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托克維爾 頁數:207 字數:196000 譯者:陳天群
Tag標簽:無
前言
1793年1月21日,巴黎市中心的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上,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押上高高的斷頭臺。鍘刀落下之前,路易十六說出他最后一句話:“我是無辜的|我原諒你們,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 隨后,鮮血四濺,人頭落地。民眾興奮地高喊:“國家萬歲!共和國萬歲!,,靠前排的幾個農婦也放下手中的針線活兒,隨其他人歡呼。她們幾乎每天都來,砍頭的時候看熱鬧,等待砍頭的時候做針線活兒,工作、消遣兩不誤。 自1789年7月爆發(fā)革命以來,這座斷頭臺已經砍掉了太多人的腦袋。當初,路易十六曾親自參與斷頭臺的設計,命人將鍘刀由方形改成三角形,以便斜切,提高殺人效率。他一定想不到,幾年后,他會用自己的脖頸來檢驗這個創(chuàng)意。 處死路易十六之后,斷頭臺的工作更忙了。有人做過統(tǒng)計,在不到50天的時間里,僅巴黎一地就處死了1376人,平均每周196人。斷頭臺效率極高,21名吉倫特派用了30分鐘,31名稅務官用了35分鐘,54名紅衫黨|用了28分鐘。令人意外的是,被砍掉腦袋的不僅有政客,還有近萬名平民。 革命,似乎從對壓迫的反抗,變成了壓迫他人;從對自由的追求,變成了對他人自由的剝奪;從理想主義,變成了一場非理性的殺戮,一場暴虐的狂歡。托克維爾這部《舊制度與大革命》,關注的就是這樣一段史實。 托克維爾指出,大革命之前的舊制度是腐敗、墮落的,不得民心,理應崩潰;但大革命也并不像革命者預想的那樣美好,它不但沒有帶領國民走進一個美好的社會,反而點燃了所有人的怒火,使社會進入混亂和倒退。 由于這樣一種客觀的、不站隊的視角,托克維爾對《舊制度與大革命》的命運憂心忡忡:“這本書肯定討不到任何人的喜歡。?;逝刹粣劭矗驗闀锩枋龅呐f制度和王室形象很糟糕……革命者也不愛看,因為書中反映的革命是華而不實的。真正愛讀這本書的,是熱愛并懂得自由的朋友,但這種人屈指可數?!? 事實上,托克維爾的估計過于悲觀了?!杜f制度與大革命》一出版,就受到推崇,并很快流傳到德國、英國以及美國。對于整個歐洲歷史,這本書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這本書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主要是因為科學、嚴謹的寫作方式。托克維爾翻閱了大量歷史檔案,包括土地清冊、賦稅賬本、地方與中央的奏章、會議紀要等。這使他能夠立足于真實的歷史,得出客觀的結論:而不是從主觀傾向出發(fā),去挑選能夠印證自己觀點的資料。 托克維爾是個學術天才,36歲即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但其作品的力量,不僅僅來自天賦。托克維爾出身貴族,經歷了五個動蕩不安的朝代,出于對國家、民族的責任,他身體力行地參與到政治活動當中,曾官至外交部長。對于政治的切身體會,使其作品具有更扎實的內涵,更大的硬度,能夠犀利地穿透歷史的迷霧,給現實社會以真正的啟迪。
內容概要
這本書是公認的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經典之作,非常精彩地描述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歐洲、主要是法國的憲政歷程。一場大革命,使得法國擺脫封建貴族的統(tǒng)治,最終走上憲政道路,但同樣也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痕,法國大革命的激烈、殘酷,也引發(fā)了許多的思考和反省。
為什么繁榮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來?作者獨辟蹊徑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閱讀本書,有助于人們更好地理解專制與民主,改革與革命之間的內在聯系。更理性地看待自由與平等,和諧與發(fā)展之間的辯證關系。
作者簡介
阿歷克西·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國歷史學家、政治社會學奠基人。出身于貴族世家,經歷過五個“朝代”。主要代表作有《論美國的民主》第一、二卷,《舊制度與大革命》,《托克維爾回憶錄》。
1835年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上卷出版,使得他自此飲譽西方。1838年出任眾議院議員,1841年他就榮膺法蘭西學院院士,僅36歲。1848年二月革命后參與制訂第二共和國憲法,1849年一度出任外交部長。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國,托克維爾對政治日益失望,并一度入獄,漸漸從政治舞臺上淡出,主要從事歷史研究工作。
托克維爾于1856年出版《舊制度與大革命》后,計劃續(xù)寫第二卷,卻因病于1859年去世,未能完成。
書籍目錄
第一編
第一章 大革命即將爆發(fā)時,人們對它的不同觀點/2
第二章 以前人們所認為的,摧毀宗教特權和削弱貴族特權是大革命的基本與最后追求并不正確/6
第三章 為什么大革命用宗教革命的形式展開,它又是如何進行的/10
第四章 為什么幾乎整個歐洲的制度完全一樣,又為什么它們全部瀕臨倒塌/13
第五章 法國革命取得了什么獨有的成就/17
第二編
第一章 為什么法國人比其他國家的人民更加痛恨封建特權/20
第二章 中央集權制并不是像傳說中那樣是大革命和帝國的功勞,而只是舊體制的一種/28
第三章 如今所說的政府管理監(jiān)督也是舊制度的一種體系/35
第四章 行政法院與官員保證制是舊制度的體系/42
第五章 中央集權制是怎么不摧毀舊的政治權力就進入其中并取代了它/46
第六章 舊體制中的行政習俗/49
第七章 法國的首都吸納了整個帝國的精華,它的地位已經非外省可比,在歐洲各國中,法國是如何成為這樣的國家的/57
第八章 法國人變得千人一面/61
第九章 與過去相比,這些如此相似的人為什么會被分割成大量陌生的小團體,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別人/65
第十章 各個階級的分離,政治自由淪喪,激發(fā)了幾乎全部舊制度的弊病,促使其滅亡/77
第十一章 舊制度下的各種自由及它們對大革命的影響 /85
第十二章 文明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是與13世紀的農民相比,生活在18世紀的法國農民境況更加糟糕,這是為什么/94
第三編
第一章 18世紀中葉,文人成為國家的最重要的政治家,這種現象是怎么發(fā)生的,又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108
第二章 非宗教思潮怎樣成為18世紀時法國的主流激情,對大革命的特點有哪些影響/116
第三章 法國人為什么在革命之后才要自由/124
第四章 舊君主制在路易十六時期最為繁榮,大革命為什么會在繁榮時期快速到來/133
第五章 為什么給人民減負反倒惹怒了人民/140
第六章 政府對人民進行革命教育的幾種方法/146
第七章 行政革命怎樣成為政治革命的先導,結果如何/149
第八章 大革命是怎樣從過去的事物中產生的/155
注釋
(第13頁,第8行)這些律法并沒有模仿羅馬法/162
(第14頁,倒數第12行)歐洲舊的政治體制/163
(第15頁,第2行)由于城市自治制度的存在/164
(第21頁,第5行)弗雷德里希草擬,他的繼任者頒布的法典/165
(第22頁,倒數第13行)所有時間的所有地方都有一些自由的農民/169
(第22頁,倒數第1行)土地產權擁有者的數量其實遠比人們認為的要增加的少/169
(第25頁,第12行)征用徭役,征收集市稅和市場稅/170
(第27頁,倒數第3行)封建制度已經消亡了,不過它依然是最龐大的民事制度/170
(第33頁,倒數第4行)一項救濟事業(yè)從這樣遙遠的地方做出決議/171
(第34頁,第5行)有時御前會議并不考慮一個人是不是想賺錢/172
(第35頁,第6行)將永久統(tǒng)治別人的權力出售給某些居民,城市的各個職務都可以購買/173
(第37頁,倒數第3行)經常有許多的命令要改革所有城市的政治制度/173
(第39頁,第4行)它們都從屬于中央政權/174
(第46頁,第8行)想要看清它原來的樣子/174
(第56頁,第2行)有一個貴族給總督寫信/175
(第62頁,倒數第2行)除了領主的定期租金,貴族的土地已經無法保留了/175
(第68頁,第10行)發(fā)動了大家熟知的運動/176
(第68頁,第11行)這樣的插曲經常出現,就像來自于英國歷史一樣/176
(第69頁,第8行)貴族的免稅權在這個時候就顯得愈加龐大/177
(第69頁,第14行)那些共同交稅的地方,征收時也要區(qū)別對待/177
(第78頁,第6行)享有捐稅特權的是有錢人/178
(第81頁,倒數第6行)它就逐漸演變成一種非常苛刻的捐稅/178
(第87頁,第4行)貴族的陳情書/179
(第93頁,倒數第11行)盡管這種自由形式發(fā)生了改變/188
(第93頁,倒數第8行)很多人心中仍然保留著與生俱來的氣質和鮮亮的色彩/188
(第96頁,倒數第4行)但是正是因為他們,人民才更加仇恨這種制度/188
(第101頁,第15行)這是解決此事的最好方法/188
(第101頁,倒數第10行)徭役的范圍逐漸擴大/189
(第110頁,第4行)這些作家之所以對政府問題的普遍抽象理論深感興趣/189
(第120頁,第13行)宗教之外的哲學思想流行得很早/190
(第136頁,第6行)都沒有大革命之前的20年間發(fā)展得迅猛/190
(第137頁,第4行)而是由推動立法的精神決定的/191
(第138頁,第10行)鼎盛時期的封建制度并不比衰落時期更容易激發(fā)法國人的仇恨/194
(第151頁,第8行)對付總督的辦法被移植過來對付總督的代理/194
附錄
《托克維爾回憶錄》摘譯/196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三章法國人為什么在革命之后才要自由 在為大革命的發(fā)生做準備的一切情感和思想中,有一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即嚴格層面上的有關集體自由的思考和熱情,是最后出現、最早消失的。 人們撼動政府這一龐然大物的行動很早就出現了,這座大廈已經有了倒塌的征兆,但還沒有人提出關于自由的任何議題。伏爾泰極少思考有關自由的問題,盡管在英國的三年經歷讓他發(fā)現了自由,但卻沒有讓他愛上自由。他著迷于在英國可以自由傳播的懷疑論哲學,對英國的政治及法律問題卻興趣極小。相比于英國社會的優(yōu)點而言,他更在意其缺點。在他的那部關于英國的書信體的著作中,他很少言及英國的議會。事實上,伏爾泰真正仰慕的是英國自由的學術氛圍,并不在意自由的政治氛圍,在他看來,似乎即使沒有政治自由,還能保持學術自由。 在時間即將到達18世紀中葉時,一些專門探討公共政治問題的知識分子出現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代稱——“經濟學派”,或“重農學派”——這是因為他們的很多主張都很相似。在歷史上的名氣方面,這個學派遠不如哲學家,也許是因為他們對大革命的發(fā)生發(fā)揮的作用較小。但在我看來,想要更好地研究大革命的真實性質,就要研究他們的著作。 在管理國家的問題上,哲學家們的思想依然陷于普遍和抽象之中,經濟學派也沒有隨便拋開抽象的理論,但卻更接近現實。有人敘述通過想象看到的事物,有人又指出人們應該做什么。他們攻擊的目標,都是在大革命發(fā)生后廢除的那部分制度,在他們看來,所有制度都應該被廢除,無一例外。與此相反的是,在大革命發(fā)生當月頒布的所有制度,都是他們早就熱情地宣傳或公布過的,即使是其中一種制度,人們也很難證明它以前沒有在他們的著作中被醞釀過。大革命所有最根本的特點,在他們的身上都有所體現。 此外,已經被我們熟悉的那種革命的民主氛圍,在他們的著作中都有了雛形,能夠很分明地看出:他們厭惡特權,同樣也仇視劃分階級;他們主張公平和平等,哪怕這公平、平等出現在奴役中;他們并不重視契約,只要是阻撓實現計劃的事物,他們都主張推翻它;他們不尊重個人的私權,甚至認為只有公共利益,根本不存在個人利益??傮w而言,他們溫和善良、德行端正,是干練的政府官員或者正直的法官,受忠于事業(yè)的特別才能的指引。 經濟學派蔑視以往發(fā)生過的事物,萊特羅納就說過這樣的話:“幾百年來,一直都是錯誤的規(guī)則統(tǒng)領著政府,似乎這些都是在偶然間發(fā)生的。”以這一認識為出發(fā)點,經濟學派積極地投入到他們的工作中。只要有一種制度是阻礙他們的,是不利于他們的計劃的,哪怕它是古老的、已經深深地植根于國家的歷史之上,他們都主張立即予以廢除。他們中間有人提議廢除原先的行政劃分,更改所有省份的名稱,在40年之后的制憲議會上得到了落實。
編輯推薦
《舊制度與大革命》編輯推薦:托克維爾的著作,總指引我們準確剖析社會。就像此次隨書收錄的“附錄”,是從《托克維爾回憶錄》中摘譯的文字,是親歷大革命的生動紀實。早在革命發(fā)生之前,托克維爾就警告政府:“我們正睡在活火山上,對此,我深信不疑……”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