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華藝 作者:赫連勃勃大王 頁數(shù):355
Tag標簽:無
前言
梅毅(赫連勃勃大王),是近幾年來成長起來的歷史作家。他的本職是金融事業(yè),寫作全在業(yè)余時間。每當一天勞累之后,他便浸沉在浩汗的史書堆里,勾稽爬梳,探秘索隱。久而久之,積掖成裘,悟性得道,便敲擊鍵盤,一字字地打出他對歷史的理解和對朝代更迭、人亡政息的嘆謂,于是,一部部著作便在網絡中出現(xiàn)。梅毅以“赫連勃勃大王”的ID行走網絡江湖,吸引了眾多的讀者和出版商,一時間洛陽紙貴,爭相出版紙質文本,不幾年就成為令人矚目的大眾歷史作家。我對他的作品,按出版時序排列了一下,從2005年到現(xiàn)在,短短的四年內,他埋頭創(chuàng)作,出書十種,總字數(shù)超過500萬,確實算得上是個高產作家了。一個年輕人,有此成績,值得贊許。他的成功,當然與改革開放、時代進步有關。梅毅趕上了好時代,他是幸運的。但是,再好的時代,若不勤奮努力,也難以脫穎而出?!疤斓莱昵凇?!時代,總是擁抱那些勤奮者,成功的大門,專為不懈追求的人敞開著。梅毅的經歷,印證了這個人所熟知卻往往被人忽視的天理。梅毅寫的都是歷史。除了幾部歷史大視野的作品,如《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等等之外,最受世人注目的是一批類似歷史演義體的斷代史作品,起始于兩晉南北朝,中經隋唐五代、宋遼金夏、元、明(包括南明小朝廷)下迄太平天國,幾乎代代賡續(xù),組合成一個中國歷史的系列。雖然梅毅的這套歷史文集首缺秦漢,尾闕清史,但從中仍可清晰地體察出興亡繼絕、人事代謝的歷史脈絡。在近代中國,寫歷史演義最出名的,是浙人蔡東藩先生。蔡先生于光緒初年,幼而篤學。少長,精于治史。辛亥以后,他僑寓上海,為會文堂書局編寫歷代通俗演義,自前漢迄于清代,共11部,于1916年起陸續(xù)出書。蔡東藩先生的歷史演義,雖難稱洛陽紙貴,但可說名噪一時。1945年蔡先生走后,時至今日,久不見有此壯舉,不免令人惆悵。現(xiàn)在,欣喜地發(fā)現(xiàn),大陸學界出了個梅毅,他以英美文學專業(yè)出身的業(yè)余歷史作家,用七部令人耳目一新的斷代史,前后賡續(xù)地組成一套中國歷史大系。
內容概要
言起宋朝,人們首先會想起“靖康之恥”的奇辱和“涯山之役”的慘敗。相較大漢盛唐、朱明滿清,兩宋的領土小的可憐,北宋最盛時也只有2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宋朝的士大夫,像極了一個酒足飯飽、事業(yè)有成而又身體虛弱的中年男人,自戀至極(當然他們有理由因自己文明的高級而自戀),太關注自身精神局而的至高享受,全然忘記體內的衰落和“高度發(fā)展”所引致的遲鈍。野心勃勃、充滿活力的蠻人如同窺視獵物的群狼,隨時會傲然一躍,撲向這些定居的、文明的、軟弱的好鄰居。野蠻毀滅文明,于文明人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成長;于文明人而言,卻是萬劫不復的、可悲的停滯。 暫時忘卻那些宿命般的悲劇歷史,我們回顧兩宋三百余年的文明成就,確實頓生駭然驚嘆之感。昔日的繁華,早已成為深埋于地下的廢墟;從前的風華,也化為過眼云煙,但無法否認那一個燦爛時代的光榮與不朽。往事越千年,我們依稀聽聞詩人詞家那一嘆三疊的華麗吟詠。偉大的宋朝,絕非是死亡的朝代,即使它崩潰的瞬間,也如流星隕落一般,照亮了野蠻的黑暗,軀散了內心的恐懼,足以啟發(fā)后人的心智,在我們民族的記憶中,總是繚繞那個與野蠻為鄰居的偉大時代的方方面面。偉大的宋朝,已成為永恒。
作者簡介
赫連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現(xiàn)居深圳。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研究生畢業(yè)后,從事金融工作十余載,致力于資本市場研究工作。業(yè)余時間內,著有《生命的傷口》、《赫爾辛基的逃亡》、《表層》等多部中篇小說,并有“偽青春三步曲”——《南方的目光機場》 《失重歲月》、《城市碎片》等三部長篇小說出版,還出版有長篇社會學譯著《人類行為》,曾獲國家、省、市等多項文學獎項。
2004年起,以“赫連勃勃大王”為筆名,開始“中國歷史大散文”的寫作,相繼出版有長篇歷史散文集《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帝國如風》、《大明朝的另類史》、《亡天下》、《極樂誘惑》、《鐵血華年》。香港中華書局出版有《歷史長河的悲喜英雄》、《帝王將相的博弈真相》繁體字版。上述諸種著作的臺灣繁體字版和韓文版也陸續(xù)面世。
赫連勃勃大王的歷史作品,不僅僅在國內諸多大型門戶、社區(qū)網站受到數(shù)千萬讀者熱捧,著名作家李國文、雷達、高洪波、蔣子龍、梁曉聲、肖復興、舒婷、葉延濱、林希等人,著名歷史學家張鳴、沈渭濱、雷頤、王學泰、楊念群、錢文忠等人,也對其作品大加推崇。可稱是國內極少同時受主流文學界、歷史學界承認而又被大眾讀者認可的歷史散文作家。
書籍目錄
總序言自序:不朽的斑斕回憶——說不盡的兩宋文明不老實的“厚道人”——宋太祖化家為國的事跡 英雄出于亂世——趙匡胤的青年時代 兵權釋于杯酒——宋太祖“一手硬、一手軟”的對內統(tǒng)治方針 先南后北定統(tǒng)疆——宋太祖的赫赫武功 “仁者之愚”致大惑——宋太祖“斧光燭影”的死亡之謎雄龍雌鳳相對決——宋太宗的北伐與蕭太后的南征 降旗飄出太原城——宋太宗攻滅北漢 高梁河畔嘗敗績——宋遼首次主力對決戰(zhàn) “雍熙北伐”再無功——宋太宗二次伐遼的失利懦弱與妥協(xié):一種心理距離——“澶淵之盟”前后的宋遼兩國 聰明英悟之主——登上龍椅后的宋真宗 見“好”就收——“澶淵之盟”時的宋真宗 退一步海闊天空——宋遼“澶淵之盟”后的雙贏局面 喝飽就忘挖井人——寇準的結局過于嚴肅的滑稽劇——宋真宗君臣的“天書降神”及泰山封禪賀蘭鐵馬徹地來——狼子野心的西夏“開國者”們 鄂爾多斯大草原的主人——黨項羌早期的“奮斗史” 喂不飽的群狼——從李繼遷到李德明 西北烽煙連年起——元昊的十數(shù)年戰(zhàn)爭 天讓誰滅亡,先讓誰瘋狂——元昊的下場一個人的“改革”王安石變法 宋朝太后也垂簾——真宗皇后劉氏的十一年執(zhí)政 四面邊聲連角起——從宋仁宗到宋英宗 “安石不出,奈蒼生何!”——吊起來賣的青年王安石 偏執(zhí)狂的生存之道——王安石大行“新法” 君臣開邊意未已——宋神宗末年對西夏的兩次戰(zhàn)敗皇后“偷漢”的政治性后果——遼國皇后蕭觀音“通奸案”始末 金漠銀水逞英豪亦有契丹能賦詩——漫述遼代漢詩的發(fā)展 齊天蕭后懷恨死 傳弟傳子興宗疑——遼興宗到遼道宗 春來草色一萬里絕色紅顏正愁余——懿德皇后蕭觀音的漢語詩詞創(chuàng)作 龍床不容小蛇出宮闈秘事有人知——遼朝版“斯塔爾報告”的出臺 殿角泥香留蕭字仍舊花鈴深夜語——蕭觀音身后的遼朝國祚浪子皇帝流氓臣——宋徽宗與他的寵臣們 “性情中人”宋徽宗 春夢繞胡沙的宋徽宗父子 無賴“六賊”朝堂坐 天堂到地獄——東京汴梁的陷落殘山剩水留半壁——南宋初立的艱難時局 出人意外的帝位——康王趙構 謀不見用的忠臣——李綱 白首將軍振臂呼——宗澤 杭州的“政變”鬧劇——苗傅、劉正彥 戰(zhàn)鼓聲聲黃天蕩——韓世忠 關陜失卻川蜀?!獜埧?、曲端、吳玠 中原傀儡也猖熾——劉豫 左右逢源終得利——西夏乾順奸帝奸臣“二人轉”——趙構與秦檜共位的時代 禍起蕭墻事堪憂——淮西軍變 順昌大捷振軍心——劉錆的勝利 直搗黃龍平敵穴——岳飛的信心 理直氣壯主降派——秦檜的“議和” 天日昭昭毀長城——岳飛之死 甘為臣妾江南隅——“皇統(tǒng)和議”的最終簽訂大柄若在手清風遍天下——有雄才而無大略的完顏亮 “蟄龍”歲月跌宕多——金熙宗時代的完顏亮 大柄在手任誅戮——果于出刀的完顏亮 文才武略興規(guī)?!闹七w都的完顏亮 處心積慮一南北——一心侵宋的完顏亮 提兵百萬洶洶來——率兵南侵的完顏亮 欲雪前恥反敗績——南宋“隆興北伐”的失敗太師飛頭去和戎——韓侂胄“開禧北伐”前后事 “兩朝內禪”的真假戲 “慶元黨禁”的窩里斗 “開禧北伐”的壞結局 回光返照的金王朝塞馬一聲嘶百年又輪回——金朝的滅亡 金宣宗的“三大誤” 金哀宗的亡國“三步曲” 唇亡齒必寒——南宋“端平入洛”的失敗“亡天下時代”的關鍵詞——釣魚城·鄂州和·賈似道·襄樊失·臨安降 釣魚城:蒙古大汗的“鬼門關” 鄂州和——子虛烏有的“勝利” 賈似道:好運氣不會“永遠” 襄樊失——浴血苦戰(zhàn)的迷惘 臨安降:殘陽如血浴江南鼙鼓揚天繁華歇丹心萬古名不滅——李庭芝·文天祥·張世杰·陸秀夫 苦戰(zhàn)揚州的英雄——李庭芝 江西的游擊苦戰(zhàn)——文天祥的最后努力 靜江的誓死抵抗——馬暨與婁鈐轄 重慶的五路被圍——張玨 悲壯的山之役——陸秀夫與張世杰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后歲月跋:生活,作為令人寬慰的假相
章節(jié)摘錄
不老實的“厚道人”——宋太祖化家為國的事跡“京油子,衛(wèi)嘴子,保定的狗腿子”,有關此句俗諺的出處及傳播時期,至今不是特別清楚。筆者估計是在清末流行。何者?北京多油滑狡詐的官吏,天津多興事攪水愛擺活的碼頭青皮,保定多出太監(jiān)及看家護院的武衛(wèi)。京油子,衛(wèi)嘴子,京津兩地人士皆一笑釋然,說保定人“狗腿子”,則會在當?shù)丶て鸨姂崱16耖g“保名”人士經過“鉤沉”,認為“狗腿子”乃“勾腿子”之誤傳,以訛傳訛,把保定人武功蓋世的“勾腿子”誤傳為“狗腿子”。話雖有理,也是一相情愿。京油子、衛(wèi)嘴子皆是貶意詞,怎會把一個褒義的“勾腿子”與之并列。明眼人一看,自然一笑哂之。其實,保定人大可不必因“狗腿子”一詞氣餒?,F(xiàn)在的保定,轄區(qū)甚廣,名勝古跡眾多,滿城漢墓、燕下都遺址、紫荊關、定窯遺址、淶源閣院寺、曲陽北岳廟、古蓮花池、清西陵、直隸總督府、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曹錕故居、冉莊地道戰(zhàn)舊址,上至戰(zhàn)國下迄抗戰(zhàn)時期,均是有名的地方。說到人物,保定更是風云際會,人才輩出。特別是姓劉的,滿城出過大名鼎鼎的漢中山王劉勝,此君兒子就有一百多個;涿州也是英雄發(fā)跡地,出過三國英雄“劉皇叔”劉備。2005年春,我出游北京,正好閑暇,便借了一輛陸虎吉普,與友人興高采烈去涿州探訪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之地。我們到達之后,失望成氣憤:完全是人工假造的“古跡”,大瓦房似的廟宇雖不失莊嚴,年頭卻還不如我腳上的一雙皮鞋久遠。特別是據傳張飛賣肉時使用的一口“古井”,簡直就是平地掏個土窟窿,只作騙游客門票用。氣悶之余,我開著車往城外趕路,忽然,前面一輛面包車一個急剎車,我下意識狠踩剎車,仍舊“吻”在了小面包的屁股上一點點。面包車車門“呼啦”大開,一左一右下來兩個人,右手邊一人滿臉胡碴,八尺身材,環(huán)眼怒睜,甭說,還真像猛張飛;左手邊一人乃一濁黑胖子,肉耷腮,尿泡眼,乍看很厚道,說話時小眼縫里卻兇光四射,雖然看不清眼白眼黑,卻透露著無比的陰險……最終,小面包車詐去我們大陸虎1000大洋,施施然而去。與我同行的友人咬牙切齒:“媽拉巴子,這輛淘汰無牌的破面包,本身也就值一千塊!”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我們本身也不是“強龍”,只得花錢消災,為小面包屁股上一塊一元錢大小的痕印付出1000塊。車開數(shù)里,忽然大悟,我說那個黑濁胖子怎么那么面熟,那廝長相頗似趙匡胤!只是胖子當時穿了件對襟褂子,沒有戴冠帽,穿的不是朝服。同行友人哂笑,說,趙匡胤是開封人吧,北宋皇陵均在開封的鞏義,連趙匡胤他爸趙弘殷的墓也在那里。為了打消我的疑慮,友人還加上一句:“我兩個月前到洛陽出差,有人專門接我們去游覽過鞏義宋陵,除了被金人俘掠的宋徽宗、宋欽宗,北宋七帝八陵,都在那里趴著?!蔽乙残?,反唇相譏友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掉書袋,開講趙匡胤祖籍乃“涿郡人也”,其人雖出生于洛陽夾馬營,籍貫卻是涿郡,慎終追遠,北宋有兩座“祖陵”一直在涿郡未遷。由于當時涿郡一帶是北宋與遼國的主要戰(zhàn)場,趙氏兩個“先祖”又埋在平民的亂墳崗中,難以擇認,故一直未遷葬。此外,還有一說,認為宋太祖先人墓應在離保定更近的清苑,文天祥被俘后由元人押送大都(今北京),曾作詩:我行保州塞,御河直其東。山川猶有靈,佳氣何郁蔥。顧我巾車囚,厲氣轉秋蓬。瓣香欲往拜,惆悵臨長空?,F(xiàn)今,各地為了支持本地經濟,獲取門票收入,大打名人爭奪戰(zhàn),最有名的當屬諸葛亮“躬耕”地的襄陽、南陽,其次為爭西施故里的蕭山、諸暨,還有山東幾個縣為爭“孫武出生地”也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宋太祖趙匡胤的老家是涿州是清苑卻不重要,兩地現(xiàn)在均屬保定市,兩個小地方“有話好好說”,大可擇其一地弄成一處人工景觀,雕幾個石人馬,通廊環(huán)繞,表一表開三百年大宋基業(yè)的趙匡胤,肯定能掙不少銀子,也許還會慢慢消融“保定狗腿子”的不雅之名。英雄出于亂世——趙匡胤的青年時代觀《宋史·太祖本紀》,趙匡胤高祖趙朓直至其祖父趙敬等人,自唐代起都是縣令、刺史等類文官,直到其父趙弘殷,才在后周年間因軍功得獲“敬左驍騎衛(wèi)上將軍”的軍號。五代亂世,趙弘殷因受當時的大軍閥“趙王”王镕指派,率五百鐵騎馳援后唐莊宗,揚名立萬,為莊宗所愛,榮升為禁衛(wèi)軍軍官。此后,五代數(shù)姓更迭,趙弘殷依恃有馬有槍,不僅沒有在改朝換代的過程中被“清洗”,官還越做越大。后周顯德年間,趙弘殷已“累官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與其子趙匡胤共同掌管禁兵。老趙盛年之際暴病而死,獲贈“武清軍節(jié)度使、太尉”榮銜??梢源б?,趙弘殷以上數(shù)世祖曾為縣市級文官的歷史也可能是編排而出。五代亂世紛紜,英雄切莫問出處,只要力氣大、腦子活、能上馬掄刀使大槍,封王封侯倒是件容易的事情。趙弘殷長年生長軍中,不僅自己一刀一槍博得功名,也帶攜兒子輩在“革命”大熔爐健康成長,成為好鋼。最最關鍵的是,趙匡胤、趙匡義(光義)兄弟自幼在禁軍中長大,叔叔大爺兄弟輩的軍中同袍情誼,成為日后“陳橋兵變”中最有力的人員基礎。趙匡胤乃趙弘殷第二子,生于洛陽夾馬營,其母杜氏。不必細說,真龍誕生,自然是“赤光繞室,異香經久不散”,就連娃娃得的新生兒黃疸,也被史家繪聲繪色描述為“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擱現(xiàn)在,如此嚴重的黃疸,得讓父母愁死。待趙匡胤得了天下,老媽一叨咕昔日情景,才知道兒子是“金龍”轉世投胎。青少年時代,趙匡胤還有兩件事讓時人稱異:一是曾身騎一匹頑劣烈馬,鞍勒不施,疾馳于城上斜道,“額觸門楣墜地,人以為(趙匡胤)首必碎”,不料小伙子拍拍身上土,一躍而起,毫毛無傷;二是與戰(zhàn)友在房子里賭錢,有兩只馬在外面啼鳴,趙匡胤想吃烤雀,出門捉鳥,剛剛出門,房子忽然倒塌——兩件“傳奇”,細分析也是稀松平常:騎馬頭碰門楣,可能是武將頭盔上的鐵尖絆擋,讓趙匡胤跌落于地,否則,其人再神,也逃不過物理定律;人剛出屋墻就塌,雖屬小概率事件,但相信不少人都會遇到。無論如何,人要成了名,啥事都可以憑空附會,何況是開三百多年宋國基業(yè)的君王。趙匡胤青年時代,英雄逢時,正趕上五代最后一位英明帝君周世宗,有幸跟從這位偉大的皇帝東征西殺,得顯威名。其成名一戰(zhàn),當屬周世宗登基后御駕親征北漢劉崇的巴公原之役。當時,北漢軍人數(shù)占優(yōu),后周軍中又有右翼戰(zhàn)陣的軍將逃跑、投降。萬分危急時刻,當時的趙匡胤雖只是禁衛(wèi)軍中級將官,表現(xiàn)卻十分英勇,他向同伴大呼:“主危如此,吾輩怎能不誓死以戰(zhàn)!”并與當時禁衛(wèi)軍統(tǒng)將張永德各率兩千兵馬,奮勇破敵。關鍵之時,周世宗柴榮亦臨危不懼,手下又有趙匡胤、張永德這樣的軍將,最終大敗北漢軍,使得一旁觀戰(zhàn)的北漢“盟軍”契丹軍見景奪氣,也逃遁而去。后周軍隊終于取得此次戰(zhàn)役的全勝。戰(zhàn)后,周世宗立封趙匡胤為“殿前都虞侯、領嚴州刺史”。而后,趙匡胤跟從周世宗征討南唐,平揚州、下壽春、得泗州,都有他“厚道”的大臉閃現(xiàn),威震江南。周世宗北征,趙匡胤也是一馬當先,踏平關南之地。眼看后周軍很快要收復燕云之地,天不佑人,周世宗柴榮忽得暴疾,不得不擁眾返回汴京。英雄大業(yè),半途而廢?;剀娡局校苁雷谥尾≤|閱示文件,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葦編袋子,里面有一塊三尺長的木板,上有“點檢做天子”五個字。古人迷信,周世宗認為這是“天示”,馬上想到自己的姐夫——時任禁軍統(tǒng)帥的“殿前都點檢”張永德,立馬下詔免去張姐夫的點檢一職,轉委平時看上去老實厚道又曾立戰(zhàn)功的趙匡胤為殿前禁軍統(tǒng)帥。周世宗猜疑自己的姐夫張永德軍內外黨羽眾多,可能在自己死后危及兒子的帝位,而趙匡胤寒人軍校出身,應該沒有人擁戴其篡位。周世宗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他忘記了五代數(shù)位皇帝皆是軍頭出身,其養(yǎng)父(亦即其姑父)郭威也是由軍士擁戴而移后漢國祚?!包c檢做天子”的木牌,應該百分百是趙匡胤等人制作,不過,他們當時的初衷可能只是想“陷害”張永德,免得周世宗死后他因手中有禁兵而于宮中坐大,至于后來“趙點檢”終做天子,倒是“弄拙成巧”的稀罕事。周世宗死后,其第四子梁王柴宗訓繼位,是為后周恭帝,時年7歲。轉年春天,周恭帝還未及改元,周世宗棺柩剛剛入土兩個多月,真正尸骨未寒,本來要率兵北征契丹的趙匡胤兄弟自導自演大戲,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趙點檢”果真做成了“天子”。史臣們好玩,編造得有模有樣,在他們筆下,趙匡胤的帝位完全是天上掉下來的,事先毫不知情:北漢結契丹人寇,命(趙匡胤)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趙光義)入白,太祖(趙匡胤)起。諸校露刃列于庭,日:“諸軍無主,愿策太尉(趙匡胤)為天子?!蔽醇皩?,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太祖攬轡謂諸將曰:“我有號令,爾能從乎?”皆下馬曰:“唯命?!碧嬖唬骸疤?、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輩不得驚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庫、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賞,違即孥戮汝。”諸將皆載拜,肅隊以入。副都指揮使韓通謀御之,王彥升遽殺通于其第。太祖進登明德門,令甲士歸營,乃退居公署。有頃,諸將擁宰相范質等至,太祖見之,嗚咽流涕日:“違負天地,今至于此!”(范)質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環(huán)按劍厲聲謂(范)質等日:“我輩無主,今日須得天子?!保ǚ叮┵|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禪位制書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趙匡胤)就庭,北面拜受已,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袞冕,即皇帝位。遷恭帝及符(皇)后于西宮,易其(恭帝)帝號日鄭王,而尊符(皇)后為周太后。仔細推敲陳橋兵變,其實很好破解其中秘密:其一,出京大軍忽然返回,趙匡胤好哥們、時任殿前指揮使的石守信大開城門,眾人順利人城。如果真是沒有預謀的“事起倉促”,不會有哪個將軍這么大膽,不顧九族性命開城納“叛軍”;其二,后周朝中大臣范質等人被挾迫拜見“新天子”,趙匡胤還指天劃地表示自己“冤大頭”,周世宗昔日的得力文臣陶谷卻能即時從袖中拿出早就寫好的“禪位詔”,語意清晰,文采斑斕,沒有軍頭們事先許諾給美官做,陶學士不會這么從容不迫。當然,畢竟后來兩宋帝君待人不薄,后世才沒怎么拿此事做文章。其實,老趙這一陰險毒招,比當年曹孟德要黑得多。由于趙匡胤在后周曾任歸德軍節(jié)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因而定國號為“宋”。后周恭帝被宋朝改封為“鄭王”。13年后,柴宗訓20歲出頭,即“發(fā)病”而死,估計是被宋氏暗害。趙匡胤又演一出,“聞之震慟”,謚日“恭皇帝”,把小伙兒葬在其父陵側。周世宗有7個兒子,除老大、老二、老三被后漢隱帝殺掉,老六柴熙謹已在宋初不明不白死掉,老五柴熙晦、老七柴熙讓皆“不知其所終”,估計也都被趙宋派人弄死。直到宋仁宗嘉祜四年,才下詔有司取閱柴氏譜系,“于諸房中推最長一人,令歲時奉(后)周祀?!彼裕话闳私詾椤端疂G傳》或其他民間演義所誤導,以為柴進是后周皇帝的嫡系子孫,還一直獲封“一字并肩王”什么的,其實柴榮并無直系后代得活世上。當初,為了防止唐末以及五代諸朝藩鎮(zhèn)推翻皇帝的“悲劇”重演,周世宗想方設法削弱藩鎮(zhèn)的兵力,重金招募強兵猛將入京城守衛(wèi)帝室。結果,柴世宗死后,帝位未失于強藩,卻被禁衛(wèi)軍頭子撿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防不勝防。可悲!可嘆!富貴險中求,趙匡胤一念成福,造就兩宋三百余年基業(yè),確成為他個人奮斗史上一個大大的“佳話”。推論“翊戴”之功,石守信、高懷德、張令鐸、王審鏑、張光翰、趙彥徽皆得授節(jié)度使位號,細究這些“功臣”的原職,皆是殿前都指揮使、騎軍都指揮使、殿前都虞侯這樣的京城禁軍大小頭目,所有這一切,均明白無誤地透露著一個信息:陳橋兵變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不折不扣的政變!建隆二年,趙匡胤罷去慕容延釗的“殿前都點檢”一職,以免“點檢做天子”的讖言重演。歷史上的“大事”,往往前一出是“正劇”,后一出摹仿的是“喜劇”,偏偏“黃袍加身”此等大戲,郭威和趙匡胤,兩出都是“正劇”,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兵權釋于杯酒——宋太祖“一手硬、一手軟”的對內統(tǒng)治方針帝位沒坐熱乎,趙匡胤兩次親征,干掉和他叫板的兩個人:鎮(zhèn)守澤潞的后周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筠和駐地在揚州的淮南節(jié)度使李重進。趙匡胤建立宋朝后,本來先送李筠和李重進一人一頂“中書令”(名譽人大委員長)的高帽子,就怕他們兩個首先搗亂。封官的使臣到了潞州(今山西長治),李筠根本不見,馬上要起兵。李筠左右請諫,這些人倒不是害怕主公“造反”,五代時換“皇帝”如走馬燈一樣,一家換予另一家并不稀奇,而參謀們的本意是讓他緩緩神再觀察一下,不要輕舉妄動。李筠之子李守節(jié)泣諫父親不要給“大宋”添亂,新君繼位,最恨的就是首先出頭的前朝“忠臣”。起先,李筠聽勸,置酒張樂,大擺宴席,請宋朝使臣相見。但雙方剛剛落座,李筠忽然命人于壁上高懸后周太祖郭威的畫像,并親到像前下拜,悲不自勝,淚下如雨。如此,李筠左右謀士一時皆惶恐不安,忙向趙匡胤的來使解釋:“李令公飲酒過多,表現(xiàn)失常,請勿怪罪。”宋使也不好說什么,本來太監(jiān)就膽小,特別是出使到“敵營”的太監(jiān),直怕自己大腦袋被割,自然假裝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趙匡胤聽得使臣回來一五一十的稟報,仍不想直接興兵,親自寫詔“慰撫”,并召李筠之子李守節(jié)為皇城使(寄祿官,類似內務部管事的虛銜,以示對李氏父子的“無猜”)。李筠得詔,即遣其子李守節(jié)入朝,本意實為派兒子如朝偵伺情報。此招甚怪,既然反心已定,何苦要搭上兒子一條性命,親送其人虎口。得知李守節(jié)入朝,趙匡胤也出乎意料,迎頭就問:“太子,你怎么來了!”李守節(jié)大驚失色,忙跪地叩頭,哭訴道:“陛下您怎么這樣稱呼我,朝中肯定有人講我父子的壞話!”趙匡胤倒有帝王氣度,徐徐言日:“我聽聞你數(shù)次勸諫你父親,皆不為其所聽。你父親遣你來京,是想讓我殺掉你,彰顯我的不仁,他也好有借口起兵。你回去吧,轉告你父親:我未為天子的時候,你父親想做就做;既然現(xiàn)在我已為天子,他何不為了我而作出小小的退讓呢?”趙皇帝此語,不失語重心長,既無威脅,也無要挾,甚至有些哀求的意味在里面。當時,北漢“皇帝”是劉鈞,他家的“后漢”天下原為“后周”所奪,因此與中原政權一直為敵。聽聞李筠要造反,馬上派人秘密聯(lián)系,相約共同舉兵。再說李筠聽了兒子回來一番匯報,又知北漢將派兵馬來援,遂下決心,馬上命幕府文士書寫檄文,四處散發(fā),歷數(shù)趙匡胤“篡位罪狀”,同時遣人到北漢求兵,正式起兵。
編輯推薦
《刀鋒上的文明》是著名歷史寫作狂人赫連勃勃大王(梅毅)歷史散文巔峰之作!拜倫說,“時間像是驛站、命運之神就在那兒換馬,教歷史換調子,然后再沿著帝國興亡之途奔馳。”赫連勃勃大王的筆觸正好落在了那一個驛站,落在了那換馬的瞬間,落在了換調子的歷史和換命運的人物身上,并展開了時代背后的點點細節(jié)。正由于他對沉埋于歷史深處的珍玉有一種近乎癡迷的嗜好,才最大限度地復蘇了我們民族對于祖先歷史的刻骨而斑斕的回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