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蘇珊·桑塔格 頁數(shù):390 譯者:陶潔,黃燦然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重點所在》延續(xù)了蘇珊?桑塔格一貫的敏銳和視角的多元,在她《重點所在》這本最新的論文集中,她的目光投向了現(xiàn)當代的重要詩人、作家、戲劇家、舞蹈家,以及各種類型的藝術(shù)、文學形式,由于其獨特的敏銳性,使得她的文章的意義不局限在某個領(lǐng)域,透過文章本身,我們看到永恒的人性,永恒的正義感,永恒的批判精神、永恒的激情以及永恒的冷靜。
作者簡介
蘇珊·桑塔格(1933-2004),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蒙娜·波伏瓦、漢娜·阿倫特并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識分子和批評家,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大西洋兩岸第一批評家”。她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德國圖書大獎——德國書業(yè)和平獎。
書籍目錄
I 閱讀
詩人的散文
重點所在
死后立傳:以馬查多·德·阿西斯為便
悲愴的心靈
智慧工程
寫作本身:論羅蘭·巴特
瓦爾澤的聲音
丹尼洛·基什
貢布羅維奇的《費迪杜克》
《佩德羅·帕拉莫》
《堂吉訶德》
給博爾赫斯的一封信
Ⅱ 視覺
百年電影回眸
從小說到電影——法斯賓德的《柏林亞歷山大廣場》
論文樂
夢幻之所
形象的樂趣
關(guān)于霍奇金
《可見之光》詞匯表
意難忘
舞蹈家與舞蹈
論林肯·柯爾斯坦
流動的瓦格納
哀挽的狂喜
意大利攝影一百年
論貝洛克
伯蘭德的嬰兒們
自信的梅普爾索普
照片不是一種觀點,抑或是一種觀點?
Ⅲ 彼處與此處
向哈里伯頓致敬
單一性
作為閱讀的寫作
三十年之后
對旅行的反思
對歐洲的認識(又一首挽歌)
百感交集的皮刺摩斯與提斯柏(一出短劇)
對一份調(diào)查問卷的回答
在薩拉熱窩等待戈多
“彼處”與“此處”
約瑟夫·布羅茨基
論被翻譯
說明
章節(jié)摘錄
當他擺脫了各種理論之后,他便不再看重繁瑣復(fù)雜的現(xiàn)代主義標準。他說,他不想在自己和讀者之間設(shè)置任何障礙。最后一部作品既是(關(guān)于他母親)的一部回憶錄,又是對性愛的反思;既是有關(guān)攝影圖像的論文,同時也是死亡的禱文--這是一本關(guān)于虔誠、順從和渴望的書,摒棄了某種光輝,觀點本身也是最簡單的。攝影術(shù)的主題對于形式主義品味的苛求來說是一種大豁免或者釋放。在選擇論述攝影時,巴特趁機采取了最溫和的現(xiàn)實主義態(tài)度:攝影是由于其藝術(shù)本身而令人入迷。而且攝影作品有可能喚醒對進一步解剖自我的渴望。(“看著某些照片,”他在《明室》里寫道,“我就想要成為一個沒有文化的原始人。”)蘇格拉底式的可愛和迷人變得更加明顯,也更為絕望:寫作就是一種擁抱,一個被擁抱的生命,每個想法都在向外伸展。在作品中他的想法和本人都給人以一種分解的感覺--他對所謂“細節(jié)”越來越多的迷戀便體現(xiàn)了這一點。在《薩德、傅立葉、羅耀拉》一書前言里,巴特寫道,“假如我是一個作家,并已故世,我將會多么高興地看到某個友善而公正的傳記作者努力把我的一生表現(xiàn)成一些細節(jié),一些偏愛,一些曲折變化形式等所謂'傳記元素',這些元素的清晰征和靈活性可能會超越任何命運的界限,并且就像伊壁鳩魯?shù)脑幽菢?,會接觸到某個未來的軀體,注定要同樣散射開來。”甚至從自身死亡的角度看,都有一種接觸的必要?! “吞睾髞淼淖髌烦錆M了信號,表明他已經(jīng)走到某件事情的盡頭--即作為藝術(shù)家的評論家事業(yè)的盡頭,并且正尋求成為另外一種作家(他宣布了他想要寫小說的意愿)。作品中還竭力宣稱他自身的弱點和絕望。巴特越來越傾向于一種認為寫作類似于神性放棄(kenosis如)的神秘觀點。他承認,不僅是體系--他的思想正處于一種融合狀態(tài)--而且作品中的“我”也必須被拆散(真正的知識,巴特說,有賴于“我”的暴露)。缺失的美學--空的符號,空的主題,意義免除--都是人格解體這一偉大計劃的征兆,顯示了唯美主義者優(yōu)雅品味的最高姿態(tài)。在巴特的作品行將結(jié)束之時,這種理想以另一種曲折形式出現(xiàn)了。人格解體的精神理想可能是每一個嚴肅的唯美主義立場的特殊終結(jié)(想一想王爾德和瓦萊里)。這正是唯美主義者觀點自我解構(gòu)的要點,隨之而來的便是寂靜--或是轉(zhuǎn)變?!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