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別傳

出版時間:2009-01-01  出版社: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作者:孫郁  頁數(shù):266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張中行的文字,靜靜的,像冬夜悄然落地的雪,安寧里有些清冷,一切都是暗無聲息的。記人記事,有古風(fēng),似六朝的短章,也夾帶晚明小品的筆意,頗有蒼涼的況味。當(dāng)然,還有老子的盤詰、莊子的恣肆,以及周作人的平和與廢名的幽玄。    有時見到他不動聲色地在街巷閑步,從容地在書房談天說地的樣子,就被那種超然的神色所打動。他那里是清寂的所在,如水邊的小屋,在月光下亮著燈,照著四邊的野趣。塵世的喧鬧消失了,你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和這個老人對視的時候,心是靜的,仿佛被水洗了一般。

作者簡介

孫郁,本名孫毅,1957年出生于大連。八十年代畢業(yè)于沈陽師院中文系,文學(xué)碩士。曾做過知青、文化館館員、記者。現(xiàn)為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魯迅研究月刊》主編。
主要著作有《魯迅與周作人》(1997年)、《百年苦夢》(1997年)、《魯迅與胡適》(2000年)、《文字后的歷史》(2001年)、《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2003年)、《在民國》(2008年)、《魯迅藏畫錄》(2008年)、《混血的時代》(2008年)、《魯迅與陳獨秀》(2009年)等。

書籍目錄

1 印象2 鄉(xiāng)土3 新生活4 初識北大5 風(fēng)暴邊上6 學(xué)院氣7 羅素弟子8 默讀時代 9望道10 胡適11 擇業(yè)12 婚戀13 楊沫14 李芝鑾15 困城16 淪陷之苦17 京派人18 死之都19 遠(yuǎn)與近20 苦雨齋21 夢語者22 文怨23 個體意味24 度苦者25 禪風(fēng)26 無常27 心死28 易代之際29 新職業(yè)30 同路者31 相知者32 信與疑33 受辱34 無聲鳥35 靜的心36 舊墨跡37 窮人樂38 儒風(fēng)39 余永澤40 林道靜41 苦日子42 狂熱病43 瞬間44 小與大45 悲情46 寬恕47 奴隸路48 未始有物49 尺牘種種50 鄉(xiāng)下51 未名湖52 凄涼句53 一鳴驚人54 奇文章55 文體感56 男女情57 才女們58 紅樓遺民59 陷阱60 元白上人61 傷逝63 叢葬63 小友們64 “行公”65 北京乎66 自嘲者67 漂泊的心68 文脈69 微詞70 底線71 園地72 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 印象我一生的新舊朋友里,張中行是印象最深的。他其實和我的祖父同齡,是真正的老前輩。我們接觸的十多年里,有時完全忘記了彼此的年齡。而且他是我所見的老人里文筆最好的。我有時靜想:在所接觸的當(dāng)代老人里,誰影響我最深呢?想了想,還是他吧。我的這種感受,曾講給他聽,那時他已八十余歲了,我還是三十多的青年。他不以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人,自嘲地說,我哪有什么學(xué)問呢?和周氏兄弟這樣的人比,連小學(xué)也沒畢業(yè)呢。但到了九十年代末,他的名氣大振,已經(jīng)很紅火了。他似乎也隱約知道了自己不再是默默無聞的人,至少涂抹的文字是很有點銷路的。而且研究他的文章也出來了許多。這樣也開始注意自己的讀者群。我成了他身邊的常客之一。大約是1996年,有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傳記。張先生突然找到我,當(dāng)時陸昕兄也在場。我卻猶豫起來,以為這樣的工作自己是做不來的。其實那時年輕,還沒有讀幾本像樣的文史書,對老北大出身的人,是不敢說三道四的。于是婉拒了此事。那一次,先生什么意見也沒說,是贊成還是沉默,就不知道了。據(jù)一位日本人告訴我,我曾寫的論述他的文字,先生以為并非都對,皮毛的地方也是有的??伤麖臎]當(dāng)面告訴過我。不過他的請我為之作傳,也是沒有人選的人選吧。將近十四年的時光,我不知和他見了多少面。我所認(rèn)識的朋友,一些是在他家里見到的,比如陸聽、劉德水等??晌乙恢辈桓胰戧P(guān)于他的傳記。直到他去世,陸昕提出此事時,才恍然覺得該做一點什么,寫作的沖動漸漸萌芽了。2007年夏,我忽地有了寫他的沖動,年到五十,意外地進(jìn)入到了一種人生的盲區(qū),對環(huán)境的不適,與日俱增起來。這時候,描述他的計劃開始擺在日程上,想將自己熟悉的這個人喚回到自己的生活中。我想自己是可以寫出別人沒有的感受的。在中國,這樣的老人是稀少的,理解他們,不能沒有深深的苦難感。我自己是經(jīng)歷過一點點類似的經(jīng)驗的。流放、受辱、被壓,幾乎無路可逃。那樣的非人的生活,才釀成了《流年碎影》、《順生論》這樣的大書,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呢?而且小民無法尋路的苦境,也是超于世間的想象的。他筆下那些無奈和無辜者的死,流溢在我的世界里,和先前的流血的日子及恐怖的記憶疊加在一起,渾然地夾雜著,蒸發(fā)、膨脹,一點點飄來。而且重要的是,那些對人間事的超常規(guī)的凝視,婉轉(zhuǎn)多致的精神盤詰,對于曾是似人非人的塵世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嘲弄和戲謔。我知道他的智慧和不安定的心的緣由了。一部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歷史,就烙印在他的世界里。平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度人與度己的掙扎,在他的世界都有一一些。了解他的思想,可以看見我們歷史底層的原態(tài),和精神高遠(yuǎn)的獨思。他身上的一高一低,牽動著認(rèn)知的兩極,象牙塔里的文人和山林里的思考者,誰能夠做到這些呢?描述張先生,以往的記人的辦法似乎都難奏效。他有學(xué)問,卻是典型的平民,布衣學(xué)者的稱號是無愧的。另一方面是知識雜,看的東西多,文史里有趣的存在都喜歡。就是說有舊文人氣??伤囊娊?,卻不是老朽的那一套,有時還很先鋒呢。羅素的哲學(xué)和周氏兄弟的境界,對他都有大的影響。五四那代人有趣的存在,也多少折射在他的世界里。所以,我平生第一次從一個老人的身上,親自感受到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那么有趣的結(jié)合。這在現(xiàn)在的中國,幾乎難以見到了。我在他那里,也第一次印證了五四文人遺緒的形態(tài)。做人與作文的特別,現(xiàn)在誰還能如此呢?讀書人的本色和智慧,在先生身上是很好地結(jié)合著的。張中行個子挺高,瘦長的身體,大大的耳朵,都給我很深的印象。他的聲音蒼老,調(diào)子渾厚,有美的韻律在。談天的時候,祥和得很,似乎從不以敵意的眼光看人,心是寧靜的。他穿的衣服都很百姓化,老氣的一面多些。但干干凈凈,沒有拖泥帶水的衰老感。第一次見面是1993年,那一次和同事陳戎一起去看他,坦承來意是約稿。地點在景山邊的一間老房子里,老人顯得很興奮。他從抽屜里拿出幾篇隨筆給我,還講了些男女情長類的話題。印象是健談、和藹,對人生有大的無奈在里邊。而話語很有力量,像鐵打在石頭上,叮咚地響著。這是個有內(nèi)容的老人,蒼老之中還有青年人的熱力在。過去只是在知堂回憶錄里閱讀的東西,現(xiàn)在竟在他的身上蠕活著。我感到了從未有過的詫異和驚喜。他并不漂亮,一點兒也沒有人們印象里的“學(xué)者”“紳士”風(fēng)度,走在街上不會覺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甚至像一個鄉(xiāng)下來的老人。但你接觸過一次,就忘不了他的聲音、情態(tài)、思想和智慧。你會從他那里體味到歷史的化石的分量,在我與他對視的片刻,我已意識到找到了一個可以學(xué)習(xí)、攀談的老人了。平常里的深刻,布衣學(xué)人的靈光,延續(xù)著我曾渴求的美質(zhì)。就是這次的相遇,我的精神生活開始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這變化之一,是覺得人生的目標(biāo)不是遙遠(yuǎn)的未來,而在普通的日常里。他不是令人崇尚的大人物,而是普通的常人。學(xué)問、思想都是常態(tài)的,不是彼岸的靈光閃閃。我們都是常人,過得都是小民的生活,他的價值是讓我們這些小民懂得,小民有小民的分量,在創(chuàng)造性和思想的高度上,也能不亞于那些裝模做樣的人,而且能過得更充實。而這里的尺度,不同于流行色調(diào),安于小,安于平常,天底下沒有過不來的日子。他用一生的平凡,造就了一個精神的奇跡。由于有了他,我覺得可以找到一個安寧的參照。先前的偉大人物,似乎沒有暗示給我們這樣的東西。也因為此,我們擁有了一個新的傳統(tǒng)。2 鄉(xiāng)土張中行辭世時九十七歲,算是高齡者。他晚年講起過去的生活,難忘的竟是鄉(xiāng)下的土炕,和烤白薯。中國的鄉(xiāng)村社會可留念的東西不多,對他而言,僅是某種生活方式而已。但那種生活方式給他帶來的淳樸和智慧,又是書齋里的文人所沒有的。土的和洋的,在他那里交織得很好。直到晚年,鄉(xiāng)下人的厚道還保留在他的身上。算起來,他是晚清的人,早期生活還在舊王朝的影子里。對于鄉(xiāng)下人來說,時光和時代是沒有什么關(guān)系的?!读髂晁橛啊分v起他的出身背景,有這樣一段話:我是清朝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十二月十六日丑時(午夜后一時至三時)生人,折合公歷就移后一年,成為1909年1月7日。其時光緒皇帝和那位狠毒胡涂的那拉氏老太太都已經(jīng)見了上帝(他們都是戊申十月死的),所以墜地之后,名義是光緒皇帝載湉的子民,實際是宣統(tǒng)皇帝溥儀(戊申十一月即位)的子民。由于他出身在鄉(xiāng)下,早期記憶就多了一種鄉(xiāng)土的氣息。他一生沒有擺脫這些鄉(xiāng)土里質(zhì)樸的東西。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他有很好的記錄。在描繪那些歲時、人文的時候,心是很平靜的。既非歌詠也非厭棄,透著哲人的冷峻。比如鄉(xiāng)野間的人神雜居,關(guān)帝廟和土地廟的存在,都是鄉(xiāng)土社會常恒的東西。舊時代的鄉(xiāng)下,孩子記憶里的美麗都是那些東西,張先生涉獵這些時也沒有特別的貢獻(xiàn)在那里。只是他描述過往的生活時,那種態(tài)度是平和的。他說:四鄰沒有什么可說的,既都是農(nóng)戶,又都姓石。村里有兩口水井,一在家門以西幾十步,街北,一在東西街和南北街的交接處。我們吃家門以西那口井的水,總是早晨挑滿缸(在正房前的院內(nèi)),用一天。當(dāng)時覺得,水味甜而正,比其他村的好,現(xiàn)在想,這大概就是同于阿Q之愛未莊吧?這也好,因為合于祖?zhèn)鞯酿B(yǎng)生之道,知足常樂。還要說一下,其時都是人神雜居,我們村,東西街近西端路北有個關(guān)帝廟(其前為水井),東端路北有個土地廟。關(guān)帝廟只一間,敞亮,屋前有磚陛,便于年節(jié)在其上放炮。土地廟過于矮小,身材高的頭可以及檐,其前有空地,早晨總有十個八個長舌男人在那里聊大天。其時是這樣利用廟,或看待廟,落后嗎?愚昧嗎?承認(rèn)有神鬼,是愚昧。但那是清末民初,五四大以前,現(xiàn)在是將及百年過去,不是還有不少男領(lǐng)其帶,女高其跟,到神廟大叩其頭嗎,可見開化云云也并不容易。在回憶錄里,像五四那代人一樣,照例少不了對歲時、節(jié)氣、民風(fēng)的觀照。他對婚喪、戲劇、節(jié)日、信仰的勾畫,差不多是舊小說常見的。比如對楊柳青繪畫的感受,完全是天然的??恐庇X判斷問題。與魯迅當(dāng)年的體味很是接近:臘月十五小學(xué)放假之后,年前的準(zhǔn)備只是集日到鎮(zhèn)上買年畫和鞭炮。逢五逢十是集日,年畫市在鎮(zhèn)中心路南關(guān)帝廟(通稱老爺廟)的兩層殿里,賣鞭炮的集中在鎮(zhèn)東南角的牲口市。臘月三十俗稱窮漢子市,只是近午之前的匆匆一會兒,所以趕集買物,主要在二十和二十五兩個上午。家里給錢不多,要算計,買如意的,量不大而全面。年畫都是楊柳青產(chǎn)的,大多是連生貴子、喜慶有馀之類,我不喜歡。我喜歡看風(fēng)景畫和故事畫,因為可以引起并容納遐思。這類畫張幅較大,還有四條一組,價錢比較高,所以每年至多買一兩件。自己沒有住屋,回來貼在父母的屋子里,看看,很得意。賣鞭炮,市上有多種攤販,要選擇物美價廉公道的。種類多,記得只買小鞭、麻雷子、花燈、黃煙;不買二踢腳和起花,因為那是大人放的。

后記

這一本書陸陸續(xù)續(xù)寫了一年,現(xiàn)在總算交稿了。因為有《流年碎影》在,寫張中行的傳記就有點困難。要了解他的生平,他的那本自傳已經(jīng)很完備了。但這一本書的寫作,在我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了卻先生生前的愿望,他希望我能以這一代人的眼光隨意說些想說的話,無所謂道德的高度,或思想的高度;二是我通過他,試圖了解幾代人的血脈聯(lián)系,與其說寫舊的歲月,不如說在解析我們這一代人的內(nèi)心。自然,評述多于史料的勾勒,感受漫過了時光之野,說是一本讀書心得也許是對的。歷史是由普通人寫出的。那些被埋沒的人,留著這個世界的本真。這些細(xì)小的存在,在組合著我們的生活的要義,可是我們有時候卻看不到它。如果說張中行在思想史上還有一點價值的話,那么他的寒士心態(tài),普通人的智慧,昭示著國人的一種靈魂。我們這個民族所以不滅,能生生不息地延續(xù)下去,乃因為有著無數(shù)這樣人的支撐。只是大多數(shù)人無聲地沉默著,不被士大夫關(guān)注而已。了解張中行的人很多,寫他的評傳,我其實不是最好的人選。寫作的時候,王培元先生給了諸多鼓勵,劉德水先生作了事實的修訂,并增刪多處。友人的許多意見,對我的幫助很大,這是要謝謝他們的。

編輯推薦

《張中行別傳》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我一生的新舊朋友里,張中行是印象最深的。他其實和我的祖父同齡,是真正的老前輩。我們接觸的十多年,有時完全忘記了彼此的年齡。而且他是我所見的老人里廣告最好的。我有時靜想:在所接觸的當(dāng)代老人里,誰影響我最深呢?想了想,還是他吧。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中行別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我讀張中行已經(jīng)很晚了,最早的一本是《柴門清話》,陜師大版,半價買來,讀起來卻很高興,因為他給我展示了文章的另一種寫法——寫話。這是一個以“疑”修身立命的人,意思是說,他對世間事物的認(rèn)識是從懷疑開始的,當(dāng)你看到這一面的時候,他卻想到他的反面,從那一面追問探索,所以,他的文思理智而冷靜。所以,他的書,我買到了“中華版張中行作品”,非常喜歡,我覺得,張老是農(nóng)民式的知識分子。 讀孫郁的文章,最早是因為一篇《孫犁:寂寞的碑文》,那時孫犁剛剛逝世不久,專注于搜集整理那些紀(jì)念回憶文章,忽然就看到它了,奉為知己。就買了幾本孫郁的書來讀,有一本《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相當(dāng)耐看,使我買到了河北教育的《周作人自編文集》,這是我讀周作人的開始,他也是我讀周作人的領(lǐng)路人。 看到他寫出了這本別傳,打開目錄一瀏覽,隨筆的形式,獨具慧眼的認(rèn)識,在讀書的同時,又享受到了美文,真是難得。
  •   很不錯的,寫張中行的書,非常喜歡!
  •   寫的不錯,讀起來賞心悅目,特別是夜深人靜之時。
  •   作者評論性的東西比較多
  •   還滿意細(xì)讀,不過很滿意
  •   長者逝矣,哲人其萎!
  •   張中行先生是對我影響頗大的一位學(xué)者,我的大學(xué)畢業(yè)論文題目就是《張中行人上哲學(xué)的初步研究》。
  •   很好看,一口氣讀完。書的質(zhì)量也很好。
  •   張中老本身就是本大書,永遠(yuǎn)都讀不盡!孫先生書寫的不錯!
  •   作者的傳記沿襲了張中行的散文風(fēng)格,安靜不喧鬧,沒有太多戲劇化的大起大落,但是很耐人尋味。
  •   傳主是中國老式知識分子的活化石。在49年后若干運動陶冶下,類似張中行這種人居然能夠存活,且老來獨步文壇,笑傲江湖,屈指可數(shù)。這是民族和國家大的幸事。畢竟,我們的文脈未斷??!孫郁的文筆老道,對傳主的精深研究,顯示了其獨特的功力。書的篇幅不大,二個小時可以通讀。但是讀過一遍,總覺的有些段落需要重讀。特別是作者轉(zhuǎn)述對張老對楊沫的評價,無疑是本書的點睛之筆。凸顯了傳主較高的哲學(xué)思考維度?!耙弧⑷说闹R是有限的,不可窮極無限的真理。二、革命的理論是政權(quán)問題,不是靈魂問題。三、國家敘事模式有時淹沒了個體人的意識,人除了社會屬性外,不能蔑視個體屬性。四、宗教不能去除人的罪感,科學(xué)無法證實的期許是要警惕的?!毕矚g張中行先生文字的人,還是要讀讀此書。
  •   至少是我自己這樣認(rèn)為的,沒仔細(xì)看,是因為沒法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