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間峁上的沉思

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段忠民 現(xiàn)代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段忠民  頁數(shù):260  
Tag標簽:無  

前言

實在說,“川間峁上的沉思”這個“帽子”有點大,因為這里所涉及的古戲臺、古村落、古圍堡,無論是從所涵蓋的地域還是風格的多樣性上看,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但不包括江南,甚至就是北方,也只是山西、河北很有限的一部分,因此也就難說更周全、更詳盡地把握住了它們。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所見雖然有限,感觸也難說有多么獨到,那種已經(jīng)許久不曾有過的沖擊感,還是涌動難按,這或許正是坐井觀天可欣慰的一面。我接觸北方的古村落、古戲臺、古圍堡實在是出于偶然,甚至可以說是出于盲目與下意識,意思就是說我從來就不是一個理性的藝術文物的探究者。20世紀80年代,當“旅游”還只是一個時髦的字眼時,我已經(jīng)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一路南下而去了。翻大別山,下武漢,再九江,抵廬、黃二山,經(jīng)蘇杭返京,圓了北京人“下江南”的美夢。那以后,雖然行千里路的夙愿依舊魂牽夢繞,卻從未將目光投向西北,總覺得一個北方人是無論如何找不到充足的理由去那片呆板、荒蠻的土地跑上一趟的。直到時過境遷,終于有一天姑蘇城的鋼筋水泥、秦淮河的燈紅酒綠嚇得我不敢再去,便驀地想到京城的周邊,想到還有河北、山西,于是便懵懵懂懂地上路了。接下去的竟是一見鐘情,難舍難分。

內(nèi)容概要

  實在說,“川間峁上的沉思”這個“帽子”有點大,因為這里所涉及的古戲臺、古村落、古圍堡,無論是從所涵蓋的地域還是風格的多樣性上看,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但不包括江南,甚至就是北方,也只是山西、河北很有限的一部分,因此也就難說更周全、更詳盡地把握住了它們。不過從另一方面看,所見雖然有限,感觸也難說有多么獨到,那種已經(jīng)許久不曾有過的沖擊感,還是涌動難按,這或許正是坐井觀天可欣慰的一面。

作者簡介

段忠民,北京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長年或哄孩子扮戲,或游走于高校[冒充]導演,故自謂[戲劇普及工作者]。做校園劇、短劇四十余,獲有影響獎項十余篇。報端[豆腐塊]數(shù)十枚,不足以言。然倍感珍惜者,惟從教于北京市西城外國語學校三十八年。學生無數(shù),欣慰無盡余自幼聰敏,胸無大志。厭學門,樂左道,人嫌,狗不待,故成熟遲緩,曉世甚晚。及至弱冠,遇了魯迅、柔石、曹禺;識得莎氏、普希金、莫里哀,方知為人之道,為世之理,為情只要。繼而獵犬般搜尋一切先哲。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如五柳先生,[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天道酬勤,命不負我,終將自己修成[文革]之異類。三十而立,而我愈六十仍未立,四十而不惑,而我未及四十已不惑:理直氣壯的享受自己。

書籍目錄

前言曾經(jīng)的家園——古村落燈火闌珊處的絕響——古戲臺走向消失的壁壘——古圍堡附件:中國1982——二十五年前的記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曾經(jīng)的家園——古村落其實就觀光旅游而言,人們走出家門,把自己扔向什么地方,有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準則:哪兒陌生——陌生到全然無知;哪兒熟悉——熟悉到常常在夢里相見,那就是該去的地方。陌生好理解,無非是填充獵奇、探秘的心理,拉大與習慣了的事物之間的反差。而熟悉則深刻、復雜得多,大抵近乎于心靈感應的尋夢,完全是前人、高人、異人早已描繪、鎖定好的,等自己活到一定歲月,才覺得那些被描繪、被鎖定的,是活出了滋味,脫了俗,成了仙的心悟,是世間最好的去處。于是,也就依著“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的古訓,匆匆忙忙地上路了。東邊的向西而去,去闖春風不度的玉門關;西邊的朝東而來,來看洪波涌起的滄海。但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天子腳下的京城,還是舊時帝都的西安、開封,乃至大多生活在北緯33°以北的人們,但得空閑,總會不約而同地涌向燈紅酒綠的秦淮,以及香風弱柳的蘇杭。究其原因,據(jù)說全是因為亞熱帶的氣候鬧的,使得淮河、漢水、洞庭、鄱陽一年四季總是濕漉漉的,像纏綿的思緒,委婉的柔腸,這樣的地方自然討得北人的歡喜。他們在那里滋潤肌膚,浸泡情感,享受在北方時難得的朦朧與細膩。至于那些已經(jīng)逝者如斯的文人墨客,愛江南更是愛得癡迷,愛得貪婪,愛得那么有道理。

后記

不知是怎樣一種原由,待書稿完成那一刻,反倒覺得無聊、無趣了。呆板的文字,不無矯情的議論,比之鮮活靈動的外部世界所給予我的,顯得那樣空洞、膚淺。也是那一刻,才真正理解斯諾、索爾茲伯里、史沫特萊們,為什么在幾十年后仍然沉浸在當年“紅色之旅”的癡迷中。相比之下,也許是因為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緣故,所以才像堂吉訶德似的,那樣的不甘。以至越是面對不解與嘲笑,越是冥頑地于得意與虛榮中盡情地享用。還記得《一只小甲蟲》是我依據(jù)當年在旅途上的經(jīng)歷鼓搗的劇本。如今,本子還在繼續(xù)著自己的沉夢,而“小甲蟲”,變成了老甲蟲,且頑強地爬著,爬著……癖好是生命,而生命的存在不需要誰的理解。最后,感謝攝影家曲揚先生為書中照片的整理、潤色所做的工作。感謝左湘、王樹、李巖、段忠中等在各方面為本書所提供的幫助。

媒體關注與評論

如果沒有工業(yè),我們的時代是貧瘠的,而如果沒有藝術,工業(yè)就是野蠻、愚蠢的?!  獖W斯卡?王爾德現(xiàn)在的中國,是人口、方言、地理、加上主權的新中國。文化的、倫理的、生活方式的那個中國,沒有了?!  惖で嗳藗兊膶徝辣灸苄枰鼈?,需要那種在老而彌堅面前享受追憶、贊嘆時空的感覺,在衰落、危亡的氣氛中,釋放哀怨、憑吊的情懷,在與古人的對話中尋找關于人生、宗教、極樂、歸宿的答案?!  沃颐?/pre>

編輯推薦

《川間峁上的沉思》:城市嬌慣了我,繼而又讓我在她面前虛偽,因為我的心在蒼涼的荒原,在那些早已逝去的歲月里。我把我的眼睛“數(shù)碼”了。我得跟它們嘮叨我的私房話,讓它們曉得我對它們的敬意,曉得自己的輕浮和愚蠢。大眾化壓根不是我想要的?!澳侨藚s在燈火闌珊處”的一瞬,能扯著喉嚨喊給一大幫人聽嗎?中國1982——二十五年前的記述,燈火闌珊處的絕響——古戲臺走向消失的壁壘——古圍堡?曾經(jīng)的家園——古村落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川間峁上的沉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