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方志輯佚

出版時間:1997-12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作者:劉緯毅  頁數(shù):440  字數(shù):42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地方志源遠流長,涵廣事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可概括為:濫觴于兩漢,興起于六朝,發(fā)展于隋唐,完備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但于宋代推行雕板印刷之前,包括地方志書的漢唐文獻典籍,僅憑手寫傳鈔,故社會流傳受到極大限制。至于宮內(nèi)所藏孤本秘籍,在歷代社會動亂中,屢遭浩劫,毀失情況亦亟嚴重。隋代牛弘曾列舉古籍“五厄”:一為秦皇之焚書,二為王莽之燔宮,三為董卓之禍亂,四為劉(淵)石(勒)之陷洛,五為蕭繹之毀書。南宋胡應麟則歷數(shù)周隋以來復有“五厄”,大業(yè)、天寶、廣明、靖康、紹定,通前為之“十厄”矣!以故,早在南宋時鄭樵即惋嘆“自漢以來,書籍至于今日,百不存一二?!敝劣诘胤街緯虍敃r鈔本既少,亡佚尤為慘重,留傳至今者,僅千分之四五耳。實為我國文化史上一大遺憾。    不幸中值得慶幸的是,六朝唐人史注、唐宋類書、地理志以及文集筆記等,多征引漢唐方志的一些記述。由此引發(fā)后代有識之士,對其進行輯佚??盀椤傲愎缢殍?,彌足珍貴”。    元末明初陶宗儀,博覽古學,著述等身。其《說郛》采摭古籍六百余種,其中漢唐方志即達四十二種。此為輯佚方志之嚆矢。清代輯佚之學大興,王漠《漢唐地理書鈔》輯地理志及方志二百四十九種。惜付梓時僅存七十種,其中方志十七種。陳運溶《麓山精舍叢書》收輯漢唐方志二十九種,王仁俊《玉函山房輯佚書續(xù)編》收輯宋前方志五十五種。此外,張澍及魯迅亦輯秦隴、會稽古志十六種。以上諸家從古籍中悉心鉤沉,使人們得以窺見漢唐方志端倪,功不可沒。但限于當時歷史條件,諸如秘藏館閣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以及罕見的宋元方志、均無從獲見。即如《齊民要術》、《政和本草》等子書,亦未能利用。致使輯佚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遺漏。上述輯佚除卻重復,共輯方志近九十種,約六萬余字。    七十年代后期,我國撥亂反正后,百廢待興。為使?jié)h唐方志佚文得以較完整地集中展現(xiàn)出來,我于整理古籍之余,著意對此進行輯錄。以后雖致力新編《山西通志》的編纂,此項工作亦未中輟。十余年來,從四十余種、六千余卷類書、地志、史書、子書中,共輯出漢唐方志四百四十種,約四十萬字。內(nèi)容涉及今陜西、甘肅、寧夏、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云南、貴州、四川等二十三個省、市、自治區(qū)五百余縣的地理沿革和自然、社會狀況。其中不乏重要和珍稀的歷史資料。    如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志》“夷洲”條,以四百二十余字,詳記臺灣的地形、氣候、土壤、植被、農(nóng)業(yè)、漁業(yè)、民俗、風情,是我國關于臺灣地理的最早記述。有力證實早在一千八百年前,臺灣即是我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如宋雷次宗《豫章記》中關于東漢建立廬陵郡、鄱陽郡及上蔡、永修等六縣的記載,《后漢書·郡國志》及《元和郡縣志》均失載,對理清今江西省及其有關縣的建置沿革至關重要。    在生產(chǎn)、科技方面,南朝鄭緝之《永嘉記》“養(yǎng)蠶”條,除寫蠶的品種、特征、生長習性外,并介紹飼養(yǎng)經(jīng)驗及病害防治,反映我國古代養(yǎng)蠶業(yè)之發(fā)展水平。再如東漢楊孚《臨海水土記》載錄臨海地區(qū)魚類四十余種,并介紹其不同生態(tài)特性,說明當時利用海洋資源已具相當水平。又如南朝宋《豫章記》“豐城縣”條關于煤炭的記載,系我國長江流域最早的煤炭紀實,亦為煤炭史的重要一頁。    至于西漢辛氏《三秦記》“沙角山”條關于沙漠地帶鳴沙現(xiàn)象的描述,是世界上鳴沙現(xiàn)象最早的科學紀實,已引起地理學界的重視。三國吳顧啟期《婁地記》關于太湖洞庭山溶洞的生動寫真,南朝宋段國《沙州記》揭示的雀鼠同穴與沈懷遠《南越志》記載的蛣蟹共生現(xiàn)象,山謙之《南徐州記》關于南沙縣海岸堆積地形變化的實錄,均系我國古代地理學之重要資料。    此外,漢唐方志中尚載許多立德、立功、立言之歷史人物,其嘉言懿行,或軼聞趣事,對了解古代精神文明亦有裨益。僅舉以上幾例,已可窺視向被譽為“一方全史”之地方志的一斑?,F(xiàn)將散存古籍中的漢唐方志佚文發(fā)掘整理出來,無疑對研究我國地理學史、手工業(yè)史、經(jīng)濟史、農(nóng)業(yè)史、科技史、文化史、地方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特別在當前全國普遍修纂社會主義新方志的熱潮中,該書能為各地提供鮮為人知的地方史料,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但也應該看到,受階級和歷史的局限,其中亦羼雜封建、迷信和荒誕不經(jīng)的成份,我們應以一分為二的態(tài)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始能古為今用。    前中國地方史志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地方志舊志整理工作委員會主任董一博同志,于一九八四年全國舊志整理工作會議上,曾對此項輯佚工作極為支持。其后,一九八六年舊志整理委員會在杭州研究《中國方志大辭典》編纂方案時,仍垂詢此事?,F(xiàn)多年宿愿雖得了卻,而董老業(yè)已謝世,每念及此,感慨不勝。    當代著名方志學家傅振倫先生,對輯佚之學向亟重視。九十高齡猶導引后學親撰序言,著實令人感動。謹表謝忱。    在當今商品大潮中,學術著作出版之難,學人多有感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明知出版此書不會給他們帶來經(jīng)濟效益,但以繁榮學術研究為重,仍予出版。值此付梓之際,特向出版社諸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書籍目錄

海報設計是一門特別強調(diào)語言表達個性的藝術,而我們給他設定一個主題,便有了一個共通的平臺。 海報原本屬于戲劇、電影等演出或是球賽活動的招貼,他基本功能就是“告知公從”所質(zhì)劃一項海報設計大賽也還是有與公眾溝通的想法。 未來學學者把“吸煙與健康”的矛盾列為未來世界的十大難題之一,但至今未有科學家將之納入不可解決的絕題范疇??茖W的發(fā)展需要樂觀、信念和想像力,亦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需要有創(chuàng)造的想像力,這才標志著科學技術的真正進步”。 需要正視也是不可否認的是,一部煙草發(fā)展的歷史,其本身就是人類為解決吸煙與健康的矛盾而懈努力奮斗的歷史。 從過濾嘴的出現(xiàn)到混合型卷煙,到現(xiàn)代的減害降焦技術,科技進步在逐步解決吸煙與健康這對百年矛盾上的成就是世人共見的。三秦記(漢辛氏撰)云陽記(東漢王褒撰)冀州風土記(東漢盧植撰)陳留風俗傳(東漢圈稱撰)哀牢傳(東漢楊終撰)巴郡圖經(jīng)廣陵郡圖經(jīng)(東漢王逸撰)九江壽春記(東漢朱瑒撰)交州異物志(東漢楊孚撰)臨海水土記(東漢楊孚撰)陳留耆舊傳(魏蘇林撰)陳留耆舊傳冀州論(魏盧毓撰)冀州論(魏何晏撰)汝南先賢傳(魏周斐撰)宜陽記(魏阮籍撰)秦記(魏阮籍撰)瀨鄉(xiāng)記(魏崔玄山撰)桂陽記(魏楊元鳳撰)三州論(魏蔣濟撰)西河舊事關中圖漢中記洛陽記上黨記江東舊事三田記(蜀誰周撰)益州志(蜀譙周撰)巴蜀異物志(蜀譙周撰)永昌郡傳婁地記(吳顧啟期撰)荊揚已南異物志(吳薛瑩撰)南州異物志(吳萬震撰)會稽土地記(吳朱育撰)會稽先賢傳(吳謝承撰)吳都記吳先賢傳(吳陸凱撰)吳地記(吳環(huán)氏撰)吳縣記(吳顧微撰)吳興錄(吳韋昭撰)三吳郡國志(吳韋昭撰)豫章舊志(吳徐整撰)豫章列士傳(吳徐整撰)桂陽先賢畫贊(吳張勝撰)臨海水土物志(吳沈瑩撰)廣州先賢傳(吳陸胤撰)河南十二縣境簿河南郡圖經(jīng)晉中州記洛陽記(晉陸機撰)洛陽記(晉華延雋撰)洛陽記(晉楊佺期撰)洛陽宮殿簿洛陽宮地記洛陽宮舍記洛陽故宮名汝南記(晉杜預撰)陳留志(晉江敞撰)雍州記(晉裴秀撰)西京記(晉戴延之撰)關中記(晉潘岳撰)冀州記(晉裴秀撰)冀州記(晉荀綽撰)中山記(晉張曜撰)濟陽錄兗州記(晉荀綽撰)齊地記(晉晏漠撰)齊記(晉伏琛撰)魯國先賢傳(晉白褒撰)三齊略記濟北先賢傳吳記分吳會丹陽三郡記吳郡記(晉顧夷撰)永世記廣陵耆老傳廣陵烈士傳(晉華鬲撰)三吳土地記(晉顧長生撰)徐州記吳興山墟名(晉張玄之撰)會稽記(晉賀循撰)會稽先賢像贊(晉賀氏撰)會稽后賢傳(晉鐘離岫撰)永嘉流人名九江圖(晉張須無撰)潯陽記(晉張僧監(jiān)撰)潯陽錄荊州記(晉范汪撰)荊州記(晉庾仲雍撰)荊州先賢傳(晉高范撰)荊州土地記武昌記(晉史簽撰)宜都山川記(晉袁山松撰)楚國先賢傳(晉張方撰)湘州記(晉庾仲雍撰)湘中記(晉羅含撰)長沙耆舊傳(晉劉或撰)交廣記(晉王隱撰)交廣記(晉黃恭撰)交廣二州記(晉王范撰)交州記(晉劉欣期撰)交州雜事廣州記(晉裴淵撰)廣州記(晉顧微撰)廣州記珠崖傳(晉蓋泓撰)巴蜀志(晉袁休明撰)巴漢志南中志(晉魏完撰)南中八郡志異物志南方草物狀(晉徐衷撰)涼州記(后燕張資撰)涼州記(西涼段龜龍撰)涼州異物志西河記(西涼段龜龍撰)京口記(宋劉損撰)南徐州記(宋山謙之撰)吳地記(宋董覽撰)吳郡地理記(宋王僧虔撰)揚州記(宋劉澄之撰)江左名士傳(宋劉義慶撰)丹陽記(宋山謙之撰)徐州地理志(宋劉成國撰)徐州先賢贊(宋劉義慶撰)徐州先賢傳義興記(宋吳穆之撰)會稽郡十城志會稽記(宋孔靈符撰)吳興記(宋山謙之撰)永嘉記(宋謝靈運撰)永嘉記(宋鄭緝之撰)東陽記(宋鄭緝之撰)錢塘記(宋劉道真撰)臨海記(宋孫詵撰)宣城記(宋紀義撰)壽陽記(宋王玄謨撰)豫州記(宋劉澄之撰)南雍州記(宋郭仲產(chǎn)撰)荊州記(宋盛弘之撰)荊州記(宋劉澄之撰)荊州記荊州圖副武昌先賢志(宋郭緣生撰)始安郡記(宋王歆之撰)湘州記(宋甄烈撰)湘州記(宋郭仲產(chǎn)撰)湘州營陽郡記武陵先賢傳南康記(宋鄧德明撰)南康記(宋王韶之撰)南康記江州記(宋劉澄之撰)豫章記(宋雷次宗撰)鄱陽記(宋劉澄之撰)臨川記(宋荀伯子撰)尋陽記(宋山謙之撰)尋陽記(宋王縝之撰)潯陽記益州記(宋任預撰)梁州記(宋劉澄之撰)沙州記(宋段國撰)仇池記(宋郭仲產(chǎn)撰)秦州記(宋郭仲產(chǎn)撰)齊地記(宋解道康撰)齊地記始興記(宋王韶之撰)南越志(宋沈懷遠撰)交州記(宋劉澄之撰)交州記(宋姚文咸撰)交州記吳地記(齊陸道瞻撰)吳地記南兗州記(齊阮敘之撰)漢南記(齊張瑩撰)武陵記(齊黃閔撰)沅陵記(齊黃閔撰)沅川記(齊黃閔撰)南陽先賢傳京邦記(梁陶季直撰)建安記(梁蕭子開撰)南雍州記(梁鮑至撰)雍州記荊南志(梁蕭世誠撰)益州記(梁李膺撰)益州記武陵記(梁伍安貧撰)武陵記建康記(陳姚察撰)建康宮殿簿吳郡緣海四縣記國山記(陳陳暄撰)江乘地記(陳是乘民撰)會稽地志(陳夏侯曾先撰)淮南記安城記(南朝王孚撰)廬陵異物志(南朝曹叔雅撰)江陵記(南朝伍端休撰)荊州地理記荊南圖副南荊州記湘州記湘東記長沙志南兗州記(阮升之撰)揚州記(阮升之撰)南方異物志三晉記(北魏王遵業(yè)撰)三晉山險記徐地錄(北魏劉芳撰)徐州記(北魏楊嘩撰)彭門記洛陽地記陽城記趙記(北齊李公緒撰)鄴都故事(北齊楊楞伽撰)鄴城記西京記(北魏崔鴻撰)西京記(北周薛實撰)長安記三齊記(張朏撰)齊州圖經(jīng)青州先賢傳太山郡記隴西記雍州圖經(jīng)京兆記京兆舊事長安圖冀州圖經(jīng)洺州記故安圖經(jīng)上谷郡圖經(jīng)幽州圖經(jīng)趙記(邢子勵撰)襄國記洛陽記洛陽圖經(jīng)魏郡圖經(jīng)東郡圖經(jīng)弘農(nóng)郡圖經(jīng)隋陳州圖經(jīng)(隋郎蔚之撰)淮陽圖經(jīng)江都圖經(jīng)丹陽郡圖經(jīng)淮陰圖經(jīng)宣城郡圖經(jīng)(復州)圖經(jīng)(襄州)圖經(jīng)襄陽風俗記續(xù)襄陽耆舊傳(唐陸龜蒙撰)湖南風土記朗州圖經(jīng)唐開元(朗州)舊記五溪記長沙圖經(jīng)茶陵圖經(jīng)衡山圖經(jīng)(灃州)圖經(jīng)(道州)圖經(jīng)嶺南異物志(唐孟琯撰)南??鞒标柵f圖經(jīng)羅州圖經(jīng)(康州)舊圖經(jīng)續(xù)南越志邕州圖經(jīng)臨桂圖經(jīng)郁林異物志附:五代方志婺州圖經(jīng)豫章記(南唐涂廙撰)引用書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唐方志輯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