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這顆心

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作者:[泰]阿姜查  頁數(shù):338  譯者:賴隆彥  
Tag標簽:無  

前言

  我不知道如何介紹這位我所見過的最有智慧的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機鋒與活力、率真與實話、莊嚴與親密,以及幽默與嚴肅的戒律、動人的悲心與自然的解脫。阿姜阿瑪洛(Ajahn Amaro)對本書精彩的導(dǎo)讀,將他描寫得很傳神。  阿姜查的多數(shù)教導(dǎo),是借由舉例、譬喻與活潑的對話所作的即時開示。他的教導(dǎo)直接而誠懇,沒有任何保留。“觀察人世間的苦因,它就像這樣?!彼麜绱苏f,而將我們的心導(dǎo)向?qū)嵪?。因為他是個擁有十八般武藝的巧師,他與每位訪客都坦誠相見,對眼前的處境皆保持幽默與直觀,因此,很難完全用語言捕捉他教學(xué)的活力。所幸他的遺產(chǎn)還包括近兩百座寺院、許多活生生的優(yōu)秀傳法弟子、數(shù)百卷泰語錄音帶以及數(shù)百萬個被其智慧感動的人?! ≡谶@些篇章中,你將發(fā)現(xiàn)阿姜查的另外一面,有條不紊與略微嚴肅的一面,它們主要是針對比丘、比丘尼與訪客團體所作的比較有系統(tǒng)的長篇開示。在這些教導(dǎo)中,他邀請我們所有人省察教法的本質(zhì),思維它們,并將之謹記在心。在這本書中,他不厭其煩地提醒我們,無論我們是誰,生命的狀態(tài)都是不確定的,“如果死亡在你里面,那么你可以逃到哪里去呢?無論是否害怕,你都一樣會死:死亡是無法逃避的?!币赃@個事實為基礎(chǔ),他舉出超越生死輪回的解脫之道?!斑@是重點:你應(yīng)該持續(xù)思維,直到放下為止。那里一無所有,超越善惡、來去與生滅。訓(xùn)練這顆心,安住于無為法中?!彼Q,“解脫是可能的?!薄 ∧切┳裱@位親愛導(dǎo)師教導(dǎo)的人,都一定愿意探索他們自己的心,把結(jié)松開,放下執(zhí)著、恐懼與我見?!叭绻阏娴牧私?,則無論你過的是哪種生活,你時時刻刻都可以修行。為何不試試看呢?”阿姜查建議,“它將改變你的生命!”  愿阿姜查所傳達的慈悲佛陀的祝福,能充實你的心靈,并利益十方一切眾生。  獻上我誠摯的敬意。  杰克·康菲爾德  2002年于加州靈巖禪修中心

內(nèi)容概要

  阿姜查不斷地重復(fù)強調(diào):修行的道場就是我們的身心,在我們的六根里,在我們接觸外境中去觀照。我們必須在眼、耳、鼻、舌、身接觸外境的當下,去仔細覺察,心如何被這些外境對象引發(fā)出不同的反應(yīng),而這些反應(yīng)又如何構(gòu)成我們一連串的行為,以及一連串的喜惡分別的制約反應(yīng)?! “⒔橐苑浅\顯活潑的比喻,讓我們知道如何在這個修行道場里用功,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內(nèi)心的光明、清靜與喜悅。他的方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三學(xué)。這三個步驟好像是一個連續(xù)、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過程。把觀察我們自己的內(nèi)心作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導(dǎo)我們?nèi)绾纬?、放下和不?zhí)著。

作者簡介

阿姜查·波提央(chah Phothivan,1918-1992),近代泰國最著名的法師之一。9歲出家,20歲正式受戒為比丘。1946年通過最高級正規(guī)佛學(xué)課程考試后,開始托缽行腳,尋師訪道。
1948年,他在森林中與20世紀偉大的森林禪師阿姜曼相遇,獲得重要的啟發(fā),改變了他的修行方法。1954年回到家鄉(xiāng)吳汶省巴蓬森林,追隨者日多,于是有了著名的巴蓬寺。2002年,在泰國境內(nèi)與世界各地,巴蓬寺的分院共計超過兩百座。
  阿姜查的修行方式有兩大特色:頭陀行與禪定體驗,兩者都是延續(xù)迦葉尊者重視苦行的精神而來。他的教導(dǎo)方式簡明深遠,吸引了不少西方人士前來受教。其中包括杰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保羅·布里特(Paul Breiter)、阿瑪洛比丘(Ajahn Amaro)等。

書籍目錄

推薦序 這本書將改變你的命運導(dǎo)論 滅苦之道前言 關(guān)于這顆心PART ONE 戒 第1章 與法同住世間 第2章 使心變好 第3章 感官接觸——智慧的泉源 第4章 了解戒律 第5章 維持標準 第6章 為何我們生于此 第7章 欲流 第8章 實相的兩面PART TWO 定 第1章 一份法的贈禮 第2章 內(nèi)心的平衡 第3章 和諧的正道 第4章 心的訓(xùn)練 第5章 閱讀自然之心 第6章 解脫之鑰 第7章 修定 第8章 法的戰(zhàn)爭 第9章 只管做它 第10章 正確的修行——穩(wěn)定的修行 第11章 正定——在活動中離染 第12章 死寂之夜PART THREE 慧 第1章 什么是觀 第2章 法性 第3章 與眼鏡蛇同往 第4章 內(nèi)心的中道  第5章 超越的平靜  第6章 世俗與解脫  第7章 無住  第8章 正見——清涼地 第9章 我們真正的家 第10章 四圣諦 第11章 空經(jīng)法師 第12章 不確定——圣者的標準 第13章 寧靜的流水 第14章 勝義 第15章 趨向無為 第16章 結(jié)語附錄 本書各部分文章出處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與法同住世間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禪修的本質(zhì),他們認為行禪、坐禪與聞法即是修行。那也沒有錯,不過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嬲男扌?,發(fā)生在心遇到感官對象時,感官接觸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當他人說到我們不喜歡的事時,嗔恨便生起;若說的是喜歡的事,我們便感到快樂。這就是修行的所在,我們應(yīng)如何利用它們來修行呢?這才是重點。若只是一味地追逐快樂、逃避痛苦,我們可能至死都見不到法。當歡樂與痛苦生起時,如何運用佛法而從中解脫呢?這才是修行的要點?! ∧睦镉忻酝?,哪里便有平靜  當人們遇到不如意事時,通常會封閉自己。例如受到批評時,可能會回答:“別煩我!為什么責備我?”這是封閉自我者的反應(yīng),而那正是修行之處。當他人批評時,我們應(yīng)該聆聽。他們所說是真的嗎?我們應(yīng)該敞開心胸去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也許其中是有意義的,或我們自身確實有值得批評之處。他們可能是對的,但我們當時的反應(yīng)卻是惱怒。當他人指出我們的過錯時,我們應(yīng)心懷感激,并努力改進自己,這才是智者的作風?! ∧睦镉忻酝?,哪里便會有平靜生起:當以智慧洞察迷妄時,留存的就是平靜。有些人非常自大,無法接受批評,且還會反唇相譏,這尤其常見于大人應(yīng)付小孩時。事實上,小孩有時可能會提出聰明的見解,但若你正好是他們的母親,將無法讓步;若你是老師,學(xué)生有時會說些你不懂的事,但你會因身為老師而聽不進去。這不是正思維?! ∮兄腔鄣娜瞬幻つ肯嘈拧 ∩崂プ鹫摺鹜拥氖蟮茏又唬浅S兄腔?。有次佛陀正在說法時,突然轉(zhuǎn)而問他:“合利弗,你相信這點嗎?”舍利弗回答:“不!我還未相信?!狈鹜淤潎@他的回答:  很好,舍利弗!你是具有智慧者,是不盲目相信的智者。智者以開放之心聆聽,然后衡量其真實性,再決定是否相信?! ≡诖?,佛陀樹立了教師的典范。舍利弗所說是真實的,他只是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對某些人而言,若說不相信,就會被視為質(zhì)疑教師的權(quán)威,因此不敢說而只會附和與同意。但佛陀并不以為忤,他說你無須為不是錯誤或邪惡的事感到羞恥,對不相信的事表示不相信,這并沒有錯。佛陀在此的作為,為身為人師者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有時你也可能從小孩的身上學(xué)到東西,不要盲目執(zhí)著于權(quán)威的身份?! ∫蚤_放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事物  無論行、住、坐、臥,你都可能從身邊的事物中學(xué)習(xí)。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學(xué)習(xí),采取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事物——色、聲、香、味、觸、法,智者會思維這一切。在真實的修行中,我們將做到不使內(nèi)心再為任何掛念而苦惱?! ‘斚矚g和厭惡的感覺生起時,若我們?nèi)詿o法覺知,心里就會有焦慮。若知道它們的實相而省察:“哦!喜歡的感覺是空的,它只是種生滅無常的感覺;厭惡的感覺也同樣生滅不已。為何要執(zhí)著它們呢?”若認為歡樂與痛苦都屬于我們,就免不了煩惱。問題就如此輾轉(zhuǎn)相生而永無止境,大多數(shù)人的世界就是如此?! 〉F(xiàn)在老師們在教導(dǎo)法時很少談到心,也不談實相,若我們說實相,他們甚至?xí)鷼獾卣f,他不知道適合的時間與地點,也不知如何婉轉(zhuǎn)地表達。但人們應(yīng)該聆聽實相,真正的老師不會只談記憶,而應(yīng)該說實相。社會上的人通常都根據(jù)記憶在說話,也常以自吹自擂的方式說話。真正的比丘不會如此,他說實相——事物的本來面目。  了解如何修法,出家與否并不重要  若你了解法,就應(yīng)照著修行,不一定要出家,雖然那是修行的理想形式。真的想修行就必須出離迷妄的世間,放棄家庭與財產(chǎn),進入森林,這是理想的修行方式。但若還有家庭與責任,我們應(yīng)如何修行?有人說在家人不可能修習(xí)佛法。但是請想想,出家人和在家人哪一個團體比較大?當然是在家人要大得多?,F(xiàn)在,若只有出家人修行而在家人不修,那意味著將會有更多的迷妄。這種理解是錯誤的,是否成為比丘或比丘尼并非重點!若不修行,成為比丘并無任何意義。若真了解如何修法,那么無論處于什么地位或從事何種行業(yè),不論老師、醫(yī)師、公務(wù)員或其他身份,都能善用每一分鐘去修行。認為在家人無法修行,這是完全迷失正道的。為何人們能找到做其他事的動機?若覺得有所欠缺,他們就會努力去得到它。只要有充分的欲望,就可以做任何事。有人說:“我沒有時間修行。”我說:“那你怎么有時間呼吸?”修行,不是你必須大費周章或疲于奔命的事,只要留意心中生起的感受。當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時,它們都來到這同一個心——覺知者?,F(xiàn)在,當心認知這些事物時,發(fā)生什么事?若我們喜歡就會愉悅,若不喜歡就會不悅,一切的反應(yīng)就是如此。  因此在這世上,你應(yīng)該向何處尋找快樂?你期望這輩子人人都只對你說愉悅的事嗎?那可能嗎?若不可能,你能到哪里去?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我們必須要能世間解——了知這世間的實相,我們應(yīng)該清楚了解世間。佛陀生在這世上,經(jīng)歷過家庭生活,但因看見它的限制而從中出離。現(xiàn)在,身為在家人的你應(yīng)該怎么做?若想要修行,就必須努力遵循解脫之道。若堅持修行,你就會了解這世間的限制而能放下?! 〔涣私饨渎?,修行不會有結(jié)果  喝酒的人有時會說:“我就是戒不掉?!睘楹谓洳坏裟??因為他們還不了解喝酒的弊害。若你不了解其弊害,就意味也不知戒酒的利益,修行將毫無結(jié)果,只是以游戲的態(tài)度在修行。但若你清楚地看見它的利弊,就無須等待別人告訴你它的一切?! ∠胂氚l(fā)現(xiàn)筌中有魚的漁夫的故事,他曉得里面有東西,能聽到它拍擊的聲音。他以為那是一尾魚,便把手伸進筌里,卻發(fā)現(xiàn)那是另一種動物。他看不到它,心中便揣測它可能是鰻魚或蛇。若丟掉可能會后悔,因它可能是鰻魚;若是蛇的話,去捉就可能被咬。他陷入疑惑中,但欲望如此強烈,因此便伸手去捉,期望它是鰻魚。然而,當他取出的那一刻,看見皮上的花紋,立刻就拋開它。他不必等人呼叫“那是蛇,快放手”,看見蛇的那一幕比別人的警告更加管用。為什么?因為他看見危險——蛇會咬人!還需要別人告訴他要放手嗎?同樣的,若能修行直到看清楚事物的實相,我們就不會再與有害的事物糾纏不清?! ≈徽劜焕虾筒凰溃囵B(yǎng)不出正確的修行觀  人們通常不如此修行,不反省老、病與死,而只談不老與不死,因此培養(yǎng)不出正確的修行觀。他們前去聞法,但并未真地聆聽。有時我應(yīng)邀在重要集會開示,但那經(jīng)常對我造成干擾。當我看聚集的人群時,我了解他們并未在聞法。有人滿身酒味,有人在抽煙或聊天,看起來絲毫不像是信仰佛法的人。在這種地方講話,成效可說微乎其微。那些放逸者心想:“他到底要講到什么時候?這不能做,那不能做……”他們完全心不在焉。 有時他們甚至為了客套而邀請我講話:“法師,請給我們一段簡短的開示?!彼麄儾幌M艺勌唷强赡軙菒浪麄?!我一聽到這么說,就知道他們并不想聽聞佛法,那會惹惱他們。若我只說幾句話,他們是不會了解的。若你只吃很少的食物,那會飽嗎?  有時我正在講話,剛準備進入主題,就會聽到一些醉漢在大喊:“好了!讓路!給法師讓路,他現(xiàn)在要走了!”試圖將我趕走!遇見這種人,能提供我很多省思的食糧,讓我更加洞悉人性。就如瓶子已裝滿水,人卻還要求更多,瓶子已無空間再容納,倒再多水也只會無效地溢出來。這種人不值得浪費時間與精力去教導(dǎo),因為他們的心已經(jīng)滿了。當人提不起精神來接受時,我也提不起精神去給予;若他們的瓶子還有空間裝更多的水,則施者與受者都會獲得利益?! ‖F(xiàn)在的開示慢慢變成這樣,情況一直在惡化中。人們并不追求實相,他們研讀只是為了尋找能謀生、養(yǎng)家糊口與照顧自己的知識,是為了生計而研讀,并非為了法?,F(xiàn)在的學(xué)生擁有更多知識,生活條件也比以往更好,每件事都更方便,但同時也擁有更多的迷妄與苦惱。為何會如此?因為他們只追求那種謀生的知識?! ∩踔帘惹饌円彩侨绱?。有時我聽到他們說:“我不是為了修法而出家,我是為了研究而成為比丘!”這是徹底自斷修行之道,那是條死路。這些比丘只是根據(jù)記憶在教導(dǎo),他們可以教一件事,心卻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這種教導(dǎo)是不真實的。  世間的情況就是如此。若你想單純地生活,想修法與平靜地生活,他們會說你怪異、反社會或阻礙社會進步,甚至?xí){迫你。最后,你可能會開始相信他們而重新回到世俗的生活方式,一步步陷入世間,直到求出無門。有些人說:“我現(xiàn)在出不去,我已陷得太深!”這就是社會的趨勢,它不認同法的價值?! ×宋蚍戳宋蜃孕摹 》ǖ膬r值無法從書本中找到,那些都只是法的外表,它們并非個人對于法的體悟?!叭裟懔宋蚍ǎ土宋蜃约旱男??!蹦阍谀抢锟匆妼嵪啵攲嵪嗲宄仫@露時,愚癡之流即被斬斷。  佛陀的教導(dǎo)是種不變的實相,他在兩千五百年前就揭露了這實相,它一直都未改變。這教導(dǎo)不該被增刪,佛陀說:“凡是如來所制定者,不應(yīng)該被舍棄;不是如來所制定者,不應(yīng)該被增加?!彼麑⒔谭ǚ怄i起來。為何佛陀要將它們封鎖起來呢?因為這些教法是漏盡者(即完成者)所說。無論這世界如何改變,教法都不會受影響而隨之改變。若某件事是錯誤的,談?wù)撍湍軠p少其錯誤嗎?若某件事是正確的,它會因別人說它錯而改變嗎?世代會交替,但這些教導(dǎo)不會改變,因為它是實相?! ‖F(xiàn)在我們要問,是誰創(chuàng)造實相?實相本身創(chuàng)造實相!佛陀創(chuàng)造了它嗎?不,他沒有。佛陀只是發(fā)現(xiàn)實相——事物的本來面目,然后率先說出,無論佛陀出世與否,實相始終是真實的。在這層意義下,佛陀只是擁有法,并非真的創(chuàng)造出它,法一直都在這里,不過以前無人尋找并發(fā)現(xiàn)。佛陀是尋找并發(fā)現(xiàn)不死,然后再以法為名教導(dǎo)它的人,他并未創(chuàng)造它?! 嵪鄰奈措x開,法也沒消失  在歷史上,實相曾顯耀,法的修行也曾盛行。時光荏苒,世代更迭,修行逐漸沒落,直到教法完全消失。一段時間后,教法再次被發(fā)現(xiàn)與盛行,其追隨者與日俱增,進入輝煌時期,然后,再次屈服于世間的黑暗而衰退,幾至蕩然無存,迷妄再次獲勝,接著又是重建實相的時間。事實上,實相從未離開,諸佛去世后,法并未隨之消失?! ∈篱g如此周而復(fù)始。它有點像芒果樹,會經(jīng)歷成熟、開花與結(jié)果的階段。它們腐爛后,種子掉落地上,長成一棵新的芒果樹,循環(huán)又重新開始。世間就是如此,不會偏離軌則,它只是周而復(fù)始,舊調(diào)重彈?! ∥覀儸F(xiàn)在的生命也是如此,今天只是在重復(fù)過去做過的事。人們想得太多了,他們有那么多感興趣的事,卻一事無成。其中有數(shù)學(xué)、物理學(xué)、心理學(xué)等科學(xué),你可以隨意鉆研,但唯有在覺悟?qū)嵪嗪?,事情才會結(jié)束。  想象牛拖著牛車,當牛前進時,車輪便會留下車轍。車輪也許并不太大,但沿路會留下長長的車轍。當牛車靜止時觀察它,你看不到什么,一旦牛開始移動,就會看到身后留下的車轍。只要牛往前拉,輪子就會持續(xù)轉(zhuǎn)動。但有天牛累了,掙脫牛軛走開,獨剩牛車,車輪不再轉(zhuǎn)動。最后,牛車腐朽了,零件重新回到地、水、火、風四界?! ≡谑篱g尋求安穩(wěn)時,你的車輪不停轉(zhuǎn)動,車轍也會在身后無限延伸。只要遵從世間,你就無法停下來休息。若就此打住,車子就會停止,車輪也不再轉(zhuǎn)動。造作惡業(yè)就是如此,只要重蹈覆轍,就不可能停止;但若你停止,它就會停止。這就是我們修行的方式。  第2章 使心變好  現(xiàn)在,人們四處求功德,似乎總是會于往返的路程間在巴蓬寺短暫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連和他們見面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多數(shù)人都是來求功德,我很少看到他們前來尋求斷惡之道。他們急于得到功德,卻不知該將它擺在哪里,猶如想為臟布染色,卻不先清洗它一樣?! ‰m然比丘們?nèi)绱酥毖圆恢M,但對多數(shù)人而言,卻不知如何將這類教導(dǎo)付諸實踐。之所以困難,是因他們不懂,若能了解就會比較容易。想象有樣?xùn)|西在洞底,伸手夠不到底的人可能會說洞太深,成百上千的人伸手進去可能都會如此說,卻沒有人會說是自己的手太短了!  這些求功德者遲早都必須開始尋找斷惡之道,但很少有人對它有興趣。佛陀的教導(dǎo)如此簡潔,多數(shù)人都忽略了它,就如他們經(jīng)過巴蓬寺一樣。對多數(shù)人而言,法只不過是個中途休息站而已?! 〔豢蠑鄲?,永遠求不到功德  這是諸佛的教導(dǎo),只有三行字。第一行是“諸惡莫作”——斷一切出于身、口、意,無論大小之惡,這是諸佛的教戒、佛教的核心,但人們老是忽略它,他們不想要這個?! ∪粢静迹仨毾惹逑此?,但多數(shù)人不這么做,無視布料的情況,直接把它浸入染料中。若是塊臟布,取出后反而會比先前更糟。想想看!染塊骯臟的破布,效果會好嗎?  你了解嗎,這就是佛教的教導(dǎo),但多數(shù)的人都忽略它。他們只想做好事,而不想斷除惡行。猶如只會說洞太深,而不檢討自己手太短一樣。我們必須反求諸己,根據(jù)這教導(dǎo),你必須退一步反省自己?! ∮袝r他們借由搭車求功德,甚至可能在車上爭吵或喝醉。問要去何處,他們會回答說要去求功德。他們想要功德,卻不肯斷惡,因此永遠求不到功德?! ∪藗兙拖襁@樣,你必須看好自己。佛陀教導(dǎo)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正念、正知。惡行從身、口、意生起,一切善、惡、福、禍都存在于行為、言語與思想里。這是你必須觀察的地方,就在這里,看看自身的作為是否正確,而無須搭車到遠處求功德?! ∪藗儾⒉徽娴脑诤踹@些,就如家庭主婦板著臉洗盤子一樣,她只是急于洗盤子,而未覺察自己的心并不清凈!她看得太遠了,不是嗎?人們?nèi)绱嗽谝庀幢P子,卻放任心變臟。這不好,他們正在遺忘自己?! 〖皶r看見自己,就可停止作惡  因為不了解自己,人們可能犯下各種惡行。當他們計劃作惡時,會先環(huán)顧四周,觀察是否有人注意。“媽媽會看到我嗎?”“先生會看到我嗎?”“孩子們會看到我嗎?”“太太會看到我嗎?”若無人注意,就會放手去做。他們是在侮辱自己,自以為沒有人注意,趁別人看到之前趕快做完這件事。但他們自己算什么呢?難道不是某個人嗎?  你了解嗎,他們?nèi)绱溯p視自己,所以永遠無法發(fā)現(xiàn)真實的價值,找不到法。若你看著自己,就會看見自己。當作惡時,若能及時看見自己,你就可能停止。若希望做些有意義的事,就看著自己的心。若知道如何看自己,就會知道對錯、禍福與善惡了。  這些事若我不說,你不會知道自己的心中有貪與癡。若你一直向外看,就不會知道任何事,這是不知自省的麻煩。向內(nèi)看,就會看見善惡,看到善法,就可以記住它,并照著修行。

編輯推薦

  平靜祥和的心是人類成就的真實表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關(guān)于這顆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6條)

 
 

  •   書中詳細介紹了阿姜查倡導(dǎo)的內(nèi)觀方法--通過安般念調(diào)服自己的心,但也是一本不是真心向佛的人很難仔細讀完的書。如果對原始佛教不是很了解,可能會更加感到吃力。但你可以領(lǐng)悟真正覺悟者的智慧,書中比丘森林修行、托缽乞食、不持錢財,那是佛佛陀時代真正比丘生活修行的寫照。突然又想起少林方丈的言論“和尚也要與時俱進”,心中感慨萬千。。。。
  •   早前讀阿姜查的《證悟》,已經(jīng)感覺到作者必定是位開悟的高僧,讀完此書,更加認定這個想法。
    對南傳佛教了解不多,不過佛法一如,打開這本書,一股清風撲面而來,工作生活中的喧囂浮躁頓時散盡。
    不管是了解佛法,還是排遣煩惱平靜心情,這本書都值得推薦
  •   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師父推薦的書,很好!
  •   這本書是我很早就想擁有的 一本上座部佛教典籍頂禮禪修大師阿姜查頂禮禪修大師阿姜查
  •   認識阿姜查是在狂喜之后里看到的,覺得理念很實在
  •   經(jīng)典.需要反復(fù)閱讀與領(lǐng)悟.頂禮阿姜查大師!
  •   非常喜歡阿姜查大師的書,里面充滿了正見,是則法的好工具,希望廣大同修可以參考本書
  •   頂禮阿姜查大師
  •   阿姜查是得道的高僧 語言質(zhì)樸寧靜 簡練又附于生活 不用為經(jīng)文的名詞所累 一本非常值得閱讀欣賞和學(xué)習(xí)證悟的寶書 關(guān)鍵是濃縮與簡練 能夠看懂的真話
  •   關(guān)于阿姜查的書我都喜歡,已買了很多本
  •   阿姜查尊者是我的至愛,據(jù)說這一本已經(jīng)把阿姜查主要的開示都摘錄集中在這里了。
  •   感謝阿姜查老師潤物細無聲的教導(dǎo)。
  •   如何看待人生當中的種種際遇,如何面對種種的困境,阿姜查給了我們最好的良方
  •   還是引用本書的結(jié)束語吧:對于內(nèi)在的學(xué)習(xí),你必須學(xué)習(xí)眼、耳、鼻、舌、身、意,那才是真正的學(xué)習(xí)。通過本書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修行!
  •   朋友很喜歡這本書 書里有句話一起分享:平靜祥和的心是人類成就的真實表征
  •   佛弟子必讀,絕對的受益。好久好在,講解修行方法,作者所以泰國的高僧,絕對是實修得輔助讀物。
  •   本書詳細的闡述了一個修行者對世界萬物的看法和對一些事件處理,只有內(nèi)心平靜的人才能出入不驚,進退有節(jié),本書可以改變你命運!
  •   書里有一些佛教里很專業(yè)的用詞(都有注解),對于沒有接觸過的人老說,稍微有些吃力。是本好書。
  •   上座部佛教中一本相當經(jīng)典的好書,之前已經(jīng)借閱過,購買此書是為了可以反復(fù)的閱讀,正如吃飯一般,再好的補品,如果只吃一次,對身體也沒有什么幫助的,若可以經(jīng)常的吃,才可以獲得其中的利益。這是一本實修的指導(dǎo)性手冊,若能按照書中的指導(dǎo)實修,方能真正的吸收其提供的養(yǎng)料,好像再好的補品,如果只是放在那里看是沒有用處的,只有長期的食用,才會有所幫助。
  •   我們今天天天在講,天天在念,轉(zhuǎn)不過來,我們的悟,解悟,不是證悟。解悟,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把一切事相看淡一點,對這個有幫助,能淡一點,執(zhí)著少一分。原本我們對於這些事物的執(zhí)著十分執(zhí)著,現(xiàn)在我們有七、八分的執(zhí)著,已經(jīng)減了二、三分,不夠。天天讀,天天講,天天在減少,減少到只有一分、二分的執(zhí)著,那功夫就很不錯了,你的三昧現(xiàn)前,再繼續(xù)努力,就很可能豁然大悟,你就證得了。你所證得的境界,用佛經(jīng)給你做證明,跟佛經(jīng)對照,一不一樣?一樣的,那你一點都沒錯,佛知佛見,正知正見,它不是邪見。沒有證得,自己得不到真實受用。這個真實受用超越十法界,不止六道輪迴,你回歸到自性,你得大自在,你起的作用跟佛沒有兩樣。
  •   心是什么?你是誰?誰是你?
  •   這本書需要靜下心來慢慢讀!會給浮躁的生活帶來一絲沉靜。
  •   心的感悟
  •   真正的比丘只說實相——事物的本來面目。你即將在本書中閱到。
  •   當你向你的內(nèi)心去看時,你就明白了。這本書建議大家都看看,不錯的一本。
  •   非常高興能擁有,頂禮法師!
  •   很好,但不系統(tǒng)。
    需要多打坐和平時的深度觀照,才能深入這本書的內(nèi)容。
  •   大師級著作,簡單易懂,像聽智者在講故事。缺點是:書的前言之類都是多余的,甚至說了大師原著,其他都是畫蛇添足。字太少,閱讀起來很辛苦。
  •   在看。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學(xué)會放下。
  •   很好的書,對于學(xué)習(xí)南傳禪修的人,是一件寶物。薩度薩度
  •   不同于高談玄妙的境界,回歸自身的體驗,有助于幫助大家從口頭禪的階段變成行禪,真正受益
  •   聽說是大師啊
  •   簡單真實的道理,值得一讀
  •   書還沒看,不過送的很快~贊一個!
  •   非常值得一讀的書,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獲
  •   靜心的同時增長智慧。
  •   看了一些,非常好
  •   總算看完了,這本書的風格和很多心靈書籍不一樣,很多事寫得非常直接,少了溫情脈脈。
  •   推!
  •   很好的書,很有收獲
  •   愛不釋手,禪修好書
  •   幫別人買的,別人評價說還不錯~~
  •   還沒看,粗略看了一下標題,值得細看。
  •   很喜歡這本書,是喧囂塵世讓心安寧的清涼劑。
  •   朋友推薦的,他已經(jīng)讀好幾遍了,拿到手粗粗翻了翻,很好。推薦給大家!
  •   頂禮尊者!阿彌陀佛!
  •   方便有快速,質(zhì)量好,很好,不用花時間,就可以很快,謝謝
  •   好書!靜心看!
  •   修身,成長的路上最好的指引書
  •   很喜歡 作者的書
  •   很好的一本書~~受益無窮
  •   正版,快遞也還可以
  •   很好的一本書 沒有物質(zhì)的浮華 心靈的升華
  •   給先生買的修身的書。
  •   安靜心情
  •   書不錯,質(zhì)量很好~
  •   好的!?。。。。。。?!
  •   踐行
  •   看了一小部分,讓人感覺安靜些!
  •   書是正版的。評論遲了。
  •   雖然書很厚,太卻適合反復(fù)的學(xué)習(xí)反復(fù)的研讀,受益匪淺?。?/li>
  •   有利于人格提升。 適合修學(xué)。
  •   很受啓發(fā)!
  •   在書店看到的,因為太貴所以來當當買
  •   為什么不能及時補貨!還想購買幾本!非常需要!
  •   讓人學(xué)著去尋找心靈的安寧
  •   學(xué)習(xí)禪修是需要有導(dǎo)師指導(dǎo)的。但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天天在泰國寺廟跟著和尚學(xué)習(xí),有問題隨時可以問。所以只能閱讀大量的關(guān)于禪修的開示的書,就象有個導(dǎo)師一樣??吹臅蕉?,自己碰到問題也就總能找到處理問題的答案。阿姜查是個著名的禪修導(dǎo)師,這也是為什么我買他的所有書的原因。其他導(dǎo)師也有不少書啦,可惜翻譯過來的少。象焦諦止禪師的書,系統(tǒng)而清楚加上理論分析,妙極,對禪修的指導(dǎo)意義太大了。還有德寶法師的觀呼吸,和我在泰國寺廟里學(xué)到的完全一樣。好老師難寺,好書也難尋。
  •   任何能感受到寧靜與祥和的事物,都是人們的。本書教你如何呵護和磨煉這顆心,讓她無論身處怎樣境地事物都能清楚的保有一份質(zhì)樸與寧靜
  •   喜歡南傳佛教的書籍,真的能讓你這顆心靜下來。
  •   靜的下心來的時候看看蠻好的
  •   佛學(xué)的哲理需要慢慢體會,結(jié)合生活學(xué)習(xí)。
  •   比較有智慧的一本書,可以靜心,很受啟發(fā),但要實行真的不容易。
  •   看著挺好的,老公老在手邊放著,就不知道讀懂了么。
  •   看了前言,不錯呦
  •   朋友推薦的書!可以慢慢看看。
  •   沒看完,翻了翻,很不錯。。。
  •   老師說當你煩躁的時候 看看這本書 心情會好很多,所以我買了,真的不錯。
  •   在朋友那里讀的,覺得不錯,就自己買一本
  •   同學(xué)說好看。。。
  •   不錯,很有感悟。
  •   不錯的書籍,還沒看,師父推薦的
  •   書少頁,退回換貨了
  •   看了一半,最終還是沒有看下去??赡苁潜救说奈蛐圆桓?。
  •   印刷很好,質(zhì)量也很好
  •   南傳佛教
  •   書經(jīng)典,質(zhì)量很好,值得收藏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