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  作者:馬國川  頁數(shù):34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觀察: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是著名記者馬國川對26位社會名人的專題訪談錄。這些熱點人物,既有政治家、法學家,也有社會學家、改革家還有文化名人,其中包括易中天、江平、周瑞金、丁學良、鞏獻田等轟動一時的人物,他們治學兼問疾,沉靜而活躍,生動中不乏平實。對話發(fā)生在2007年,訪談錄發(fā)表后都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所議所論,多與社會新聞熱點如物權法爭論、重慶釘子戶、讀書換帥等事件有關。馬國川的訪談,第一層面,為我們披露了事件真相;第二層面,拉近了我們與名人的距離;第三層面,夾敘夾議,受訪者與訪問者之間富有穿透力的深入解讀,使時事話題得以超越當下,橫貫滄桑,具有了非凡的歷史感,凝重而悠遠。

作者簡介

  馬國川,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yè)后,在地方高校做過教師,后到北京政法大學攻讀研究生,現(xiàn)在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雜志社工作?!督?jīng)濟觀察報》高級記者。河北威縣人,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已出版《大碰撞:2004-2006中國改革紀事》、《爭鋒:一個記者眼里的中國問題》、《觀察: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風雨兼程:中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訪談錄》、《共和國部長訪談錄》(后兩本均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共和國一代訪談錄》(華夏出版社“馬國川名家訪談系列之一”)。其中《大碰撞》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改革第三次大爭論的作品,被評為“2006年十大好書”之一。曾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經(jīng)濟日報》、《光明日報》等媒體發(fā)表一些評論文章,并被國內(nèi)外媒體及各大網(wǎng)站轉(zhuǎn)載。在新華網(wǎng)、光明網(wǎng)、人民網(wǎng)、CCTV等網(wǎng)站有文集,現(xiàn)為人民網(wǎng)教育頻道的專欄作家。寫作文章主要涉及教育、法律及時政等領域,尤喜時評寫作。愚以為,時評應該理性,但又“常遣溫情上筆端”;應該寬容,但又針砭時弊不留私情;應該迅捷,但又有史家的膽與識。這或許就是時評的最高境界吧?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書籍目錄

序言:閱遍群山自成峰易中天易中天突圍易中天訪談錄:中國必須現(xiàn)代化易中天品成都:是方式,不是模式王立群王立群:清醒地對待歷史王立群訪談錄張寶瑞張寶瑞的手抄本時代張廣友張廣友:新華社里三十年江 平江平訪談錄:我只坐在法律一邊鞏獻田鞏獻田這個人鞏獻田訪談錄李曙光李曙光談牙防組事件:建立“法治的社會主義”蔡定劍新聞自由是社會穩(wěn)定轉(zhuǎn)型的積極因素蔡定劍訪談錄錢正英錢正英的水利人生錢正英訪談錄:不需要“西藏之水救中國”杜導正杜導正:本色是書生杜導正訪談錄: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很正常的吳 象1982:“大包干總進軍”劉 吉劉吉:中國不存在兩級分化,“原罪”是一個偽命題周瑞金“馬克思主義者是靠實事求是吃飯的”徐景安徐景安:見證改革宋亞平宋亞平:改革者的困惑與思索宋亞平訪談錄趙超英青縣模式:一個縣委書記的民主實驗趙超英訪談錄:民意才是合法性的基礎于建嶸訪談錄:一種適合中國農(nóng)村實際的模式李昌平2000:一個鄉(xiāng)黨委書記的千禧年丁學良丁學良:大學問題破壞了改革共識丁學良訪談錄王紹光王紹光訪談錄:從稅收國家到預算國家汪 暉汪暉:漸行漸遠的思想者汪暉訪談錄:現(xiàn)代化本身需要被反思高 梁高梁:從改革走向反思——一個大飛機項目倡議人的思想史高梁訪談錄王小魯一份研究報告的出臺王小魯訪談錄文貫中文貫中:往事何曾付煙云文貫中訪談錄:中國需要第二次“土改”竹立家竹立家訪談錄:析論“新發(fā)展共識”保育鈞 馬立誠(外一篇)十七大訪談錄

章節(jié)摘錄

  易中天  【采訪手記】  真的不想湊熱鬧,但是當讀了易中天的作品《艱難的一躍——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以后,我還是決定去采訪他。因為我覺得,日益走紅的易中天其實被媒體誤讀成了一個淺薄的“學術明星”,而我認定,他是一個有相當思想深度的人,在他充滿了機趣的言語背后,沉淀著寶貴的啟蒙精神。  當我坐在中央電視臺影視之家一樓的茶座里,向易中天講述完對他的認識后,他一怔,喃喃地說:“我原來以為和其他采訪一樣,就是挖花邊新聞的。我得考慮考慮?!笨紤]的結果,是他接受了采訪。和在“百家講壇”上談笑自若不同,面對記者的問題,易中天語速很慢,有時甚至是字斟句酌。但是這種斟酌絕非緣于苦思冥想,而是緣于一個思想者的縝密——他在努力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得更準確更充分。  在第二次見易中天的時候,他說起了在新疆大學演講時的一件趣事。一個大學生在提問時,雙手舉著發(fā)表采訪文章的《經(jīng)濟觀察報》?! ≡俸髞恚瑥偷┐髮W出版社推出了易中天的《帝國的終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批判》的大陸版。出版社按照易中天的要求,寄給我一本樣書。通讀之后,我慨嘆易中天的識見與才氣,也深感自己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  易中天突圍  “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家就靠我父親和我兩個人維持下來?!被厥淄?,易中天頗多感慨?! ≡凇叭曜匀粸暮Α睍r期,易中天僅是一個少年讀書郎,怎么能夠養(yǎng)家呢?面對記者的疑惑,易中天解釋,那時候他們?nèi)矣凶娓?、父母、兩個弟弟和易中天六口人,“父親拿的是副教授工資,享受高級知識分子的待遇,有特供,而我是中學生,糧食定量高,所以是全家吃我們兩個人的?!薄 ∫字刑焐诤?,但是六歲時就隨著父母來到長江邊的武漢。他的父親在中南財經(jīng)學院(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前身)擔任講師,講授會計學?!  八那闆r很奇怪,”易中天這樣描述父親,“‘文革’前他是職稱低、待遇高。雖然只是個講師,但拿的是副教授工資。因為他政治比較進步,屬于黨組織信任的人。在人人都受沖擊的‘文革’中,由于職稱是講師,目標不大,所以他也沒有受到大的沖擊?!薄 ≡谝字刑煅劾铮赣H是一個純粹的學術中人,對政治沒有興趣,而且為人隨和?!半S和到誰都可以欺負的程度。我記的比較清楚的是工會經(jīng)常組織看電影,發(fā)給我們家的電影票從來都是最差的,因為他好欺負,他好說話,他說你在哪看不都是看嘛?!薄 ≡谖錆h,易中天度過了他的中小學生涯。他的生活環(huán)境也比較單純,“我住在高校里面,我上學的中學和我父親所在學校就只有一墻之隔。”  易中天小時候就喜歡讀書,“很小就開始,當然從連環(huán)畫開始,然后讀些什么童話,慢慢地進入文學名著,到了高中畢業(yè)的時候,中外文學名著已然讀完?!彼龟?,雖然都看過了,但是“有多深的理解談不上”,“有的是囫圇吞棗,半懂不懂。”其中前蘇聯(lián)的文學作品居多?!  敖o我影響最大的小說,就是前蘇聯(lián)作家薇拉·凱特琳斯卡婭的《勇敢》。它描寫當時列寧格勒的一些共青團員響應黨的號召,到西伯利亞去建設了一個新的城市‘共青團城’的故事,這個書當時對我影響很大?!薄 ∮谑?,高中畢業(yè)之后,易中天便告別父母兄弟,奔赴數(shù)千里之外的新疆,參加新疆建設兵團,“完全是模仿那個小說描寫的足跡,也想在那去建設一個共青城,也想寫出一部中國的《勇敢》?!薄 M懷少年時期的夢想,易中天充滿希望踏上征途。沒有離鄉(xiāng)的惆悵,只有激蕩的豪情。這一去,就是13年?! ?965年,易中天來到北疆,非常巧的是,他分配的那個農(nóng)場就叫“共青團農(nóng)場”。  共青團農(nóng)場在一個叫莫索灣的地方,屬于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nóng)八師,“那個時候我開始寫日記,把一些當時的思想記下來,準備將來寫一部中國的《勇敢》?!薄 〉抢硐胫髁x者易中天很快就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與理想完全不同?!  稗r(nóng)場不是真正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它成分很復雜。有解放軍復員轉(zhuǎn)業(yè)的,有原來國民黨起義的,有全國各地的知識青年,還有從全國各地農(nóng)村自己去的‘盲流’,也就是今天的‘外來務工人員’,還有刑滿釋放人員、勞改勞教人員,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小社會。緊接著遇到‘文革’、動亂,這樣一來就把什么苦都吃遍了?!薄 ∫字刑熳x到了“社會”這本大書,而且發(fā)現(xiàn)“社會”這本大書遠比書本上記錄的東西豐富得多、真實得多?!  霸谀莻€詩意描述的地方,我懂得了生活不是詩,”易中天說,“我現(xiàn)在有一個想法,我如果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話,就要提出一個議案:以后年輕人考上大學以后,保留學籍,至少當一年工農(nóng)兵,就像泰國的所有男孩子要當和尚一樣。不是像軍訓那樣,簡單地在學校里走走操,而是真的到兵營、到農(nóng)村、車間去,否則不知人間疾苦,不知底層的真相,將來沒有用的?!薄 ∵@一時期,易中天讀的最多的是毛澤東、魯迅和馬恩著作?!拔冶仨毺孤实爻姓J,我至今還仍然受毛澤東的影響,包括他的文風,”他說,“魯迅先生教給我的則是要直面,不要回避,不要粉飾?!薄 ?969年全國掀起了“批陳整風運動”,毛澤東提出來要讀《共產(chǎn)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法蘭西內(nèi)戰(zhàn)》等六本書。所有單位都要讀書,重點讀一本書,然后去發(fā)言談讀書心得,“分配給我們農(nóng)場重點讀的是《哥達綱領批判》。當時的領導干部文化水平不高,工作忙,就指定我代讀、代寫,專門給我一個房間讀書,然后結合本農(nóng)場的實際,寫一篇讀書心得報告。所以我的馬列主義的理論修養(yǎng)是很好的。”  有些人回憶說,“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讀馬列,發(fā)現(xiàn)與現(xiàn)實不是一回事,于是對現(xiàn)實制度產(chǎn)生了懷疑,可是易中天說自己沒有這樣的覺悟,“我當時覺悟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在批鄧小平的時候,自己心里面悄悄地說能按鄧小平的想法做就好了,只有這么一點。但是連他最后能夠成功都沒有想到,就這么一點樸素的想法。我只有一個看法就是‘生活不是詩’,我只有這一點感悟?!薄 ‘?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很多人建議易中天去報考,但是他卻“不敢去考”,因為那時候他在一個中學當老師,教畢業(yè)班?!  拔覔奈液臀医痰膶W生一起下考場,他考上了我沒考上。那就沒臉教書了!”  第二年,國家恢復了研究生考試,易中天報考了研究生,“我一高中生,考研究生沒考上不丟人,考上了,算我賺了四年。”  易中天的箱子里面裝著唐詩宋詞,這是他從武漢帶到新疆來的,“純粹是一種愛好”。經(jīng)過三個月的苦讀,他終以大學本科“同等學力”資格考入學術之門,成為武漢大學中國古典文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在13年后重返武漢。  三  多年以后,大紅大紫的易中天在與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觀眾交流時說,當年被錄取后最興奮的,不是因為自己成為了“文革”之后第一批研究生,也不是可以公開地去看唐詩宋詞了,而是,“可以在圖書館里天天看書啦!”  易中天開始了他的遲到的大學生涯。他幾乎是瘋狂地讀書學習?! ≡谏蟼€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引起人道主義大討論的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易中天就讀了三個中譯本。他買了一本單行本,然后還把《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的那個譯本抄了一遍?!肮P記本現(xiàn)在還在家里,我抄的時候筆記本是這樣的,三分之二的地方抄原文,三分之一的地方做心得筆記”。他說?! ∫字刑煺J為,八十年代對他思想影響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歷史學家黃仁宇,另一個是美學家、哲學家李澤厚。前者的《萬歷十五年》影響了易中天的歷史觀,后者則影響了他的學術取向。其中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對易中天影響最大。雖然李澤厚認為自己的代表作是《華夏美學》,但是易中天堅持認為,《美的歷程》才是李的代表作?!  啊睹赖臍v程》首先告訴我,原來學問可以這樣做,原來學問就該這么做。這對我影響非常大,包括最后選擇了美學作為專業(yè),這都是受李澤厚的影響。”  1981年易中天畢業(yè),當時的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愛才心切,專門找到教育部部長蔣南翔,以5名本科生去新疆工作,換得了易中天留校工作。三年后,劉道玉任命易中天為中文系副主任?! ≡趯W說迭興、思想激蕩的八十年代,易中天與外界沒有過多聯(lián)系,而是埋頭教學和研究,以構筑自己的學術體系。李澤厚的美學叫“實踐美學”,雄心勃勃的易中天在他的同學鄧曉芒的影響下,由鄧曉芒領頭,一起建立了“新實踐美學”這樣一個新學術體系。所謂“新實踐美學”,顧名思義,也就是對以李澤厚為代表的舊的“實踐美學”的一個超越。它的代表成果,就是二人合寫的《黃與藍的交響》。對這本書,兩人都比較自信。鄧曉芒曾對易中天說:“此書推遲了兩年面世,使中國美學界停滯了20年。”但是這部30余萬字的專著在1989年出版時——此版書名叫《走出美學的迷惘》——正遇上出版低谷,只印了八百冊。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中國學術界、思想界的轉(zhuǎn)折點。站在這個轉(zhuǎn)折點上,易中天一方面感受著時代的變遷,另一方面又體昧著學術自由的壓抑。早在1988年,易中天就出版了他的處女作《(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還發(fā)表了諸多論文。然而成果頗豐的他,直到1991年才晉升副教授?! ∮谑且字刑旄鎰e了武漢,來到廈門大學執(zhí)教。不久,他的代表作《藝術人類學》出版,并獲得了“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當時廈門大學獲獎14項,13項的得主都是博士生、導師、教授,只有我一個人是副教授,我就因為這本書評上了‘正教授’,如果沒有這本書的話,我當不上教授的?!薄  斑@本書的獲獎,意味著您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記者問。  “那時候已經(jīng)沒有學術界了,哪來的公認?最多是評委的承認罷了!”易中天回答?! ∧菚r候?qū)W術著作出版難,出來的東西也沒人看,“收到同行的著作,也就看看前言、看看后記,寫封回信謝謝就完了。我的《藝術人類學》也沒人看,于是我就想,如果同行都不看,誰看?反問其他,如果書寫出來沒人看,你寫出來做什么?”  四  易中天開始了轉(zhuǎn)折?!  按蟾攀?994或1995年吧,我開始了兩個轉(zhuǎn)折,一個是我的學術領域從美學轉(zhuǎn)到文化學和歷史學,另一個是從面對學術界轉(zhuǎn)向面對大眾?!薄 ∞D(zhuǎn)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對學術界的失望。作為一個學者,易中天也深刻地感受著學術體制的禁錮。當時的學界都在忙著寫論文評職稱。北京大學李零教授說“學校不是養(yǎng)雞場”,可是學術體制“已經(jīng)把知識分子都變成養(yǎng)雞場流水線的雞,每天被數(shù)要下幾個雞蛋”。這種體制嚴重影響了思想自由與學術繁榮,“結果就是大量地使用納稅人的錢炮制學術垃圾和學術泡沫?!薄 】鄲灥囊字刑欤_始試圖“突圍”。  最初,他并不知道突破口在哪里,但是他下了一個決心:“我寫的書如果沒人看那就寧可不寫,絕對不寫,我一定要寫很多人看的書?!薄 ∫字刑煲恢毕雽懸徊俊吨袊缹W史》,但是在寫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要說清楚中國美學史必須弄清楚中國文化和中國人,于是他就寫了《閑話中國人》,然后一發(fā)不可收拾,有了《中國的男人和女人》、《讀城記》、《品人錄》,這些書在五年之內(nèi)陸續(xù)出版,2000年由上海文藝組成“品讀中國書系”一次推出,反響強烈?!  堕e話中國人》是文化學著作,《中國的男人與女人》是社會學著作,《讀城記》是“城市學”著作,《品人錄》是歷史學著作。之前,易中天出版的《(文心雕龍)美學思想論稿》、《藝術人類學》等書都是出版社賠錢出的,而“品讀中國書系”成為他所有書中第一批可以使出版社盈利的著作?!  鞍堰@套書寫完后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你要弄清中國文化必須弄清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否則你說不清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跟政治的關系太密切了?!钡窃谕瞥觥兜蹏你皭潯?、《書生意氣》后,“我又發(fā)現(xiàn)要弄清中國文化,弄清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必須弄清中國歷史,這還不夠,你還要有一個參照系,你還要和西方的政治制度、西方文化聯(lián)系起來?!薄 ∏≡诖藭r,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拔揖妥⒁獾揭粋€現(xiàn)象,就是美國打伊拉克非常輕松,我們有些軍事評論員預言美國會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但事實不是這樣。我還注意到美國總統(tǒng)改選換屆的時候,很多歐洲人提出來說應該全世界來投票。我認識到,美國這個國家你可以不喜歡它,你有權利不喜歡,你也可以批判它,你有權利批判,你還可以責罵它,你有權利責罵,但是沒有人能夠小看它?!薄 ∮辛诉@個想法后,易中天發(fā)現(xiàn),僅僅了解美國的制度倫理和價值體系是不夠的,“這個問題牽扯到國家的起源、國家是怎么樣建立的,必須追根溯源,才能觸摸到事情的本質(zhì)。因此我就去開始關注美國,研究美國史。”于是就有了憲政啟蒙著作《艱難的一躍: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在這本書中,易中天用瑯瑯上口的語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美國制憲歷程的平臺?! 【瓦@樣,從古代文論到美學,從美學到心理學,從心理學到人類學,從人類學到文化學,從文化學轉(zhuǎn)到歷史學,易中天最后走上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面對億萬觀眾講解那些長期被僵化為概念的歷史。他讓歷史這只“硬邦邦的凍雞”飛了起來,同時也走出了現(xiàn)行的學術體制。  他自嘲說:“我不在你這個雞場下蛋了。”  “改革初一代”可以出思想家  馬國川:八十年代,李澤厚曾經(jīng)把辛亥革命以來的知識分子分為六代,即辛亥一代、五四一代、大革命一代、抗戰(zhàn)一代、解放一代、紅衛(wèi)兵一代。如果接著往下講,你認為現(xiàn)在到了第幾代?  易中天:1977年恢復高考是個分水嶺。我覺得應該以1977年恢復高考為界線,恢復高考到八十年代末算一代,我主張把這一代稱為“改革初一代”。九十年代以后要劃成另一代。1990年以后人大學的,現(xiàn)在才十幾年,不好稱呼。這兩代的思想非常不一樣。區(qū)別在于后一代既沒有“文革”的經(jīng)歷,也沒有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及思想解放的經(jīng)歷?! 〗衲晔腔謴透呖既苣辍;謴透呖嫉囊饬x非常重大,甚至不在真理標準大討論之下?;謴透呖加幸粋€文化意義,就是產(chǎn)生了我稱之為“改革初”的這一代知識分子。這一代知識分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多半是老三屆,還包括一些像鄧曉芒和我這樣一些不是老三屆,但又不是“文革”前入大學的這樣一批人,你們叫做“資深記者”,我們這些人叫做“資深知青”。

編輯推薦

  通過左中右各派的言論,“觀察”時代的脈搏。作者本身有很明確的價值傾向,而且并不掩飾,但能夠跟不同傾向的名家成功對話,從中激發(fā)出思想的閃光,這是本書最大的看點?!  迦A大學教授秦暉  馬國川是一位敏銳的記者,《觀察》是他的訪談集。本書力圖通過26位人物的訪談抓住這個不尋常的時代,以記錄歷史。在眾說紛紜的個人意見中揭示暗藏的思潮,透過改革不同時期的參與者與觀察者的思考尋找中國的方向?!  愀壑形拇髮W教授、80年代《走向未來》叢書主編金觀濤  熱點和熱點人物,構成了全書的“火熱”;這個熱,并不會因為時光的推移而變冷,因為改革中的中國,一直處在轉(zhuǎn)型中的火熱之中。在這本書里,記者的冷靜、犀利和訪談對象的坦率,給讀者提供了一個直面熱點人物和現(xiàn)實問題的窗口?!袊嗣翊髮W教授、 《歷史的壞脾氣》等書作者張鳴  馬國川通過談話與溝通,用文字把那些當今社會舞臺最中央的人物一個一個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些人物訪談的背景,往往是重大新聞事件或社會思潮,于是這些訪談本身,這些典型的記者化的作品,也是一幅質(zhì)地堅硬的社會風景,是一種對歷史的誠實記錄?!  督?jīng)濟觀察報》執(zhí)行總編仲偉志  本書是著名記者馬國川對26位社會名人的專題訪談錄。這些熱點人物,既有政治家、法學家,也有社會學家、改革家,還有文化名人,其中包括易中天、江平、周瑞金、丁學良、鞏獻田等轟動一時的人物,他們治學兼問疾,沉靜而活躍,生動中不乏平實。對話發(fā)生在2007年,所議所論,多與社會新聞熱點如物權法爭論、重慶釘子戶、讀書換帥等事件有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觀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