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心理學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馬斯洛 著 馬良誠  頁數(shù):310  
Tag標簽:無  

前言

  馬斯洛說:“我們時代的根本疾患是價值的淪喪……這種危險狀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嚴重?!薄 ∷J為,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誠美好的愿望,都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友誼、寧靜和幸福,這主要是因為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而對精神價值的渴望卻一直未能獲得滿足。人們普遍認為:這個社會值得信仰和為之終身奉獻的東西太少了,人人都為物質(zhì)財富的目標而奮斗,一旦得到了,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追求的虛幻性,進而陷入了精神崩潰的絕望。馬斯洛指出許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癥”,驚呼在我們的時代,“文明已??發(fā)展到了一個真正瀕臨災難的階段了”?! ●R斯洛在探討人性能夠達到多高境界的新問題時,他深深意識到,傳統(tǒng)科學否認人的價值的極其危險性和全部科學非道德技術化的嚴重后果。他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科學具有太多的懷疑論,太冷酷、非人性。他認為傳統(tǒng)科學一直宣稱它只關注事實的認識,而不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或一種倫理或一種價值體系,它不能幫助人們在善惡之間作出選擇”。當涉及人性對事實的認識時,科學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對潛能、對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馬斯洛要求科學不能排斥價值,要從人性事實的研究中給人們提供生命的意義和理想?! ●R斯洛認為一般科學模式都是承啟于事物、物體、動物以及局部過程的非人格科學,因此我們認識和理解整體與單個的人物和文化時,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非人格模式的科學不能解決個人、單個和整體的問題。他認為科學是一種人的事業(yè)。作為一種社會事業(yè),它應具有目標、目的、倫理、道德、意圖等因素,認為科學本身就是一部倫理學法規(guī),一種價值系統(tǒng)。主張將價值如事實般得到科學的研究,將價值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研究,將價值研究轉向人性內(nèi)部,使價值研究深深植根于人性現(xiàn)實的土壤?! ●R斯洛認為傳統(tǒng)科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一般地解決個人的問題,以及價值、個性、意識、美、超越和倫理的問題。從原則上講,科學應產(chǎn)生出各種規(guī)范的心理學,諸如心理治療心理學、個人發(fā)展心理學、烏托邦社會心理學,以及宗教、工作、娛樂、閑暇、美學、??濟學、政治學等方面的心理學。這種科學是采取心理分析,使其潛力充分發(fā)揮。馬斯洛的真正意圖是在擴展科學研究的范圍,主要是將科學與價值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研究。  馬斯洛致力于有關人性的科學事實的搜集,試圖使價值論的研究立足于科學的基礎之上進而成為“價值科學”,以使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根本有別于古典的人道主義。  馬斯洛科學與價值的理論大多以筆記、談話、試驗、演講等方式闡述的,整個思想顯得比較分散,時間跨度較大,缺少集中歸納總結,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較晦澀的內(nèi)容,致使我們一般讀者難以全面掌握他的深刻思想,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內(nèi)容概要

  馬斯洛說:“我們時代的根本疾患是價值的淪喪……這種危險狀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嚴重?!薄 ∷J為,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文化教育的普及,民主政治的形成和真誠美好的愿望,都沒有給廣大人民帶來真正的和平、友誼、寧靜和幸福,這主要是因為物質(zhì)財富的追求越來越成為社會主流,而對精神價值的渴望卻一直未能獲得滿足。人們普遍認為:這個社會值得信仰和為之終身奉獻的東西太少了,人人都為物質(zhì)財富的目標而奮斗,一旦得到了,他們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追求的虛幻性,進而陷入了精神崩潰的絕望。馬斯洛指出許多“成功人士”患有“成功精神癥”,驚呼在我們的時代,“文明已??發(fā)展到了一個真正瀕臨災難的階段了”?! ●R斯洛在探討人性能夠達到多高境界的新問題時,他深深意識到,傳統(tǒng)科學否認人的價值的極其危險性和全部科學非道德技術化的嚴重后果。他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科學具有太多的懷疑論,太冷酷、非人性。他認為傳統(tǒng)科學一直宣稱它只關注事實的認識,而不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或一種倫理或一種價值體系,它不能幫助人們在善惡之間作出選擇”。當涉及人性對事實的認識時,科學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對潛能、對理想可能性的盲目性。馬斯洛要求科學不能排斥價值,要從人性事實的研究中給人們提供生命的意義和理想?! ●R斯洛認為一般科學模式都是承啟于事物、物體、動物以及局部過程的非人格科學,因此我們認識和理解整體與單個的人物和文化時,它是有限的、不充足的。非人格模式的科學不能解決個人、單個和整體的問題。他認為科學是一種人的事業(yè)。作為一種社會事業(yè),它應具有目標、目的、倫理、道德、意圖等因素,認為科學本身就是一部倫理學法規(guī),一種價值系統(tǒng)。主張將價值如事實般得到科學的研究,將價值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研究,將價值研究轉向人性內(nèi)部,使價值研究深深植根于人性現(xiàn)實的土壤?! ●R斯洛認為傳統(tǒng)科學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一般地解決個人的問題,以及價值、個性、意識、美、超越和倫理的問題。從??則上講,科學應產(chǎn)生出各種規(guī)范的心理學,諸如心理治療心理學、個人發(fā)展心理學、烏托邦社會心理學,以及宗教、工作、娛樂、閑暇、美學、??濟學、政治學等方面的心理學。這種科學是采取心理分析,使其潛力充分發(fā)揮。馬斯洛的真正意圖是在擴展科學研究的范圍,主要是將科學與價值結合起來進行科學研究?! ●R斯洛致力于有關人性的科學事實的搜集,試圖使價值論的研究立足于科學的基礎之上進而成為“價值科學”,以使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根本有別于古典的人道主義?! ●R斯洛科學與價值的理論大多以筆記、談話、試驗、演講等方式闡述的,整個思想顯得比較分散,時間跨度較大,缺少集中歸納總結,而且引用了很多比較晦澀的內(nèi)容,致使我們一般讀者難以全面掌握他的深刻思想,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作者簡介

  馬斯洛(1908—1970),現(xiàn)當代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心理學家。他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fā)起者和理論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智商高達194的天才。1934年馬斯洛獲得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51年被聘為布蘭代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馬斯洛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xiàn)者的心理特征進行研究。并擔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馬斯洛在其心理學理論中指出:“人在滿足了生存、安全的需求之后,就渴望被尊重,希望人格與自身價值被承認?!薄都~約時報》評論說:“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動機與行為的控制無動機和無目的的反應相對無動機反應的例子理智和沖動的協(xié)作方式表現(xiàn)性行為的典型特征決定行為的應對與表現(xiàn)的因素行為控制的可能性應對性行為對環(huán)境的影響解釋釋放行為的途徑如何看待行為重復現(xiàn)象解除力不從心的應對方式災難性行為崩潰的原因自由聯(lián)想為所欲為的法則塑造高度人性的模式培養(yǎng)完美人類行為的圖式第二章 認識與創(chuàng)造的整合減輕焦慮的認知方式認知中的焦慮緩解機制戰(zhàn)勝認知病態(tài)的有效工具避免焦慮和控制焦慮的手段改善認知者的自知因素知識的可行性和水平性依據(jù)經(jīng)驗態(tài)度的認知認識人是科學家的任務認識人的最佳途徑整體分析認識的效用探討高級問題的益處認知與畏懼的辯證關系認識人是為了預測和控制人嗎突破經(jīng)驗世界的防御優(yōu)秀認識者的認知途徑經(jīng)驗的某些性質(zhì)和特征清除人性哲學弊端的做法來自辛那儂的啟迪使人失明的經(jīng)驗先天性優(yōu)先于抽象知識的經(jīng)驗“證明”抽象認識和理論認識的整合如何科學地體驗存在事物經(jīng)驗主義和程式化的認識原樣意義和抽象意義的認識積極理解和解釋的手段生活的原樣意義的認識合法解釋和原樣理解的認識感知對結構的承受沉思事物存在的方式作為科學范式的人際知識調(diào)動工作熱情的力量人際關系中真理的形成放任的客觀與關切的客觀趨向自我實現(xiàn)的創(chuàng)造態(tài)度創(chuàng)造性達到最佳整合的途徑克服創(chuàng)造中的情緒障礙第三章 科學與心理的研究科學家的心理動機科學的心理概述破除科學一元論的途徑研究科學心理學的意義科學人性化的驅動力建立研究科學的新模式功能自主的科學防御手段如何防御抗拒病態(tài)恐懼衡量知識最后階段的標準新型科學家對事物的旁觀認識理解現(xiàn)實世界的方式如何超越科學世界的混亂了解事物本性的途徑科學中的問題中心與手段中心手段中心與科學上的正統(tǒng)阻礙新技術發(fā)展的絆腳石科學的去圣化和再圣化好心情的科學家心理學的原始材料整體分析的方法論整體動力學的觀點人體心理癥狀合理解釋癥候群概念的界定人格癥候群的特點人格癥候群的組織結構各種癥候群之間的關系人格癥候群及行為癥候群資料的邏輯表達和數(shù)學表達第四章 生存與價值的轉向使價值具有生命力的模式人的價值科學的可能性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念超脫價值的科學科學中的價值服務體系塑造實現(xiàn)價值科學的文化價值經(jīng)驗的文化因素穩(wěn)定價值科學不平衡性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無私之愛的力量人類生存的客觀有效價值創(chuàng)設適合生存的價值觀念人本主義的生存價值方法

章節(jié)摘錄

  無動機和無目的的反應 我們將探討奮斗(工作、競爭、成功、嘗試,以及目的性)和存在形成( 存在、表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之間在科學上便于使用的區(qū)別。當然,這一區(qū)別在 東方文化和宗教中是常見的,例如在道家中就是這樣。在我們的文化里, 一些哲學家、神學家、美學家、神秘主義研究者也這樣認為。然而,我覺 得很遺憾,因為我了解到,考慮過“存在”(或某些類似的東西)這一重要 甚至是基本范疇的僅有的幾個心理學家,是M·韋特海默,K·阿爾德斯坦 ,H·A·默里,以及像G·奧爾波特,W·沃爾夫,G·墨菲等這樣的人格研 究者。 一般來說,西方文化是以猶太教和基督宗教為基礎的,特別是在美國 ,主要由清教徒和實用主義精神所支配。這種精神強調(diào)工作、斗爭、奮斗 、嚴肅、認真,尤其是目的明確。像任何其他社會機構一樣,從廣義的科 學到具體的心理學,也難免受文化趨勢以及氣氛的影響。由于受美國文化 的影響,美國心理學過分實用、過分清教徒化、過分講究目的,不僅明確 地體現(xiàn)于美國心理學的影響和公開宣稱的目的中,而且在它未能探討的空 白和所忽略的問題上也有明確的體現(xiàn)。在教科書里,沒有論及嬉戲的歡樂 、閑暇和沉思、閑逛和游蕩,以及無目標、無用處、無目的的活動的章節(jié) 。這就是說,美國心理學僅僅忙于從事生活的一半的研究,卻忽視生活的 另一半領域——也許是更重要的一半的領域。 或許有人說這是只注重手段價值卻忽略目的價值。這種哲學,幾乎包 含在整個美國心理學中(包括正統(tǒng)的和修正的精神分析)。美國心理學一貫 根本忽視能動性以及終極體驗(這種體驗是無為的),而關心那些能完成某 些現(xiàn)實的競爭、改變、有效、有目的的活動。在J·杜威的《評價的理論》 中,這種哲學表現(xiàn)得非常明確,甚至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在那里,目的的可 能性實際上被否定了。目的本身只是其他手段的手段,而后者又是其他手 段的手段。 在臨床的水平上,我們以下列方式討論過這一區(qū)別的各個方面: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整體論的重要性過于強調(diào)因果推論,特別是原子多樣 化的連續(xù)性很有必要,而且對于強調(diào)共處和相互依靠也很有必要。在連鎖 因果關系中,正如在杜威的推論中一樣,甲導致乙的發(fā)生,乙又誘發(fā)了丙 ,而丙又是丁發(fā)生的原因,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是一類理論的自然產(chǎn)物,這 種理論主張任何事情單就其本身來講沒有多大意義。因果關系理論對于追 求成功和技術成就的生活來說是一件適應甚至必要的工具,但對于強調(diào)內(nèi) 在的完善、審美體驗、享樂、鑒賞能力和自我實現(xiàn)的生活來說毫無用處。 我們認識到,有動機和有決定因素并不是同義的。例如體質(zhì)變化,像 皮膚曬黑或肉體活動,逐漸成熟的變化,情景的決定因素,還有心理變化 ,如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或者潛伏學習,它們都只有決定因素而沒有動機 。 雖然是弗洛伊德首先混淆了這兩個概念,然而精神分析學家們卻一直 執(zhí)著地追隨這個錯誤,以致他們不管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都機械地為其尋找動 機,例如像濕疹、胃潰瘍、筆誤、遺忘等。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理論的主 要(如果不是全部)基礎是相信動機無處不在。受傷者接連重復的噩夢看上 去并沒有目的或價值,并不能滿足任何需要,但這個明顯的事實動搖不了 弗洛伊德對于動機和決定因素的同一性的堅定信念,他假定這些夢滿足了 一個新的死亡動機。打破這個同一性,接受純粹非應對性表現(xiàn)的可能性, 那么這個死亡本能的假設就站不住腳了。 許多心理現(xiàn)象是需要的滿足所產(chǎn)生的無動機的結果和副現(xiàn)象,而不是 有目的、有動機和經(jīng)過學習而產(chǎn)生的變化。根據(jù)我們列舉的現(xiàn)象,可以輕 易看出后者絕非小錯。我們主張,這些現(xiàn)象完全或部分地是滿足的作用, 例如心理治療、態(tài)度、興趣、趣味、價值觀、幸福、良好的個人品行、對 自我的看法、許多性格特點,以及許多其他心理作用。需要的滿足使相對 無動機的行為的出現(xiàn)成為可能,例如在滿足后,機體立即允許自己放棄壓 力、緊張、緊急和必須轉而變得閑蕩、懶散、被動,享受陽光,裝飾,美 化,擦洗(而不是使用)壇壇罐罐,消遣,嬉戲,悠閑地注意并不重要的事 情,行動散漫,沒有目的。 1937年關于熟悉、通曉結果的試驗證明,簡單的、不求報償?shù)摹⒅貜?的接觸往往最終導致對于熟悉的事物或話語或行動的偏愛,甚至盡管它們 最初是令人厭惡的。既然這個結果構成了一個關于通過未得到報償?shù)慕佑| 而學習的純粹的實例,至少那些主張報償、減輕緊張、頑固的理論家們必 須將它考慮為無動機的改變。 從心理學的各個領域證明了形式固定或者標簽化的認識與對于具體事 物、具有特質(zhì)的事物和獨一無二的事物的新鮮的、謙遜的、被動的道家式 的認識,以及不帶偏見和假想的認識,沒有愿望、希望、恐懼或焦慮的認 識之間的重要區(qū)別。似乎大多數(shù)認識行為都屬于停滯性地、漫不經(jīng)心地認 出陳規(guī)舊套或者將它們歸類。這種被動地根據(jù)預先存在的成規(guī)進行分類與 用充分的集中注意力來真實地具體地認識獨有現(xiàn)象的多面性之間有著深刻 的區(qū)別。對于任何體驗的全面的鑒賞和品嘗只能來自這樣的認識。如果我 們說標簽化就是由于該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而過早地下固定的結論,它的 動機就是希望減少和回避焦慮,因此,以積極心態(tài)接納未知事物的人,或 者,能夠容忍意義不明確的事物的人在感知過程中動機就不如前者那樣明 確。 墨菲、布魯納、安斯貝徹、默里、桑福德、麥克里蘭、克萊恩以及其 他許多人發(fā)現(xiàn)的動機與感覺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最好被視為心理病理學現(xiàn)象 ,而不是健康的現(xiàn)象。坦率地說,這種聯(lián)系表明機體相對有病。在自我實 現(xiàn)者身上,它減小到最低限度,在神經(jīng)病和精神病人那里,它達到最高限 度,如妄想和幻覺。可以這樣來描述這個區(qū)別,健康人的認識相對無動機 ,而病人的認識相對有動機。人類的潛伏學習就是無動機認識的一個例子 ,可以檢驗這個臨床發(fā)現(xiàn)。 以某種方法來區(qū)分自我實現(xiàn)者的動機生活與普通人的動機生活,是我 們對于自我實現(xiàn)的人的研究的明確要求。他們顯然過著一種自我實現(xiàn)、自 我完善的生活,而不是尋求普通人缺少的基本需要的滿足,前者是成長性 動機,后者是匱乏性動機。因此,他們正處于正常狀態(tài),正在發(fā)展、成長 、成熟,過著某種意義上的隱居生活(例如,與追求社會地位相對),他們 并不在一般意義上為改變現(xiàn)狀而做努力。 P2-4

編輯推薦

  “馬斯洛心理學是人類了解自己過程的一座里程碑。”  哲學家尼采:“成為你自己!馬斯洛在自己漫長的生命歷程不,不僅將畢生精力致力于此,更以獨特的人格魅力證明了這一思想,成功地樹立了一個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形象?!薄 ∥覀冋嬲淖晕?,我們生活最內(nèi)在的本質(zhì),通過“自我實現(xiàn)”滿足多層次的需要系統(tǒng),達到“高峰體驗”?! ∪藢刍蜃鹬氐男枰蛯φ胬淼男枰耆粯樱恰吧袷サ摹??!凹儭笨茖W的價值同“人本主義”科學的價值幾乎是平等的。人性同時支配著二者,甚至沒有必要把它們分開。愛和理性完全一樣,都是人性的。  成長被看作是一系列日復一日的無盡抉擇,每次抉擇不是退向安全便是趨向成長。在這過程中,必須一次一次地選擇成長,必須一次一次地克服畏懼?! 】茖W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這個基礎就是人類價值,而且科學自身也構成了一種價值系統(tǒng)。人類情感需要、認知需要、表達需要以及審美需要,賦予了科學起因和目標。  如果把愛理解為從分裂走向重新聯(lián)合的普遍的生活動力,那么,公正就可以理解為重新聯(lián)合所呈現(xiàn)的形式。當然,這種公正超越了那種用懲惡揚善來報應的均衡型的公正。它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公正。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生理的需要——人們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飯、穿衣、住宅、醫(yī)療等等。若不滿足,則有生命危險。這就是說,它是最強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層需要,也是推動人們行動的強大動力。  安全的需要——要求勞動安全、職業(yè)安全、生活穩(wěn)定、希望免于災難、希望未來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較高一級,當生理需要得到滿足以后就要保障這種需要。每一個在現(xiàn)實中生活的人,都會產(chǎn)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實力的欲望?! ∩缃坏男枰步袣w屬與愛的需要,是指個人渴望得到家庭、團體、朋友、同事的關懷愛護理解,是對友情、信任、溫暖、愛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細微、更難捉摸。它與個人性格、經(jīng)歷、生活區(qū)域、民族、生活習慣、宗教信仰等都有關系,這種需要是難以察悟,無法度量的?! ∽鹬氐男枰譃樽宰?、他尊和權力欲三類,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評價以及尊重別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夠得到完全的滿足,但基本上的滿足就可產(chǎn)生推動力?! ∽晕覍崿F(xiàn)的需要——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工作,最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自我實現(xiàn)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學心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翻譯節(jié)選的不錯,遺憾的是,每個章節(jié)翻譯節(jié)選自哪一本具體的著作以及為什么和如何節(jié)選出來沒有注明。希望譯者在下次出版時補上,否則讀者無法核對正誤,更無法延伸閱讀。
       馬斯洛為理性的科學主導的世界插上了“人性”的翅膀~(其實我很不喜歡用人性這個詞)
       馬老師的智商不是吹的,194啊,在行文中充分的表現(xiàn)了出來,思維之刀解剖問題總能出人意料,于無路處尋蹊徑,筆鋒左右上下跳轉,循著他的思路讀來酣暢淋漓醍醐灌頂。
      
      
       發(fā)現(xiàn)中文不適合用于理性科學表達,因為很容易引起歧義,比如翻譯成中文的本書題目。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