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

出版時間:2009-5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作者:《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修訂本編寫組 編寫  頁數:312  字數:274000  

前言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包括《中國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記錄了中國55個少數民族從起源至21世紀初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薈萃了大量原始的、鮮活的、極其珍貴的資料,是一部關于中國民族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叢書,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出版工程。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

內容概要

《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是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主持編輯的《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是在各有關地區(qū)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別編寫的。    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締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是我們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自治區(qū)、自治州、自治縣(旗)的建立,實現了各少數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上的民主權利,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三十多年來,各民族自治地方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了介紹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況,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四化建設,特編輯出版《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主要內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區(qū)劃、自然資源、民族分布、歷史發(fā)展、政權建設、社會變革、經濟文化以及名勝古跡、‘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本《叢書》的出版,對于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學習,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tǒng)一,將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地理環(huán)境  第一節(jié) 自然環(huán)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第二節(jié) 物產資源    一、水資源    二、土地資源    三、光熱與風資源    四、生物資源    五、礦藏資源    六、地方特產  第三節(jié) 人口與民族    一、人口分布    二、民族構成  第四節(jié) 行政區(qū)劃  第五節(jié) 名勝古跡    一、名  勝    二、古跡文物第二章  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jié) 歷史沿革   一、秦、漢、三國時期   二、隋唐時期   三、宋、元、明時期   四、清代   五、民國時期 第二節(jié) 人民政權的建立   一、中共鎮(zhèn)西縣委的建立   二、縣人民政府和城鄉(xiāng)基層政權的建立   三、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委員會的成立   四、社會秩序整治 第三節(jié) 農村土地改革與牧區(qū)民主改革   一、農村土地改革   二、牧區(qū)民主改革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改造   一、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手工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私營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五節(jié) 改革開放   一、農村體制改革   二、牧區(qū)體制改革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fā)展   四、社會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第三章  民族區(qū)域自治  第一節(jié)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建立    一、籌備與實施    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成立……第四章 農業(yè)第五章 工業(yè)第六章 交通通信第七章 財政金融第八章 貿易 第九章 旅游 第十章 社會事業(yè)第十一章 城鄉(xiāng)建設 第十二章 環(huán)境保護 第十三章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里坤墾區(qū)大事記后記修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地理環(huán)境第三節(jié) 人口與民族一、人口分布考古證明,巴里坤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和居住。春秋戰(zhàn)國時期,揭呼人、塞種人就在巴里坤湖周遭的廣大草原上游牧。在當時的較長時期內,呼揭人和塞種人是巴里坤穩(wěn)定的居民。從被考古鑒定為有3000年歷史的南灣墓葬出土的大型石磨推斷,巴里坤早期的居民中還有農耕民族存在。漢代初期,巴里坤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蒲類國,人口大約有10000人,后來因戰(zhàn)爭,人口大量遷徙流失,人口最少時只有400戶。唐代在巴里坤大量駐軍,據史料記載,唐景龍年間,在巴里坤甘露川所筑的兵城里駐扎的部隊就有3000人之多。清代,從康熙時期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屯田活動,軍屯、民屯、犯屯、商屯等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屯田方式在這里產生。長期的屯田活動,移民大量增加,人口繁衍很快。至道光末年,鎮(zhèn)西常住人口已達30000余口。到同治、光緒年間,由于戰(zhàn)爭、災荒,人口銳減,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全縣人口已不足1萬人。新中國成立后,社會穩(wěn)定,民族團結,沒有發(fā)生過妨礙人口發(fā)展的社會動亂,人口增長比較快。1959年到1961年間,政府號召內地青壯年支援邊疆建設,巴里坤先后接受了四批江蘇、湖北等地移民,有9000多名。期間,由于三年饑荒,巴里坤又接納了大批由河西走廊一帶和四川、青海自流而來的移民。1957年全縣的總人口是23204人,到1961年驟增至52574人,增加了近3萬人。到1978年,巴里坤人口增長到了9萬多人,已經超過了全國平均人口增長比例。

后記

按照國家民委編寫“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編委會于1980年5月成立,在縣黨委和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于把書編寫成了。這是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自治縣成立以來各項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簡要總結,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攜手共進的歷史見證,是黨的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的一曲勝利凱歌。在縣編委會的領導下成立了一個編寫組,由鄭成加同志負責并任主筆。預期完成了撰寫、補充、修改、定稿的任務。姜秀珍、張建國同志協(xié)助搜集了有關數據,馬宗同志提供照片??h長兼編委會主任克木里江同志多次主持了審稿、定稿會議。熱杰甫、艾尼爾汗、哈臺、考開、勿汗、薩得胡勒、阿合得勒、馬納什等同志參加討論、修改了書稿的第三章。在編寫過程中,曾參閱了《哈密地區(qū)史料簡編》,并得到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國家民委、自治區(qū)民委、烏魯木齊和哈密有關單位的協(xié)助,有的提供了資料,有的對書稿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也得到了自治縣各單位的熱情幫助。在此,我們一并表示感謝。

編輯推薦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概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