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作者:潘慶燊 編 頁數(shù):539 字?jǐn)?shù):806000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內(nèi)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為長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況,包括河道特性、水沙特性、水生態(tài)與水環(huán)境、河道演變和河道整治歷程,河道演變與整治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第二部分分述長江中下游上荊江、下荊江、界牌、武漢、九江、馬鞍山、南京和鎮(zhèn)揚(yáng)河段50多年來的河道演變特點,河道整治過程及主要經(jīng)驗。第三部分為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中下游河道演變趨勢預(yù)測,以及三峽工程建成后長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方向。
本書可供從事長江中下游河道治理的專業(yè)人員及大專院校相關(guān)專業(yè)的師生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長江中下游河道基本特性
第二節(jié) 長江中下游河床邊界條件
第三節(jié) 長江中下游徑流與泥沙特性
第四節(jié) 長江中下游河道的水生態(tài)和水環(huán)境
第五節(jié) 50多年來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變特點
第六節(jié) 50多年來長江中下游河道整治過程概述
第七節(jié) 河道演變與整治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
參考文獻(xiàn)
第二章 上荊江河道整治研究
第一節(jié) 上荊江河道整治研究過程簡述
第二節(jié) 歷史時期上荊江河道變遷
第三節(jié) 50多年來上荊江河道演變
第四節(jié) 上荊江護(hù)岸工程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第三章 下荊江河道整治研究
第一節(jié) 整治研究過程簡述
第二節(jié) 下荊江蜿蜒型河道的形成條件
第三節(jié) 50多年來下荊江河道演變
第四節(jié) 下荊江裁彎工程
第五節(jié) 下荊江河勢控制工程
參考文獻(xiàn)
第四章 長江中下游城陵磯至河口段河道整治研究
第一節(jié) 河道整治歷程概述
第二節(jié) 分汊型河段的河道演變及形成條件
第三節(jié) 界牌河段河道演變及整治研究
第四節(jié) 武漢河段河道演變及整治研究
第五節(jié) 九江河段河道演變及整治研究
第六節(jié) 馬鞍山河段河道演變及整治研究
第七節(jié) 南京河段河道演變及整治研究
第八節(jié) 鎮(zhèn)揚(yáng)河段河道演變及整治研究
……
第五章 三峽水利樞紐運(yùn)用后長江中下游河道演變研究
第六章 三峽水利樞紐運(yùn)用后長江中下游河道整治方向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第五節(jié)50多年來長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演變特點50多年來長江中下游來水來沙和河道演變資料分析表明,河道演變具有如下特點。(1)河道演變受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影響,而且人為因素的影響日益增強(qiáng)。50多年來,長江中下游河道演變直接受自然因素影響的同時,人為因素的影響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世紀(jì)60年代中期以前,人為因素主要是沿江干堤加固與新建、重點河段護(hù)岸工程加固與新建、灘地圍墾以及下荊江調(diào)弦口分流口門堵口建閘;第二階段為60年代中期以后至70年代,除堤防和護(hù)岸工程加固與新建外,實施了下荊江系統(tǒng)裁彎工程、分漢河段堵汊工程、重點河段河勢控制工程,以及碼頭、取水H、橋梁等工程;第三階段為80年代至2002年,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運(yùn)用、重點河段的河勢控制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興建、砂石開采等都對河道演變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第四階段是2003年6月三峽水利樞紐初期蓄水運(yùn)用以后,長江中下游的來水來沙狀況發(fā)生明顯變化,壩下游河道長距離的沿程沖刷開始呈現(xiàn)。人為因素對河道演變帶來有利和不利的影響。例如,河勢控制工程、裁彎工程及堵汊工程實施后,河勢得到控制,為進(jìn)一步實施河道整治工程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必要條件;宜昌至江口河段則由于20世紀(jì)80年代以來無序開采卵石等建筑材料,昔日卵石洲灘的自然地貌已不復(fù)存在,江心洲頭部卵石呈魚鱗狀排列的特征也已消失,如今枯水期只見卵石洲灘上遍布采石船廢棄的卵石堆,不利于洲灘的穩(wěn)定。(2)總體河勢基本穩(wěn)定,但局部河勢變化較大。
編輯推薦
《長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研究》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