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周易》智慧

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劉明武  頁數(shù):260  字數(shù):190000  

前言

樹再高也不會告別根本,水再長也不會告別源頭;告別根本,不可能有參天之大樹,告別源頭,不可能有滾滾之江河。    根與樹、源與流之間的重要關系,在這里不展開討論。這里所關心的是這樣兩個問題:文化有沒有根,文化有沒有源?文化能不能斷根,文化能不能告別源頭?《文心雕龍·宗經》日:“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边@句話告訴人們,凡是稱得上“經”的道理,就是永恒的真理,也是不可改變的偉大教導。    根據(jù)這句話,是否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河圖洛書、八卦到《周易》是中華民族祖先“人更三圣,世歷三古”所創(chuàng)造出的成果,書中的道理,書外的道理,對于今天、對于今后,還有沒有指導意義?    筆者認為,《周易》書中與書外兩方面的道理,對于現(xiàn)代人與將來人仍然有著鮮明的啟示意義。    《周易》書中有崇尚自然的哲理,有天人合一的哲理,有自強不    ……    愛因斯坦把中華民族的賢哲與猶太人的先知放在了同一等高線上,把中華民族賢哲所確立的目標與猶太先知所確立的目標放在了同一等高線上。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也是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作為猶太人、作為一流的科學家,他如此敬重中華民族的祖先、如此敬重中華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子孫而言,應該作何感想呢?    一百年來,中國一直都沒有出現(xiàn)像愛因斯坦這樣水準的科學家,但是卻出現(xiàn)了不少在“科學”的名義下蔑視祖先、蔑視中華文化、“忘祖”又不“數(shù)典”的“文化人”。對比愛因斯坦,應該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呢?    還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人類早期的經典,《周易》也好,《圣經》也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勸人為善的。    從“為善”這個基點上看,科學愈發(fā)展愈離不開原點文化即元文化。元文化講求善,現(xiàn)代科學講求真。原子彈爆炸是“真”,但是這個“真”善不善呢?克隆人是“真”,但是這個“真”善不善呢?無論是今后還是將來,求真的科學必須接受“善不善”標準的評判。否則,科學會將這個世界變成一鍋粥。    在此,筆者要說的一句話是:“長江再長,會告別源頭嗎?”

內容概要

解讀周易古經,開發(fā)先賢智慧! 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光大中華文化!
《重讀周易智慧》從對中華元典——《周易》的認識入手,集中介紹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強不息、發(fā)明創(chuàng)造、彰往察來、循序漸進、革故鼎新、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等哲理?!吨刈x周易智慧》作者劉明武從微小處入手,闡發(fā)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見,道前人所未道,是當今人們認識中華文化、學習中華經典時的入門之書。

作者簡介

劉明武,地質工程師,已從珠海市香洲區(qū)政協(xié)退休,近十年以其深厚的國學基礎與獨特視野從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在《中國文化研究》《東方》《中州學刊》《人文雜志》《學術研究》《人民政協(xié)報》《中華讀書報》等學術報刊上發(fā)表文章近百篇。其中《太極思維:中華文化的根本特征》《尚象制器: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哲理與實踐》等多篇論文被《中國哲學》全文轉載。專著《換個方法讀內經》深受讀者歡迎,已重印數(shù)次。

書籍目錄

長江再長,也不會告別源頭——代序
阿彌陀佛與元亨利貞
自強不息:《周易》首倡的文化精神
合和寬厚:《周易》倡導的文化精神
三無私:《周易》首倡的文化精神
日新:《周易》倡導的文化精神
致遠:《周易》倡導的文化精神
與四時合其序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
有序之動
道:玄而不玄
“天人合一”與“天人兩分”
從天文到人文
“朝乾夕惕”與“慎獨”
“三才”與“四大”
信:人文精神之元
信用·文化·民族尊嚴
漢字與抽象符號
小論“變”
小論“時”
道與知“道”
“是不是”與“該不該”
合和·和諧·平衡
進退·存亡·得失
三才·中正·中庸
見物求因·見物求源
見物作典:千古文章出自然
書中的道理在書外
獨立不懼
無為之道,有為之人
人為天地之心
身正與心正
彰往察來·履霜知堅冰
百物不廢,懼以終始
《周易》里的善惡觀
崇尚自然
富有之謂大業(yè)
“憂患”意識
損益:治國治病的一條重要原則
“三五以變”:自然演化的規(guī)律
道與技
節(jié)以制度
和為貴
易窮則變
革故鼎新
物極必反
否極泰來
“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
欲望與責任
文化與物化
復雜性與簡易性
“修己安人”與“內圣外王”
啟蒙教育與飲食之需
男女對應天地:《周易》論男女地位
相互負責:《周易》論家庭成員關系
歌頌與革命:《周易》論君民關系
無語之天不可欺
治未病與治未亂
求學問,先學問
簡論“廉”
原動力源于何處
開端與續(xù)尾
從發(fā)明勞動工具談起
第一個市場及其他
第一身衣裳及其他
第一輛車·第一艘船
臼杵:第一臺碾米機
第一件自衛(wèi)武器
嚴格的規(guī)定性與無限的象征性
和而不同
循序漸進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太極為生生之源,由此開始生生: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太極之動,是有序之動。運動不已,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過程,猶如原子裂變,也猶如細胞裂變。    三、陰陽之動    《周易·系辭上》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眲側嵴?,陰陽也。太極之動,一分為二;二為“兩儀”,“兩儀”為一陰一陽。一陰一陽在動中產生,一陰一陽產生之后一直處于運動之中。運動動力之來源,源于一陰一陽之間的相互推動。除了相互推動這一形式之外,還有相摩、相蕩的運動形式??偠灾?,陰陽之動的原動力與恒動力源于陰陽本身而非外部。一陰一陽之間的運動不是直線運動,而是圓周運動。陰陽之動是變化的基礎,變化一是萬物產生的前提,二是萬物演化的規(guī)律。陰陽之動在形而上,天地萬物之動在形而下。形而下的天地萬物之動反映出了形而上的陰陽之動。    在運動中,陰陽的位置可以互換。例如,在《否》、《泰》兩卦中,天地的位置是可以互換的。在《既濟》、《未濟》兩卦中,水火的位置是可以互換的。    四、卦之動    陰陽之動,產生出了八卦。八卦有無限的象征性,但首先象征的是八種自然景物:天地、山澤、水火、風雷。八卦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有兩種運動形式:先天八卦的運動形式為兩兩交叉之動——天地相交,山澤通氣,風雷相激,水火相濟。后天八卦運動為如環(huán)無端的循環(huán)運動:在四季中起于春而終于冬,在方位中起于東而終于北。先有八卦,而后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同樣在做有序之動:起于乾坤,終于未濟。    在這里,有必要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八卦、六十四卦是中華民族先賢所做出的宇宙起源與演化圖。演化圖所表達的是兩個演化:自然界的演化與人類社會的演化。兩個演化均為自然演化,八卦圖里沒有任何神秘的成分,沒有任何神秘的意義。    五、道之動    《周易·系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   《周易·系辭下》:“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非常清楚,道是動態(tài)的道。    自然之道在中華民族先賢手下化為人文之道,人文之道用六爻即“六虛”來表達。六爻的位置既有時間意義,又有空間意義。六爻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六爻位置上的陰陽兩爻是變動不居的。六爻之動,代表了三才之動即天地人之動。從自然到人事,一切都是動態(tài)的。所以,先賢告誡子孫這樣一個道理:書中的道理都是有限的——包括《易經》這樣的書,自然變化則是無限的。人,千萬不能局限在書本之內,只有“唯變”,才能“所適”。    先天之道是生生之道,后天之道則一分為三:形成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三才之道,是動態(tài)之道?!吨芤住は缔o下》對此的說法是:“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日爻?!碧斓厝巳攀且粋€系統(tǒng),三才運動是系統(tǒng)運動。系統(tǒng)運動是通過六爻的變化來表達的。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凡是道都是動態(tài)之道。《周易》的天是變化之天,《周易》的道是變化之道。西漢以后,董仲舒的“天不變,道亦不變”流行于中華大地,與《周易》稍加對比,就可以知道這一論點是相悖于《易》理的。    六、天地之動    《周易·乾·象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泰·彖傳》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周易·否·彖傳》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   《周易·蠱·彖傳》曰:“終則有始,天行也?!?   《周易·復·彖傳》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周易·系辭上》曰:“天地變化,圣人效之。”    天行之“行”,天地交之“交”,天地變化之“變化”,這些都是動態(tài)的。天地有序之動,是生生之動——“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天地之動,是規(guī)則之動。規(guī)則之動,一體現(xiàn)在無限循環(huán)上——“終則有始”,二體現(xiàn)在嚴格定量上——“七日來復”?!妒ソ洝防锏纳系墼焯斓厝f物一共用了六天時間,第七天休息。《周易》這里,天行反復,而且是“七日來復”。不知兩個七天之“七”有沒有相似相通之處?    天人一體,天行人行一個理。天行剛健,人行自強不息。以天理論人理,是《周易》的精髓所在。人之動靜,本乎天地。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春溫夏熱秋燥冬寒,人的生活必須順應天氣地氣的變化。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人的生產必須順應天氣地氣的變化。    人之動靜,本乎天地?!吨芤住分械倪@一哲理,正常延續(xù)到《黃帝內經》之中?!饵S帝內經》認為,人生于天地之間、四時之內,養(yǎng)生與醫(yī)病必須順應天地、順應四時。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變,百變皆由天地陰陽逆從而生。“知天者必驗于人”。以天氣地氣論疾病,在一部《黃帝內經》之中其篇幅占三分之一強。    七、日月、寒暑之動    陰陽之動,動在形而上。無形之動,是看不見的。八卦與六十四卦之動,動在紙上。紙上的卦之動,平常人也是看不明白的。日月寒暑之動,是形象之動。形象之動一是人人都能夠看得見,二是人人都能夠看明白。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這是《周易·系辭下》對日月寒暑有序之動的認識與總結。日月往來,晝夜循環(huán)。寒暑往來,新歲更替舊歲。日月、寒暑之動,促使著自然與人的變化,也促進著自然與蟲的變化。人有生死之變,蝴蝶有蛹蟲之變,花草葉藤有枯榮之變,所有這些變化都體現(xiàn)在日月之動、寒暑之動之中。P29-32

后記

這些作文是我學習《周易》的心得,先是寫出來自己看的,后來試著投了一篇給一家報紙,很快發(fā)表了。編輯告訴我,一是校對員說這篇文章寫得好,二是有讀者打電話到報社說是喜歡看這樣的文章。    發(fā)表了幾篇之后,報社為我開設了一個《文化長廊》的專欄,一開就是四年,以上這些作文絕大部分都在上面刊登過。    我看《周易》看出了兩條道理:一條是做人的理性,一條是做事的智慧。我寫心得,也寫的是這兩條。做人,講自強不息。做事,講發(fā)明創(chuàng)造。    《文化長廊》開辦期間,我接到過不少讀者的電話。有青年大學生的電話,有碩士、博士的電話,也有教授的電話,說是這樣研究《周易》的文章,很值得一看。有青年說,我談的中華文化與書本上所講的不一樣,有青年甚至說通過看《文化長廊》改變了對中華文化的看法。    人貴有自知之明,我所談的僅僅是《周易》的皮毛而已,里面真正有用的寶藏有待青年人的開發(fā)。    《文化長廊》能夠開辦,我感謝編輯王木林碩士;《文化長廊》能夠延續(xù),我感謝眾多的讀者。    記得有一個典故講的是“魚”與“漁”的關系,意思是饋贈人以實物之魚,不如教人以捕魚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下面談一下我讀《周易》的方法,如果能夠給人一點啟示作用,將是我十分高興的事。    很多人對《周易》望而卻步,感覺無法接近。我覺得,這是“書內讀書”所引起的精神障礙。    讀書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書內讀書”,一種是“書外讀書”。    “書內讀書”,大都是先從書中的文字人手——讀書、背書、記書,一旦讀不下去、背不出來、記又記不住的時候,隨之而來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書外讀書”,就是把“這本書”當成一個觀賞的對象,例如把它視為一條江河,或者把它視為一棵大樹。觀賞江河,首先腦子里就會出現(xiàn)一幅簡圖:源頭~中游一下游。觀賞大樹,腦子里也會出現(xiàn)一幅簡圖:樹根一樹干一枝葉。閱讀研究《周易》,同樣可以采用觀賞的方法,應該分清源頭、中游、下游,樹根、樹干、枝葉?!吨芤住窡o論多么博大精深,但總應該有一個源頭,總應該有一個根。書中的源頭,書中的根,就是卦,先有八卦,后有六十四卦。知道了這個源、這個根,那么腦子里同樣會出現(xiàn)一幅簡圖:卦一卦名~卦辭,爻一爻辭,經一傳。從源頭進入有困難,那么就從下游溯源而上。一時欣賞不了根本——卦,可以先從枝葉——傳的欣賞開始??傊?,“順流而下”可以讀書,“溯源而上”也可以讀書。    “書內讀書”還有一個弊病,這就是只注意“書中說了些什么”,而忽略了書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怎么產生的這本書?書中的道理與現(xiàn)實生活有什么聯(lián)系?把人局限在書中,把書孤立于實際世界之外。這是很多人讀《周易》而無法進入《周易》的深刻教訓。    筆者研究《周易》,所采取的方法是“從下游進入源頭,從枝葉進入根本”。先讀傳,后讀經。傳,先讀的是《周易·序卦》,從這里知道了“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里講的是宇宙發(fā)生論。從《序卦》中還知道了“天地”是對《乾》《坤》兩卦的注釋,“萬物”是對《屯》卦的注釋——乾坤象征天地,屯則象征萬物。其次讀的是《周易·象傳》,在這里知道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如何做人”的道理源于天地之理。在《象傳》還知道了“云雷,屯”中的“云雷”二字就是八卦中的《坎》卦與《震》卦——《坎》象征云,《震》象征雷。是八卦中的《坎》、《震》兩卦組成六十四卦中的《屯》卦。“云雷”二字的順序還揭示一個上下位置的擺布關系一一云在上,雷在下。如此,筆者進入了《周易》之門。    與其他研究者不同的是,筆者的研究并沒有停留在《周易》之根——八卦、六十四卦這里,而是“在這里”又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易》之根在于卦,那么,卦之根在何處?卦的作者是人還是神?憑什么做出的卦?卦對目前的現(xiàn)實生活有沒有實際意義?    持這種方法閱讀與研究《周易》,筆者的體會是,《周易》是一本人創(chuàng)作出來的書,而非神創(chuàng)作的書。這本書的基礎是生氣勃勃的大自然。這本書是講理的書,而非講邪門歪道的書,書中起碼包含有四方面的道理:物理、人理、哲理、數(shù)理。    所謂物理,就是天地萬物起源與演化之理——廣義物理,還有那一事一物之理即具體物理。所謂人理,就是“如何理性做人”以及“如何智慧做事”的道理。所謂哲理,就是萬古長青的成語中所表達的智慧之理。所謂數(shù)理,就是奇偶之數(shù)表達的宇宙時空之理。    《易》理廣大,我寫的這些心得,僅是些皮毛之談。工程師談文化,班門弄斧,錯誤在所難免?!兑住防砭栌写谡麄€中華民族的重新開發(fā)。請看,德國人萊布尼茨研究《周易》,從中發(fā)現(xiàn)了“二進制”,“二進制”對于當今世界的意義是眾所周知的。能不能這樣設想一下:《周易》里能夠推動世界進步的哲理還有什么呢?下一個發(fā)現(xiàn)能不能是《周易》作者的后人呢?    最后摘錄這樣兩段話奉獻給讀者:    一、“易道廣大,無所不全。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四庫全書總目·經部·易類一》)    二、“近二百年,歐洲學術之盛,遠邁古初。……顧吾人之所得,往往先之……夫西學之最為切實而執(zhí)其例可以御蕃變者,名、數(shù)、質、力四者之學是已。而吾《易》則名、數(shù)以為經,質、力以為經緯,而合而名之日《易》?!?嚴復《天演論·譯序》)    三、法國在華傳教士白晉認為,中國古老哲學體現(xiàn)在《易》圖之中,它以陰陽簡明自然的方法表示了所有科學原理。(胡陽、李長鐸《萊布尼茨二進制與伏羲八卦圖》)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重讀《周易》智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很喜歡這位作者,期待開始讀他所詮釋的這本周易智慧。
  •   只是《易》還有一個重要構成內容:易圖?!兑住钒ㄈ糠郑簣D、經、傳。而且是先有圖,然后才是經、傳。圖:無字天書也。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