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  作者:林繼富  頁數(shù):175  字數(shù):100000  

前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吨芤住氛f:“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睙o論漢語“文化”一詞是否由此而來,這段話至少說明,我們的祖先向來對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極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確乎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標志。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創(chuàng)造了人,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是文化的動物。    從文化本身來說,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tǒng)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對地劃分為兩大分流,即所謂上層文化(或稱高層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層文化(或稱基層文化、底層文化、低層文化、民間文化)。    民間文化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發(fā)展的初始階段;民間文化同時也是最年輕的文化,因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間文化還是整個社會文化的基礎,并且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上層文化往往是對民間文化選擇、改造和精致化的結(jié)果。    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是民間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藝術中,生命最活躍,涉及最廣泛。它以古樸純真的藝術手段,反映著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無數(shù)珍品,是當之無愧的美的典范。沒有了它,人類將失去多少童真的回憶;沒有了它,人類的愛祖國、愛家鄉(xiāng)將會缺少多少實際可感的具體內(nèi)容;沒有了它,人類的歡樂、悲傷也將變得干枯而平淡;沒有了它,人類將會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萬家社區(qū)圖書室援建和萬家社區(qū)讀書活動,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一項戰(zhàn)略舉措。我們作為受到農(nóng)民兄弟哺育和培養(yǎng)的知識界、文化界,有義務用學來的知識回報衣我食我的廣大農(nóng)村的父老鄉(xiāng)親,這不僅是我們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的榮耀。    中國民俗學會在這項重要活動中,承擔有關中國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約50種圖書的撰寫工作。我們組織了學養(yǎng)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員在內(nèi)的專家隊伍,來完成此項寫作任務。他們在相關領域里,學有所長,業(yè)有專攻,所有作者都以光榮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學嚴謹?shù)膽B(tài)度,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把相關的準確而豐富的知識,呈獻給農(nóng)民兄弟和城鎮(zhèn)社區(qū)的讀者。完成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寫作編書任務,是我們?nèi)松斨幸患档抿湴痢⒅档米院赖氖虑椤?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fā)展的巨大貢獻。急遽變化的時代在淘洗著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時代,我們尤其有必要對我們豐富淳厚、歷史悠遠的民俗傳統(tǒng)立此存照,將其中的優(yōu)秀部分及其真諦展示給包括農(nóng)民兄弟在內(nèi)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非常豐富而優(yōu)秀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的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鮮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恒的春天。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傳統(tǒng)文化,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發(fā)展的巨大貢獻。急劇變化的時代在淘洗著傳統(tǒng)的民間文化。在當今時代,我們尤其有必要對我們豐富淳厚、歷史悠遠的民俗傳統(tǒng)立此存照,將其中的優(yōu)秀部分及其真諦展示給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非常豐富而優(yōu)秀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和民族精神,是我們的幸事,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間文化之花越開越鮮艷,為我們祖國、為我們中華民族贏得一個永恒的春天。

作者簡介

林繼富,男,1964年生,漢族,湖北麻城市人。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博士后,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種奇故事 神奇故事的特點 神奇故事漫游第二章 動物故事 動物故事的特點 動物故事漫游第三章 生活故事 生活故事的特點 生活故事漫游第四章 民閫笑話 民間笑話的特點 民間笑話漫游結(jié)語后記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田昆侖家貧,未有妻室。禾熟時往田行,見三只白鶴化成的美女在自家池塘洗浴。田昆侖攫得最小者之天衣,挾以為妻。田昆侖帶其歸家見母,設席以成婚姻。婚后產(chǎn)子名田章。后田昆侖被征去服兵役,臨行前,囑咐母親不得把天衣交給天女,否則一去不返。天女在田昆侖走后屢次向阿婆索看天衣,阿婆終于拗不過便同意,天女得衣后即騰空而去。田章日夜啼哭尋母,董仲先生知其是天女之子,告訴他某日中時三個天女到池邊割菜,低頭裝作不看他的就是他母親。田章依計而行,在池邊找到母親。天女見兒后,悲啼泣淚,將董仲帶到天上。天公憐憫外孫,教其方術技能。十五歲時授之以文書八卷,令其下凡。田章下凡后,天下所有聞者,皆得知之,三才俱曉。天子召之為宰相,后因犯事被發(fā)配至西荒之地。后天子游獵時,射得一鶴,嗉內(nèi)得一小兒,長三寸二分;后又得一板齒,亦長三寸二分。天子問眾臣,眾臣皆不識,乃召田章問之。天子問其大人小人、大聲小聲、大鳥小鳥,田章一一解答,于是拜其為仆射。天下子民始知田章乃天女之子。 顯然,句道興《搜神記》所記田昆侖的故事,融合了“天女”和“田章”兩種故事而逐漸形成。隨后,天鵝處女型故事越來越豐潤。直到今天,在我國漢族、藏族、瑤族、東鄉(xiāng)族、裕固族、蒙古族、苗族、滿族、彝族、侗族、傣族、壯族、布依族、水族、土族、撒拉族、拉祜族、毛南族、黎族、達斡爾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錫伯族、回族、仫佬族、畬族、珞巴族、哈尼族、阿昌族、傈僳族、哈薩克族、納西族等33個民族中都流傳有天鵝處女型故事。對于這些故事,漆凌云博士曾將其分為始祖類天鵝處女型故事,即主要講述天鵝仙女所生后代成為部落祖先的故事;得妻類天鵝處女型故事,主要講述仙女如何變成凡人的妻子,這類故事是中國天鵝處女型故事中數(shù)量最多、結(jié)構(gòu)最繁雜的類型,也是天鵝處女型故事最為成熟和定型化的類型;尋母類天鵝處女型故事,往往和名人傳說相復合,形成巫師指引型故事;與其他型式的故事相復合,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難題型故事。

后記

我是聽故事長大的,雖然我的家鄉(xiāng)并不盛產(chǎn)民間故事,我的父輩也不擅長講民間故事,但兒時的歡樂總是讓人向往,兒時的幸??偸悄敲磳嵲?。每年夏夜的皓月當空,村里人就聚在稻場乘涼,聆聽從老人口中流出來的一個又一個神奇故事。下雪的冬天,朋友們圍坐在火垅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講開了。那個時候盡管生活艱苦,可一家人其樂融融、無比溫暖的情景總能把貧苦的生活填充得滿滿當當。父母雖然離我遠去,但他們給我講的不算完整的故事,唱的不算動聽的歌謠,如今憶起是那樣的悅耳動聽。每次坐在書桌前閱讀故事,每次下到鄉(xiāng)村搜集故事,父母的音容笑貌、父母勤勞儉樸的身影總是那樣清晰依然地矗立在我的面前。是他們給我力量走遍海角天涯,是他們的護佑讓我平安地走過藏族村落,土家山寨,去播撒希望,收獲果實。在即將結(jié)束這本書寫作的時候,我更加想念他們!    對中國民間故事進行全面描述和系統(tǒng)介紹,一直是我的一個心愿。承蒙劉魁立老師的厚愛,他將主編一套叢書中的中國民問故事部分交由我來完成,為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此,對魁立老師多年來對我生活上的照顧和學術上的指導表示誠摯的感謝!    本書的完成,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幫助。王丹老師不僅承擔了部分章節(jié)的寫作,而且還為本書插配了精美的圖片。徐媛和白楊在課業(yè)繁忙的情況下,犧牲休息時間承擔了部分章節(jié)的初稿寫作,對她們的無私幫助,深表謝意。同時也感謝《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有關省卷提供的精美圖片!    當然,本書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做到全面、客觀、科學地描述中國民間故事是筆者的追求。對于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民間故事來說,本書只是一個導航。我希望通過此書,能夠讓老百姓意識到他們創(chuàng)造文化的偉力,意識到他們魅力無窮的思想對于人類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如果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也算完成了作者寫作此書的目的了。    林繼富    2006年6月20日凌晨2點

編輯推薦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吨芤住氛f:“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無論漢語“文化”一詞是否由些而來,這段話至少說明,我們的祖先向來對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極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確乎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標志,人創(chuàng)造了文化,文化也創(chuàng)造了人,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是文化的動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間故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