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之頌

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美]彼得·伯格,[荷]安東·澤德瓦爾德  譯者:曹義昆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人類今天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在互動交流中繁衍生息。然而,這樣的生存境況并非沒有張力存在。對于一些道德的爭議問題,當人們強烈堅持適相對壘的觀點時,該如何處置?當面臨攻擊性的基要主義的挑戰(zhàn)時,文化如何維持其和諧性?作為個體以及作為整個社會構成的我們,如何在道德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達到理想的平衡?根據(jù)世界知名的社會學家彼得·伯格和安東·澤德瓦爾德,答案在于——懷疑。
本書所言的“懷疑”并非是使人麻痹、因被形形色色的選擇所惶惑變得毫無決斷能力的相對主義的那種,而是指對“懷疑”的善巧運用。此種“懷疑”所持的“中間立場”,使人們能夠以堅定的道德認信勇敢前進,而不至陷入狂熱分子的誘惑之中。通過對宗教史上懷疑精神的追溯,本書闡釋了為什么真理乃至宗教信仰也需要“懷疑”得以繼續(xù)存在和發(fā)展,以及民主自由時代下懷疑和道德之間的深刻關聯(lián)。
評價:
一本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書。其作者對于統(tǒng)治當代生活的各種心智動力有著深刻的洞見,說清了很少有人能夠言明的問題。教育和宗教界的領導者尤其需要閱讀此書。它鮮明勾勒出能夠同時包納普通生存感受和本質性信仰的一種理智上負責任的方式。
—— 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 南加州大學哲學教授

作者簡介

彼得•伯格  國際知名的社會學家和宗教學家。1992年,因其對文化研究的杰出貢獻,被奧地利政府授予“斯賓伯獎”(Mannes Sperber Prize)。伯格學術興趣廣泛,思路開闊,獨、合著或主編的著作達幾十種,內(nèi)容涉及社會學、宗教學、神學、經(jīng)濟學和政治學等諸多領域。早年與托馬斯•盧克曼合著的《社會實體的建構》被認為是知識社會學領域繼舒茨以來的里程碑式著作。后來提出的命題如世俗化、多元性、“全球化的多樣性”等,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界引起了持久的關注和影響。就漢語世界而言,臺灣學者對其關注較早,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已開始著手對他著述的翻譯。在大陸,其影響雖然開始主要集中在宗教學研究領域,《神圣的帷幕》、《天使的傳言》等名著被譯出且頻繁征引,但與此同時或稍后,他在其它領域的學術貢獻亦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安東•澤德瓦爾德  荷蘭的社會學家和退休教授,曾分別就學于荷蘭和美國,獲得社會學和哲學兩個博士學位。自1985至2002年,任教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主要著作有《抽象的社會》(1972)、《論套話》(1979)、《福利國家的衰落》(1999)、《制度性強制》(2000)、《一種城市化的理論:城市的經(jīng)濟和市民文化》(2009)等。這些著作多有英文版,在歐美國家反響頗大。譯者:曹義昆,男,1976年生,江西都昌人。曾就讀廈門大學哲學系,獲中國哲學專業(yè)碩士學位。曾于江西上饒師范學院朱子學研究所,從事傳統(tǒng)儒學的相關教學和研究。現(xiàn)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專業(yè)在讀博士研究生,潛心西方宗教學理論研究。

書籍目錄

致謝第一章  現(xiàn)代性的諸神第二章  相對化的態(tài)勢第三章  相對主義第四章  基要主義第五章  確定性和懷疑第六章  懷疑的界限第七章  中庸政治索引

編輯推薦

《疑之頌(如何信而不狂)》由彼得·伯格、安東·澤德瓦爾德著,曹義昆譯,本書是一本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書。其作者對于統(tǒng)治當代生活的各種心智動力有著深刻的洞見,說清了很少有人能夠言明的問題。教育和宗教界的領導者尤其需要閱讀此書。它鮮明勾勒出能夠同時包納普通生存感受和本質性信仰的一種理智上負責任的方式。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疑之頌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不太實用 還太費腦子 簡直是受罪 還看不懂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