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shí)間:2011-7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宋]司馬光 編著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北宋史家司馬光編撰,編年體。記載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至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16個(gè)朝代1362年的歷史,共294卷?!顿Y治通鑒》是與《史記》比肩的中國古典史學(xué)名著,司馬光由此與司馬遷并稱“史學(xué)兩司馬”。顧名思義,《資治通鑒》的主旨是“鑒前世之興衰,考當(dāng)今之得失”,因此,不僅歷代史家十分重視,更是為官當(dāng)政者的必讀書。毛澤東就非常重視、喜歡《資治通鑒》,常置床頭一部,一生讀了十七遍。
作者簡介
司馬光,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仁宗寶元初年中進(jìn)士甲科。后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英宗時(shí)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曾于治平年間進(jìn)《通志》八卷,記戰(zhàn)國至秦二世之史事,得英宗賞識(shí),受命再編《歷代君臣事跡》。遂設(shè)局于崇文院,選劉恕、劉攽、范祖禹等人為同修官,始協(xié)力傾心于編纂。神宗即位,以其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賜名為《資治通鑒》。時(shí)司馬光以反王安石變法故,堅(jiān)辭樞密副使之職,出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隨后改判西京御史臺(tái)。退居洛陽十五載,六任冗官,書局自隨,沉精積思于《通鑒》之編寫,不舍晝夜,終至元豐七年(1084年)告竣,呈帝御覽,因遷資政殿學(xué)士。次年哲宗即位,太皇太后高氏聽政,司馬光應(yīng)召入京,走馬還朝,于元祐元年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盡廢新法,叱咤于“元祐更化”之時(shí)。但為相八月,一病辭世。
書籍目錄
第一冊(cè) 周紀(jì) 秦紀(jì) 漢紀(jì)(卷1——卷16)
第二冊(cè) 漢紀(jì)(卷17——卷36)
第三冊(cè) 漢紀(jì)(卷37——卷52)
第四冊(cè) 漢紀(jì)(卷53——卷68)
第五冊(cè) 魏紀(jì) 晉紀(jì)(卷69——卷89)
第六冊(cè) 晉紀(jì)(卷90——卷102)
第七冊(cè) 晉紀(jì)(卷103——卷118)
第八冊(cè) 宋紀(jì)(卷119——卷134)
第九冊(cè) 齊紀(jì) 梁紀(jì)(卷135——卷156)
第十冊(cè) 梁紀(jì) 陳紀(jì)(卷157——卷176)
第十一冊(cè) 隋紀(jì) 唐紀(jì)(卷177——卷192)
第十二冊(cè) 唐紀(jì)(卷193——卷207)
第十三冊(cè) 唐紀(jì)(卷208——卷222)
第十四冊(cè) 唐紀(jì)(卷223——卷236)
第十五冊(cè) 唐紀(jì)(卷237——卷249)
第十六冊(cè) 唐紀(jì)(卷250——卷265)
第十七冊(cè) 后梁紀(jì)(卷266——卷279)
第十八冊(cè) 后晉紀(jì) 后漢紀(jì) 后周紀(jì)(卷280——卷294)
編輯推薦
《資治通鑒》是北宋史家司馬光編撰的編年體通史,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止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共294卷。本書按通行的中華書局點(diǎn)校本排印,以傳統(tǒng)工藝印制、裝幀,版式疏朗,字體醒目,是閱讀、收藏佳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píng)論、評(píng)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