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3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卓爾堪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卓爾堪,字子任,號鹿墟,一號寶香山人,隸籍揚州江都(今屬江蘇),靖難忠臣卓敬之後,生於清順治十年(一六五三),卒於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以後。幼習武藝,精於劍術,康熙十四年(一六七四)廿三歲時隨浙江總督李之芳軍征耿精忠,爲右軍先鋒,屢立戰(zhàn)功。從征七年,因母病乞還,母亡守喪,遂不出門以終。
爾堪輯《遺民詩》十二卷,凡收遺民三百餘人,詩二千餘首,每卷卷首有作者小傳。其自定凡例云:「人與詩并重,然人更重於詩,其有以人傳詩者,詩不過數(shù)首,雖有微瑕,亦所必録;紀忠、紀烈、紀事等詩,雖有小疵,未敢盡棄。」可見其選輯宗旨。朱彝尊有贈詩云:「忠貞公後族蟬聯(lián),一代遺民藉爾傳。」極讚其網(wǎng)羅散佚之功。爾堪雖生於新朝,而自附於遺民之列,以自作《近青堂詩》一卷載於全書之末。
《遺民詩》康熙間付梓,乾隆中兩度列入禁燬書目,故流傳絶少。後不知誰何增補爲十六卷,移宋犖序於爾堪自序之前,遺民增至五百人,詩增至兩千四百首,雖不可謂無所裨益,然目録與小傳均有更動,如「乙酉」多改爲「甲申」,按崇禎十七年甲申李自成破北京,順治二年乙酉南都覆亡,則甲申後不出仕,是慟明之亡於流寇,不干清忌;乙酉後隱居逃禪,則顯爲反對本朝。此類更改,雖迫於康熙後文網(wǎng)漸密之情勢,但一辭之易,關係遺民大節(jié),實有違爾堪本意。十六卷本因忌諱較少,遂得行世,宣統(tǒng)二年(一九一〇)有正書局付諸影印,改題爲《明末四百家遺民詩》,頗爲流行。一九六〇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據(jù)有正本斷句排印,改題爲《明遺民詩》。世人少見十二卷之元本,遂認十六卷本爲爾堪所手定者矣。所幸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尚藏有十二卷本《遺民詩》一部,一函十二冊,審爲康熙間原刊,《四庫禁燬書叢刊》影印行世,今爰據(jù)爲底本,標點校訂,以還原書之舊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