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林若熹 頁數(shù):30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從“技”、“圖”、“史”,多角度探討不同時期線的風格演變,考察線所擔當?shù)墓憙蓸O不同時期所運用的物理質材與技法,同時對圖式演變進行檢驗分析,并對不同時期的風格語境進行解讀總結。通過一種“文化詩學”式的綜合考察,把跨學科、多視覺的觀念融匯于比較藝術學的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實現(xiàn)理論、批評與作品、藝術文本互見?! ”緯撌龅闹骶€是線意志——線——線性——弧線——圓線——線道——線體——線描——白描畫——線韻。
作者簡介
林若熹博士藝術簡歷 1963年出生,廣東省惠來縣人,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創(chuàng)作院教授。
書籍目錄
緒論問題產生——線意志——課題定著白描畫是中國畫線的最高形式,但是當下越來越少人在從事其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因此系統(tǒng)地研究中國畫線的問題,便成為現(xiàn)代中國畫線意志不可跨越的門檻。第一章 智慧與脆弱——線——古文明共性擺在原始人類面前最大的困惑是自然神秘的力量。對這種神秘力量的畏懼及無奈,體現(xiàn)了原始人的脆弱,而對這種神秘力量的敬仰及崇拜所產生的行為形式卻體現(xiàn)了原始人的智慧。用線是所有古文明的共性,就像人類少兒期有許多共性一樣,書畫同源也并非中國古文明所獨有。古文明對時空的認識是宗教的、科學的,同時也是藝術的,并且各類認識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的。而表現(xiàn)是依于認識的。隨著認識的發(fā)展,表現(xiàn)也發(fā)生變化。第二章 希臘的立體——線性——中國的平面科學文化的發(fā)展,促使藝術家描繪三度空間,而催生出西方古典藝術。從此立體就是西方繪畫的主角,當然,以后的歷史也曾有過線的選擇,以及再后來的多元局面中有線的光輝,線的細流在畫史長河中從未斷過。相反,中國由于“時空合一”的終極命題,線從原始的應用功能到獨立的審美個體出現(xiàn)了第一次飛躍。而民族基因的線性特質,使線在無限平面中描畫著美的歷程。第三章 中庸之道——弧線——圖式純化中華民族個性的“中庸之道”應是純化出弧線審美原型的思想基礎,也是線的第二次飛躍。中庸之道的內斂含蘊,正是圓形本性。人類與人的初始都對圓形有最早而又最深切的認識。圓形所具有的含孕力,被中國畫類推思想及概念的行為賦予弧線的審美,這是線圖式純化的結果。第四章 一筆書——圓線——一筆畫“致中和”成就中鋒用筆。中鋒用筆是書法用筆千古不易的最高審美標準,也是中國畫以線為本的關鍵。從“一筆書”到“一筆畫”是線的第三次飛躍。中國藝術家用毛筆寫萬象世界,從一筆入手,用筆法合自然之法,盡筆勢而反映物勢,求自我最深層的心靈節(jié)奏,體合宇宙內部的生命節(jié)奏。成弧線之審美,達圓線之思哲,現(xiàn)入文之品味。第五章 精神圓逸——線道——內置功用繪畫“成教化,助人倫”的功用傳統(tǒng),正說明這種內置功用與德治這一文化基因一脈相承,“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濟天下、善其身都是自我修養(yǎng)的結果,修身也是為了濟天下,退而修身的歸隱,是政治內置功用。但歸隱所產生的精神圓逸,無濟天下所用,因而置放于文藝,從而使元代隱逸之風成就文人畫發(fā)展高峰。內置功用所需的空白放逸,就像德治需要人本的自由空間。不管內置之“道”是具體的教化作用,還是宏廣的生命之道,在長時間的文化沉淀和群體體驗當中均得到逐步的累積,而通過既淵源又不斷融合新個性的形式跡化出來,其中線道發(fā)揮了載體的重要作用,并推進線的第四次飛躍。第六章 壁畫——線體——卷軸畫中國畫的線體,從拙到工,從工到寫,從壁畫到卷軸畫,又從卷軸畫到其他藝術樣式,無處不彰顯。壁畫用線及卷軸畫用線認識有不同。壁畫的線體是弧線的功用,卷軸畫的線體是弧形的精神化。無論是壁畫還是卷軸畫,都是先有線體后敷色。線是壁畫、卷軸畫之靈魂。第七章 粉本——線描——自畫粉本原義一方面作為中國畫的底稿,是地道的“線”的圖式;另一方面作為中國畫圖式演變的原始文本,而成為書法式的“碑帖”?!熬€”圖式自身的演變,“碑帖”不斷的修正,使線描在隋唐壁畫發(fā)展的高峰期形成白畫。白畫與中國畫各畫科在卷軸畫發(fā)展的筆線技法及其審美,共同促使線描朝著自成體系的方向發(fā)展。第八章 李公麟——白描畫——《免胄圖》李公麟是在深知傳統(tǒng)中國畫的基礎上另啟法旨,獨標純潔。我們把白描畫自覺的時代稱為李公麟時代。宋畫受宋理學影響,而崇尚“理”,白描畫就是這“理”的最高審美理想的體現(xiàn)。《免胄圖》則是白描畫的典范?!睹怆袌D》深造理窟于位置經(jīng)營,化物理為畫理,用筆之理“依仁游藝”,肯定而又內斂。作為時代的“我想”,《免胄圖》所表現(xiàn)的筆線,充滿時代的“理”,而成為劃時代作品。第九章 筆——線韻——墨筆用力,墨加水,其線有韻。在謝赫《古畫品錄》以后一千多年的中國繪畫史上,“六法”已成為中國畫至高無上的權威?!皻忭嵣鷦印北愠蔀橹袊嫷年P鍵問題或者是最偉大“作品”。筆力圓滿,水墨分化,構圖形神相生互動,線韻便是其共同實踐的圖式審美。而暗力水韻,不但是筆墨的技術指標,同時也是新的審美圖式的臺基。后記 精神——線情——人體“人就是美,人生就是悲劇美”。是人體,還是人精神都追求美,只要身心健康,人生何處不暢快。做學問是艱辛的,但可暢快面對,一條線的課題,能很真切地把生活串起來,其本身就是美。附錄主要參考文獻中國歷代年表圖錄緒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后記 附錄
章節(jié)摘錄
中國畫從線開始,審美崇尚“骨法用筆”。用筆發(fā)展過程為中鋒——側鋒——臥筆——沒筆(墨瀋及肌理)。但“骨法用筆”始終處于主導地位,盡管時有其他用筆形式成為時代高峰(包括時下“現(xiàn)代沒骨”的無筆),只是后者豐富了前者,使中國畫有新的形式產生。當側鋒產生時,寫意畫形成;當臥筆產生時,沒骨畫形成;當沒筆時,現(xiàn)代沒骨形成?! 』谝陨蠁栴},極有必要系統(tǒng)地研究探討中國畫線的美學與技道問題。本書從“技”、 “圖”、“史”,多角度探討不同時期線的風格演變,考察線所擔當?shù)墓憙蓸O不同時期所運用的物理質材與技法,同時對圖式演變進行檢驗分析,并對不同時期的風格語境進行解讀總結。通過一種“文化詩學”式的綜合考察,把跨學科、多視覺的觀念融匯于比較藝術學的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實現(xiàn)理論、批評與作品、藝術文本互見?! ”緯撌龅闹骶€是線意志——線——線性——弧線——圓線——線道——線體——線描——白描畫——線韻。線與線性:線的“世界感”不同就有不同線性之表現(xiàn),線是所有古文明的共性,也印證了古文明的智慧與脆弱。希臘雕塑的立體是線游走于體面的線性的表現(xiàn),而中國畫平面是線質化于畫面的弧線表達;立體是面與面連接成線條,平面是線條分割出的面?;【€與圓線:直線經(jīng)修煉與鍛造使之成為弧線,弧線完美化便成為圓線。中庸之道是天道、人道的弧線,圖式的線化符合天道人道。圓線是書法的完滿境界,也是中國畫的完滿境界。線道與線體:線的精神稱之為線道,線的形式稱之為線體。線道的精神修養(yǎng)是精神圓逸,線道的形式修煉是內置功用。線體入壁畫是弧線運用的圖式化,線體入卷軸畫是弧線運用的精神化。線描與白描畫:線描是統(tǒng)稱,白描畫是特指,線描的最高形式是白描畫。壁畫線描圖式的明確便形成白畫,卷軸畫線描的自覺便形成白描畫。粉本與白畫都是線描,李公麟就是在線描發(fā)展的基礎上始創(chuàng)白描畫的,《免胄圖》(見本書第194~195頁圖18)是白描畫的典范。線韻與線意志:線韻是氣韻生動的具體表現(xiàn),線意志是中國畫的本質體現(xiàn)。線韻是線描自身的節(jié)奏,又是筆力墨水之操控呈現(xiàn),同時也是線意志精神的實體化?! 【€性具有普遍性,人類基因鏈就具有線性。中華民族擁有現(xiàn)今世界上最長的人類基因鏈。民族基因特質的線性,使中國畫的線在無限平面中描畫美的歷程(圖9)。線性的特點是不會斷亡。我們應該承認一種事實:線意志”’的存在,并不是唯一的,而新的中國畫形式意志產生,也不能否定線意志的實存,它是多元共生的。這樣我們就能認識中國畫新形式“現(xiàn)代沒骨”,其無筆墨并不等于中國畫其他形式不用筆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