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烙印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京華  作者:科學(xué)奧秘周刊  頁數(shù):258  字?jǐn)?shù):285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人類智慧無窮,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燦爛輝煌。穿梭留連奇跡和輝煌中,有多少新奇的發(fā)現(xiàn),有多少由衷的感受。本書選擇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奇觀、奇聞,讀來生動有趣。    掬起文化長河中的朵朵浪花,觸碰歷史畫卷中的點點印記。     《萬象新知大課堂系列叢書》以廣大青少年和學(xué)生為主要對象,并兼顧各不同層次和領(lǐng)域讀者需要,該叢書圖文并茂,選材新穎,語言流暢,讀來既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又解謎釋疑、引人入勝。它的陸續(xù)出版,對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文化建設(shè),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xué)素質(zhì),將起到積極作用。    本書為其中一冊,選擇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qū)影響歷史的86個文化奇觀、奇聞,讀來生動有趣。

書籍目錄

一、文藝擷英:古典名著最新解析 西廂記故事的演變 再讀“紅樓”說“花魁” 《金瓶梅》作者身份之謎新說 《永樂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帶入永陵? 西門慶原型是明正德帝二、皇家秘錄:探訪封建皇室奇聞秘事 秦始皇冬天種瓜誘殺儒生 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后 曹丕是個武功高手 武則天與中國傳統(tǒng)裙子 楊貴妃葬在四川? “貍貓換太子”真相 十三陵為何有十二座無字碑 康熙“微服私訪”的真相 乾隆愛女為何葬于孔林? 慈禧太后與中國第一輛汽車 我國最老文憑是慈禧太后頒發(fā) 御用鼻煙壺:清代帝王的“第二生命” 清朝皇帝的十大御用武器 故宮外朝宮殿為何無一滿文 皇帝與和尚 中國的“怪癖”皇帝 中國古代的宮廷選美 皇帝如何請吃飯 北京故宮十大鎮(zhèn)宮之寶 臺北故宮藏寶65萬件 清昭陵四大謎團(tuán) 古代當(dāng)權(quán)者莫名其妙的忌諱 中國皇帝和朝鮮大王誰吃得更講究?三、名人逸事:眾覽歷史名人的軼文趣事 一代宗師孔子出生之謎 春秋刺客之最 為何五代將領(lǐng)自比關(guān)羽張飛 唐朝二十四功臣肖像創(chuàng)作始末 歐陽修是越王勾踐后裔? 閑考王安石與“爬灰” 北宋柳永也有“粉絲” 探秘宰相村 古代官僚的有趣綽號 傳說中的十二花神 大長今是否確有其人? 四、性愛史話:古代兩性關(guān)系探奇 古代納妾制源于原始社會 古代千奇百怪的避孕法 古代春宮畫:從性教育到流于低俗 中國古人奇異的求愛方式 古籍中對女性的愛稱 “避孕套”的進(jìn)化歷史五、飲食擷?。嚎疾煨涡紊娘嬍澄幕∫磺昵岸鼗腿顺允裁础∷纬朗抽_新篇 品茗悟道 古代使用筷子的忌諱 中國古代名廚傳奇六、娛玩雜談:世界游戲、玩具面面觀 古代中國玩具 垂釣走過四千年 歷史悠久的中國魔術(shù) 中國第一本魔術(shù)書 迷宮的玄機(jī) 賭博與“老千” 撲克的傳說與文化 汽車牌照趣史七、民族奇葩: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面對東巴文 音樂心態(tài)與地域心態(tài)的姻緣八、軼聞薈萃:世界各國逸聞趣事集錦 姓名忌諱與殺頭 歐美怪名趣談 中國姓氏暗藏遺傳密碼 膚色·用藥·文化 眼鏡兩千年 妙趣橫生的“物語” 千年敦煌多少謎 胡人?周人(7中國劍來源 重陽節(jié)曾經(jīng)是女兒節(jié) 老北京的五大“鎮(zhèn)物” 餃子最初用來治爛耳朵的 變臉王揭秘變臉絕技 越王勾踐劍的千古不銹之謎 清朝曾發(fā)明機(jī)關(guān)槍 內(nèi)藏“暗道機(jī)關(guān)”的古魔壺 《孫子兵法》走向世界之謎 中國制造的六大天價之寶九、異域掠影:搜索域外奇人異聞 顛覆傳統(tǒng)的喪葬形式 雙胞胎的傳說與文化 17世紀(jì)歐洲“暴露乳房”代表美德 奇文奇話的墓志銘 流傳的臨終遺言 美國法律的“絕招” 英文“洗澡”源自古城巴斯 古羅馬角斗士其實很紳士 即將消亡的日本忍者文化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永樂大典》正本被嘉靖皇帝帶入永陵?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地庫里,收藏有161冊舉世聞名的《永樂大典》。從明成祖朱棣編寫《永樂大典》至今,已經(jīng)有600余年。在漫長的歲月中,《永樂大典》經(jīng)歷各種不幸遭遇,丟失了一萬多冊。目前全書僅有不足4%,400冊左右的《永樂大典》流散在世界各地。然而,專家們發(fā)現(xiàn),目前全世界所能見到的《永樂大典》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每本書的書后都注明了當(dāng)時的重錄官員,而這些官員全都是明朝嘉靖皇帝時期的官員。    這就是說,目前世界上所有能見到的《永樂大典》都不是永樂年間編篆的。那么,《永樂大典》除了永樂年間的這個版本之外,到底還有幾個版本呢?據(jù)史書記載,《永樂大典》修成之后,明朝各代帝王中查閱過《永樂大典》的卻寥寥可數(shù)。嘉靖皇帝對《永樂大典》有特殊的興趣    明世宗嘉靖皇帝卻是一個例外。繼位于1521年的嘉靖皇帝在明朝歷史上并不是一個光彩的角色,在位45年,崇信道教,朝政昏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卻似乎對《永樂大典》產(chǎn)生了特別的興趣。與其他皇帝不同,嘉靖皇帝的案頭常常放置了幾冊《永樂大典》以便隨時翻閱。    一直以來,嘉靖皇帝很想將《永樂大典》重錄一部,多次同大學(xué)士徐階談過。但這個想法都因為工程過于浩大,重錄難度太高,而被擱置下來。嘉靖皇帝當(dāng)然也應(yīng)該非常清楚,要重錄這樣一部大型書籍,其難度可想而知。那么,又是什么事情讓嘉靖皇帝下定決心,克服各種困難,開始重錄《永樂大典》呢?    據(jù)史書記載,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皇宮發(fā)生大火,火勢連綿。存放《永樂大典》的文樓受到威脅,情況非常危急。大火消息傳來,讓嘉靖皇帝感到最為擔(dān)心的就是《永樂大典》的安全。他一夜下了三四道命令,令左右登上文樓督促搶救《永樂大典》。幸虧搶救及時,《永樂大典》才能逃過這次浩劫。嘉靖皇帝因此心有余悸,決心將《永樂大典》重新抄錄一部,“兩處收藏,以備不虞”。    大火之后的第五年秋天,工程浩大的重錄工作正式開始0對于這樣一部史無前例的大類書,重錄官員選擇了按照原本進(jìn)行“對本抄寫”這個最為簡單也最為正確的方法。工作進(jìn)行了整整六年,直到嘉靖皇帝去世,重錄工作還在進(jìn)行。新皇帝明穆宗繼位之后,重錄工作才得以完成。    據(jù)史書記載,重錄的《永樂大典》在內(nèi)容、格式、裝幀方面與原本如出一轍,令人嘆為觀止。此后,《永樂大典》便有了兩個版本?,F(xiàn)在人們習(xí)慣于把永樂年間的第一個版本稱為正本,把嘉靖年間的重錄本稱為副本。這就是說,國圖收藏的所有《永樂大典》全都是明朝嘉靖時期的副本?!队罉反蟮洹氛臼й?   不僅如此,歷史上被八國聯(lián)軍毀掠的是明嘉靖后期重抄的副本,流失海外和國內(nèi)陸續(xù)搜集的殘本也均為嘉靖重錄副本或其抄本。而《永樂大典》的正本至今一卷也沒有發(fā)現(xiàn),并且其下落也一直不見準(zhǔn)確的記載。這就是說,《永樂大典》正本失蹤了!    11095冊《永樂大典》正本已經(jīng)徹底消失了幾個世紀(jì)!《永樂大典》正本究竟何去何從?它還存在于這個世界上嗎?如果存在,它到底在哪里?如果已經(jīng)不存在于世界上,它又是什么時候,被誰,用什么方式毀滅的?對于正本的下落,為什么歷代史書中不見任何準(zhǔn)確記載?    圍繞著《永樂大典》正本的是一個又一個諱莫如深的謎團(tuán),甚至有學(xué)者將之稱為“中國書籍史上的最大疑案”。關(guān)于正本的第一種說法,毀于清乾宮大火說。第二種說法是毀于明亡之際說,說穿了,就是被李白成焚毀了。    盡管眾說紛紜,說法不一,但一個不可改變的事實是,幾百年來,《永樂大典》正本卻從未現(xiàn)身過。尋找《永樂大典》    以記錄史實翔實著稱的明朝官修史書《明世宗實錄》中,有這樣一段關(guān)于《永樂大典》的記載:上(嘉靖)初年,好古禮文之事,時取探討,殊寶愛之。    欒貴明先生是當(dāng)今研究《永樂大典》的權(quán)威學(xué)者,他引用《明實錄》等大量文獻(xiàn)記載的確切史實指出,《永樂大典》是嘉靖帝“殊寶”愛之的珍品。他登基以來,更將其作為必備的參考經(jīng)典,并時常在朝廷上引用。嘉靖三十六年宮中的意外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上文樓,搶運出《大典》,一夜中竟下諭三四次,焦急失態(tài),足見《大典》在他心中的分量。更值得注意的是,嘉靖帝最器重的文官徐階已向他奏明,重錄不可能很快完成,只能“對本抄寫”。嘉靖則明確強調(diào),“重錄”是為“兩處收藏”。    “兩處收藏”是否暗示著什么呢?欒貴明認(rèn)為:為了撥開罩在《永樂大典》上的重重迷霧,必須抓住《永樂大典》正本最后一次出現(xiàn)前后的事件?!队罉反蟮洹氛咀詈笠淮纬霈F(xiàn)是在什么時候?這期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欒先生認(rèn)為,《永樂大典》正本最后的出現(xiàn)時間是在嘉靖的喪葬期間,因此,他認(rèn)為這兩者之間應(yīng)該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從這個地方追蹤下去,或許可以有意外的發(fā)現(xiàn)。在《明實錄》中有關(guān)嘉靖喪葬和《永樂大典》重錄兩件事的大量記載中,幾個一直以來不為人所注重的日期引起了欒貴明的注意。    “嘉靖四十五年(1567年)12月14日(庚子),嘉靖帝崩,年60,在位45年?!?   “3月17日(壬申),嘉靖帝入葬永陵。”    “4月15日(戊戌),隆慶帝賞賜重錄《永樂大典》成者?!?   一般研究者認(rèn)為,《永樂大典》副本抄完,是在隆慶元年4月。而嘉靖已于上一年12月“崩”,看來另存的“他處”究竟在哪里,似乎與嘉靖帝沒有關(guān)系。說到這里,爭論的焦點似乎都已集中在嘉靖帝身上。    欒貴明研究發(fā)現(xiàn),禮儀日程表明,嘉靖皇帝是在死后3個月才下葬,此時已經(jīng)到了隆慶元年3月。而新皇帝表彰抄寫人員的日期是在隆慶元年4月,但這并不是抄錄完成的最后日期。所謂抄錄完成的日子應(yīng)當(dāng)在4月之前。這是一個符合邏輯的推理,這樣看來,嘉靖皇帝下葬和副本重錄完成在時間上更加靠近了。    可是卻從此時起,《大典》正本的去處就音信杳然。嘉靖的喪葬與正本的失蹤如此巧合,這難道真的是某種巧合嗎?中國古代皇朝修典既成,在大肆張揚進(jìn)呈褒獎的同時,必然會記載該書典藏于何處,并在官修書目中著錄,以彪炳皇恩浩蕩。這已是歷代皇帝修典的定式?!队罉反蟮洹返闹劁泤s沒有這樣做,成為僅有的特例。這是為什么?……P10-14

編輯推薦

《文化的烙印:影響歷史的86個文化奇觀》由京華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文化的烙印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