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韓松,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書系編委會 頁數(shù):247
前言
任何時候,人都是需要一種精神的。新中國60年的光輝歷史,就是一部高尚精神生長、傳承和發(fā)揚的歷史。共和國自成立之日起,就在探索一條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之路,成就了偉大和輝煌,其間篳路藍縷,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曲折。在這個波瀾壯闊的進程中,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中涌現(xiàn)出許多勇于開拓的人,敢于承擔的人,甘于奉獻的人,勤于創(chuàng)造的人,他們用聰明才智、鮮血汗水,披荊斬棘,開拓前進,成為時代的先鋒。正是他們表現(xiàn)出的崇高精神,不斷豐富著中華民族精神的內(nèi)涵,也激勵著一個偉大民族在偉大復興之路上昂首挺胸,破浪前行。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經(jīng)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lián)合組織開展評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活動?;顒幼?月中旬啟動以來,廣大干部群眾積極響應、廣泛參與,紛紛通過各種形式提名推薦候選人。7月20日至8月10日,根據(jù)提名情況確定的15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選人和15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向社會公布并接受群眾投票。20天時間內(nèi),群眾參與投票總數(shù)近1億。在投票評選的基礎上,經(jīng)過有關部門審核、組委會評審組專家投票等程序,最終評選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書系》就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年代各行各業(y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代表的事跡的忠實記錄。收入本叢書的人物,他們的一生或轟轟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們都曾讓一代代中國人感動、振奮、歡笑、流淚。黃繼光生前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步兵某團一名通訊員,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黃繼光所在部隊受阻于零號陣地。關鍵時刻,黃繼光挺身而出,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沖鋒。不久,他身負重傷,彈藥耗盡,但他拖著受傷的身體頑強爬向最后一個敵方火力點,最后躍身而起,張開雙臂,直撲上去,用胸膛堵住瘋狂掃射的槍眼,為戰(zhàn)友開辟了前進道路。他犧牲時年僅21歲。戰(zhàn)友們后來發(fā)現(xiàn),他胸前背后的傷口周圍沒有血跡,這證明他躍起之時,生命已臨盡頭,生理常識已很難解釋他到底是從哪里產(chǎn)生的這躍起的力量。新中國成立之初面臨著石油短缺,鉆井工人王進喜全身心投入到為祖國找石油的工作中,為結(jié)束“洋油”時代而頑強拼搏。一次打井時突然發(fā)生井噴,必須用水泥處理。當時沒有攪拌機,王進喜不顧腿傷帶頭跳進泥漿池里用身體攪拌,被人們嘆為“鐵人”。由于長期積勞成疾,他病逝時年僅47歲。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1950年放棄國外優(yōu)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回到祖國。為了發(fā)展國防科研事業(yè),他隱姓埋名,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組織領導并親自參與了中國第一顆氫彈研制與試驗工作。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xiàn)在最危險的崗位上,最終被癌細胞奪去了生命。1980年代初,正是中國改革開放起步的關鍵時期。這時中國女子排球隊在世界杯、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上5次蟬聯(lián)世界冠軍。國際賽場上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國歌一次次奏響的場景,讓中華兒女熱血沸騰。“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一時間響徹神州大地。生于1982年的文花枝是“80后”年輕人的代表。2005年,她在湖南一家旅行社當導游員。一天,她帶的旅游團遭遇車禍,車上二十多人傷亡,文花枝是傷得最重的一個。當營救人員幾次想把坐在第一排的文花枝先搶救出去時,她大聲說:“我是導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請你們先救游客!”文花枝最后一個被解救,因延誤了救治時間,不得不接受左腿高位截肢手術。游客稱贊她是人品的“導游”,是職業(yè)道德的“導游”。2008年,是中國多災多難的一年。年初,特大雨雪冰凍災害襲擊了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大年三十下午,河北唐山宋志永等13位農(nóng)民自費租車奔赴災區(qū)湖南郴州,每天起早貪黑、踏雪履冰,為搶修電力的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電桿,一干就是半個多月,被當?shù)孛襟w譽為“唐山十三義士”。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他們又作為志愿者奔赴災情最重的北川縣城,與解放軍官兵一起搶救生命。他們中年齡最大的62歲、最小的19歲?;赝^去,一個個名字燦若星辰,閃耀在歷史的天空,其光芒穿透歲月的積淀,燃起人們生活和理想的激情。那么,為什么這些身處不同年代的人物,具有如此永恒的魅力?我想,這是因為本質(zhì)上他們的精神是相同的。李長春同志在“雙百”人物代表座談會上指出,“雙百”人物雖然身處不同年代、不同環(huán)境、不同崗位,但他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崇高精神,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忠于祖國、熱愛人民,追求真理、堅持理想,艱苦奮斗、敢于勝利,銳意進取、開拓創(chuàng)新,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簡而言之,就是在他們的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革命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理想主義就是將個人遠大志向融入崇高的社會理想,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融入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將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永遠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進取狀態(tài)和革命激情,為了人民的事業(yè),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一切聰明才智。革命英雄主義就是為了實現(xiàn)理想和目標敢于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矢志不渝、一往無前,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有了革命理想主義,我們才能擁有永恒的追求;有了革命英雄主義,我們的追求才能不斷得以實現(xiàn)。無論什么時候、什么情況,無論怎么發(fā)展、怎么變化,革命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只能大力弘揚、大力倡導,只能不斷豐富、不斷升華,絕不能丟棄,絕不能背離。當前的中國正處于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的關鍵時期。這個時代,依然呼喚著革命理想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這也是我們編寫出版這套書的主旨所在。
內(nèi)容概要
《科技中國》是“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書系”之一,《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書系》就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年代各行各業(y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代表的事跡的忠實記錄。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書系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不同年代各行各業(yè)英雄模范人物的先進代表的事跡的忠實記錄。收入本叢書的人物,他們的一生或轟轟烈烈,或平平凡凡,然而,他們都曾讓一代代中國人感動、振奮、歡笑、流淚。
書籍目錄
王選:“當代畢昇”的人生故事鄧稼先:“兩彈”元勛華羅庚:新中國數(shù)學的莫基人吳大觀:永遠跳動的“中國心”李四光:大地之子陳景潤:向號德巴赫猜想進軍林巧稚:萬嬰之母 大愛如天鐘南山:擾擊“非典”的英雄院士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錢學森:讓中國人民過上有尊嚴的生話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事業(yè)的第一塊基石1954年,17歲的王選身穿白襯衫,腳穿黑布鞋,懷著青春的憧憬從上海來到北京。石獅、華表、拱橋、古木、湖光、塔影……北大美麗的校園景色一下子闖入王選的眼簾,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一刻他仿佛就已認定,自己將在這片圣地度過一生。當時的北大校長馬寅初,主張要把辦學重點放在基礎課上,因此,王選一入學,就受到名師的精心教導:江澤涵先生教解析幾何,程民德先生教數(shù)學分析,丁石孫先生教高等代數(shù)……這些名師有的經(jīng)驗豐富、治學嚴謹,有的教學方法獨特,自成體系,在他們的指導下,王選打下了扎實的數(shù)學基礎。上大學后不久,王選被選為班里的團支部書記,后來又擔任了系分團委副書記。他和中學時一樣,認真負責地投入到工作中,熱心地為班級和同學們服務。1955年,大學二年級的王選被評為北大優(yōu)秀生、北大青年“三好”積極分子,這在當時是一項非常高的榮譽,每班只有一兩個學生獲得。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關鍵時刻有時只是幾步,走的路不同,命運會截然相反。大學二年級下學期,王選就遇到了這樣的關口。在此之前系里是不分專業(yè)的,同學們上的是一樣的基礎課。三年級開始分成數(shù)學、力學和計算數(shù)學三個專業(yè),學生要在大二下學期確定讀什么專業(yè)。專業(yè)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的發(fā)展方向甚至前途命運,許多成績好的同學選擇了數(shù)學和力系專業(yè),而不愿問津當時在我國還十分“冷門”的計算數(shù)學。王選卻另有想法,他想,越是古老、成熟的學科,越是完整嚴密的理論體系,越難取得新的突破;而新興學科往往代表著未來,越不成熟,留給人們的創(chuàng)造空間就越廣闊,發(fā)展前景就越大。關心時事的王選還注意到,1956年我國制定的“十二年科學發(fā)展遠景規(guī)劃”,把計算技術列為“未來重點發(fā)展學科”,周恩來總理也在不同講話中強調(diào),計算技術是我國迫切需要的重點技術。他想,一個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這是王選一生中第一次重要抉擇,體現(xiàn)出他與眾不同的遠見和洞察力,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第一塊基石。選擇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后,王選對計算機技術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和關注。1958年春天,畢業(yè)實習開始了。王選和同學們在年輕的“計算機原理”課老師張世龍帶領下,參與了“北大一號機”的設計改進工作。這是王選第一次接觸計算機,他簡直著了迷,經(jīng)常加班加點。一天半夜,他去機房接班,竟然迷迷糊糊地把宿舍一位同學的衣服穿在了自己身上,直到第二天中午去食堂吃飯才被大家發(fā)現(xiàn)。通過實習,王選對計算機邏輯設計和調(diào)試有了完整翔實的認識,動手能力也大大加強。更重要的一點,是王選對計算機設計產(chǎn)生了不可抑制的沖動,他在接下來的“紅旗機”研制中投注了巨大心血,幾乎搭上了性命。“拼命三郎”1958年,王選大學畢業(yè),留校參加了工作。這一年,我國科技界掀起了研制計算機的熱潮,北大在高校中一馬當先,決定研制一臺每秒達一萬次定點運算的中型計算機——“紅旗機”。張世龍負責具體研制任務,他把剛剛畢業(yè)的王選抽調(diào)過來,擔任自己的“左膀右臂”。王選以滿腔熱忱,全身心地投入到紅旗機的邏輯設計和整機調(diào)試工作中,他住進了實驗室,每天工作14小時以上,最緊張的時候40個小時都沒有合眼,熬完通宵回到宿舍,坐在床上就睡著了,等口水掉下來,醒了。再脫衣服躺下。但一到機房,王選就變得格外精神,聚精會神地想出各種高招,解決一個又一個困難。同事們由衷地佩服,都稱贊王選是“拼命三郎”。1960年,我國遭遇嚴重的自然災害,因缺乏睡眠已經(jīng)十分疲憊的王選,又受到饑餓的折磨。米面都是定量供應,晚飯只能喝稀粥。就在這時,王選一個月的糧票又被偷了,他只好吃得更少。過度的疲勞和饑餓摧垮了王選的身體。他低燒不退,胸悶憋氣,呼吸困難,大夫都說他得了可怕的不治之癥。大病使王選不能再工作,1962年,他不得不回到上海父母身邊治病。然而,王選是個越挫越勇的人,他沒被疾病擊倒,而是邊治病,邊學習,邊鉆研。早在研制“紅旗機”的時候,王選就養(yǎng)成了看外文資料的習慣,他讓年輕的女同事陳堃銶寄來計算機方面的英文資料進行研讀。為了加快閱讀速度,王選還想出一個辦法:通過收聽英語廣播來提高反應能力。先是聽北京電臺的對外英語廣播節(jié)目,后來覺得不過癮,又改聽英國廣播公司BBC對遠東的英語廣播。這在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的大學教師中可謂鳳毛麟角。通過這一辦法,王選的英語口語和閱讀水平突飛猛進,為后來在科研中了解國外技術發(fā)展方向、采取獨特的技術途徑,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研讀國外計算機文獻時,王選經(jīng)常為那些耀眼的創(chuàng)新成果拍手稱贊,激動、嘆服之余,他反問自己,為什么我只能欣賞別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想呢?王選發(fā)現(xiàn),只掌握硬件設計,不懂得程序和應用,不從使用的角度來研究計算機,照樣產(chǎn)生不出創(chuàng)新的想法。1963年,大病未愈的王選決定:從事軟、硬件相結(jié)合的研究,以探討軟件對未來計算機體系結(jié)構(gòu)的影響。他決定從研究ALGOL60高級語言編譯系統(tǒng)人手,這一次,王選又從陳堃銶那里得到了幫助,陳堃銶幫他找到了一本油印的英文資料——《ALGOL60修改報告》。王選憑著頑強的毅力,最終讀通了這本“天書”。1965年,王選回到北大,與陳堃銶、許卓群等北大同事一起,在DJS21計算機上研制成功ALGOL60高級語言編譯系統(tǒng),在幾十個用戶中得到推廣,被列入“中國計算機工業(yè)發(fā)展史大事記”中。王選后來感慨地說:“從事軟硬件相結(jié)合的研究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我找到了創(chuàng)造的源泉,這是我能夠承擔激光照排系統(tǒng)研制的決定性因素。”科研取得突破的同時,王選也收獲了愛情,他和陳堃銶相戀了。陳堃銶個性頑強,正直善良,伶俐聰慧,生就一副銀鈴般的嗓音。她也是北大數(shù)力系計算數(shù)學專業(yè)的,比王選高一屆,畢業(yè)后留在數(shù)學系工作,擔任過王選他們程序設計課的輔導老師,所以,陳堃銶既是王選的師姐,又是他的“小老師”。更重要的是,兩人性格互補,志趣相投,在一起有說不完的共同語言。母親從老中醫(yī)那里討到的偏方,使王選的病漸漸好轉(zhuǎn),而愛情是勝過世間一切良醫(yī)的神藥,加上計算機研究這副獨特補劑,王選終于從生命的死亡線上逃了出來。
編輯推薦
《科技中國》中之人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部委聯(lián)合組織全國“雙百”評選。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