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作者:張庚,郭漢城 主編 頁數:51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中國戲曲通論(史論卷)》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戲曲與中國社會;中國戲曲的人民性;戲曲的藝術形式;戲曲的藝術方法;戲曲文學;戲曲音樂;戲曲舞臺美術;戲曲導演;戲曲與觀眾等。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戲曲與中國社會
第一節(jié) 自成體系的中國戲曲
一 中國戲曲與印度梵劇
二 中國戲曲的特殊道路
第二節(jié) 戲曲生存與延續(xù)的社會條件
一 城市對戲曲提高的作用
二 多種聲腔的出現(xiàn)與聲腔系統(tǒng)的形成
第三節(jié) 戲曲的全國化
一 戲曲的全國化趨勢
二 全國化與地方化的關系
第四節(jié) 戲曲的現(xiàn)代化
一 戲曲能否邁出封建的鐵門檻
二 戲曲要不要接受新事物
三 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第二章 中國戲曲的人民性
第一節(jié) 人民性的涵義及性質
一 對戲曲遺產的總體認識
二 人民性的涵義
三 人民性的審美性質
第二節(jié) 古代戲曲的人民性
一 古代戲曲人民性的歷史特征
二 古代戲曲人民性的審美特征
第三節(jié) 有關傳統(tǒng)劇目人民性的幾個問題
一 關于封建道德
二 關于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
三 關于民族問題
第四節(jié) 當代戲曲的人民性
一 當代戲曲與人民的聯(lián)系
二 當代戲曲人民性的發(fā)展
第三章 戲曲的藝術形式
第一節(jié) 詩、樂、舞的綜合與戲曲形式的形成
一 詩歌、音樂、舞蹈的混合
二 詩歌、音樂、舞蹈的綜合
三 戲曲形式的形成
第二節(jié) 戲曲形式的節(jié)奏性
一 節(jié)奏形式與節(jié)奏感
……
第四章 戲曲的藝術方法
第五章 戲曲文學
第六章 戲曲音樂
第七章 戲曲表演
第八章 戲曲舞臺美術
第九章 戲曲導演
第十章 戲曲與觀眾
第十一章 戲曲的推陳出新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紅燈記》“刑場斗爭”一場,鳩山技窮,宣布處決李玉和等人后,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祖孫三代手挽手,肩并肩,隨著雄壯的國際歌聲走向通往刑場的高臺。鳩山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在高臺下聲嘶力竭地喊道: “慢著!我要做到仁至義盡,再給你們最后一分鐘,請你們考慮、考慮?!崩钣窈屯2睫D身答道:“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人是殺不完的,我要你們想一想!”此時,一方是祖孫三代傲立高臺、邁著堅定的步伐向刑場走去,一方是鳩山在高臺下膽戰(zhàn)心驚、龜縮一旁。這一對比性的場面調度,仿佛是整個場面思想藝術的焦點,不僅“具有生活真實性,具體表現(xiàn)出當前事件的實質,同時又通過它們的形象的造型表現(xiàn)力,上升為全劇主題思想的藝術反映”,它猶如共產黨人的一座豐碑,蘊含著深刻的思想,生發(fā)出動人的力量。 《張三借靴》是一出諷刺吝嗇的小戲。劉二自己做好靴子舍不得穿,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借給了張三。在討回靴子的路上,怕新靴沾地,只好趴在地上,用雙手和兩膝著地,爬著回家,一步一回頭的看著腳上的靴子下場。這一調度的設計,在關鍵之處,如畫龍點睛,把劉二吝嗇的性格,點化的活靈活現(xiàn),人木三分。 除此而外,戲曲的場面調度與舞臺時間和空間的處理,更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出戲中特定的舞臺環(huán)境及其變化,往往要通過場面調度來表現(xiàn)。 《三岔口》中,具體的時間、地點,都是通過劉利華與任棠惠雙方摸黑對打的一系列舞臺調度,予以形象化的。 《一匹布》、《江油關》和現(xiàn)代戲《六號門》等演出中的多重空間的處理,上黨梆子《搜杜府》中,三位大臣從前廳搜到后院,又從糧倉搜到馬房,一直搜到水牢的具體地點的變化,也是通過人物在不同地位的交替表演和調度安排來體現(xiàn)的。 同時,戲曲的場面調度,也是控制觀眾注意力、變換舞臺焦點的重要手段。 《玉堂春》“三堂會審”一場,當王金龍確認堂下跪定的是自己舊日的情人,為回避而提出請潘、劉二人代審后,門子上場將潘、劉二人的座位移前,王金龍則作假寐狀。觀眾隨著這一位置的移動,注意力也自然發(fā)生新的變化,而轉移到以潘、劉和蘇三三人所組成的新格局中來。 《空城計》中,司馬懿帶兵上場后,見城門大開,猶豫不決,傳出不準進城的將令。接著諸葛亮要有大段唱腔,為了使舞臺上的焦點由司馬懿轉向諸葛亮,舞臺上出現(xiàn)了這樣的調度:司馬懿唱罷“哪一個大膽敢把西城進,定斬人頭不容情”,退至上場門處,轉身背對觀眾而立。此時諸葛亮的位置雖固定不變,但由于司馬懿的“虛下”卻得到了相對的突出。
編輯推薦
《中國戲曲通論》介紹:二十年前,中國戲劇出版社推出的“戲曲流派藝術研究叢書”,曾在社會上產生良好的影響,至今仍是戲曲從業(yè)者及戲曲愛好者案頭必備讀物。二十年后,這套叢書又以全新面貌重新問世,相信她能給老讀者帶來新體驗,同時也將吸引、培育一批新的讀者。本冊介紹了中國戲曲與中國社會、中國戲曲的人民性、戲曲的藝術形式等內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