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教育科學 作者:劉次林 頁數(shù):240
前言
近年來,教師職場生活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逐漸成為國際性的熱點話題。在我國,制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向縱深推進的兩大瓶頸問題之一,就是教師素質(zhì)能否有實質(zhì)性的提高。而在尋求教師素質(zhì)發(fā)展進路的探索方面,傳統(tǒng)的授受一知識型發(fā)展已日顯其局限,而教師在行動、對話活動中的合作一智慧型發(fā)展,則不斷展示出誘人的前景?! ∑鋵崳覀冊?0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關注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問題,并從教師的情感一人文素質(zhì)切入,展開了深入持久的研究。當時,結合國內(nèi)外師范教育的改革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趨勢,針砭我國傳統(tǒng)教師教育中情感一人格素質(zhì)的缺失,力圖突破傳統(tǒng)的教師教育模式,改變那種僅以提高教師學科水準和培養(yǎng)“效率性教師”的目標追求,倡導以發(fā)展教師的情感一人文素質(zhì)為核心的教師教育模式。我們初步建構起“情感師范教育”的理論,推出幾種有情感教育特色的教師教育理論與實踐模式,以便處理好師范教育的專業(yè)化、學術化與師范精神(教育人文精神)相悖離的矛盾,處理好師范教育的理論化與師范教育的實踐品格之間目益深刻的矛盾,尋找?guī)煼督逃母局既?。在理論探索中,我們凸顯了師范教育中起關系制衡作用的“人之生命關系”,重視開發(fā)教師的職業(yè)認知、情感和態(tài)度,重視教師創(chuàng)造熱情的激發(fā)、審美意識體驗、審美能力的生成以及教師自身生命成長的價值追求與生活體驗的過程,關注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對師范教育階段的特殊要求。我們的旨趣在于建構具有實踐品格的、鮮活的教師教育理論。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jù)作者博士后研究報告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全書共分13個章節(jié),具體內(nèi)容包括灌輸與對話的較量、“班組串換”德育實驗、你能把課講多深、由“美德袋”教育到“三維”德目教育、“禮之用,和為貴”、道德的要素與結構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劉次林,1964年生,湖南茶陵縣人。1984年畢業(yè)于湖南湘潭師范??茖W校,1992年獲西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1999年獲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2004-2006年于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現(xiàn)任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德育論專業(yè)委員會委員,
書籍目錄
導讀引言 多義的“教育”第一章 一堂課,一場轉變 一、明晰“主體”概念 二、制造“憤悱”環(huán)節(jié) 三、教育是一種學習 四、德育新定義 五、道德教育(學習)的工作機制第二章 灌輸與對話的較量 一、灌輸?shù)氖轿?,對話的崛? 二、灌輸與學校德育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三、對話與學校德育的契合障礙第三章 轉換思路,倡導服務 一、道德教育作為一種道德學習 二、教師的中介職能 附錄:倒水的學問:服務者的心態(tài) 三、德育中介的演變第四章 教師: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能夠·必須·應該 二、服務原則 附錄:教師的作為 三、“他山之石” 附錄:《死海不死》教學實錄第五章 教師的類型、境界和職業(yè)道德 一、四類教師 二、境界秩序 三、師德之魂:做“促進者”第六章 “班組串換”德育實驗 一、緣起 二、班組結構的教育力量 三、班際互訪:流動的教育場 四、“班組串換,機制創(chuàng)新”第七章 你能把課講多深? 一、德育的一道“鴻溝” 二、識記·思維·體驗 三、以體驗逾越鴻溝第八章 由“美德袋”教育到“三維”德目教育 一、德目與“美德袋”教育 二、“美德袋”教育遭受的挑戰(zhàn) 三、“三維”德目:德目教育的新思維第九章 誠實教育的思路與出路 一、絕對誠實教育觀 附錄:誠實教育20日學程 附錄:“誠實正直”教育實驗 二、相對誠實教育觀 附錄:相聲“假話世家”(片段) 三、誠實問題的心理學研究 四、“哥白尼”式的轉換第十章 “禮之用,和為貴” 一、禮“節(jié)” 二、禮“貌” 三、人際關系形式與禮的內(nèi)容 四、禮儀教育中要注意的問題第十一章 助人誰樂? 一、把別人當作自己,找準對方需要域 二、把自己當作自己發(fā)揮自己著力點 三、把自己當作別人,把握互惠得失度 四、把別人當作別人,顧及自尊與自主第十二章 德育:內(nèi)外互化,人己互惠 一、德,直也 二、德,得也 三、直,內(nèi)外互化 四、得,人己互惠 附錄:德國人闖紅燈之后 五、德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附錄:“家破人亡”的愛心大使第十三章 道德的要素與結構 一、道德心理 二、道德行為 三、道德境界 四、道德拓撲結構圖結語 一個有道德的人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為了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為學生選準學習的突破口,為課堂確定合適的聚焦點,營造民主、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有序、高效的學習過程,調(diào)控正確、順利的學習方向,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必要的指點。在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同時,教師如果能夠有計劃地逐步放手,最后完全可以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在錢夢龍看來,所謂“教學藝術,就是想‘方’設‘法’擺脫學生的藝術”②。他的“教讀”首先是基于學生的“自讀”,然后又要走向?qū)W生“全自主閱讀”。錢先生的“導讀”藝術使教師不教學生已經(jīng)會了的,只教學生不會的;對于不會的,也是想辦法教會學生自己學習。這種體現(xiàn)教師“服務原則”的思想在他教《死海不死》這篇課文的時候得到了特別充分的體現(xiàn)(詳見本章附錄:《死海不死》教學實錄)。 為了證明傳統(tǒng)的講讀法與他自己的導讀法的區(qū)別,體現(xiàn)導讀法的優(yōu)越性,錢先生進行了一次有意識的實驗:在兩個條件大體相同的班級,用不同的教法教同一篇課文《一件小事》?! ∠仍谝粋€班(對照班)完全由教師講授。時代背景、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一步一步,盡量做到“講深講透”,語言力求生動,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教師邊講解邊在黑板上演示有關內(nèi)容,學生也同時跟著做必要的記錄。講完后布置學生完成課后練習,在課內(nèi)做。由于教師做了詳細的指導,因此答案的正確率極高。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內(nèi)作業(yè))共用了4個課時。 在實驗班則采取學生自讀、思考、討論,教師只作重點指導的教法。先布置自讀,要求學生按課文后的習題所提示的幾個方面理解課文,并提出疑難問題。然后由教師把問題綜合起來,集中到學生提的一個問題上:“文章里的‘我’是不是一個自私的剝削者?”錢先生意識到,這個問題不僅是理解課文的難點所在,而且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而學生中存在對立的意見又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爭論的熱情。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