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作者:宗性,道堅 主編  頁數(shù):92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分為三大塊內容:第一塊是關于楊曾文先生的生平事跡與著作介紹;第二塊是有關禪宗的研究;第三塊是有關佛教史的研究。這三大塊內容,與楊曾文先生的研究成果是吻合的,由此可以作為楊先生七十壽誕的最好賀禮之一。楊曾文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學者,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自己培養(yǎng)的佛教史專家。楊先生治佛教已經(jīng)40余年,正如書中采訪人所記,他的成果涵括了中日佛教的大部分領域。 這本匯集66篇論文的論文集,是一本中外學術界合作的精品。

書籍目錄

楊曾文先生簡歷和著作目錄楊曾文先生和《六祖壇經(jīng)》研究跟隨曾文老師學習的日子榮譽學部委員楊曾文先生訪談以平常心做不平常事——訪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曾文先生行政上的所長學問上的老師楊曾文與中日佛教學術會議關于禪宗牧牛圖的兩個問題——從《增一阿含經(jīng)·牧牛品》說起關于真字《正法眼藏》諸問題略說中國佛教南北禪宗的異同慧能“無念”禪法及其修學意義《六祖壇經(jīng)》的基本禪法思想及其歷史意義試論慧能《壇經(jīng)》的教學風格禪宗無相懺悔的理論與實踐禪宗“心地”思想的演變——兼談《壇經(jīng)》和《曹溪大師傳》的心性論《傳法寶記》的作者及其禪學思想行進中的中國禪宗——從達摩、慧能到百丈此《觀心論》與彼《觀心論》神會禪法思想評析《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與宗密的禪宗史觀仰山慧寂生平事跡略考隨機施教——試論楊岐方會禪師的教學方法唐志勤禪師生平重考惠洪禪學的人間性格真歇清了及其黑水城本《劫外錄》明教契嵩禪師儒佛會通論中峰明本的看話禪與工夫論浮山華嚴寺朗目本智禪師評傳雪關智閣生平交游考略臨濟高僧破山禪師游學江南及其禪學性格的養(yǎng)成大圓滿法及其與禪宗的關系中國對《法華經(jīng)》思想的接受“空”與“無”——從佛教思想史角度的審視中印文化互動與隋唐的佛教創(chuàng)宗及學術文化中日佛教學術會議(1985—2003)宋元明清佛教史論綱法顯攜歸之《大般泥洹經(jīng)》的譯出與晉宋之際中國佛學思潮的轉向鳩摩羅什與真諦入華前后命運同異之比較論梁武帝——“我為什么會是一個佛教徒”日嚴寺考——一兼論隋代南方佛教義學的北傳廬山東林寺大律師熙怡大師考九華山金地藏斷想三則論法照凈土思想的特色天臺宗的觀音論:以天臺對《觀音菩薩普門品》的詮釋為中心湛然與中唐天臺宗風的揀擇論《華嚴經(jīng)》、華嚴宗對禪思禪詩的影響論不空的判教思想明末遺民的佛教思想清初禪宗之社會角色與文化認同一清世祖倒向禪宗之現(xiàn)象略析清代順治朝度牒制度的嬗變及原因在激進與保守之間一一慈航與太虛和圓瑛之關系探析近代漢傳密教復興背景下悉曇典籍的撰述與傳播印順法師人間凈土思想芻議“自通之法”的深層探索——依“緣起”法則作為論述脈絡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佛教世界觀圣德太子——實像與虛像之間“孝名為戒”:中國人對佛教孝道觀的發(fā)展?jié)h譯佛典中“心”的主要含義及其在中國佛教中的使用戒律在中國古代法律與司法中的反映“佛教社會”及其社會理論芻議佛、道“有無”觀略辨再論靜安寺的創(chuàng)建年代——與楊渤海先生商榷太虛大師在文殊院藏傳佛教寺院內部管理體制的演進《勝天王般若經(jīng)》在中國的傳譯和影響論度母的起源與文化模式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將“不平常事”善始善終地做下來,就是一種“平常心”的表現(xiàn)?! ∮浾撸簵钕壬?,聽說您踏上佛學研究之路與現(xiàn)代佛學研究巨擘湯用彤先生有關,能否請您具體談談?  楊先生:1964年初中國大陸各個研究機構和大學開始招收研究生,我當時是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秦漢史專業(yè)五年級的學生,本想報考歷史研究所侯外廬先生的中國政治思想通史專業(yè)研究生.后經(jīng)系領導和我的指導教師田余慶先生的動員,便改為報考湯用彤教授的研究生。然而在考試結束不久、尚未發(fā)榜的時候,湯先生因病與世長辭。正在此時,經(jīng)毛澤東主席批示,以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研究室為基礎成立了世界宗教研究所。我因曾報考佛教學研究生的關系,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佛教,從此便與佛教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記者:1964年您進入剛剛成立的世界宗教研究所時還是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如今世宗所已走過不惑之年,您也變?yōu)橐晃霍W發(fā)斑白的老者。白云蒼狗,世事滄桑。能否從歷史角度談談您的人生感想?  楊先生:我是研究佛教史的,佛教講人生無常,中國古人講人生如寄,人的一生很短暫。20世紀80年代初.我受任繼愈先生委派,參與中日兩國佛教學術交流工作,有幸結識了日本的牧田諦亮、鐮田茂雄、福永光司、竺沙雅章等老一輩著名學者。這些學者對中國很友好,對我從事佛學研究幫助很大;我在與他們交往的時候,注重禮尚往來,尤其注意保持國格、人格,不卑不亢,得到他們的尊重,因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以說是“忘年之交”。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