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4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董橋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朱青雷和高西園散步水邊,春冰初泮凈綠瀛溶。高西園說:記得晚唐詩有一句“魚鱗可憐紫,鴨毛自然碧”,無一字寫春水而晴波滑笏之狀如在眼前,可惜不記得詩人姓名。朱青雷沉思片刻,無以為對,老柳樹后忽然傳出人聲說:“此初唐劉希夷詩,非晚唐也!”兩人急步繞到樹后一看,闃無一人:“白日見鬼矣!”回家檢看劉希夷詩集,果然找出那兩句詩?!堕單⒉萏霉P記》滿是這樣的見聞故事,我從來愛讀,老了更愛:紀(jì)曉嵐妙人妙筆,筆記仿佛小說,好極了。他說他三十以前講考證之學(xué),所坐之處典籍環(huán)繞如獺祭;三十以后,文章與天下相馳驟,抽黃對白,徹夜構(gòu)思;五十以后,領(lǐng)修秘籍,又講考證:“今老矣,無復(fù)當(dāng)年之意興,惟時拈紙墨,追錄舊聞,姑以消遣歲月而已”。我腹笥貧虛,學(xué)識拮據(jù),好不容易熬到古稀之齡,賣文可以錄些舊人舊事舊聞姑且消遣歲月,多好玩。編雜志那些年,宋淇先生偶爾寫些讀書筆記給我發(fā)表,題目愛用“小識”、“瑣談”一類散淡字眼,說是歲數(shù)大了寫不動洋洋巨構(gòu),零零星星瑣思瑣感正好拈來消閑,讀了有趣就好。宋先生晚年文字亦文亦白,越見簡潔,他說毛姆年輕的時候追摹辭藻,愛用深字,常到大英博物館抄錄稀世珠寶名目,還在筆記簿里記下古奧形容詞隨時搬弄,如此過了一段時日覺得用處不大,幡然省悟肚子里詞匯多少用多少才是正道,不必羨慕生花妙筆,句子越短越干凈越像寫電報越好:ButIamcontentifIcanputthisdownasbrieflyandbaldlyasif1wetewritingatelegram。宋先生抄在信上這句原文我在毛姆TheGentlemanintheParlour中找到,一九三○年初版,收錄仰光到海防旅途札記。三四年前讀英美報刊都說curcissittenfeld小說《美國夫人》故事生動,行文流暢,是近年少見的好文章。我找來細(xì)讀,六百三十多頁幾個晚上讀完了,文筆果然輕便,想到哪里寫到哪里,像爐邊閑話,娓娓道來,瑣碎親切。美國友人簡妮說,加州一位教文學(xué)的老師課堂上講柯蒂斯文字講了一個星期,說這部小說給英文寫作帶來一道清秋景色,學(xué)府里的英美文學(xué)教授不妨解開圍巾跟柯蒂斯坐在院子里曬曬太陽聊聊天。早年倫敦亞非學(xué)院一位師兄博士論文寫郭嵩燾,天天一早坐在圖書館翻書抄資料,天黑了躲在酒館角落喝啤酒讀《閱微草堂筆記》:“有些書是穿著校服坐在講臺下讀的書,比如郭嵩燾,”他說?!坝行钦种伤沙恳驴吭谔梢紊献x的書,比如紀(jì)曉嵐。”一位英國同學(xué)聽了說,前者是吉本的《羅馬帝國興亡史》,后者是司考特的《威弗利》歷史小說。他說意大利歷史小說家曼佐尼的《約婚夫婦》出版,司考特當(dāng)面稱贊曼佐尼寫得好,曼佐尼說他深受《威弗利》啟發(fā),《約婚夫婦》說穿了是司考特的書不是他的書。司考特聽了說:“那么說,那是我最好的書了!”老狐貍滑頭,應(yīng)對這樣得體。那位師兄是南洋僑生,臺灣美國都讀過書,三十多歲的老大哥,厚道,仗義,隨時照顧新來的師弟師妹,英文頂呱呱,中文古文寫讀都熟練,不愛白話文,說白話文是陽春面,清淡乏味。他崇拜英國傳記作家斯特雷奇,熟讀《維多利亞名士傳》和《維多利亞女王傳》,說他最想模仿斯特雷奇文筆寫郭嵩燾,指導(dǎo)教授拉長驢臉說斯特雷奇寫的是暢銷書不是博士論文。學(xué)長南洋有老婆,有孩子,倫敦還有英國女房東照顧飲食起居,說是心靈伴侶,不涉肉欲。那位女房東我相熟,叫朵麗絲,四十剛過,長年綰著慵妝髻,媚曼多姿,吐屬婉順,風(fēng)致嫣然,聽說是六十年代劍橋才女,結(jié)過婚,離了婚,教中學(xué),父親是海軍,戰(zhàn)后封爵位。一九七八年師兄回了南洋每年入秋總要飛去倫敦敘舊,朵麗絲晚年得了一場大病,病后學(xué)長請護(hù)士到家里照顧她整整一年,還來回去了三四趟倫敦。我讀馬克思那時期師兄在圖書館里給了我許多指引。我的讀書筆記后來寫成隨筆印了書他還寄來一對書檔道賀。書中那篇《櫻桃樹和階級》寫的櫻桃樹是朵麗絲后園的櫻桃樹。房子在倫敦南部,上百歲了,前院一株陳年榆樹,后園草木蒼翠,花果飄香,櫻桃甜得要命,秋梨也好,朵麗絲種的一畦草莓夏天殷紅甘香。還有荷蘭種子的郁金香,花季娉娉婷婷說是起碼嬌艷兩天。朵麗絲住樓上,師兄的臥房連書房連衛(wèi)生間在樓下,書房掛了幾幅字畫,清清幽幽,王維珍楹聯(lián)最漂亮,很少見,行書學(xué)歐陽詢學(xué)米元章董其昌,咸豐進(jìn)士,天津人,號蓮西。任伯年風(fēng)塵三俠扇頁也好,年久彩色稍淡了。一幅比爾茲利黑白插圖真跡是朵麗絲送他的生日禮物,鑲在泥金雕花鏡框里精致極了。二○○三年老房子翻新,大工程,師兄接朵麗絲到南洋老宅暫避,住了兩個月,還帶她來香港玩了幾天才送她回倫敦。朵麗絲蒼老了也消瘦了,氣色倒很好,五官依舊秀麗:“沒有這個老朋友我也許不在了,”她輕輕拍了拍師兄的臉淡淡一笑,像一枚隔夜櫻桃,不見晨露只見霜氣。朵麗絲說她在重讀GettrudeStein的書,晚年的WarsIHaveSeen寫巴黎淪陷歲月寫得最好,一九四六年逝世前一年出版。斯泰因一八七四年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祖籍德國猶太,讀心理學(xué)讀醫(yī)學(xué),一九○二年移居巴黎,結(jié)交畫家畢加索、馬蒂斯,作家海明威、安德森、費茲杰羅。寫小說,寫傳記,寫評論,意識流技巧獨步戰(zhàn)前文壇,沒有標(biāo)點的文字創(chuàng)意駭俗,《大亨小傳》一九二五年出版她寫信給費茲杰羅說這本書跟《人間樂園》一樣好,而且不一樣,更老了,作家不會寫得更好,是寫得不一樣了寫得更老了,那才是賞心樂事:…anddifferentandolder,andthatiswhatonedoes,onedoesnotgetbetterbutdifferentandoldetandthatisalwavsapleasure。對極了。寫作幾十多年我求的也是文章不一樣了,更老了,昔文舊帙通通不如晚年寫的好。牛津大學(xué)出版社竟然遵從讀者意愿籌劃重編重印我早年幾本文集,我不肯,拖著不簽字授權(quán),拖到今年七十賤辰拖不下去了,簽了。都是三十出頭稚嫩之作,《雙城雜筆》收旅英前夕居英初期替報紙寫的專欄。那些年劉以鬯先生主編報紙副刊提拔晚輩最用力,最誠摯,我初來香港劉先生劉太太處處照顧,無微不至,劉先生給我開專欄補(bǔ)助生計我畢生感恩。臺北還有沈登恩給我出版《另外一種心情》,沈先生致力開展出版事業(yè),紅火過了也黯淡過了,可憐英年早逝,臺灣出版界還留著沈先生的一步一腳印。那本讀馬克思筆記是旅英末期為《素葉》雜志寫的,也經(jīng)素葉結(jié)集出書,同仁書刊經(jīng)營從來不易,他們幾位年輕人苦干苦撐為文藝青年圓了不少夢。這本書后來臺灣金恒煒出了臺灣版《辯證法的黃昏》。那時候臺北還有年輕出版家簡志忠熱心文教事業(yè),創(chuàng)立圓神出版社,也替我出了一些文集。然后是遠(yuǎn)流出版社,是侯吉諒的未來書城,文甫老先生的九歌,都替我出過一些臺版小書。牛津這次重編四本港臺舊書加上幾篇集外散篇印成兩種單行本,書名改為《小品卷一》和《小品卷二》。那堆老文章我都不敢重看,看了一定要改,改了就不是舊文了。歲月似水,分外無情,昔日一字一句老了一看都不愜意。我沒有朱青雷高西園的人鬼詩緣,柳樹下終宵徘徊聽不到樹后人聲賜教。紀(jì)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是晚年之作,六十五歲寫到七十四歲,難怪寫得那么好看。“毫發(fā)無遺憾,波瀾?yīng)毨铣伞保鸥φf的。 二○一二年六月
內(nèi)容概要
《小品(卷1)》根據(jù)董橋上世紀(jì)七十年代的報紙專欄結(jié)集《雙城雜筆》重新排校出版?!缎∑?卷1)》根據(jù)文章寫作的地點分成兩部分,卷一為《在倫敦寫的》,卷二為《在香港寫的》。這些隨筆題材廣泛,有的談文學(xué),如《朱自清的散文》、《談<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大系>》等;有的談教育,如《玻璃杯子里的教育》、《生態(tài)學(xué)與兒童》等。
總之,《小品(卷1)》是一本內(nèi)容豐富、思想獨特,可讓讀者一窺董橋早期思想的佳作。
作者簡介
董橋,1942年生,福建晉江人,原名董存爵。臺灣成功大學(xué)外文系畢業(yè)。曾在英國倫敦大學(xué)亞非學(xué)院研究多年。其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著有《沒有童謠的年代》《保住那一發(fā)青山》《這一代的事》《回家的感覺更好》《倫敦的夏天等你來》《從前》《小風(fēng)景》《白描》《甲申年紀(jì)事》《記憶的腳注》《故事》《今朝風(fēng)日好》《絕色》《青玉案》《記得》《景泰藍(lán)之夜》等。
書籍目錄
小品自序 此開卷第一篇也 卷一:在倫敦寫的 不是書話之一 不是書話之二 龍·鳳凰·狗 雨聲并不詩意 住上十年八年 學(xué)電影的 有這樣一則廣告 百花里拾遺 所謂鄉(xiāng)愁 訪舊 甲寅日記一葉 就是這個滋味! 大胡子與消炎片 不穿奶罩的詩人 覓書偶記 春日戲筆 世界上最大的書店 強(qiáng)奸·翻譯 詩人角漫興 《石頭記》的英譯 火車?yán)喜坏秸?歸鴻 “是何妖道!” 不夠甜的日子 一部叫做欲望的街車 閑談貝茨 天堂盡頭 在巴黎寫的之一 在巴黎寫的之二 在巴黎寫的之三 也談花花草草 風(fēng)風(fēng)雨雨晶晶佳佳 在玻璃窗前想起的 另外一種心情 卷二:在香港寫的 那吃草的 “唔……”我說 月球上的掌聲——為尼克松訪問北京而寫 作家與避孕 懺悔錄 懷念蒲公英 沒有東西 玻璃杯子里的教育 辮子的沒落 舊地 春日雜拾 論補(bǔ)白 雜談康拉德 朱自清的散文 那天晚上 門 談《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大系》 生態(tài)學(xué)與兒童 人是機(jī)器 從梁譯莎集想起的 燈下·圖片·舊事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所謂鄉(xiāng)愁,實在有點莫名其妙,沒道理。 可是,明知“愁”是多余的,自己還是自甘“墮落”,幾近荒唐:經(jīng)常有“被移植”之悲不算,有的時候,還樂于“強(qiáng)說愁”。 聽一支香港歌星唱的時代曲,激動。 看一套軟巴巴的國語片,激動。 吃一碗云吞面,也激動。 站在唐人街的書店里翻香港的報紙,更激動。 說到香港報紙,真想每一份都訂來看,可惜價錢貴,沒什么大道理,于是作罷。于是,空閑的時候,就到唐人街去看一看,翻一翻過癮。 最近翻閱香港的報紙,才知道錢歌川先生從美國回到內(nèi)地去玩了一趟。 錢歌川過去在臺南成大外文系執(zhí)教。我到成大的時候,他已經(jīng)離開了,無緣聽他的課,可是,大一念的那本英文散文選讀,還是他編的。后來,讀很多他寫的散文小品,又在一位老師家里看到他的墨寶,字很有個性,很活。 錢歌川回內(nèi)地,誰回內(nèi)地,誰從內(nèi)地出來,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都不必奇隆。 多少人從大陸出來,多少人去了大陸,誰都不必緊張,不必高興,不必悲哀。 所謂鄉(xiāng)愁,本來就有點莫名其妙。就像喜歡一個地方一樣,莫名其妙,沒什么大道理。 就像最近這里報紙有一段消息說,派到倫敦來念書的一位大陸的青年學(xué)生,向英國政府申請留在英國,不要回內(nèi)地去,也是不必奇怪的事。英國政府批準(zhǔn)這位學(xué)生留下來,可是,英國報章的消息里,卻頻頻出現(xiàn)一個字:Defection。 于是,有人主張應(yīng)該譯成“投靠西方”,有人主張譯作“變節(jié)”。有人說,譯成“投靠”,有失英國的“忠厚”;有人說,譯成“變節(jié)”,有“定罪”的含義,區(qū)區(qū)學(xué)生,何“節(jié)”之有? 其實,英漢字典上,這個字的意思,是背叛,是背黨,是離會,是變節(jié),是不履行義務(wù),是不盡職。 其實,如果一定要譯出中文,不妨就說,這個學(xué)生“不想回到中國,申請在英國住下來”,完了。 其實,所謂“鄉(xiāng)愁”,不必一定是指“思鄉(xiāng)之愁”。不是“鄉(xiāng)”,也可以“思”:不必“思”,也可以“愁”,反正是莫名其妙。 世界很大,思慕任何“地方”,都不是罪,不是功。 訪舊 從衣靈地道車站鉆出來,雨停了,太陽破云而出,撒了一地的大珠、小珠,撒了一樹的大珠、小珠。草地成了玉盤,晶晶瑩瑩:什么東西都是新生的。 我只記得他們住的那條街名。可是,在這些路上走,覺得每一條街沒有街名也罷,因為每一條街都那么纖秀,那么幽雅,萬一得個俗不可耐的名字,更糟。 那條坡道一個路人都沒有。那所房子像個山村別墅。按鈴,應(yīng)門的是她十五六歲的孩子。 坐在小小的客廳里等她。長窗落地,窗外是一塊小樹林子。近處是一叢叢的玫瑰、雛菊,遠(yuǎn)處有一些杏樹、蘋果樹。 進(jìn)門的時候,看到一間小書房里四壁是書。這時,客廳里也有一壁雜書。 突然想到十幾年前的臺南,十幾年前的成大,十幾年前成大文理學(xué)院的四十三教室。 她教的是西洋古典文學(xué)。那時大概是三十幾歲。站在講臺上,一股冷艷迫人欲醉。一頭紅黑色的濃發(fā),有幾綹老掉到臉上,老要用手招一招。那種動作也是冷冷的,淡淡的,有股“媚”勁。 聽她講古希臘羅馬那些精壯的武士,聽她講古希臘羅馬那些多情的女神。聽她念那些古文,像高山,像流水,可是整個四十三教室浮沉著蕭蕭的冷風(fēng),千道的冷光。 坐在她的客廳里也有點冷。她穿一條拖地的長裙,圍一條墨綠的披肩。頭發(fā)競?cè)琢?,皺紋竟更深了,一張臉仿佛一方陽文的印章。唇膏很紅,朱紅,像印泥。 可是她的眼神還那么冷,那么犀利。不放過窗外任何一片落葉,不放過你的任何一個小動作。 她談到少女時代在福建泉州跋涉山水的往事,她談到中國俏皮的土話。 她談到大學(xué)校園里的水池、花木。她談到批改卷子的樂趣。 她忽然問我:“你說我教得怎樣?” 我說:“如果我現(xiàn)在再去念書、你再來教我的話,我一定會覺得你教得太好了?!?“你不是一個好學(xué)生!”她笑起來不像英國人那么拘束。 那天就在她家里吃晚飯。 告辭出來,天很黑,路燈很黃。走到地道車站的路上什么都看不見,只聞到一點花氣,像有,像沒有……
后記
這本書里每一篇東西,前前后后都在香港報紙雜志上發(fā)表過,那期間,徐訐先生、劉以鬯先生,和其他編輯先生,給我很多幫忙,我應(yīng)該在這里謝謝他們。 戴天決定出這本書,我很開心。我們雖然很熟,我還是要在這里謝謝他。 作者識于英倫
編輯推薦
《小品(卷1)》作者董橋,福建晉江人,他的文筆雄深雅健,兼有英國散文之淵博雋永與明清小品之情趣靈動,為當(dāng)代中文書寫另辟蹊徑。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