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郭燦金,許暉 著 頁數(shù):412 字?jǐn)?shù):36000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今人常謂要繼承傳統(tǒng),何為傳統(tǒng)?世代相傳的精神、制度、風(fēng)俗、藝術(shù)是也。好東西都要傳神傳世。師者傳道,佛者傳燈。“傳”為名詞時,本義為絲之頭緒。亂麻一團(tuán),于是要求其綱紀(jì)統(tǒng)類,是為傳統(tǒng)。學(xué)習(xí)傳統(tǒng)文化,就得如此一字一詞,細(xì)摳慢捋,究本求原,始得頭緒。得一頭緒如夜見火,明末陸桴亭《思辨錄輯要》云:“凡體驗有得處,皆是悟……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擊不已,火光始現(xiàn)。然得火不難,得火之后,須承之以艾,繼之以油,然后火可不滅,故悟亦必繼之以躬行力學(xué)。”所以,古人為學(xué),十年讀書,十年旅行;又或文史哲不得偏廢,乃有融會貫通,豁然開朗。文史哲乃一大天地、大境界。文者,花紋,象紋理縱橫交錯,又,勤學(xué)好問亦謂之文,即今則為一切含有文化義量之字詞;史者,記事者也,“一切皆史”;哲者,本義為聰明,有智慧,是謂知也。連起來:文是絲,史為布,哲為衣;又或:文為身,史為量,哲為裁。也只有連起來,才是所謂的知識以及求知之道。或有一環(huán)錯落,或有一事不知,如古所言,是為“儒者之恥”。這就是通過各種典籍文章繼承和學(xué)習(xí)傳統(tǒng)的精神和方法。何為文章?《左傳》注曰:“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鼻嗾?,金文字形上為“生”,下為“丹”,本義是藍(lán)色,“生出赤色”。原來古人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了木材燒到極至,總是通紅;而溫度逐步升高,紅色的火苗又變成了藍(lán)色的火焰;再次升高,則得純正之藍(lán)色,藍(lán)中之藍(lán),就是古人稱之為的青色(爐火純青就是這么來的)。如果再加上白色的煙,紅、白、藍(lán)、青四色齊備,這就是古人文章的本色或是成色,竟然也就是歷代瓷器最尊貴的幾種色彩!這也就是中華文明的底色,也即是傳統(tǒng)文化的“火候”與“窯變”。文章開始于“青”,自然界本沒有青色,青色原本是純藍(lán)色,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墩f文》釋“青”:東方色也。東方為尊,因有“挑選”、“勝出”之義。推而廣之,所有用“青”作聲符的字都是類似的、帶有精華的意思。如“精”,指挑選過的好米,上等細(xì)米。又如:清者,水之青;箐,竹之青;菁者,草之青;晴者,日之青;睛者,眼之青;聙者,耳之青;婧,女之青……再到“情”,心之青也?!靶闹唷?,意思即為心里最好的東西,這就成了中華文明一個重要的原點,即,萬物歸于“情”。情之所系于“心”,心肝脾胃腎五臟,除了“心”這個臟,別的幾個器官都是以“月”(也就是肉)為偏旁的,但只有這個“心”脫離了具體器官,預(yù)備著要與意、志、神、圣、靈、魂等相聯(lián)系(這也就是中醫(yī)“最上調(diào)神”的根源所在)。一種文化必須要有對物質(zhì)的超越,要有神性在前方的昭引,就如同花必有香,火必有光。這種超越就見出傳統(tǒng)文明的生發(fā)力量和獨特的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宗教不發(fā)達(dá)的中國,這個“心”長久以來就是靠這個最初的“情”來發(fā)動并收束的。它可以是物質(zhì)的,但也是精神的;它可以是神秘的,又可以是眼見的?!扒椤敝玖x是感情,《說文》講“人之陰氣有欲者也”;早期的中醫(yī)則有“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白虎通·情形》謂其是“陰之化”;《荀子·正名》則解為“性之質(zhì)也”。這些解釋有的派生到了陰陽八卦體系,有的直接生成到中醫(yī),有的到了哲學(xué),有的則流衍到了文學(xué)藝術(shù)。特別是在文學(xué)里,“情”基本上成了最大的母題,歌頌?zāi)笎?,懷念故土,見月傷懷,對花垂淚。用馮夢龍《情史類略》題記的總結(jié):“天地若無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無情,不能環(huán)相生,生生而不滅,由情不滅故。四大皆幻沒,唯情不虛假。”此情者,終有太過太切之虞,既為“人情之所不免”,亦為“人情之所不堪”也,好在又來了佛教,觀“心”與“性”,或說觀自性或自在,中國文化之“情”于是而有超越。我們常謂中國傳統(tǒng),儒釋道三家天下,或說三家互補(bǔ),或說兩兩互補(bǔ),總之,讀書都得把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放到整個文明的傳統(tǒng)里,古今中外,遍地勾連,以求不要漏掉任何一個意思,不要錯過任何一個開啟思維方式的機(jī)會。知識永遠(yuǎn)都是死東西,如果不能用生命去體驗證悟,不能像道士煉丹一樣煉出火藥來,不能活用到思維力度和方式上來,就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垃圾”,就只是障。就說說這個“意思”,常人以為這個詞乃是一個音節(jié)那樣的基本“原子”,沒法再分,其實不是這樣的,它絕不僅僅是一個詞那么簡單。意者,志也。這是《說文》的解釋。看造字法,意,乃會意兼形聲。從心,從囟(讀作xìn),囟是指腦子。連起來講:心腦相合產(chǎn)生思想。再翻翻很多早期的書,都是把“意”跟“心”連在一起的,比如《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直接就講:“心之所謂意。”再到中醫(yī)里去看看,《內(nèi)經(jīng)·靈樞》:“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币馐且庾R、回憶,志為意識和經(jīng)驗的存記。作為人特有的志、意,和思、慮、智、神,以及知覺與運動等一切生命活動的集中表現(xiàn),概括謂之神?!秲?nèi)經(jīng)知要》又說:“心已起而未有定屬者,意也;意已決而確然不變者,志也;志雖定而反復(fù)計變者,思也;思之不已,必遠(yuǎn)有所慕,憂疑展轉(zhuǎn)者,慮也;慮而后動,處事靈巧者,智也?!币蛴腥绱说鹊瘸接谖镔|(zhì)的精神活動,人乃有種種精神病變。所以,中醫(yī)觀病,先是講究后天的水谷調(diào)養(yǎng),水谷乃后天之精,是物質(zhì)層面的“米之青”,是神的供養(yǎng)。而中醫(yī)最上講究的乃是調(diào)神,調(diào)適從意志開始的精神,此為先天之精,是神的基礎(chǔ)。所以,一個中醫(yī)最起碼的要求則是必須要學(xué)會心理咨詢。再看佛教的解釋,《俱舍論》云:“集起為心,思量為意,了別為識。”在佛教中,這個“意”字,從無始以來,一直思量而沒有間斷,所以叫“意”。又因它常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四種煩惱相應(yīng),所以又稱“污染意”。佛經(jīng)中強(qiáng)調(diào)依意生識為外界一切認(rèn)知活動的樞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前五根必須依靠意根才能起作用,而意在佛教中明顯也是屬于精神和心理范疇。佛教的“意業(yè)”就是指的內(nèi)心的貪、淫、癡、慢等心理行為。所以,修佛證道講的就是斷掉意根,意越少,明心見性的可能性就越大,跟上邊所講的去“情”越多也是一個道理。再把“思”連上來看?!墩f文》:“思,容也?!薄稌ず榉丁罚骸八荚蝗?,言心之所慮,無不包也?!痹瓉?,“心”或“意”漫渙無邊,需用“思”來容納、無所不包。所以,“意思”這個詞可以用最簡單的話來概括:無邊無際的思想或想法包孕在一起。所以,“意思”是一個最基礎(chǔ)的認(rèn)知方式,是人之為人的本性,是一種窮盡事物的盡心之學(xué),還是一個不可能抵達(dá)的藝術(shù)至境。再換句話說,它是一個內(nèi)涵極度縮小而外延無限增大的境界。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只有符合這幾個條件的藝術(shù),才是永恒的藝術(shù),舉例來說:盛唐之詩,標(biāo)格高邁,語意再不用裝腔作勢,只以平和為度,甚至可以說好的唐詩都是“不須用意”,看不到“意”,如李白之詩,張嘴就來;又如邊塞詩而不言邊塞之苦,“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直接就寫,干干凈凈。也就是說,求“意”而又不見“意”,舍“意”因而“無意”?!耙狻保嘶氐皆c,因為是原點,就接近于哲學(xué)中的本體,所以,它反而包孕了永遠(yuǎn)可以從頭開始的詮釋可能性。這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xué)最神奇的地方。把“意思”攤開來講清楚,或者,只需要把“意”講透徹,就會讓我們以后對各種各樣的“意思”有著更深更寬泛的理解。本書就是力求把每個詞或句子都這樣講清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就是這樣,任何一個文明結(jié)晶的、有著一點義量的詞匯,都可能包含著種種的文史哲典故,語義的變遷、流轉(zhuǎn),以及各所固結(jié)的義項,以及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思維的力度與文明的向度。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值得這樣從頭到尾地解析。這當(dāng)然是能明白地說出來的部分,而中國文化最大的特點則是“說不盡,道不明”的“道”,有一種東西,好像能具體地去感知,好像有一句話跑到了嘴邊,可是,就是不能明白地說出來,一說出來就不再是它了。所以,對待傳統(tǒng)來說,你只有沉入其中,用“心”去體味,一生哪怕只體會一件事物,一個意境,也比坐而論道要強(qiáng)得多。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這樣去體味。這就是讀者眼前這本《中華語典》的立“意”所在。
內(nèi)容概要
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入門讀本,文史哲最基本常識解析。
漢語的每一個字、詞或句,在穿越文明的長河,經(jīng)過歷史的萃取,都包含著豐富的文明義量。當(dāng)我們沉醉于她那更迭著文明印記的無數(shù)傳奇故事以及“無窮動”的美感之時,作為一種文化的子孫,更應(yīng)該透過這種種表象,一窺散落在文史哲海洋之中的東方文化那新奇瑰麗的神情、變幻莫測的思維力度,以及樸實而厚重的智慧,只有這些最基礎(chǔ)的訓(xùn)練和從頭開始的學(xué)習(xí),才可能真正進(jìn)入中國文化的神髓,并將它發(fā)揚(yáng)光大……
作者簡介
郭燦金,生于1967年,文學(xué)博士,河南大學(xué)教師。著有《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49個人物》《趣讀史記——不可不知的十九類事件》《趣讀史記——十大懸案揭秘》《大唐盛世最有爭議的30個人》《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新說文解詞》《中華語典》等。
許暉,六十年代生,主編過《“六十年代”氣質(zhì)》、《中國歷史的后門》,著有《身體的媚術(shù):中國歷史上的身體政治學(xué)》、《亂世的標(biāo)本:中國歷史上的亂世人格癥》。自由作家。現(xiàn)居北京。
書籍目錄
文史哲連讀(代序)
日??谡Z
“封建”“專制”不相容
“骯臟”原是褒義詞
“齷齪”本非指卑鄙
“笨蛋”原來并不笨
“市儈”不是罵人話
“富家翁”不思進(jìn)取
李陵突圍“鳥獸散”
“家累”本義家底厚
“假寐”不是裝睡覺
“行李”原本是“行理”
“桃李”最初是蒺藜
“端午”本來是“端五”
“后來居上”是諷刺
“甚囂塵上”無貶義
“馮唐易老”是胡扯
“司空見慣”渾閑事
“滿城風(fēng)雨”是秋景
“柳暗花明”柳成蔭
“鹿死誰手”是謙虛
“噤若寒蟬”是罪人
“流連忘返”有講究
“癡人說夢”夢中夢
“子虛”“烏有’:愛辯論
反義同詞說“銷魂”
“風(fēng)騷”古來不放蕩
自己”喬遷”不合適
“談何容易”誤千年
食物類
飲酒之位稱“爵位”
“鐘鳴鼎食”等級制
為何“君子遠(yuǎn)庖廚”
“犧牲”本是祭祀品
“嗟來之食”怎么“嗟”
掛羊頭賣狗肉
“苜蓿”“葡萄”波斯來
“胡椒”之“胡”指何方
朱門酒肉并不臭
“吃醋”本是開玩笑
“味道”含有大文化
動物類
“猶豫”原是兩動物
“靈犀”本是一神獸
“得過且過”是鳥叫
“飛黃騰達(dá)”是神馬
“渴睡”本來是“貉睡”
小怪物“含沙射影”
“雕蟲小技”什么蟲
“怪哉”乃是一小蟲
“蜀犬”為何會“吠日”
“孺子?!弊稣l的牛
“牛鬼”“蛇神”守佛法
“鴛鴦”最早指兄弟
“高足”本來是驛馬
蟋蟀為何叫“促織”
“牢騷”原來是刷馬
公明儀“對牛彈琴”
風(fēng)馬牛不相及
如何“樹倒猢猻散”
錢財珠寶
人老珠黃:人與珍珠同壽命
“翡翠”本是翡翠鳥
漢朝就有“壓歲錢”
“鍍金”最早諷刺誰
“安息香”自伊朗來
十萬貫錢能通神
腰纏十萬貫,騎鶴下?lián)P州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是誰“千里送鵝毛”
不可隨便“敲竹杠”
索取財物“打秋風(fēng)”
周赧王“債臺高筑”
“囊中羞澀”是撒謊
朋友誠信
“朋”“友”含義有區(qū)別
“連襟”原來是朋友
“門神”本是兩兄弟
“金蘭之交”金蘭契
自古爭相贊“爪牙”
四好友“莫逆之交”
“傾蓋”之交稱莫逆
“焦頭爛額”為上客
“下榻”原是待貴客
“袍澤”本是內(nèi)外衣合稱
秀才人情半張紙
不可“貴人多忘事”
“一言九鼎”有多重
“一諾千金”是季布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朋友絕交稱“割席”
女性稱謂
“二八”芳齡十六歲
淑女、美人和佳人
“小家碧玉”為人妾
“丫頭”本是一戲稱
“夫人”原不好亂叫
古人為何怕“尤物”
小人愛人日“姑息”
何為“女大十八變”
如此神奇“石榴裙”
婦女“畫眉”有韻事
“金屋藏嬌”非“嬌”妻
楊貴妃是“解語花”
“燕爾新婚”棄婦怨
“半老徐娘”尚多情
“我見猶憐”況老奴
“三從四德”女人經(jīng)
男性稱謂
“千金”原本是男兒
“漢子”本是賤男人
“寧馨兒”是好孩子
“流氓”古今義不同
“無賴”本非浪蕩子
“紳士”身份差別大
“烈士”并非身已死
“犬子”稱謂分場合
“麒麟兒”只能稱謂他人兒
“螟蛉之子”乃義子
青樓類
妓女提供“閉門羹”
妓女設(shè)局稱“設(shè)法”
娼妓家屬“戴綠帽”
“青樓”何以變妓院
“相公”尊稱變男妓
“入幕之賓”同性戀
無性婚姻日“對食“
“王八”來歷有三種
“七情六欲”挨個數(shù)
江湖術(shù)語
天機(jī)不可泄露
何為“一問三不知”
“鐵公雞”一毛不拔
在太歲頭上動土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三教九流”說分明
“貴人”自古多顯赫
來龍去脈:望氣觀勢風(fēng)水學(xué)
“板眼”是個大規(guī)矩
“習(xí)氣”因為不覺悟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說曹操曹操到
為何“天打五雷轟”
“走后門”是滑稽戲
“浪子”從來不可羨
細(xì)數(shù)“十八般武藝”
打入“十八層地獄”
“十惡不赦”哪十惡
愛情、婚姻與家庭
“七夕”本來是六夕
“青梅竹馬”怎么玩
唐人最早見“月老”
“連理”原來是棵樹
“瓜葛”之親是遠(yuǎn)親
心中何來千千結(jié)
成婚為何稱“合巹”
“洞房”何時指婚房
“耳邊風(fēng)”是秋天風(fēng)
“河可東獅吼”是誰吼
恨不相逢未嫁時
糟糠之妻不下堂
“冤家”可恨又可愛
“婚姻”形式挨個數(shù)
哪類夫妻稱“伉儷”
帝王將相
“縣官”最初稱天子
“和事佬”原是皇帝
“孤注”原指宋真宗
四君王“聲名狼藉”
皇帝女婿稱“禁臠”
孟嘗君“高枕無憂”
信陵君“竊符救趙”
王顧左右而言他
晉景公“鞭長莫及”
楚平王“尾大不掉”
齊威王“一鳴驚人”
兩大臣“汗流浹背”
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
挾天子以令諸侯
扶不起的阿斗
兵家奇謀
天羅地網(wǎng):天地傾斜的漏洞
何為“空手套白狼”
史上最早“苦肉計”
“與虎謀皮”窮折騰
秦國“坐山觀虎斗”
楚宋盟“爾虞我詐”
李義府“笑里藏刀”
陰謀“二桃殺三士”
九層臺“危如累卵”
“吳下阿蒙”刮目看
“殺手锏”是“撒手锏”
“鐵馬”原來是風(fēng)鈴
“風(fēng)箏”原來是間諜
最早“口令”是“躲艟”
一不做,二不休
無所不用其極
官場用語
“衙門”原本叫“牙門”
“班房”原來是門房
“州官”為何要“放火”
“補(bǔ)丁”原為標(biāo)官階
“交椅”本來是馬扎
“風(fēng)聞”就可去彈劾.
唐代始有“羅織”罪
“捋虎須”撩撥孫權(quán)
寇準(zhǔn)胡須被“溜須”
岳飛之罪“莫須有”
奸秦檜“東窗事發(fā)”
“東山再起”遭諷刺
“狗尾續(xù)貂”瞎封官
“刮地皮”者身已死
“明鏡高懸”是秦鏡
“如坐針氈”說忠臣
職業(yè)術(shù)語
運籌帷幄:算籌的學(xué)問
“老生常談”算命準(zhǔn)
“差遣”曾為一職稱
對策:兩千年的“學(xué)術(shù)”訓(xùn)練
“團(tuán)結(jié)”唐代稱“健兒”
“使者”曾是大禍害
“觀察”為官多擺設(shè)
檢討:掌修國史的官職
“宗師”原為一官名
“教授”亦為一官銜
“雞鳴狗盜”救性命
小偷為何叫“君子”
“風(fēng)調(diào)雨順”四金剛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
儒道知識
“忠恕”之道:先人后己
“思無邪”意思為“無涯”
孔子是條“喪家狗”
孔夫子“招搖過市”
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舍我其誰”說孟子
“出爾反爾”要警惕
“好好先生”司馬徽
“社稷”本是兩祭壇
“大人”“小人”細(xì)辨析
“楷”“模”本是兩棵樹
“掣肘”乃變相勸諫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一生一世”有多久
兄弟倆“大器晚成”
化干戈為玉帛
人事地名
“滄海桑田”哪個海
“雷池”一地今何在
“大雅之堂”在何方
“安樂窩”是窮人住
“上當(dāng)”本是上當(dāng)鋪
七月十五開“鬼門關(guān)”
“城狐社鼠”是小人
誰最早“家徒四壁”
“結(jié)草銜環(huán)”好神奇
故鄉(xiāng)緣何稱“桑梓”
科舉文藝
何為“天字第一號”
狀元郎“獨占鰲頭”
五魁首:五經(jīng)的頭一名
“名落孫山”真滑稽
唐宋無人“中三元”
“敲門磚”應(yīng)付科舉
“萬卷”該有多少書
一寸光陰一寸金
“借光”不用鑿墻壁
“汗青”本是烤青竹
古人稿費叫“潤筆”
朝廷詔令“大手筆”
“刀筆吏”豈能領(lǐng)兵
古人怎樣“掉書袋”
李太白“妙筆生花”
蘇東坡是“門外漢”
“陽卷白雪”最高雅
中醫(yī)知識
“別來無恙”怕傳染
中醫(yī)為何稱“杏林”
行醫(yī)為何稱“懸壺”
“針灸”療法有兩種
“煙草”原來止悲痛
“應(yīng)聲蟲”是一種怪病
“煩惱”之病在心神
“醫(yī)易同源”是常識
“神圣”主要說中醫(yī)
傳統(tǒng)名詞
“意思”本有大內(nèi)涵
“世界”到底有多大
“學(xué)問”一詞含方法
“赤子”本義是嬰兒
“文學(xué)”的官方色彩
“天經(jīng)地義”說正理
經(jīng)常:不能更改的常態(tài)
“方便”里有大法門
“混沌”近乎“道”
“爐火純青”最高境
“情感”含義有升華
風(fēng)流:傳統(tǒng)文化的神髓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封建”“專制”不相容“封建”一詞,常常都和不好的、落后的、需要批判的東西聯(lián)系,這是長久以來對這個詞的意識形態(tài)化造成的結(jié)果?!胺饨ā币辉~形成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代,當(dāng)時建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封侯爵位制度。受封的人稱為諸侯。諸侯建立諸侯國,簡稱“封建”。周人滅商之后,進(jìn)行過至少兩次大規(guī)模的“封土建國”活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封建制”。具體講,就是把天下的土地分封出去由各諸侯國自行享有完整的管理權(quán),只在名義上對周王室承擔(dān)必要的義務(wù),而從歷史上看,周天子也的確對諸侯內(nèi)部事務(wù)很少干預(yù)。各諸侯都在自己的領(lǐng)地上建立世襲的諸侯國,周代初年達(dá)到八百多個。后經(jīng)過不斷戰(zhàn)爭兼并,到戰(zhàn)國時還剩下七國爭雄。秦大一統(tǒng)之后,為加強(qiáng)中央集權(quán),就取消了“封建制”,建立了中央集權(quán)下分級管理的郡縣制。只有到這時,才可以說,中國進(jìn)入了“專制”時代,而不論青紅皂白地把“封建”和“專制”連在一起,至少可以說缺乏基本的歷史常識。從“封建”制過渡到郡縣制,天下由分而合。但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所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以,關(guān)于分與合的問題就追究到“封建”制與郡縣制的比較上來。柳宗元就曾寫過一篇著名的《“封建”論》,主要是為郡縣制辯護(hù),說它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秦代的政治措施太殘酷了,并分別命名為:“封建”制是家天下,郡縣制是公天下。實際上,就從郡縣制開始的那一天,下及秦漢、隋唐、明清之際,每一朝每一代都有人在討論“封建”、“郡縣”孰優(yōu)孰劣。但討論來討論去,也沒有明確的結(jié)論,而且也沒有觸及到問題的核心,那就是“封建”與“郡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安排。簡單地說,“封建”制下的政治不可能是專制的,因為名義上的周天子沒有那么大的實際權(quán)力,反過來,一個典型的專制政體必然是自覺地排斥“封建”制,而要把權(quán)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明白了這一點,就明白了“封建”專制一詞既是對“封建”的污蔑,也是對專制的美化。因為“封建”跟“專制”幾乎是完全相反的兩樣?xùn)|西?!绑a臟”原是褒義詞“骯臟”一詞在今天只有一個意思:不潔凈。但是在古代,不僅讀音不一樣,而且意思也完全不一樣,簡直是天差地別?!绑a”和“臟”各自的詞義從來沒有不潔凈這個義項。骯讀作háng,本義是咽喉,比如古人有種死法叫“絕骯”,即割斷咽喉而死。臟讀作zàng,本義是身體內(nèi)部器官的總稱,比如內(nèi)臟、五臟?!绑a”和“臟”組成一個聯(lián)綿詞“骯臟”,讀音為kǎngzǎng,有兩個意思,一個意思是高亢剛直的樣子,東漢趙壹的《疾邪詩》中寫道:“伊優(yōu)北堂上,骯臟倚門邊?!薄耙羶?yōu)”是逢迎諂媚的樣子,《康熙字典》解釋“骯臟”為“嫜直之貌,婢直即倔強(qiáng)、剛直。小人善于逢迎諂媚,因而得以升堂為權(quán)勢的座上客,而高亢剛直的君子不受重視,只能倚在門邊。南宋文天祥的《得兒女消息》一詩中也有同樣的用法:“骯臟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意思是不屈不撓、堅持剛直的品格才是真正的漢子。“骯臟”的另外一個意思是身軀肥胖的樣子。北周庾信的《擬連珠》中寫道:“骯臟之馬,無復(fù)千金之價?!本褪侵干碥|發(fā)胖的馬不再值千金之價了。大約從元明開始,“骯臟”一詞逐漸演變出糟蹋、卑鄙丑惡的意思,尤其在戲曲和話本小說中使用得非常頻繁,后來又慢慢演變出不潔凈的意思。至遲到了清朝,“骯臟”已經(jīng)定型為今天的語義,清人李鑒堂所編《俗語考原》一書中說:“骯臟,俗為不潔者為骯臟。”這一語義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而“骯臟”最原始的語義慢慢湮滅,不再為人所知了?!褒}齪”本非指卑鄙“齷齪”一詞在今天的日常用語中多用于卑鄙丑惡、骯臟的意思,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但是在古代,它的貶義卻并沒有這么嚴(yán)重,中間經(jīng)過了長期的演變過程?!褒}齪”讀作wòchuò,“齪”的本義是局促、拘謹(jǐn),和“齷”組成的雙音詞“齷齪”本義是形容牙齒排列的樣子,因為牙齒排列得很緊,幾乎沒有任何空間,因此引申而形容一個人器量狹隘,拘于小節(jié)。張衡的《西京賦》中有這樣的句子:“獨儉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謂何?!弊⒔獾溃骸褒}齪。好苛局小之貌?!庇郑褒}齪,小節(jié)也?!倍际侵妇杏谛」?jié)的意思。南朝宋鮑照的《代放歌行》中寫道:“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曠士是胸襟開闊之士,正好是“齷齪小人”的反面。李白有“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的詩句,同樣是形容陶淵明居住在狹隘的東籬下,不足以效仿之意。詞義更顯豁的是清朝著名文學(xué)家袁枚的一段文字,在《隨園詩話》中袁枚這樣評價詩人:“如其胸境齷齪,相對塵俗,雖終日咬文嚼字,連篇累牘,乃非詩人矣。“此處“齷齪”即是指胸中境界狹小、拘于小節(jié)的詩人?!褒}齪”一詞入詩。最有名的是孟郊《登科后》一詩:“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贝颂帯褒}齪”跟登科后的春風(fēng)得意相比照,活脫脫地描繪出沒有登科時困頓的情形。在這些用法中。都沒有卑鄙和骯臟的意思,但大約從宋朝開始,部分詩文漸漸引申出后來的義項。比如宋朝的方勺如此抒發(fā)對當(dāng)朝者的不平之氣:“當(dāng)軸者皆齷齪邪佞之徒。但知以聲色土木淫蠱上心耳?!薄褒}齪”和“邪佞”并舉,可見有多么的卑鄙丑惡。就像“骯臟”的詞義演變一樣,到了元明時期,“齷齪”開始進(jìn)入人們的口語,戲曲和話本小說中屢屢出現(xiàn),元朝高文秀的劇作《黑旋風(fēng)》:“他見我風(fēng)吹的齷齪,是這鼻凹里黑?!薄豆沤裥≌f?沈小霞相會出師表》:“賃房盡有,只是齷齪低洼,急切難得中意的?!倍际求a臟的意思。到了近代,“齷齪”完全進(jìn)入了人們的日常用語,詞義也隨之定型了下來。“笨蛋”原來并不笨今天的“笨蛋”一詞是個語感非常重的日常用語,一個人被別人罵作“笨蛋”,一定會勃然大怒。在某種程度上,“笨蛋”等同于白癡,都是指智商極其低下的人。不過在古代,稱呼一個人為“笨蛋”和智商卻毫無關(guān)系,“笨”這個字甚至還是一種造紙的原材料呢?!墩f文解字》說:“笨,竹里也。從竹,本聲?!毙戾|進(jìn)一步解釋道:“笨,竹白也?!薄稄V雅·釋草》解釋得更加詳細(xì):“竹其表日篦,其里日笨,謂中之白質(zhì)者也。其自如紙,可手揭者,謂之竹孚俞?!本C合以上注釋,可見“笨”是竹子的里層,是竹子殺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是一層白色的薄膜,像紙一樣又薄又白,可作造紙的原材料。東漢蔡倫造紙,最早的原材料非常簡陋,計有樹皮、破漁網(wǎng)、破布、麻頭等,后來的人才使用“竹白”當(dāng)作原材料。因為史書要在用“竹白”造的紙上書寫,因此后人就把史書稱為“竹白”,即“笨”。“笨”的這一原始語義到了魏晉時期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據(jù)《晉書?羊曼傳》記載,有四位大臣通過評比,選出了當(dāng)時的“四伯”:大鴻臚江泉把能吃的人定義為“谷伯”,豫章太守史疇把“大肥”的人定義為“笨伯”,散騎郎張嶷把狡妄之徒定義為“猾伯”,羊聃則把狼戾之徒定義為“瑣伯”。這是比附上古時期的“四兇”。其中“大肥”是指身體肥大,行動不靈巧。這類人被稱作“笨伯”,可見此時的“笨”已經(jīng)轉(zhuǎn)義成了笨重的意思。但是仍然沒有和智商低下聯(lián)系在一起。到了東晉時期。著名的道教領(lǐng)袖葛洪的門人向他請教天下的惡人都有哪些種類,葛洪列舉了“悖人”、“逆人”、“虐人”等數(shù)十種惡人的種類。其中說:“杖淺短而多謬,暗趨舍之臧否者,笨人也?!痹诟鸷榭磥恚咳耸侵改欠N見識淺陋,謬誤百出,又不懂得善惡得失的人。這種人當(dāng)然是愚蠢的人。直到這時,“笨”才和智商掛起鉤來。清人李鑒堂所編《俗語考原》一書中說:“山東人謂粗魯人日體漢,體與笨同?!薄绑w”在古代和身體的“體”是兩個字,意思是“劣”,又指粗笨。笨漢當(dāng)然智力低下,可見民間俗語已經(jīng)把“笨”的意思定型了,以至慢慢和“蛋”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的“笨蛋”一詞。“市儈”不是罵人話今天如果稱呼一個人為“市儈”,那也是語感非常嚴(yán)重的罵人話。惟利是圖的奸商,貪圖私利的人,政治上隨波逐流、道德上虛假偽善、作岡上粗鄙庸俗的人都可以稱作“市儈”。但是這個稱謂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儈”,讀作kuài,是指兩伙人之間的中間人或代理人?!堵曨悺罚骸芭_市人也?!奔词袌錾辖缓想p方實施買賣的人?!妒酚?貨殖列傳》:“子貧金錢千貫,節(jié)駔儈。”在這句話中,“予”是利息,“節(jié)”是節(jié)制,管理,估定價格;“駔”讀作zǎng,駿馬,好馬;“駔儈”即說合牲畜交易,從中謀利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還有一千貫放高利貸的利息,以及估定價格,促成牲畜交易的掮客。“駔儈”合指馬匹交易的經(jīng)紀(jì)人,后來泛指市場經(jīng)紀(jì)人。“駔”慢慢就和“儈”的含義一樣了,《呂氏春秋·尊師》:“段干木,晉國之大駔也?!弊⒔庹f:“干木,度市之魁也。”“度市之魁”即估定市場價格的人,也就是中間人。許慎注:“駔,市儈也。言魏國之大儈也?!薄皟~”又稱“牙儈”、“牙子”、“牙人”。用“儈”可以指代不同的買賣,比如儈牛是從中撮合牛的買賣,儈豕是從中撮合豬的買賣?!缎绿茣?食貨志》中記載了當(dāng)時的規(guī)定:“鬻兩池鹽者,坊市居邸主人、市儈皆論坐?!痹谥袊糯?,鹽是官賣品,私人不得販鹽,如果有販兩池鹽的,坊市居所的主人和介紹私鹽買賣以收取傭金的中間人(即“市儈”)都要連坐受到懲罰。直到清代,“市儈”一詞還只具有社會經(jīng)濟(jì)的含義,并不是一個貶義詞,清人梁紹壬在《兩般秋雨盒隨筆》中寫到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近俗市儈牙人,俱有別號?!笔袃~和牙人都是中間人的意思。因此之故,后來“市儈”也泛指商人,比如林則徐《錢票無甚關(guān)礙宜重禁吃煙以杜弊源片》:“且市儈之牟利,無論銀貴錢貴,出入皆可取贏,并非必待銀價甚昂然后獲利?!边@里的“市儈”就是泛指商人。大概因為中間人往往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信譽(yù)不好的緣故,再后來“市儈”一詞開始變味,借指貪圖私利、投機(jī)取巧的人,一直延續(xù)到今天,詞義最終固定下來?!案患椅獭辈凰歼M(jìn)取“富家翁”就是富翁,但是“富翁”一詞缺少家庭氣息,更偏重于外在環(huán)境對人的定位。而“富家翁”一詞非常立體地展現(xiàn)出了一位大腹便便、面團(tuán)團(tuán)的富翁形象,多了一個“家”字,給人的感覺立馬就不一樣了。“富家翁”這句俗語的來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漢代之前。秦末亂世,時封沛公的劉邦率先攻入咸陽,來到秦王宮殿中視察戰(zhàn)利品的時候,鄉(xiāng)巴佬劉邦看得眼睛都直了,只見帷帳狗馬珠寶婦女?dāng)?shù)以千計。一派溫柔之鄉(xiāng)的旖旎景象。劉邦于是就想把農(nóng)村戶口遷到咸陽,就在這里養(yǎng)老了。樊噲一看劉邦這副沒出息的樣子。勸諫說:“沛公欲有天下邪?將欲為富家翁邪?”沛公您是想占有天下,還是僅僅只是想做一個富家翁?張良也在旁邊敲邊鼓,劉邦這才戀戀不舍、三步一回頭地離開了秦王的宮殿。三國時期還有一個著名的“富家翁”。景初二年(238)年底,魏明帝曹睿病重,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顧命大臣,共同輔佐齊王曹芳。曹爽被封為大將軍,齊王曹芳繼位后,又加為侍中,跟隨皇帝身邊,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曹爽將司馬懿架空,變相地剝奪了他的兵權(quán)。司馬懿遂稱病,在家中療養(yǎng)。正始十年(249)正月,曹爽帶著大批親信,跟隨齊王曹芳赴高平陵祭祀魏明帝曹睿的陵墓。曹爽一走,司馬懿立馬就假借太后旨意發(fā)號施令,關(guān)閉所有的城門,搶占武器庫,屯兵洛水浮橋,斷了曹芳和曹爽的退路。在城內(nèi),派心腹占據(jù)了曹爽和曹羲的軍營。洛陽城就這樣輕易地落到了司馬懿手中。一切布置妥當(dāng),司馬懿向曹芳上奏,歷數(shù)曹爽等人的罪狀,勒令他們放下武器,交出兵權(quán),回京躲進(jìn)家里當(dāng)縮頭烏龜,等待處置。曹爽是一個胸?zé)o大志、碌碌無為之輩,一聽司馬懿發(fā)動兵變,登時沒了主意。對智囊桓范提出的奉皇帝進(jìn)駐許昌、下詔討伐叛逆的主張“默然不從”,最后干脆破罐破摔,把刀扔到地上,說:“還是投降吧?保住命要緊,我也不失做富家翁?!辈芩@一舉動,讓司馬懿大喜過望。司馬懿本來已經(jīng)部署停當(dāng),一副要與曹爽決戰(zhàn)的架式,沒想到曹爽自動放棄反抗,束手就擒。史稱“高平陵政變”。由此可見,“富家翁”自古以來就是不思進(jìn)取的典范。李陵突圍“鳥獸散”“作鳥獸散”是指聚集著的一群人慌張而狼狽地四散逃開。多用于形容軍隊潰敗。這個詞出自《漢書?李陵傳》。李陵、李廣、李廣利,三人總易混淆。公元前99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lǐng)三萬鐵騎從酒泉出發(fā),征伐匈奴。漢軍兵分兩路:西路由李廣利親自領(lǐng)兵,從酒泉北上,攻擊匈奴右賢王:東路由因桿將軍公孫敖和強(qiáng)弩都尉路博德率領(lǐng)。從西河(今內(nèi)蒙古托克托縣)北上,兵鋒直指涿邪山(今蒙古曼達(dá)勒戈壁一帶)。此時李陵的軍銜是騎都尉,李廣利令他充任西路軍的輜重護(hù)衛(wèi)軍。李陵深感恥辱,遂上書漢武帝,請求獨自率領(lǐng)五千步卒,出居延塞,向北深入單于的王庭。此時,李陵并不知道在他后方的局勢。李廣利和匈奴右賢王交戰(zhàn),大勝,斬首一萬余級。不料,回師途中猝然遭遇單于的救援部隊,漢軍被圍,李廣利突圍而出。此一役漢軍損失了十分之七的兵力,大約兩萬人左右。然后,單于挾得勝之勢,親率三萬騎兵向李陵掩殺而來。三萬鐵騎將李陵的五千兵卒團(tuán)團(tuán)包圍,圍得鐵桶一般。李陵且戰(zhàn)且退,連戰(zhàn)連捷,但也損失慘重。面對李陵五千步卒殊死而又卓有效率的抵抗,單于全殲李陵的決心動搖了,且多有疑慮,他認(rèn)為這是漢軍深入大漠的精兵,目的是在一步一步引誘匈奴主力向漢朝邊塞移動。直至最后鉆進(jìn)漢軍的包圍圈里去,否則怎么解釋區(qū)區(qū)五千步卒,在八萬鐵騎的追擊下居然能夠支撐這么長的時間?左右勸諫單于道:“單于您親率數(shù)萬鐵騎和五千漢軍的步卒作戰(zhàn),居然無法消滅,這要是傳出去,漢朝豈不是越發(fā)地輕視咱們了?以后再想派使臣和漢朝求和也不可能了!再和他們在山谷中打一仗,出山谷四五十里就是平地,如果那時還是不能殲滅漢軍,那就只好退兵了?!边@一仗打下來,一日交戰(zhàn)數(shù)十回合,漢軍又?jǐn)貧⒘诵倥珒汕в嗳?。單于徹底害怕了,正?zhǔn)備下令退兵,不料漢軍中有一名軍候叫管敢,投降了單于,把李陵軍隊的絕密情報全盤透露給了單于,即李陵軍隊只有這五千步卒。后無援兵,而且弓箭即將用完。單于一聽大喜,拍著管敢的肩膀說:“你真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啊”漢軍繼續(xù)向南退卻,最終被匈奴盡數(shù)包圍。李陵盡斬旌旗,把珍寶盡數(shù)埋在地下,仰天嘆息著說:“復(fù)得數(shù)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復(fù)戰(zhàn),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奔偃邕€有幾十支箭,我們就能突圍而出了。如今彈盡糧絕,天一亮就等著受縛吧。大家趕緊作鳥獸散,希望能有人逃脫出去向天子報信。漢軍四百多人突圍成功,李陵沒有逃脫重圍,降了匈奴。這就是“鳥獸散”的來歷。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