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傳

出版時間:2006-1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作者:張均  頁數:334  字數:250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作為20世紀中國最為徹底的唯美主義者,愛情既給張愛玲帶來了飛揚恣肆的生命歡悅之 感,又給她帶來了沉重的打擊。此后,她不再向自我以外的世界尋求完美……     張愛玲離開大陸以后的漫長生活。長期以來鮮為人知,她自己也疑心自己已被人遺忘,時間的流淌也在悄然改變著她,生活的重壓極大地限制了她唯美主義的人生追求,但也使她毫無顧及地沉湎于記憶與想象的自由與美麗。     她找到了一種與外部世界著即若離的位置感,她既在其中又在其外。

作者簡介

張均,1972年生,文學博士,現供職于中山大學中文系。

書籍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第一章 亂世天才夢  顯赫身世  童年,最初的記憶  母親,飄浮不定的身影  1938,逃離父親的家第二章 香港離亂  難堪的愛  從上海到香港  港戰(zhàn)經驗第三章 上海傳奇  職業(yè)生涯的開端  走在夢想的路上  “極有前途的青年天才”  傳奇年代第四章 傾城之戀  胡蘭成的出現  “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欲仙欲死第五章 塵埃落定  大難將至  永遠的傷痛  溫州,“我將只是萎謝了”  徹底破裂第六章 悄然出走  沉默年代  插曲:?;∨c兩部電影劇本  1949的特殊意味  傷心離別第七章 在美國,被遺忘的歲月  從香港到美國  第二次婚姻  花蓮、香港與邁阿密第八章 月光下的悲涼  舊作新改:悲涼之美  幽居歲月  夢回“海上紅樓”  在銀色的月光下【附錄一】張愛玲論【附錄二】張愛玲生平·文學年表增訂本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愛玲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2條)

 
 

  •   材料完整,文字也很優(yōu)美,讀起來有吸引力。。裝幀也很漂亮。。。里面的相片也很多。。再說句題外話,張愛玲的媽媽真是漂亮,里面有張相片拍得特別象電影明星。。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如果能有更多的機會,如果有如果,我想張愛玲的媽媽媽也能成就另一段傳奇,并且十分有可能超過她的女兒。。
  •   對于想了解張愛玲的人來說,它真的寫的很詳細。喜歡她的文字,雖然我看后沒有那么深刻的體會,但是因為喜歡她的性格,所以喜歡看她的書,最喜歡《傾城之戀》
  •   喜歡張愛玲,喜歡這本書,不管是內容還是版式設計都挺好
  •   在學校圖書館發(fā)現的。。當時看就覺得很棒。。本來對張沒特別感覺的。??赐旰蟆?。一下子對這個人有了極大的興趣。。有的看過她書的同學說她塑造的人物比較另類。但我看過這本書后卻覺得她很唯美。。而且書到的蠻快的哦~
  •   裝禎精美,內容上也很好,語言精準,有自己的研究心得,應該是不錯的研究專著。
  •   應該是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張愛玲的一生,和電視劇《上海往事》幾乎是一樣的內容,估計電視劇是以此為依據拍的,感覺還不錯,對張愛玲有了一些比較清楚的了解。
  •   讓人清晰地了解一代才女坎坷的一生,好!
  •   文章寫的還可以,只是印刷差了點。
  •   恩,資源很豐富啊!在很多的書店都沒有買到,不錯1
  •   裝訂質量還可以,有些錯別字,不知是不是正版的.
  •   選錄作品少
  •      我從前一直宣揚說我愛張愛玲,卻很慚愧連她的生平都搞不太清楚。看完這本傳記,不想評論傳記,倒是有些整段的愛玲文字的摘抄,似乎歸納與編纂的成分重了些。且不談這些,只談了解愛玲生平之后的感受。
       愛玲的人生最絢爛的部分在我看來是兩段,每一段都很短,一段是少年時代,母親陪伴在愛玲身邊那短短兩年時光,那時候母親送她上學校,陪她練鋼琴,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最平凡的孩子的快樂在愛玲那兒也顯得彌足珍貴;第二段就是愛玲在上海成名的時期,1943-1944年間,雖然這個時候時局動蕩不安,但是并不能阻礙這位懷揣“天才夢”的少女的崛起,她的大多數耳熟能詳的作品多是出于這個時期。與此同時,她遇到了胡蘭成,她的心“從塵埃里開出花兒來”。然而這個時期依然很短,只是兩年,隨著戰(zhàn)局的既定,胡不得不流離失所。張愛玲后來也輾轉離開了她深愛的上海,后來又遠赴重洋。
       我看張愛玲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經歷每每為之贊嘆,又為之扼腕傷心。上天賜予了她那么顯赫的家世,卻在她那個年代滿眼頹廢,上天賜予她那么敏銳的文藝天賦,卻在家庭中飽嘗感情的缺失,卻得不到母愛,得不到父親的理解,更受后母的冷待。童年時期似乎就鑄就了張愛玲的性格,內向的冷漠的,卻又對感情強烈渴望。水晶先生對愛玲有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張愛玲像蟬,外殼是極薄極脆弱的,可是內里的纖維卻很有韌性,一飛就隱身到極隱秘的樹蔭里去,人們無法忽略那震耳欲聾的震動聲,卻又不知道這震動來自何方。就是這樣一名女子在二十幾歲時寫下的文字,讓幾代人欲罷不能。
       讀完一本傳記,筆記不過寥寥四頁紙,我看著筆記,想起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啊。那么意氣風發(fā)的她是否能夠預見到她的后半生的風雨飄搖甚至可以說是潦倒呢?我想一定不會。家庭給了張愛玲厚重的歷史視野,卻缺失了親情,時代給了張愛玲機遇和經歷,卻也毀了她的愛情和與創(chuàng)作的土地。也許她的一生就像她給自己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的名字一樣——傳奇,但我更愿意稱呼她為一個為了愛人“低到泥土里”的平凡的小女人。
  •     我覺得作為傳記來說,作者從張的作品及與她相關的作品中回現張的生平并不是完全不可取,當然作者做了許多收集工作,但不可取的是這些是唯一的資料,沒有任何采訪,比如她的友人宋淇,沒有任何新的東西新的血液,充其量也就是把常人無法看全的資料分析并細數,并沒有太多的自我。
      
      而且,講到張胡的所謂“傾城之戀”,成篇章地摘用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未免有些太明目張膽與讓人不齒。對于這段感情,僅僅從雙方的文學作品中去推敲太過片面,張的《小團圓》或許提供了些許細節(jié),但畢竟不是自傳而是小說。就算兩者都是自傳,文學本身出于現實又高于現實,胡或許出于炫耀的成分更多地寫張,而張的隱蔽卻不允許她太多地表露自己。如若無第三方的 cross referencing,如炎嬰等,絕對無法平白展現發(fā)生過的事情以及此事對張一生的影響。
      
      而談到張與賴雅的婚姻,將之純粹歸結為經濟所迫未免太過倉促與淺顯,畢竟后期張對其的照顧算是情意盡至?;蛟S與作者本身的英文水平有關系,沒能夠分析更多張在美國的信息與資料。文中幾處與英文相關皆有相當初級的錯誤,如 seventh century 后中文寫 17世紀,我的八點鐘的灰姑娘 前英文排版為 My 80' clock Cinderella。既然攻讀博士學位,那幾年的功力或導師或其他閱讀者難道不能把這丁點錯誤更正;而且既然已經再版,編輯難道連這點小錯誤也要放到印刷出版后?
      
      不過,雖然說了這么多,書是看完了,也對張的生平有了更多認識,只能說感謝。
  •      有時,我會說自己不曾寂寞過,不曾孤單過??僧斪约红o思這一切時,才感知生活的落魄,不安。
      
       初知愛玲是在初中,好像是在初一,不得不說我的記憶不是太好而已。只知當時佩服于她的才華,在很小便能寫小說,而在當時的我,還不知什么是小說,說的有點夸張。只是不知該怎樣服了這個才女。時間飛逝時,才想去說說關于這一切時間的變化。聽哥以往說了這樣一句話,你說就一個普通女人值得這么多人鉆研她嗎,無聊啊。于是,對她也只是初始的佩服,連喜歡都不算。也許是因為走得太遠,生活離她生活的太遠。
      
       不曾想過,當今天,初上大學的自己,在無意間買了一本關于她的傳記后,就身為她的生活愛戀著。我喜歡她的無依無靠,喜歡她自理的生活,喜歡她的傲慢,喜歡她的不理世事,喜歡她的敢闖敢做,敢愛敢恨的精神,似乎在這一刻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那時很心煩,翻閱,只是為了排解心中不快之感。當讀著時,竟被所吸引??赡埽乙部梢匀怅J一番,生活的禁忌不過如此,我們需要創(chuàng)新。當我把那種驚人的想法告訴宿舍的姐姐時,她說了一句,你媽會同意嗎。似乎,在我們心中,什么事都是父母在做決定,無論是你認為好的,還是壞的。也許,心中還有點顧慮。打住吧,我不喜歡中國的教育,僅這樣。于是,她的無所畏懼也成了我喜歡的一點。主要是,她不會有任何的牽絆,去阻止她的追求,這點比現在的孩子好得多。
      
       無論她有過怎樣的生活,都只不過是過去。其實,我還是覺得,她的童年還是相當快樂的,和我相比至少要快樂。一直我不明白的是,自己為何這般不自信,當長大了解一些事后才知道你的很多很多東西,都是在小時候形成的,現在的我也不過是順著孩時的日子進行著。不可完全改變,卻必須做努力。后來的愛情,是我所敬佩的,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那句,在千萬人之中,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恰好就遇見并輕輕問一句,你也在這里嗎,很多人都在喜歡著。這愛,太神,神到,現在都在想著,人,為何會思念一個人,愛一個人。僅至后來的與賴雅,現在才明白,那種算是隔代的溫柔。我記得一個情節(jié),賴雅要求愛玲去見他女兒時,愛玲拒絕了,因為自己這個后媽,與女兒差不多大,而自己從小就不喜歡后媽這個詞。于是,雖然那種年齡的差距,但自己與美國丈夫的生活還是有著一定的溫存。我喜歡這樣的愛玲,似乎在做著,不問別人怎么看,自己開心的事。如果在如今的社會,或是在我生活的地方,那還不被傳瘋,并加上一個她是神經病的稱號,而自己的父母,也將是。不提,還是討厭這個社會亂七八糟的風言風語。
      
       靜默的以及靜默的地方。有人這樣說了她的歸去,“歸去,也無風語也無晴。”風亭正晚,離意已決。畢竟是紅樓中人,當知繁華落盡的古老演繹,她進入兩人幽居的狀態(tài),安然而自然。無人知曉的一個夜晚,她最終徹底歸去。無牽無掛,與人無欠,寡情之下,自有一種旁人難解的自然。于是,我的喜愛更加深切,我愛她的幽居,她的安然自然,她的無人知曉,她的無牽無掛,她的寡情。那種世事與我何干的境界更是我所愛。她的那句話,“在現實社會里,我等于一個廢物?!薄N也辉私獾纳鐣?,以及我不曾想了解的社會,都在訴說這一事實。她有著太多讓我產生共鳴的地方,于是,成了我現在想要了解的一個人。
      
       如果時間倒轉,一定要見識一個與自己相仿的人。帶著好奇的影子。
      
       這一世的愛玲,一世的寂寞奇跡,因為,她比煙花寂寞。
      
  •     發(fā)現張愛玲,堪稱是文學史上一個顛覆性事件。
      
      在很長時期里,張愛玲被歸入小情緒類作家,因趣味有限,堂廡不大,常被文學史教材忽略。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人們發(fā)現,這些教材真正秉持的并非文學標準,而是政治標準時,人們開始反其道而行之。
      
      中國人是喜歡才女的,因為在佩服之外,還可以意淫。所以國破家亡時,會冒出個賽二爺,歷史波折時,小鳳仙也成了知音,我們似乎很難擺脫對歷史的戲謔式消費,仿佛不在悲劇中添加一份男女之情,它就失去了感人的力量。
      
      于是,人們翻出了凌淑華、林徽因,但不得不說,她們創(chuàng)作的檔次實在太低了一點。
      
      張愛玲能屹立不倒,在于兩點,首先是她經歷傳奇,相貌不差,幾乎可歸入紅顏薄命之流,第二,她對生命有感慨,對世界有批判,在某種意義上承繼了“五四精神”,即堅持從個人的視角去關照世界,她沒有被革命、主義所誘惑,她看到的世界就是男人庸俗、女人更庸俗,這超越了她的時代。
      
      推究起來,張愛玲是中國第一個有點現代情緒的作家,她自始至終關注著這樣的吊詭:為什么一個男人上午會慷慨激昂,為正義、理想而呼喊,幾個小時候在風月場中卻又如此投入?究竟哪個是戲劇,哪個是真實呢?人與他所在背景之間相互欺騙,于是便構成了整個歷史。
      
      每個讀者從張愛玲中都能得到一點感受,她仿佛是現代社會的成人禮——一切可以用最實際的方式加以解釋,我們的每次沖動,都可以在社會場中轉化成交易。然而,張愛玲是不承擔超越這個世界的義務的,她就是嘲諷者,這個姿態(tài)與身位,確實很現代。
      
      然而,如果誤以為張愛玲是現代主義,那就大錯特錯了,她不過是將傳統(tǒng)的人文精神投射到半現代的世界中,此外她并沒找到一個恰當的陳述方式,所以,她的寫作緩慢、典雅而持重,有時甚至會沉入女性嘮叨中。
      
      不讀張愛玲,容易無趣味,過讀張愛玲,容易無自我。
      
      必須正視這個現實:張愛玲的被發(fā)現,事實上是一個顛覆事件,是人們背叛教科書外時的意外發(fā)現,而任何反叛,很難理解為審美沖動,所以,對張愛玲的過度闡釋,往往超越了作為一個作家所愿意擔當的。當解釋出現困境是,我們只能說“才華”、“感受”、“天分”,其實,這種說法對誰都有效,我們往往沉浸于美學道路之爭:文學究竟該是唯美的,還是應該功利?于是就忘掉,張愛玲無非是文學之美中的一種而已,她同樣承擔不了過多的激情。
      
      本書梳理了張愛玲的人生脈絡,試圖為她的創(chuàng)作找到注腳,以解決她為什么會這樣寫的問題,但這樣的理路,顯然永遠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但對于拓展閱讀張愛玲的趣味,頗有幫助。
      
  •      想要了解一個遠逝的作家,最直接的就是去看傳記吧?選擇哪一本傳記也就直接影響到你對這位作家的態(tài)度。
       在還讀不懂張愛玲的時候,老是覺得她怪異,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走近她。多年以后,終于讀懂了她的那縷詩魂,便是無盡的好奇。她的軼事我聽得很多,傳記卻只有這一本。那些軼事讓我遠離,這本書卻讓她變得那么親近。雖然不知道所寫是否都是真的,不過還是感謝張均把這些寫得看上去很真實。
       他寫的應該是成功的吧,至少,看完它,使我也有了了解她的錯覺,讓我越發(fā)地想看她。她的自傲她的淡然是那樣的迷人。她不會有太多的朋友,她和我們不是同樣的人,她有著我們承受不了的悲傷,卻美得讓人允許她的存在。
       她與胡蘭成的愛情不被人認可,可是因為是她的,我沒法說不該??墒牵蚁胝f,是他讓她偶然下凡成為了普通的女子。也因為有他們的愛情,才讓我更加明白她?!拔蚁脒^,我倘使不得不離開你,亦不致尋短見,亦不能再愛別人,我將只是萎謝了。”我喜歡這樣的張愛玲,有愛亦有憐。每一段愛情,都不可能在說分手那刻就真的戛然而止的。分手后的張愛玲還是和胡蘭成通信,還在為他寄錢,淚流滿面地喊出“蘭成”就再說不出話來。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了一年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毕矚g這樣的她,愛則柔腸百結,不愛則干脆果斷,斷難回頭。
       她是沒有錯的,用張均的話說是“人世蒼涼,一個女子愛錯了人,可她并沒有過錯!”說胡蘭成不值得愛也好,說他不懂得珍惜也罷,他終究沒有和她“生死契闊,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我寧愿相信,曾經的他們有過愛,在于張愛玲,這一點是不值得懷疑的,而至于胡蘭成,他臥在鐵軌上,喊著“愛玲”至少也是個證明。
       更多的評論是說這段情斷送了張愛玲,她因他而萎謝了??墒?,在我看來,她從未想萎謝,后期的低迷更多的是因為時局的變化,她擁有的上海已經不存在,她突然沒有了存在的位置。他對她的打擊很大卻不足以讓她失去自己,后期的她,只是被時代出賣了。晚年的她淡了,淡到了完美,是厭倦了也好,是習慣了也罷,她更加的張愛玲了。
       有些矯情,但是還是想說:謝謝張教授讓我找到了張愛玲。
  •     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最近讀完了張愛玲傳,印象最深刻的是張胡之戀,與胡蘭成的傳奇愛情常被人關注,同時這一時期也是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最高潮。在與胡蘭成決裂后,張愛玲更加孤僻,曾移居美國,幽居淺出,孤獨生活,最后死于洛杉磯公寓。這個女子生命的后半段可謂悲慘令人心痛。富有才情的張愛玲性格孤傲、冰冷,不食人間煙火,與胡蘭成這個年長她很多的汪偽政府的政府要員的相識相戀也頗為傳奇。張與同樣才情橫溢又能喜言會道的胡相識,精神上得到了無盡滿足,因為在茫茫人海終于尋到了知己。她不在乎胡已有妻,人生在世稍縱即逝,知己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在這樣的關系中也相當快樂。后胡與張的婚姻也是順其自然,不過我認為其實沒有這個婚姻的話一切也許會更好,當然人間事沒有如果。胡希望的是歲月靜好,現世安穩(wěn)??墒且廊桓牟涣孙L流才子的習性,依然處處留情,后又有了小周和范秀美,最終張胡決裂,但是即使在分開最后一面后,張依然給胡寄信寄錢,直到一年多后才決絕的斷裂。后面張孤僻的性格使張更加冷漠,這個女子一生悲慘,令人痛惜。
      
       其實有些感覺這個傳記完全是站在張的角度,對胡的看法有些太主觀。其實愛情本來是兩個人的事,無關于其他。他是漢奸也是歷史決定的,但他就是她內心的最可人的男人。并且一段感情即使再深刻再傷悲也不會用一生的時間緬懷,我們刻骨銘心,我們深受傷害,我們可以時?;貞?,依然留戀但是生活也會依然美好依然很好,并不會因為一段感情就要暗淡一生。在張遺作《小團圓》的很多評論 可以看出完全顛覆了張迷的美好憧憬,她畢竟只是個平凡女子,讓人憧憬認為美好浪漫的一段戀情也許只是文人的一段風流感情,不管如何,她用過心,愛過了就夠了,要的不多就會覺得美好。
      
       娶了紅致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后的,張的這一句極為精辟的深入情感本質。女人于愛,往往是身與心得完全投入,對一段感情很久也難以釋懷,他們也許認為真正的愛只有一次,就用盡全力去愛,反而遍體鱗傷,蚊子血或飯粘子的下場都不怎么好。女人習慣往后看,男人卻會一直往前看,我們可以愛一個人同時也愛另一個,并且可以在傷的再痛的感情中迅速整理好自己,迎接下一次感情。雖然現代人不再追求一生一世,??菔癄€,但是真正動情的感情還是難免于此。于己于心只有自己內心最清楚。現在的感情隨隨便便便可以得到,也顯得不那么金貴,固然也不用心對待了,女人表面上也如男人一樣可以不費力氣的往前看了,有句話是說不愛的愛情永遠不會變壞,所以,我們調情,我們曖昧,卻永遠不要相愛。真正可以做到這樣嗎?這句話只能問一下自己的內心了。
      
       人生事感情尤為糾結,讓人看不清,道不明。我們有愛人的能力,同時也要有愛己的能力,動了真感情難免受傷,不如學著好好愛自己愛生活,愿歲月靜好,紅白皆美。
      
      
  •     張愛玲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孤傲、靈動,卻也終歸只是一個女子。女人的愛是一生一世,是完美,身與心的完全投入。男人是喜新厭舊的動物,我愛你也同時愛著別人。其實這并無可厚非,作者是張迷,完全站在張阿姨的角度了,有些對胡蘭成的表述太過主觀化。一世一瞬的愛戀值得回味一生,不管是于胡還是于張,都是愛過了,只是兩個人處理感情,對愛的理解不同罷了。
      紅玫瑰與白玫瑰選擇了哪個的結局都一樣令人感傷。
  •     每次上著無聊的語文課是就偷偷拿出來看
      不覺得這像是一部人物傳記
      而是張愛玲的另一部小說
      只不過主人公是真實存在的
      不管她是多么的才華橫溢、與眾不同
      她的愛情也終究免不了落入俗套
      她悲劇也在別人的故事中不斷上演著
      她也是個簡單的女人
      需要一個懂她、愛她的男人
  •     賴雅沒有給張愛玲帶來的第二春,李安帶來了——2007年,張愛玲乘著《色.戒》的東風又結結實實的火了一把。隔壁的女生突然跑來管我借內本其實并不全的《張愛玲全集》,還沒來及還我,又被別人預約了。所以說時尚的終極趨勢是復古,只不過在時裝界的周期是二十年,而在文學上,讓我算算,至少張愛玲女士等了65年。
      
      雖然原則上不讀人物傳記,但是潮流嘛,碰上了就順便趕趕。前幾天去圖書館,走的時候順手捻了本《張愛玲傳》,本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八卦精神,居然一晚上就看畢?!督疰i記》里,只不過寥寥萬字就把曹七巧的一輩子交待完了,現在看來即使張愛玲本人也不過如此,談人生確實還不如談談三十年前的月亮更讓人釋懷。
      
      似乎有這樣一條規(guī)律,在數理化自然科學方面能嶄露頭角的牛人幼時多遲鈍——至少在學業(yè)上的表現是差強人意的,而走上文學藝術路的天才大都早慧。十二歲便能戲說紅樓夢并且寫下了“人生聚散,本是常事,無論怎樣,我們總有藏著淚珠撒手的一日吧” 這樣文字還是應當被視為天才的。大概主要是政治原因,四十年代也算是紅極一時的張的名字從沒像夏衍巴金丁玲們一樣以正式的姿勢出現在中小學教材中,以致于我知道張愛玲其人還是通過趙薇演的一電視劇《老房有喜》。后來無意間讀過她的作品后,覺得可以配上才華橫溢這詞,相比之下,撇開意識形態(tài),巴金的家春秋雖然被叫做是時代巨著,但更像是干苦力般修煉出來的,所以叫文字巨匠了。我一直疑惑她怎會名氣淡淡,至少還是有資本像90年代瓊瑤阿姨和2006年的李宇春那么紅的嘛。而現在才知她確實曾經紅遍了整個上海灘,而且五六十年代在香港臺灣紅的更為久遠呢。
      
      名門出身-〉早慧-〉家庭變故+親情缺失-〉亂世-〉成名-〉短暫的愛情-〉遠走他鄉(xiāng)-〉潦倒-〉老來孤-〉孤獨離世 有幾個人的一生能像這樣天生一副劇本范兒呢?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文不傳奇人傳奇啊!
      
      張愛玲和胡蘭成,恐怕是被人八的最多的,但其實可供考據的卻并不多。張本人基本上把這段給過濾掉了,而胡蘭成的《今生今世》里為自己辯解和賣弄的成分又太大。忘了哪位圣賢說過:倘若張愛玲愛上的是一位量子物理學家,哪會生出這般是非來!
      
      張愛玲的文字不像亦舒般頗具實用性,很多都能列出來當指南。因為深刻和犀利,我的態(tài)度一向是敬佩大于喜歡,敬而遠之的那種,對于其人,也是慨嘆的成分居多。關于張的性格,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當是“我行我素”和“冷漠”“刻薄”之類。我看完《傳》之后印象最深的有兩處:一是在港大讀書期間,戰(zhàn)爭使她失去去英國牛津大學讀書的機會。理想化為泡沫,對此她卻沒有連抱怨的熱情都沒有,只是又平靜地回到上海。正如她從來不關心國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大義。因為在她看來,這是很自然的?!吧绱舜嗳?,又有誰來同情這個世界呢?”
      
      再一就是,跟胡蘭成的關系中,胡來找她時,作為汪偽方面的人物就已名聲不濟。但是張愛玲的價值觀與常人不一樣的地方也正是我最喜歡的,“比如看待男子,她眼中的‘完美’是指它是否有足夠的聰明與機趣,是否有應付裕如的才情與智慧。而其他的,比如職業(yè),品行,信仰一類常人常常顧及的東西,在她倒未見得重要?!比嘶畹竭@樣純粹的地步,在任何時代都不容易吧。
      
      
      但這本張均著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的《張愛玲傳》實在不值得一讀——哦耶我憋到現在終于可以說這句話了——我是說這本書寫的很差。全篇基本上就是把張愛玲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和胡蘭成的今生今世和相關的一些人回憶張愛玲晚年的文章拿過來抄,我判斷全書有50%為直接引用(還無恥的不加引號),40%為原文改寫(就是我們小學常練習的第一人稱轉化為第三人稱),考據的并不高明,僅有的幾處個人評論也沒什么新鮮的個人見解,只是反復叨念著“唯美主義者”。所以我用了一個晚上郁悶的讀完,只當了解一下這個傳奇女子的生平。
  •     本來想給較差,不過想到也不是每個有張愛玲全集的人都會仔仔細細地翻閱研究的,就給個還行吧.
      
      在前半本書,這本書的寫法是:有差不多1/5引原文,1/3把張愛玲散文里的"我"改為"她",其他一字不易.但是對于熟悉張散文的來說,對這第2種行徑簡直不可忍受:你作者這么做的意思就是讓那些沒看張散文的人以為這話是你寫出來的是不是?
      
      大倒胃口.
      
      后半本書好點.畢竟張晚年根本就不談她那些前塵往事,也就沒有什么好引用的.
      
      想想出本張的傳記也不容易,那么低調,身后也沒留下可供大肆八卦的只言片語.作者偶爾也出來冒幾句自己的觀點,但都沒什么亮點,平平.
      
      我是個不怎么看傳記的人,特別是作家的,總覺得撿別人揀剩下的不如直接去看作家的第一手材料.所以也就不知道是否作家的傳記都得要這樣寫?
      
      另外書我是在卓越買的,但是居然出現了很離譜的錯別字.
      
      印象中為作家作傳評論很好的也就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不知還有哪些可歸為"經典"?豆友們來聊聊?
      
      
  •   是誰點的沒用的?你寫個試試?
  •   Mark.
  •   “不讀張愛玲,容易無趣味,過讀張愛玲,容易無自我”這句話說的好
  •   或許正是這段不完滿的愛情成就了現在的張愛玲,一切早已塵埃落地,她留給我們的是她用心寫出關于愛情的種種回憶!
  •   有點喜歡這本書了
    想要看看
  •   我看過的傳記不多?!疤K東坡傳“的文字似乎稍微有些拗口,不知是不是林先生長期呆在國外的原因。
  •   同感
    真是由他來映襯張的天才了...
  •   我只看了第一章,結果發(fā)現許多都是《童言無忌》和《私語》的原句,簡直不敢相信會有這樣寫傳記的。貌似余斌版的《張愛玲傳》是比較好的,我兩年前讀過。
    《蘇東坡傳》我沒看過,昨天翻了一本《李賀傳》,作者的文筆倒是不錯,有種講故事的感覺。
  •   剛開始看覺得還不錯,后來看胡蘭成的《今生今世》發(fā)現基本都是抄的原文
  •   大多傳記等於八卦而已
  •   對啊,而且還發(fā)現作者敘述有點自相矛盾的地方,挺厚一本書,好多原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