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

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魯多夫·洛克爾  頁數(shù):261  譯者:巴金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六人》在洛克爾的著作中是藝術水準最高的一本。這里的“六個人”都是世界文學名著的主人公。在《六人》中洛克爾使這六個人復活了,他一點也沒有改變他們的性格和生活習慣,可是他卻利用他們來說明他的人生觀,來說明他的改造世界的理想。本書是作者根據(jù)他的幾篇講演稿寫成的?!    读恕肥囚敹喾颉ぢ蹇藸柛鶕?jù)他在英國集中營里的幾篇演講稿整理而成的。書中寫到的六個人都是世界文學名著中的主人公:浮土德,董·緩,哈姆雷特,董·吉訶德,麥達爾都斯和馮·阿夫特爾丁根。在作者筆下,這六個人代表著六種不同的人生道路。這本書的英語譯者贊譽《六人》將六個人的人生之路構建成了“一曲偉大的交響樂”,是作者洛克爾所有著作中藝術水平最高的一部。  這個漢語譯本是中國世紀大文豪巴金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翻譯,文字雋永精美,將思想性和可讀性完滿地結合在了一起,堪稱翻譯文學中的精品。

作者簡介

  魯多夫·洛克爾,德國著名作家,演說家,工團主義運動的領導者和精神領袖。希特勒執(zhí)政后被放逐出國,再也沒有回去過。他在很多地方演講過,深受聽眾歡迎;據(jù)說聽眾中有許多是工人和水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他曾被關在英國的某個集中營里。他一生著作除了《六人》,還有《倫敦歲月》、《無政府主義和工團主義》、《民族主義和文化》等。他的大部分著作是用德文或猶太文寫的,但他不是猶太人。

書籍目錄

  楔子  第一章 浮士德的路  第二章 董·緩的路  第三章 哈姆雷特的路  第四章 董·吉訶德的路  第五章 麥達爾都斯的路  第六章 馮·阿夫特爾丁根的路  覺醒  譯者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屋子正中有一張笨重的橡木桌,桌上凌亂地堆滿了書籍和文件。順著褪色的墻壁放了些長架,架上陳列著珍奇的標本和古怪的儀器。一盞精巧的油燈放射出微光,它想照徹這屋子的幽暗角落,卻沒有用。  老人帶著倦容把覆在前額的長發(fā)往后一轉,沉思地喃喃自語:  “現(xiàn)在一切又像墳墓似的靜寂了,在沉睡者的頭上仍舊拱立著那無限空間的穹窿,在那里數(shù)百萬個世界繼續(xù)不停地沿著它們的軌道轉動。但愿他們的睡眠得到提神的效果,不被噩夢驚擾!誰能夠做到這樣呢?只有那些始終注意著目前的一點點需要從不想建造通到永恒去的橋梁的人。愿他們有福!造物主并沒有給他們一種過事強求的性格。要擾亂他們的平衡是很難的。因此他們居然能夠免掉受一種欲求的煎熬,在有些人這折磨人的欲求正像一只饑餓的蟲咬著他們的心?!  拔矣X得這欲求像一種慢性的毒藥留在我的血里,這時候深不可測的大自然正輾轉在‘再生’的痛苦中,新的生命從無數(shù)的噴泉里進出,它們的樣式永遠是新的。春天慢慢地過去了,夏天和秋天也漸次消逝,嚴寒的冬季又來把萬物都包在它的尸衣里面。于是那個老戲法又開始了。誰能夠探知這種永久的成與逝的奧妙呢?在這里面生與死是這么奇怪地混在一起,而每個終局又正孕育著一個新的開端!   “在那廣大的事實的循環(huán)中,死究竟是一個終局,或者只是一個開端,抑或同時是終局和開端呢?分隔‘過去’與‘未來’的界限又在什么地方?并且一切生物從那兒出來的那個縹緲無邊的造物主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我越是研究這個難解的謎,我越是覺得自己不了解自己。我對自己的天性感到了一種神秘的畏懼,我自己的天性在我眼前就跟無限空間本身的沉默無言的永恒一樣地深奧難解。  “我們從什么地方來?我們到什么地方去?難道在我母親身體懷孕一個新的生命之前我就存在著嗎?難道在我這個生存的最后一星火花像火燼那樣地滅了以后,我還繼續(xù)存在嗎?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六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4條)

 
 

  •      魯多爾夫·洛克爾到底是何許人也,連度娘百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介紹了書封面上相同的幾句簡介:演說家,工團主義運動領導者,深受工人和水手喜愛,被希特勒放逐,不是猶太人。
       那工團主義運動又是什么呢,它是介于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甚至還公開反對布爾什維克。當然,社會主義者也抨擊工團主義,比如列寧同志。它倡導的是將運動重心放置在工業(yè)戰(zhàn)場上。二戰(zhàn)后,更多的工團主義者奉行的是無政府主義。
       了解到這一點,這本書就不難理解了。它是由魯多爾夫的演講集整理而成的,所以才充斥這么多煽情的語調和華麗的辭藻,讀起來似是而非,似乎在滌蕩靈魂,感覺若有所思。實則徒有華麗的表面,內力不足。就算攀附名著的肩頭也無補于事。
       在革命運動中,需要這樣一個“即腳踏實地,又充滿高度”(第一條路與第二條路);“即勇往直前,又實事求是”(第三條路與第四條路);“即無私奉獻,又反躬自省”(第五條路與第六條路)的高大全的典型來作為革命隊伍的領頭人和指路明燈。就跟“八榮八恥”差不多。只是富有煽動的演講罷了。
       然而,真正要說指導人性的,遠不是這么簡單。我總認為,人性就是“乍看意料之外,實則情理之中”。不用這么多教條與準則。就像陶淵明所說:“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就連書中提到的斯芬克斯的謎語。
       人,不過是“早晨四腳走路,中午兩腳走路,晚上三腳走路”的生物,不用太苛求真理,真理往往在俗世當中。
      
       【不過呢,這本書倒是適合中小學生,很多名言警句不甚枚舉,應該是“新八股”標準用語,考試的時候若能手到擒來,分數(shù)應該不會少吧……】
  •      無意中在書店的書架上發(fā)現(xiàn)了這本從未聞名的書,只略略一翻,便帶了回家。
      
       拆開來看書的每個部分都優(yōu)美卻無甚新意,可以說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讀書筆記吧,但結合到一起,卻像極了一部交響樂。這部六個樂章的樂曲歌唱的是到底是什么呢?是人類的真我還是異世的幸福?閱讀的時候仿佛眼前一片絢爛,無數(shù)的花從眼前掠過,想伸手抓上一把,卻發(fā)現(xiàn)只是虛幻。但這份虛幻卻揭示著現(xiàn)實中被遺忘的真實。
      
       洛克爾對經(jīng)典的解讀我當然是要保留意見的,但卻不難理解他那份激昂的精神,一個深信明天會好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尊敬。
      
       從這六個人我們不難想起更多的人,想起論語中那個風趣而執(zhí)著的孔子,想起奧德賽里那個堅韌而明睿的奧德修斯,想起神曲里那個永不停止追尋的但丁,想起了不起的蓋茨比那個為愛而生為愛而亡的蓋茨比,想起。。。
      
       傅惟慈先生的譯筆也很好,我覺得何妨將這本小書選進初中生的課本呢?或許能給他們一點兒啟示,或哪怕只是勾起他們對于這幾個人的好奇,也是一樁妙事。
  •     現(xiàn)在我宣布一項發(fā)明:保暖冰箱?!   ∵@個冰箱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于冷藏,另一部分用于保暖。冷藏部分所排出的熱量正好為保暖部分提供能量。這樣一種設計還非常環(huán)保?!   ∥蚁胝f的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路:組合創(chuàng)新。熟悉的例子有:拍照手機、溫度濕度計、音樂門鈴、USB小電扇、預警飛機(飛機+雷達)等。其他不熟悉的、我想到的例子有:帶有小燈泡的書寫筆,可在黑暗中寫字?!   ∫陨线@些,是我在看完一本書后想到的。這本書叫《六人》?!   ∵@六人當中,有四人是我熟悉的:浮士德、唐?璜、哈姆雷特、唐?吉訶德; 其余兩人以前沒有聽說過,他們是:梅達爾都斯(a character in Die Elixiere des Teufels)、亨利希(Heinrich von Ofterdingen)?!   ⒄瘴鞣轿幕瘋鹘y(tǒng),《六人》分配上述六人分別代表:    浮士德:知識及理性的追求者  唐?璜:情欲的追求者  哈姆雷特: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唐?吉訶德:理想模糊而行動堅決  梅達爾都斯:利已主義者  亨利希:利他主義者    作者設定了六條路,六條路全都通向斯芬克司;然后作者把六人趕上六條路,并讓六人到達斯芬克司像前全部倒在其腳下?!    读恕返淖詈笠徽骂}為“覺醒”。在這個章節(jié)中,暈倒在斯芬克司腳下的六人,各自蘇醒,兩兩捉對,進行對話,于是:理性追求者(浮士德)與情欲追求者(唐?璜)彼此欣賞,思想者(哈姆雷特)與行動者(唐?吉訶德)相互贊揚,利己者(梅達爾都斯)與利他者(亨利希)均表示理解對方。    接著,書中描述道:斯芬克司轟然倒下(這意味著人類的終極問題得到了解決),新的國土出現(xiàn)于遠方,偉大奇跡近在眼前。然后全書結束?!   ∥乙暣藭鵀橐环N“組合創(chuàng)新”,而且是把事物的兩個極端組合在一起,理性+情欲,思想+行動,利己+利人,正如我的發(fā)明——冷藏+保暖,也正如我們的老祖宗早就講過的那樣:陰陽合一?!   ‘斎?,六人的融合,是否就真的指明了世界大同之路,對此,我們可以通過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來思考:    儒家的入世+道家的出世,墨家的非攻兼愛+法家的嚴刑峻法,佛教的戒律+世俗的享受,六者融合,是否就是全人類的救贖之路?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就可以這樣做出世界上最美味的一道菜:加點鹽,加點糖,加點油,加點水,加點醋,加點辣。    《六人》的作者叫洛克爾,德國人,本書是根據(jù)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英國某集中營里的幾篇演講稿而寫成的。得知這一情況后,我覺得就不要苛求洛克爾了,因為身陷囹圄的最好消遣就是自由思考了,而且思考的還是全人類的命運。    據(jù)書的序言說,此書最早還是巴金推薦給國內出版界的。譯者也算名家(傅惟慈)。全書為散文詩風格?!   ∥疫€去把“保暖冰箱”申請個專利吧。你說呢?
  •     翻譯的感覺是很有規(guī)律的小小花哨。
      六人,每一個人的結局都一樣,每一個人的過程都相仿。
      任誰都是逃不出那些原罪。
      人是精神與泥土的混合物。
      嗯,這位作者,你很狠啊。
  •     很差的一本書,枯黃,破爛,書頁上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圓珠筆跡,巴金自己也說譯得失敗,英譯者說這本是一首管風琴奏的安魂曲,到了我手上卻成了睡前的藥,以為巴金是以說真話著稱的,以為作者本身是一個智慧的崇信者,以為這本書看了一遍就可以賣掉,可是,十年了。。。
      
      
  •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譯者 也看過巴金的 但是相比之下巴金太謙虛了 翻譯得小心翼翼的 倒是這個譯者用詞大膽華麗 給讀者很多想象空間
      但可能我也是錯的 用詞華麗一直都不被人喜歡 我還是一個看著安妮長大的孩子
      whatever
  •      標題黨---鑒定完畢!
       六個人匯聚于通往斯芬克司石像的路上,六本小說的主人公兩兩相感知,雙方生命歷程與性格的互補讓結局看上去很圓滿,舊事物消亡,新世界重生!
       可以想見巴金先生的譯本當年出版后的轟動,書中的語言充滿張力和激情,富于思考的內容在動蕩革命的年代定扇起過無數(shù)人心中巨大的激情.然而有效性和瘋狂效應只該是過去式,作者創(chuàng)意固然不錯,可結局太理想化,三對互補便消抹了六人痛苦的人生,解決了創(chuàng)立新世界的難題.這意思無非就是說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英特那雄納爾就一定要實現(xiàn)".當然和當時作者寫作背景很有關系(一戰(zhàn)間某集中營).好吧,為了不抹煞這本書的美感,就忽略這一層面的意思好了.
       再說關于這六個人的故事.看過作者截取的主人公的小說的話,便很容易理解六人中每個"人",但相較來說,沒看過原小說的話會更喜歡本書中每個故事營造的氛圍.當然如果原小說你喜歡得不行或喜歡熟悉氣息的話另當別論.
       建議讀前面六個故事好了,結尾可以忽略掉.
  •      浮士德追尋生命的終極奧秘,即使是“在愛情浸沉在最高潮的時候”,他的“思想深處仍然有一個帶威脅性的謎樣的東西在半睡半醒地監(jiān)視著”。為了知道“環(huán)繞著我頭腦的那道墻壁后面究竟藏著什么”,他不惜將靈魂出賣給魔鬼。唐璜則沉溺情欲,只重現(xiàn)時的歡娛,看不見過去與將來。
       哈姆雷特洞悉一切卻怯懦無力,只有思想沒有行動;唐吉訶德勇往直前,從不思考因而從不受疑慮之苦。
       梅達爾都斯的世界由難以忍受的自身痛苦筑成;亨利希的心里卻懷抱著整個世界,眼睛里看到的是世人的苦難。
       六條路上的六個人,誰也解答不了斯芬克司的謎題;但他們結合在一起,時候就到了。
       這多么多么像老卡通片里的超級組合啊……比如百獸王,比如猛大帥。
       偶像劇里的角色常常既愛A又愛B,當他們難以選擇的時候就會想:要是有一個C能將A與B的優(yōu)點整合在一起該多好啊。
       洛克爾并不是只提出問題不給出答案,他的答案就像加法那么簡單:A的智慧+B的勇氣,C的關注自我+D的放眼天下,E的理性精神+F的肉欲體驗,將它們結合起來,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xiàn):P!
       至于斯芬克司,也許只是一點噱頭而已。
       與這個理想化的結論相比,我更喜歡洛克爾對六種生存狀態(tài)的描述。那些“深藏在心坎里”的,“不肯表露出來”的東西,“它們喑啞地、神秘地埋在靈魂深處,那里,幽暗的原始力量默默地反復循環(huán),從不暴露到光天化日之下”。
       那些“最隱秘的、埋藏最深的東西”。洛克爾一定深受其擾,因此才有了這樣一本小書。
       說到底,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都會有一堵根深蒂固的高墻。我們自身的無比孤獨和無名渴望只能在高墻里的陰影里彳亍獨行。
  •     
      很好的立意,無解的題。
      
      因此作者費心盡力提供的“答案”,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甚至有幾分拉郎配的嫌疑。
      
      不過這不妨礙它設問,你尋找。
      
      等找到答案的那一天,藍色花瓣開在司芬蒂克飛塵里。
      
      不了解這六人形象在西方的寓意,也許關乎某個深刻的哲學命題。但落在東方的土壤上,卻顯出兒童般的稚拙來。
      
      真正需要執(zhí)手相持的,也許是西方的數(shù)理,與東方的混沌。
  •      很奇怪,我和這本書遭遇了三次,三次都是完全不同的地點,完全不同的時間,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版本,感動是一樣的…
       第一次,我還很小,在一個舊書攤上看到,應該是最古老的版本,定價是很便宜的,可是書商的要價很高,那時的我自然是馕中羞澀,只好遺憾…
       第二次大約是我的大學時代,在家鄉(xiāng)的圖書館,再次看到了這本書,版本也不年輕,當即就借了出館,薄薄的一本小冊子,一氣讀完,感慨萬千,只是最終還是要歸還的…
       第三次,是今年年初在上海的圖書館里,已經(jīng)是最新的版本,我便又讀了一次,不久以后,我便離開了上?!?br />    一本很好的書,從一開始 我就很驚訝于它的選題,只是在路上艱難行進著的又何止六人…
  •      買的時候翻了翻前面,覺得真好.一直讀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這仍舊不是我要的答案.
       書就是書,僅僅是書呀.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會死在通往斯芬克司的路上的,真是可怕.
  •     小時候有兩本書一直很熱切,卻并未擁有的,
      一是《等待戈多》,另一就是這本《六人》。
      關于尋找的故事,一直沒有停止。
      他們這樣在路上行走,與別人不同的是,他們感覺到使命的存在。
      這本書,關于行走的方式,卻不關結局,一切未知的,仍然在等待著。
      這本書,從買回后便呆在了我的床頭柜上,可以隨時翻開。
      一年后,我又買到了1952年11月出版的《六人》,
      如圖:http://www.bianzhi.net/read/image/DSC04910a.JPG
      品相不錯,價錢也相差不多。有些東西,你在尋找,它在等待。
  •   沙發(fā)。拜讀。。
    好一個若干日前。。
  •   O(∩_∩)O 現(xiàn)在看來應該是若干年前了
  •   我覺得若干日前也可以。?;秀比赵隆?。
  •   如此的譯文的確讓人為之震撼,如此的心靈拷問,將自己如此赤裸展現(xiàn),很是喜歡這本書
  •   說到底,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永遠都會有一堵根深蒂固的高墻。我們自身的無比孤獨和無名渴望只能在高墻里的陰影里彳亍獨行。
  •   同樣很喜歡作者對人物自身的內心狀態(tài)的描述,很是靈性
  •   路上艱難行走的是碌碌世人,他們六人不過是其中代表而已
  •   極致的代表
  •   《等待戈多》還是桔子買了給我的:)那個《六人》是什么,想看看。
  •   所謂緣分,不過如此。
    書緣是可遇不可求。
  •   等待戈多不難找吧。。呵呵
  •   我的《六人》看完后送給了一個不錯的孩子。我想她會善待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