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音韻研究

出版時間:2008  出版社:中華書局  作者:張竹梅  頁數(shù):573  字數(shù):60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作者就讀于南京大學(xué)在魯國堯教授指導(dǎo)下完成的博士學(xué)位論文。作者對于這部曲韻書的內(nèi)容體例,它所反映的音系進行了悉心考訂和全面的構(gòu)擬。以《切韻》所反映的中古時期的讀書音系統(tǒng)為標桿,參考了大量的有關(guān)元明清戲曲理論以及音韻與方言的文獻資料,考察這個音系的聲韻源流及其演變軌跡,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其用力之勤,徵引之廣,考辨之精,難以筆墨描繪,堪稱全面系統(tǒng)研究《中州音韻》的第一部。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緒論  一、其人其書  二、版本流行  三、歷史評價  四、內(nèi)容體例  五、研究方法第二章  《中州音韻》同音字表第三章  《中州音韻》聲母系統(tǒng)  一、反切上字表  二、聲母系統(tǒng)分析  三、有關(guān)聲母問題的討論  四、聲母表第四章  《中州音韻》韻母系統(tǒng)  一、反切下字表  二、韻母系統(tǒng)分析  二、韻母系統(tǒng)音韻特徵  四、韻母表第五章  《中州音韻》聲調(diào)系統(tǒng)  一、無陰調(diào)、陽調(diào)類之分  二、濁上變?nèi)? 三、人作三聲第六章  《中州音韻》語音基礎(chǔ)  一、《中州音韻》的音系性質(zhì)  二、關(guān)於明代吳方言語音閉口韻、人聲韻問題的討論結(jié)語附錄一  聲母對照表附錄二  韻母對照表附錄三  《中州音韻》與《中原音韻》對照表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緒論  王文璧的《中州音韻》問世于明弘治末正德初,約十五、十六世紀之交,時屆明代中葉。它與周德清《中原音韻》最大的相同之處在于韻分十九部、人派三聲,最明顯的區(qū)別則在于平聲不分陰陽、有一套較為完整的全濁音聲母體系,并于每一小韻下注有反切。但是,它的反切又不盡同于《廣韻》。這部韻書的產(chǎn)生有兩個重要的背景。其一,人明以后,由于政治、文化、地域等種種原因,盛行于元代的北曲雜劇已漸行衰微,《琵琶記》、《拜月記》等南劇則逐漸興起。進入明中葉以后,隨著“弋陽”、“海鹽”、“義烏”、“樂平”腔調(diào)在江南各地的廣泛流行,南戲盛行,“北氣總已消亡矣”。①其二,元代盛行北曲,周德清《中原音韻》被奉為壬臬,“作北曲者守之,兢兢無敢出入”。②但是,人明以后,除《洪武正韻》外,先后出現(xiàn)一系列改造《中原音韻》的韻書。有朱權(quán)的《瓊林雅韻》、陳鐸的《菜斐軒詞林要韻》、桶李卜氏《中原音韻問奇集》、范善臻的《中州全韻》等,這其中就有吳興王文璧的《中州音韻》一一出現(xiàn)在《菜斐軒詞林要韻》之后《中原音韻問奇集》之前。這些韻書的共同特征是,韻分十九部(或類十九部)、人派三聲;其不同處則在于或平聲不分陰陽,或平聲、上聲分出陰陽,或有反切,或無反切。這些不同之處也多表現(xiàn)出與《中原音韻》的相異?! ”緯且酝跷蔫怠吨兄菀繇崱窞檠芯繉ο?,探討它的韻書體制為何既類《中原音韻》又不同于《中原音韻》?是對《中原音韻》的改良還是改造?它的語音基礎(chǔ)是什么?它與《中原音韻》的韻書性質(zhì)是否相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州音韻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方面的書不多,這本書有用。
  •   沒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