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作者: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 頁數(shù):38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劉壽山老先生從事中醫(yī)骨傷臨床與教學工作5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與教學經(jīng)驗,并以手法取效而聞名,故持有“七分手法三分藥”之說。他對接骨、上骱、治筋各備八法,手法獨特,療效顯著;對軟組織損傷治療強調(diào)中醫(yī)整體觀,更具獨到之處。 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總論正常人體的筋、骨及手法、診斷、用具、用藥等;下篇介紹全身各部位骨折、脫位、傷筋及內(nèi)傷四類疾病的整復手法、按摩、方書插圖300余幅,文圖并茂,便于讀者參考使用。 本書于1966年出版,1992年修訂,本次重刊出版。
書籍目錄
上篇 第一章 人體的筋、骨 第一節(jié) 人體的骨骼 明硬骨 軟骨 暗硬骨 額外骨 第二節(jié) 人體的筋 人體正面上部(頭面)筋 人體正面中部(項、胸及上肢)筋 人休正面下部(下肢)筋 人體背面筋 額外筋 第二章 診斷 第一節(jié) 望診 第二節(jié) 問診 第三節(jié) 聞診 第四節(jié) 切診 摸診 切脈 (附)《傷科補要》脈訣歌 第五節(jié) 量診 豎量法 圍量法 關(guān)節(jié)活動幅度的測量 (附)人體各關(guān)節(jié)正常功能活動幅度 第三章 手法 第一節(jié) 接骨八法 第二節(jié) 上骱八法 第三節(jié) 治筋八法 第四章 固定用具 第一節(jié) 木制固定用具 第二節(jié) 紙制固定用具 第五章 用藥概述 第一節(jié) 內(nèi)服藥 第二節(jié) 外敷藥 第三節(jié) 洗藥、騰藥 第六章 練功療法 第一節(jié) 頸部 第二節(jié) 腰、髖部 第三節(jié) 肩、肘部 第四節(jié) 腕部 第五節(jié) 膝、踝部下篇 第七章 骨折 第八章 脫位 第九章 傷筋 附方
章節(jié)摘錄
書摘第二十六節(jié)跗骱骨高挫 (跗跖部軟組織損傷) 跗骱骨(跗跖部)位于足背中部,上有諸跗骨,下有足掌骨。足跗骨與足掌骨之間,有暗硬骨1塊,跗骱骨有包骨筋l道。 【病因】 如有蹶、擰、戳、蹯,足背著地,或有壓砸,可致跗骱骨高挫。 【臨床表現(xiàn)】 遇有此癥,足背臃腫脹起,可見青紫色瘀血斑,疼痛難忍不息。站立時傷足不能負重,步履難行。經(jīng)醫(yī)檢查,醫(yī)者以拇、食二指輕輕尋按,跗骱部凸起,按之痛甚,前足伸屈不利。 【治療】 1.手法 (1)拔戳法:患者正坐床上,將足伸出床邊。助手用兩手掌相對,雙拇指在足背,食指在足底,余三指在后,兜住足跟,固定不動。醫(yī)者雙手拇指按住跗骱骨,余四指在足底拿住傷足[圖9—89(1)]。 醫(yī)者向足趾方向,助手向足跟方向稍用力相對拔伸,同時醫(yī)者將足前部環(huán)轉(zhuǎn)搖晃6~7次。在持續(xù)拔伸下,先使足跖屈,再使足背伸,同時醫(yī)者雙手拇指用力向下戳按[圖9—89(2)]。 用揉捻法按摩舒筋。 (2)踩法:用于陳舊性損傷?;颊哒玖⒂诖策叄撊阈m,傷足心置于一半圓形木塊(或一卷繃帶)上。醫(yī)者站在傷側(cè),將脫去鞋襪之同側(cè)足,踩在傷足上,足心置于傷處[圖9-90]。 醫(yī)者用手臂推患者之胸,使患者跌坐在床上,同時足用力踩踏傷處。使一次復一次。 2.捆綁:敷藥后,足背蓋一月牙形紙墊繃帶捆綁。 【按】 跗骱骨高挫,系指跗跖部軟組織損傷。正文中暗硬骨為足背側(cè)韌帶;跗骱骨包骨筋為趾長伸肌腱與腱鞘。由于損傷時體位為足前部過度跖屈,而使跗跖部之韌帶、關(guān)節(jié)囊及伸趾肌腱受到牽拉傷,甚者可致其部分斷裂,關(guān)節(jié)失去穩(wěn)定性,并可出現(xiàn)微細錯位。尤其該部位軟組織少,傷后血腫較為明顯。直接暴力打擊、壓砸,可致挫傷,在診斷中應注意與楔狀骨及跖骨基底部的骨折相鑒別。 手法治療,可使錯位之楔狀骨復位,并使捩?zhèn)‰?、韌帶等組織理順,以促進其修復。用月牙形紙墊局部固定,有利于軟組織的愈合。 其踩法用于陳舊性損傷。準備動作時,患者足之重心在前足,向后欲坐之時,重心必然后移。此時醫(yī)者之足,與患者足心之圓形木塊形成擠壓力,作用于中跗部。本法將牽引、滾動、歸擠幾個力,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且腳踩力量比手大,治療效果良好。 P372-373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