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著光明的火炬

出版時間:2010-4-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陳春生  頁數(shù):31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瑞典發(fā)明家、實業(yè)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他的遺囑中寫到:“一部分獎金贈與在文學上創(chuàng)造出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出色的作品的人”。自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第一次頒獎以來,這個被危地馬拉作家阿斯圖里亞斯(1967年文學獎得主)稱之為“高擎著光明火炬的諾貝爾家族”已綿延百余年。    本書介紹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設立初衷和發(fā)展簡史,揭示了其演進歷程與世界文學發(fā)展潮流的互動關系,并通過對28位獲獎作家的重點分析,對諾貝爾文學獎“理想主義傾向”的遴選標準進行詮釋,為讀者了解本獎項提供了豐富、生動的資料。

書籍目錄

故事從童話開始  謙遜而孤獨的富翁  看似征婚的招聘廣告  你的心靈是自由的嗎?  一見鐘情,情歸何處?  繆斯女神的慰藉“理想主義傾向”和“最出色的”  幾個字難壞了博學的評委  局限與超越  尋找詩意的棲居地一個陌生的名字定下了十年的基調  普呂多姆是誰?  眾望所歸的大師為何與巨獎無緣?  “我們的文學多么古老!”  英國人醒悟了,但只能跟在波蘭人后邊  該瑞典自己的作家了從一粒種子到參天大樹  自然主義順其自然的折桂  感應世界文壇的精神脈動  現(xiàn)代主義也是理想主義  泰戈爾:被西方誤讀了的東方作家  美國人以特別的方式表達理想“理想主義傾向”的另一層面  最深的陰影將是光源所在  荒原:我們真實的生存寫照  生活有如白癡講的故事  海明威:孤獨而脆弱的硬漢  他人即地獄:人類生存境況解讀  等待戈多:后工業(yè)時代支離破碎的夢真的是東方叛逆者的榮譽嗎?  逃避或反叛:人生的選擇  在豐沃的土壤里扎根  描寫頓河生活的大師  主流意識形態(tài)下的個性化寫作  走出鐵幕的索爾仁尼琴世界是多元的,文學也應該是多元的  一座橋和一個民族的歷史  我在美麗的日本  人類之樹:一個遙遠大陸的風景  尼羅河絮語  為消除人類的隔閡而斗爭  擺脫孤獨:我們心靈世界的渴望  落花無意,流水有情精英文學與人類價值的尊嚴  頒獎給詩人意味著復興一種人文主義  拉丁美洲的精神皇后  詩人應該是人民的面包帥  將武器置于田野  分裂的天空下一個和平的歌者中國文學與諾貝爾文學獎  一種渴望,一種追求  魯迅眼中的諾貝爾文學獎  老舍得了諾貝爾文學獎?1901年-2009年歷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家概覽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諾見爾的童年是孤獨的,為了打發(fā)漫長而寂寞的時光,他常常躺在床上看書,小說和詩歌成了他的心愛之物。文學作品讀多了,他自己也提筆嘗試著寫詩,18歲那年,他用英文寫的《一則謎語》被保存下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他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我的搖籃像死神的鋪板,/母親懷著深沉的愛,/長年累月守在我身邊。/她要救活我這個小生命,/希望的燈火一直在她心里點燃。/我連吸出乳汁的力氣都沒有,/抽搐過后又是一陣痙攣。/上帝讓我體驗離開人世前的痛苦,/我微弱地掙扎著,/猶如茍延殘喘。/好容易長成少年,/病弱仍把我陪伴。/在這個世界上,/我是個與眾不同的人,/小伙伴們玩得熱火朝天,/我卻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觀看。/我這顆與少年歡樂無緣的心,/只能朝著未來,/把希望寄托給明天。諾貝爾童年的孤獨落寞不僅因為身體不好,缺乏和小伙伴交往的環(huán)境和條件,更重要的是對父親的思念。諾貝爾出生那年,父親因經(jīng)營不善破產(chǎn)了,為了養(yǎng)家,遠去芬蘭謀生,家里全靠母親操持。因為生計非常艱難,他們的衣著打扮自然比鄰家的小孩差些,小諾貝爾常常因此遭到別的孩子冷眼。有時候,鄰居湊到一起議論體弱多病的諾貝爾說:“這個孩子永遠不會有出息?!边@些活勾起了他對父親的懷念。父親是遮擋風雨的大樹,但小諾貝爾只能在夢里重溫著父親給予的歡樂。父親到芬蘭后,仍無用武之地,便去了俄國。1842年春天,父親從彼得堡來信,告訴家里人說,他發(fā)明了一種讓沙皇感興趣的火藥,準備合資建廠。他要卡羅琳帶領全家人去俄國。同年10月,諾貝爾和母親一一起,離開故鄉(xiāng)斯德哥爾摩,啟程去彼得堡。家境的好轉使老諾貝爾有可能用金錢彌補多年欠下的父子隋、夫妻愛。但這位實業(yè)家花錢很有講究,他為孩子請來最好的瑞典老師,讓他們學習俄、法、德等國語言,并為以后的科學研究扣下了堅實的基礎。

后記

1999年,我從武漢大學博士畢業(yè)了,非常慶幸的是,讀博期間我寫的《荊棘與花冠》也順利出版了。那是一本介紹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史的書,出版后反映比較好。臺灣一家出版社購買了版權,而大陸一些文學愛好者寫信與我討論書中的某些問題,這讓我很受鼓舞。在那以后,我又收集了一些資料,準備適當?shù)臅r候對《荊棘與花冠》中的一些內容和代表作家進行修改和補充,以便讓讀者對諾貝爾文學獎作家認識更深刻、更全面一些?,F(xiàn)在呈現(xiàn)給讀者的這本書,應該說是我再思考的結果,也是我理想中的一個藍本,我終于完成了這個愿望。記得當時在《荊棘與花冠》后記中,我寫道:寫完這本書最后一個字時,已經(jīng)是晚上十一點鐘了。我突然有了如釋重負般的輕松,獨自一人走出寢室,在楓園的林蔭小道上,踩著細碎的月光,感受著大自然無邊的靜謐,心里涌出一股青春遠逝的滄桑之感。10多年前,我還是個充滿激情的小伙子,有幸進入華中師范大學師從王忠祥先生專攻世界文學。在先生的指導下,我們接觸到諾貝爾文學獎這個題目。畢業(yè)后,還寫過有關這個題目的論文。但生活的壓力使我很難集中時間去面對這個充滿誘惑力和挑戰(zhàn)性的課題,就這樣一年一年地回望著她,卻總也未能走近她。而今,10多年過去了,我也步入中年,過去許多色彩繽紛的夢遠逝了,許多努力追求過的東西,好多已失去了對自己的誘惑力,唯有文學仍是我溫馨記憶中一道美麗的風景。它演變成了我生命存在的方式。真不能想象,離開它,我還能干什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擎著光明的火炬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其實我不是太喜歡文學,但我喜歡自然科學,自然就喜歡由諾貝爾獎標定了的自然科學歷程,稍帶著對諾貝爾獎標定了的文學也會稍帶喜歡,至少不會討厭。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