的思想。它是作者黃宗羲(1610~1695)從其復國的艱難辛苦中得出的道理,其中有許多指涉十七世紀的具體問題,也有不少具有長遠價值的政治提議,是清季言民權、憲法、平等的張本?!  洞L錄》共有二十一篇,討論的主題有十三個:《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學?!?、《取士》、《建都》、《方鎮(zhèn)》、《田制》、《兵制》、《財計》、《胥吏》、《奄宦》。其中《原君》、《原臣》、《原法》、《學?!返绕顬榻怂⒁?,且讓我摘述《原君》篇中觸人心弦的段落?! √煜聻橹髋c以君為主  《原君》篇說生民之初,人人各顧一己之私,人人各為自己之利,對公共有利之事沒人去辦,對公家有害的事沒人去除,于是有這么一個人出來,不專為個人一己之利益而愿意使天下之人皆受其利,不考慮自己的損失而讓天下免禍,于是人們推戴他為領導者??墒呛笫赖念I導者相反,他們“以為天下利害之權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而且使得天下之人沒有自己的“私”,沒有自己的“利”。統(tǒng)治者“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一開始還覺得難為情,久而久之便不以為意,視天下為莫大之產業(yè),傳之子孫,享受無窮。于是黃宗羲區(qū)分兩種政治形態(tài),“古者”是以天下為主,君為客,后來是以君為主,天下為客。黃宗羲強烈地說:“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然則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如果沒有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就因為有君,天下人才沒有自己的“私”與“利”,“今也天下之人,怨惡其君,視之如寇讎,名之為獨夫,固其所也”,但是“小儒”們卻以為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 ≡凇对肌菲?,他又以天下為公為出發(fā)點,重新厘定君臣關系,說因為天下太大非一人所能治,故君臣分工以治之,“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而世人卻錯以為天下之臣民為人君囊中之私物,于是他接著說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這樣的話。這些篇章中動人心魄的文字正是《明夷待訪錄》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無獨有偶地,在同一個時代也出現(xiàn)若干與此相近的言論,像唐甄(1630~1704)《潛書》中說:“殺人之事,盜賊居其半,帝王居其半……蓋自秦以來,屠殺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盜賊之毒至于如此其極哉。”(《全學》)又說“周秦以后,君將豪杰,皆鼓刀之屠人”(《止殺》)、“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室語》)。足見這些思想在當時并不是孤例?! ?ldquo;明夷”何以稱“待訪”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黃宗羲全集》的編者在浙江寧波天一閣發(fā)現(xiàn)了黃宗羲的《留書》五篇,那是寧波馮貞群伏跗室的舊藏,后來移交給天一閣。這五篇文稿的出現(xiàn),印證了幾百年前全祖望(1705~1755)《跋明夷待訪錄》內所說的“原本不止于此,以多嫌諱弗盡出”。有趣的是,這五篇文章后面所附的一張字條,還生動地說明了五篇稿子的來由。它說明了黃氏在順治十八年(1661)已開始寫《留書》,“留”是要“留傳后人”的意思??滴踉辏?662),黃氏開始寫《待訪錄》時,已將這五篇文章的內容部分吸收到新書中,但是他也把五篇文字中大量涉及華夷之別,意思極為強烈的文字,刪削殆盡,讀者不再看到“以中國治中國,以夷狄制夷狄,猶人不可雜之于獸,獸不可雜之于人也。是故即以中國之盜賊治中國,尚為不失中國之人也”(《史》篇)這一類的見解。故《留書》是“種族版”,《明夷待訪錄》是“新朝版”?! 摹读魰穬H存的五篇看來,黃宗羲早先種族意識極強,他的一些政論即是以最決絕的種族意見為基礎??滴踉辏?662),當他收到桂王被處死的消息之后, 知道復明運動已經(jīng)沒有希望,便開始寫《明夷待訪錄》。“明夷”是《易經(jīng)》的一卦,離下坤上,土在上,火在下,表示火冒出來卻被土遮蔽,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顯其明志,或等待天亮之意。“待訪”二字可能是等待新朝君王之下訪,他又說如果依照秦曉山十二運之說,“向后二十年交入大壯”,也就是預言新朝將有隆盛的局面。這個書名曾經(jīng)引起不少人的質疑與不滿,尤其是那些曾經(jīng)追隨他東奔西跑復明抗清的人們。  十七世紀出現(xiàn)過一批比較成規(guī)模的政論,如顧炎武(1613~1682)《日知錄》,外表看起來是學術的,但實際上同時也是政治的;如王夫之(1619~1692)的《讀通鑒論》中大量的按語,也是政論,當然他的《俟問》、《搔首問》等也是。唐甄的《潛書》、王源(1648~1710)的《平書訂》、陸世儀(1611~1672)的《思問錄輯要》等,也都是政論。在這一批書里,《明夷待訪錄》之所以有突出的地位,我個人認為不單是針對君臣、學校、兵制、田制、財政等提出這樣或那樣的看法,他與上述諸書最大的不同是有一套系統(tǒng)性的原則貫串于大部分的政論中?! ∷枷霚Y源  談《待訪錄》一書最富挑戰(zhàn)性的部分,是探究它的思想淵源,我在《待訪錄》中讀出一種contended schizophrenic,即它不只是明代文化特質簡單的進一步發(fā)展,同時也是十六世紀末以來的一種回向經(jīng)典時代的胎動,是兩者互相辯證的產物,是一種二律背反,而這也是歷史上許多重要突破的主要資源。唯有這樣才能理解何以看似一方面發(fā)揚明代后期之新思潮,一方面又表現(xiàn)了若干我們現(xiàn)代人看來有點“荒謬”的復古言論?!  洞L錄》全書提倡公天下的思想。在先秦典籍中,實不乏以天下為“公”的想法,譬如《呂氏春秋·貴公》篇中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逸周書·殷祝》篇說:“天下非一家之有也,唯有道者之有也。”這些話在后漢以后基本上消沉不顯,在過去并未被充分重視,但在明末清初得到一種新的轉變與新的生命力。乾隆年間陜西一個不知名的儒士也發(fā)出“古帝王之治天下也,其心公,與賢士共之;后世帝王之治天下也,其心私,與親屬私人共……”,又說“以天下之賢理天下之民而不私為己有”。足見這一思路在當時黃氏兄弟師友之間并不太陌生。日本學者溝口雄三(1932~2010)說得很有道理,古老“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的公天下觀念,在十七世紀以前是對皇帝提出的,作為其應具有的政治態(tài)度與道德標準,不是為主張百姓的權利而提出的。但是十七世紀初出現(xiàn)之私(私有財產)、欲(生存欲、所有欲)的主張,始轉換由上面恩賜而來,以天下之公轉換為百姓的“私”或“欲”的集積或調和狀態(tài)的公。  從《待訪錄》中也可看出《孟子》書中若干學說的落實或激烈化?!睹献印窌兄v“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孟子·萬章下》),這類話在明末清初也得到新的詮釋,譬如顧炎武《日知錄》中論爵祿時,即是透過史料考證大談“班爵之意,天子與公侯伯子男一也”,這不是天上地下之懸絕的道理,而是各自之間只有一位之差。這個意思也貫串在《待訪錄》中,書中凡是譏斥“小儒”如何如何的,多數(shù)是認為“小儒”故意拉大君臣之間的距離,使它成為天上地下之差別。  我們從黃氏的《孟子師說》,也就是他從自己的老師劉宗周(1578~1645)的著作中所整理出來,認為可以反映劉氏對孟子的詮釋來看,其中有七八段話的意思與《待訪錄》的觀點相近, 可見其師對孟子思想的激烈化或現(xiàn)實化理解對他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明代是兩千年來專制體制的弊病達于高峰的時代,到了十六、七世紀,反省、批判君主的言論相當普遍, 而且在各種文體中都有表現(xiàn),大至《明武宗實錄》、《明神宗實錄》,小至一本上海地區(qū)的地方志《外崗志》,字里行間居然也批評起皇帝來。至于明代被允許“風聞奏事”的諫官們動輒對皇帝尖酸刻薄的批評,更是屢見不鮮。這種情形與清代形成重大對比?!  洞L錄》中最受人矚目的君權批判思想有明顯的前驅,就是晉朝鮑敬言的《無君論》,清末革命學者劉師培(1884~1919)《鮑生學術發(fā)微》中大力闡發(fā)其無君思想。而唐末五代《無能子》及宋元之際鄧牧(1247~1306)《伯牙琴》中,也都表達了清楚強烈的“非君”思想。自然狀態(tài)下的“平等”觀是這一些異端思想家的潛在基礎。但是對于歷史上零星出現(xiàn)的無君思想與《待訪錄》之間的關系,人們有若干的觀察,但并無確證。不過,黃氏與上述的“非君論”有所不同。近人馮天瑜認為上述“非君論”主要鼓吹無政府狀態(tài),而黃宗羲并非如此,黃氏并不想廢君,黃氏是想在君權的格局之下,做一件更困難的工作,重新定義君臣應當怎樣?國家、臣僚、百姓之間應有的關系為何?  黃宗羲深受晚明心學及萬歷以降士風之熏陶。明代心學中有解放的一個面向,如王陽明(1472~1528)在《答羅整庵少宰書》中說:如果求諸自己的良心,而發(fā)現(xiàn)不妥當,則“雖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于孔子乎!”李贄(1527~1602)在其《藏書》的《世紀列傳總目前論》中說,三代之后漢、唐、宋千百余年之所以沒有是非,并不是人們都沒有是非,而是因為“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耳”。這一類思想早在黃宗羲之前已有相當大的影響。故雖然黃氏批判李贄相當嚴厲,他仍然脫不開時代風氣的影響而不自知?! ≡趯徸梅N種因素之后,我認為明代思想中對“公私觀念”有一種相當普遍性的看法起了關鍵的作用。在宋明理學中“公”是好的,“私”是不好的,化“私”為“公”是一件應該努力的事。晚明以來思想中對公、私問題的看法,則比先前靈活,只要有一種合適的關系,“公”是好的,“私”也可以是好的。一方面解除了“公”、“私”的對立,彰顯“私”的正面意義,另一方面出現(xiàn)了“遂私以成公”的思想,認為“公”是由個別的“私”會合而成的,這一思想進一步發(fā)展為政府的“公”是在天下百姓各個人的“私”得到保護之后,才算是總體地完成了的新思想。此外,也有人提出所謂“公欲”的主張,如何心隱(1517~1579)認為私欲只要能符合公眾的利益,即為“公欲”。在這個新思想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政治觀,即政府是“公”,但此“公”是由能滿足天下各個百姓的“私”所形成的,故一方面君王應該以天下為“公”,政府施政要能“公”,要能時時顧及“公論”,另一方面要能為天下庶民百姓保有生存、財產等權利之“私”,保護天下百姓每個人那一份應得的“私”是政府的最高責任。顧炎武說“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郡縣論五》),維護所有人民的“私”,即成就天下之“公”,即是這一種新銳思想的具體例證,這一思潮在《明夷待訪錄》中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編輯推薦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從為父報仇的熱血青年到亡國孤臣,從抗清通緝犯到一代大儒,黃宗羲一生的大起大落,與其追求公義、為民造福的理想緊系。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提出了許多突破性的經(jīng)世主張,重新厘定了君臣關系,言論激烈。就像是一顆伺機爆發(fā)的炸彈,《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在清代期間并未產生影響力,卻在沉寂兩百年后噴薄而出,在梁啟超、譚嗣同和孫中山等人的大力宣揚下,刊印了成千上萬冊;《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明夷待訪錄》所蘊含的民權思想,對清末的立憲派和革命分子都產生了火雷破山海般的影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何以三代以下有亂無治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這套雖是小書,卻言出大道,很適合初學者!
  •   這個系列的書正如名字,經(jīng)典。
  •   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好 各種好
  •   編輯是否出錯了呢
  •   紙張印刷很精美 內容不多 還算不錯
  •   本書思想性很好,耐人尋味。圖文并茂。但只是介紹而已。稍淺了一些。
  •   這套書美則美矣,但是就是講得內容還是偏少,雖然都是大師的手筆,但也值得皮毛,不過裝幀精美。
  •   首先,作者王汎森,不是泛,這種錯誤不應該有。關于這本書,是我誤解,以為是王汎森的學術專著,結果是這么一本書
  •   新形式的書籍,要靠網(wǎng)絡才能看到全部。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