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作者:閻守成 編 頁數:44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唐代自然災害的研究存在不足之處,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主要表現(xiàn)在:1.對唐代自然災害概況的研究,過去僅僅集中在水、旱等個別災種上,缺乏系統(tǒng)、全面、深人的研究,包括對災害的科學分類、災害的統(tǒng)計、災害等級的劃分,以及災害的時空分布和共生組合的研究。2.對唐代自然災害成因中的社會因素,缺乏具體的研究。3.自然災害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災害對唐代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都存在,尤其是與政治、經濟關系密切。以災害為切人點,是觀察、研究唐代歷史的重要途徑。過去,我們對此往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4.關于唐代弭災、救災措施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在《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中,我們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簡介
閻守誠,1942年6月生于廣西桂林,祖籍山西五臺?,F(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和隋唐五代史的教學與研究。
書籍目錄
緒論第一章 唐代自然災害概況(一) 第一節(jié) 洪澇災害 第二節(jié) 干旱災害 第三節(jié) 氣象災害 第二章 唐代自然災害概況(二) 第一節(jié) 生物災害 第二節(jié) 地質災害 第三節(jié) 火災 第四節(jié) 綜述第三章 唐代自然災害發(fā)生的社會因素 第一節(jié) 屯田與黃河水患 第二節(jié) 人水爭地與長江水患 第三節(jié) 關中地區(qū)災害頻發(fā)的原因第四章 唐代自然災害與社會危機 第一節(jié) 災害對農業(yè)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破壞 第二節(jié) 災害與農民的反抗斗爭 第三節(jié) 災害與藩鎮(zhèn)割據 第四節(jié) 災害對民族關系的影響第五章 唐代皇室與弭災 第一節(jié) 皇帝與弭災 第二節(jié) 祈禳、祭祀及其他 第三節(jié) 皇太子與弭災第六章 唐代官員與弭災 第一節(jié) 因災慮囚 第二節(jié) 宰相與弭災 第三節(jié) 因災求言第七章 唐代防災救災制度 第一節(jié) 唐代的防災制度與管理 第二節(jié) 災害的上奏制度與中央決策 第三節(jié) 災害的巡覆與監(jiān)察制度 第四節(jié) 遣使救災第八章 唐代中央的救災 第一節(jié) 災害的蠲免 第二節(jié) 災害的賑濟 第三節(jié) 其他救災措施第九章 唐代地方的救災 第一節(jié) 唐前期地方政府的救災活動 第二節(jié) 唐后期兩稅體制下的地方救災 第三節(jié) 唐后期地方救災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jié) 民間的救災活動第十章 開元十四、十五年的自然災害——一個個案考察 第一節(jié) 災害與弭災、救災 第二節(jié) 宇文融的救災業(yè)績 第三節(jié) 災害對財政與邊防的影響附錄:唐代自然災害年表(618-907)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當修德以禳之,反對滅蝗的聲浪甚高,唐玄宗也猶豫不定時,姚崇說服了唐玄宗,其關鍵是八個字,即:滅蝗“事系安危,不可膠柱”。因為武則天之后,唐中央政局不穩(wěn),動蕩了十幾年,唐玄宗剛剛上臺,這時山東地區(qū)(唐朝最重要的傳統(tǒng)經濟區(qū)域)如果由于災荒發(fā)生動亂,就會直接危及政權的安危。正因為看到滅蝗“事系安危”,所以,唐玄宗轉而堅定支持滅蝗,使滅蝗工作取得成效,從而穩(wěn)定了政局,為“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梢姡瑸暮εc政治休戚相關。因此,從自然災害的嚴重程度和國家政權的救災狀況兩方面去探究農民起義的原因,也許會更全面、更確切一些?! ∑鋵?,農民起義只是自然災害危及社會的極端效應,從自然災害發(fā)生到農民起義,其間有一個過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 ∽匀粸暮χ袊糯鐣l(fā)展的影響是深遠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古老的農業(yè)國,農業(yè)是社會經濟的基礎和最重要的生產部門,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礎。古代農業(yè)經濟是長時期受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影響而發(fā)生和發(fā)展的。農業(yè)的春種、夏鋤、秋收、冬藏的生產秩序,以精耕細作為核心的生產技術體系,以南稻北谷為主的農作物分布、四季廿四節(jié)氣的農歷以及多種多樣的農事習俗,無不打上自然環(huán)境影響的深深烙印,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也往往被嚴重的自然災害所打斷和破壞。自然災害對社會經濟的破壞,農業(yè)首當其沖。由于中國是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而經濟又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礎,農業(yè)經濟在發(fā)展中受到自然災害一次又一次或重或輕的打擊,農業(yè)經濟的盛衰必然導致社會的波動,從而給歷史打上特殊的印記?! ∽匀粸暮糯鐣挠绊懯侨轿坏模婕吧鐣母鱾€方面,諸如:政治、經濟、軍事、民族、文化、習俗等,也會使整個社會處于不安與恐懼之中。簡言之,自然災害會使社會處于特殊的危機時期。如何應對自然災害造成的社會危機,使社會恢復正常,繼續(xù)發(fā)展,是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提出的嚴重挑戰(zhàn)。在以個體小生產農業(yè)為基礎的中國古代社會,民眾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作為專制統(tǒng)治的國家——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能夠集中有限的人力與物力,應對災害造成的危機。因此,封建國家在防災、救災活動中占有主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當然,在災害發(fā)生后,民間的互助自救也占有重要地位?! ∮捎谖覈匀粸暮︻l發(fā),歷代積累了豐富的應對危機的經驗,形成了日益完善的應對機制和多樣化的措施。為了預防災害的發(fā)生,國家建立了倉儲體系和制度,以儲備糧食,應對災害導致的饑荒;興修各種水利工程,以防止或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害。在災害發(fā)生之后,國家采取的應對措施,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弭災,一類是救災。救災包括賑貸糧食、蠲免賦稅、安置災民、給予耕牛種子、幫助恢復生產等等,其目的是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也是過去研究災荒史的主要內容。弭災,包括皇帝下罪己詔、減膳、撤樂、避正殿、祈禱、釋放宮女、策免宰相、下詔言事、下詔慮囚等等。由于我國古代“災異天譴論”、“陰陽五行災異觀”的傳統(tǒng)災害思想影響,認為自然災害是現(xiàn)實政治的過失引起的,是上天對統(tǒng)治者的警示。因此,當災害發(fā)生后,弭災就是皇帝對天譴的回應,對陰陽的調整,其目的是試圖從根本上消弭災害。 如果說救災主要是經濟領域的措施,弭災就主要是政治領域的措施。過去,我們往往認為弭災是統(tǒng)治者故作姿態(tài),或封建迷信,對救災沒有多少實際意義,因此不予重視和深究。其實,弭災活動具有豐富的政治內涵,例如:祈禳有突顯皇帝溝通天人、君權天授的特殊意義,對于安定災民,緩解緊張心理也有一定的作用。天長日久,民間的祈禳活動也形成了富有地域性特色的文化習俗。在專制主義制度下,通過下詔言事和策免宰相,災害為統(tǒng)治階級造成了一個言論相對寬松的時期,提供了一個調整內部關系的特殊平臺。在客觀上,因災慮囚有助于封建法制的完善。因此,弭災不僅對消弭災害后果有一定意義,而且是災害影響社會的主要途徑之一,值得認真研究。 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是在順應自然環(huán)境、改造自然環(huán)境中形成的,也是在不斷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發(fā)展的。自然災害與古代社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和互動,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災害頻發(fā)的農業(yè)古國?! ≡谖覈鴼v史上,唐代是生產發(fā)展、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偉大時代,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災害逐漸頻繁的時代。為了更深入、全面、細致地了解自然災害與古代社會的互動關系,我們以唐代為社會背景,從自然災害爆發(fā)造成的特殊的危機時期,研究唐代社會對危機的應對,以及災害引起的持續(xù)性后果對唐代社會發(fā)展的影響。研究是從災害的具體情況出發(fā),延伸到經濟、政治、思想等社會的各個層面,既從災害造成的危機時期觀察唐代社會的變化,也從唐代社會的發(fā)展看待災害的因果,目的是以災害為切人點,深入研究唐代社會。 我開始關注自然災害對古代社會的影響是在1999年初。當時,剛完成寧可先生主編的《封建社會經濟史·隋唐五代卷》中我承擔部分的撰寫。書稿交出版社后,寧先生讓我考慮一個新的、大一點的課題。我從帶研究生的需要,也有這樣的想法。因為我指導的博士生、碩士生愈來愈多,我想如果有一個大一點的新課題,和研究生共同去完成,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對他們進行指導,可以事半功倍?! ≡谖铱紤]新的研究方向時,有一次,和我二哥守邕談及此事。守邕時任中科院遙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遙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在1998年抗擊長江特大洪水時,他們用遙感的方法監(jiān)測災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他主持的“基于網絡的洪澇災情遙感速報系統(tǒng)”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守邕建議我研究古代的自然災害,他說:我國有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最為系統(tǒng)、豐富的災害記載,認真研究這些資料,可以對世界環(huán)境變遷與災荒歷史的研究做出貢獻。守邕還建議我從做《中國古代災荒數據庫》開始這方面的研究?! ∈冂叩囊幌?,使我萌生了研究古代自然災害的念頭。我在大學本科時,曾學過兩年地質地理,對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災害方面的問題也很有興趣,但我想,從史學的角度來考慮,研究的側重點,不在自然災害本身,而在自然災害與古代社會的互動關系。當我把這些想法向寧先生陳述后,得到寧先生的首肯。寧先生在地理環(huán)境對歷史發(fā)展影響的問題上,做過很有理論深度的、宏觀的研究,寧先生認為我提出的這個新課題很有意義,希望我們的研究具體一點,扎實一點,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