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作者:沐塵 頁數(shù):248 字數(shù):200000
前言
佛家常講心量,那么,究竟何為心量呢?在佛教中,心量指心對外境的攀緣、度量?!秹?jīng)·般若品》上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痹谒渍Z中,心量主要是指度量和心胸之廣狹。 我們整天說學佛,那么究竟學佛的什么呢?其實主要是學佛的心量。佛經(jīng)上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币簿褪钦f佛的心量廣大無邊。無邊無際的大干世界都包括了,無量的世界就在你我心中。 一位佛信徒問無德禪師:“同樣一顆心。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別呢?” 無德禪師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對佛信徒說:“你把眼睛閉起來,在心中造一座城垣?!? 佛信徒聽罷閉目冥思,在心中構想了一座城垣:“大師,城垣造好了?!? 無德禪師說:“你再閉上眼睛造一根毫毛。” 佛信徒又照樣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大師。毫毛造好了?!? 無德禪師問道:“當你造城垣時,是只用你一個人的心去造。還是借用別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佛信徒回答說:“只用我一個人的心去造?!? 無德禪師又問:“當你造毫毛時,是用你全部的心去造,還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呢?” 佛信徒回答說:“用全部的心去造?!? 無德禪師開示說:“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個心;造一根小的毫毛,還是用一個心,可見你的心是能大能小的??!” 人心可大可小,小時一根毫毛即可填滿,大時則可容納天地萬物。心界原本廣闊無邊,只在自己所想所念。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世界的大小,完全取決于我們心量的大小,如果我們心量狹小,我們的世界就會很小;如果我們心量寬闊,我們的世界就會很大。如果我們把心量擴大到無窮無盡的時間里、空間里,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浩淼如海,無邊無際。 我們之所以不能成佛,不能恢復自己的智慧德能,主要是因為心量太小了。我們學佛,主要目的就是恢復本有的心量。我們現(xiàn)在的心量都很小,起心動念之間心量都會畫成很多格子、很多界線,非要分出你我他,這樣無論如何也不能修行成佛。一定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容人、能容物、能容事,能包容一切,不要去跟一切人、一切事斤斤計較,不要苛求,不要勉強,不要執(zhí)念,要隨喜,要安住,要圓融。 佛經(jīng)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既然一切都是虛妄的、無常的,那么還有什么好計較,還有什么好認真的呢?“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能夠常常做如是觀,自然會心開意解。 凈空法師說:“量大福才大。不能包容的人是可憐憫者,六道凡夫。”佛陀在《楞嚴經(jīng)》上有個比喻,他把虛空比喻成一片云彩,把心量比喻成虛空,我們不妨試想一下,是虛空大還是云彩大?所以,我們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心量,量大才能福大!
內(nèi)容概要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沐塵編著,大著肚皮,容物;立定腳跟,做人;僅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寬。
《做人要有大心量》中提到弘一法師講到:德勝者,其心平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勿執(zhí)念,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執(zhí)著”是一切痛苦的源頭
放下得失心,專注于當下
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好處
把自己壓低,才是真正的尊貴
放下痛苦,快樂就會不請自來
放下自卑,把自卑從你的字典里刪去
放下抱怨,與其抱怨,不如努力
放下生死,才能自在人生
第二章 常放手,有舍才能得,先舍而后得
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種境界
欲取先予,有舍才能有得
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zhí)著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舍棄無關,心志專注
世界原本不屬于你,所以你要拋棄“我執(zhí)”
舍棄貪欲,才能使心靈歸于寧靜
抵制誘惑,使“心不為形役”
面對金錢,保持一顆平常心
第三章 戒嗔恚,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寬容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
寬容,無聲勝有聲的教育
以德報怨,是結束一切冤怨的根本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責人之心責己
凡事為別人著想,便是慈悲
多一分心力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
能吃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癡人
第四章 且隨緣,境來不拒,境去不留
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接受比抱怨好
心被物轉(zhuǎn),即是眾生;心能轉(zhuǎn)物,即是如來
擁有一顆清凈心,是幸福的源泉
放下執(zhí)著,量力而行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隨順自然,才能識得菩提覺性
萬事皆緣,隨遇而安
順其自然,擁有一顆平常心
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第五章 莫計較,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用心計較,莫如退步思量
所謂輸贏,只是文字的觀念
摒除比較心,回歸自我本性
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你要感謝告訴你缺點的人
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對節(jié)
萬物皆不完美,人生總有缺憾
一味苛求別人的認同,你將永遠不快樂
第六章 有雅量,容忍是無量福德,亦是無量福田
欲做諸佛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能容納異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
凡夫心易動難制,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行遠自邇,登高自卑
人生苦短,生命可貴
做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
第七章 奉善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要活在光明喜悅之中
一念善,存喜樂;一念惡,化悲苦
舉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眾生皆平等,菩提心源于對眾生的愛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心量大,修善絕不求果報
布施時的心量大,福報也大
善心不是用錢財來衡量的
第八章 多喜樂,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用煩惱心面對事物,一切都是業(yè)障
歡喜心是一劑快樂的良藥
心寬是一種無上的福分
心中有美,快樂常在
心境清明,則日日好日,處處福地
人的生命只在一個呼吸間
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助人為樂是人生快樂之本
第九章 惜福祉,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貪欲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戒貪癡,貪婪是萬惡之本
心無貪欲,方寸之間皆海闊天空
不沉湎放逸,不貪戀享受
知足者雖貧而富,不知足者雖富而貧
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幸福不在于擁有多少,而在于感受到多少
用心珍惜生活中的點滴,就是珍惜幸福
不要覺得自己不幸,比我們痛苦的人還有很多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人發(fā)出這樣的感慨:“事情為什么會發(fā)展成這樣?”“為什么我的狀況如此糟糕?”如果我們總是這樣想,那么只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和關注點轉(zhuǎn)移到某件糾結的事情上。如果時間已經(jīng)浪費了,我們還總是反復地想這樣的問題,而不是積極地去解決問題,就只會使事情變得更糟。 有一個擠奶女工,一大早擠了滿滿一罐牛奶。她非常高興,就把牛奶罐頇在頭上開始幻想:這一罐牛奶如果拿到市場上去賣,就可以買回10只雞蛋,10只雞蛋就能孵出10只小雞,小雞長大后就可以下更多的蛋,這些蛋又會孵出雞,這樣的話,很快就能擁有一個巨大的養(yǎng)雞場了。想著想著,她就忍不住笑了起來,這時牛奶罐突然失去平衡摔到了地上,擠好的牛奶淌了一地,她為此懊悔不已,蹲在地上大哭起來。 如果很不幸地打翻了一罐牛奶,哭也于事無補。與其花時間去悼念一罐打翻的牛奶,還不如節(jié)哀順變,想辦法去收拾破碎的罐子。人和時間結伴而行,如果一個在過去,一個在現(xiàn)在,步伐肯定會不一致,走起路來也會磕磕絆絆的。 在我們的一生中,可能會打翻很多罐牛奶,破碎的陶片加起來可能比一座小山還要高,如果我們一直糾結于此,對每一罐牛奶都懊悔不已,對每一堆碎片都依依不舍,就會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會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與其如此,還不如心胸豁達一點,拿得起放得下。 明代著名學者曹臣在《說典》中講了一則名叫《甑(音,古代蒸飯的一種瓦器)已破矣,顧之何益》的小故事,讀來讓人獲益良多。東漢大臣孟敏,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賣過甑。有一次,他不小心將挑甑的擔子掉在了地上,甑全都摔碎了,可孟敏看都不看一眼,徑自離去了。路上的行人見狀,感覺很不解,便問他:“你的甑都摔壞了,你怎么連看都不看一眼呢?”孟敏笑笑,很坦然地答道:“既然已經(jīng)摔壞了,那我看它還有什么用呢?” 孟敏的做法體現(xiàn)出了一種淡然和超然的心態(tài)。甑就算再值錢,再與自己的生計息息相關,可是它已經(jīng)摔碎了,不可能再恢復原狀了,任你怎么后悔,怎么哀嘆,怎么扼腕惋惜,怎么捶胸頓足、呼天喊地,也無法改變這個已然板上釘釘?shù)氖聦?。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如孟敏那樣,“甑已破矣,顧之何益”,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有一對夫妻,在結婚10年后才生下了一個男孩,男孩自然成了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在男孩兩歲生日那天,妻子應邀要出門一趟。臨行前,她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個打開的藥瓶,但是由于趕時間,她只是囑咐丈夫趕快把藥瓶收好,然后就匆匆出去了。當時,丈夫正在書房里看書,所以很快就忘了妻子的叮囑。 小男孩看到桌子上的藥瓶,很好奇,又被藥水的顏色所吸引,于是拿起來全都喝了。丈夫從書房里出來后,被眼前的事實嚇呆了,他急忙抱起孩子去找醫(yī)生,可是男孩由于服藥過量,醫(yī)生也無力回天了。丈夫悔恨交加,不知該如何面對妻子。 妻子回來后,得知噩耗悲痛欲絕,她看了看兒子的尸體,然后用撫慰的眼神望著丈夫說道:“親愛的,我愛你!” 對于那些既成的無法挽回的錯誤,埋怨、后悔、消沉都是于事無補的,并且還會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阻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有機會補救的,我們就盡力去補救;沒有機會補救的,我們就堅決把它丟到一邊,千萬不要陷在過去錯誤的泥潭里,否則就會越陷越深,以至于無法自拔。
編輯推薦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薦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帶笑;放松能使我們身心健康,帶笑容易增進彼此友誼。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需要溝通,溝通不成則妥協(xié),妥協(xié)不成時,你就原諒和容忍他吧! ——圣嚴法師 德勝者,其心乎和,見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許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見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棄者眾。 ——弘一法師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