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霖燦 頁數(shù):393
Tag標簽:無
前言
1960年代在臺大念書時,臺灣的出版業(yè)還沒蓬勃發(fā)展,市面上雜志的選擇有限,課余比較??吹氖恰洞箨戨s志》、《自由談》、《傳記文學》等文史類刊物。在那些刊物中,經(jīng)常讀到李霖燦先生的文章,報道他抗戰(zhàn)時期,在大后方的云南做“么些”語文的調查與研究的林林總總,例如他對納西族發(fā)音人和才先生的描述;還有當?shù)氐娘L物名勝,例如玉龍大雪山降的綠雪,都叫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早在1956年間,李先生應美國國會圖書館禮聘去整理館藏么些經(jīng)卷,并編寫《么些標音文字字典》,在華盛頓待了一段日子,休假時或造訪哈佛的楊聯(lián)陞,或耶魯?shù)膮窃G孫(鹿橋),或參觀各地博物館,也都把他的游歷化為生動的文字。另外他常寫的題材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1960年到1961年的赴美巡回展覽,由美國海軍護送,一路押運的沿途日志與所遇人事物的故事。他行云流水的散文使我景仰不已。我們學生都很感謝許倬云先生,他當了歷史系主任后很關切系上開的課,學生到底學到了些什么。那時堂堂文學院里竟然沒有一門與藝術相關的課,于是大三那年,許先生請來李霖燦先生為我們教授中國美術史。因為課是新開的,許先生事先怕學生對新來的老師認識不足,就約我們先作一番介紹,希望大家去聽課。我非常高興地答應了,不只因為對這門生疏的美術史、對李先生也充滿著好奇。
內容概要
《中國美術史講座》即是根據(jù)李霖燦先生上課講稿整理編成的,分為二十九個單元,大體以時代為序,以類別為綱,以歷代繪畫為主調展開論述,對于玉石、雕塑、書法、銅器、陶瓷的論列亦精辟獨到。李霖燦先生曾經(jīng)擔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作為一位有四十余年館齡的老館員,他潛心研究中國美術多年,又在臺灣大學講授“中國美術史”二十載。他不斷地補充及修正教材,以其幽默風雅的講述引領了無數(shù)人走進藝術殿堂。這份精彩絕倫、活潑生動的文字與圖片曾連載于臺灣《雄獅美術月刊》,備受好評。
作者簡介
李霖燦,一九一二年生于河南省輝縣。一九三八年在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畢業(yè)之后,就由昆明北上經(jīng)大理到麗江去作邊疆民族藝術之調查。一九四一年七月就國立中央博物館之聘,從此就一直在博物院中工作,一九八四年元旦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之職務上退休,仍然繼續(xù)于藝術史的研究,并在臺大、師大等校任教中國美術史及古畫品鑒研究等課程。其著作有《中國美術史講座》、《中國名畫研究》、《山水畫技法、苔點之研究》、《中國畫史研究論集》等書。
書籍目錄
序言一 中國美術史的耕耘者序言二 學問功夫上水船序言三 李霖燦的山水詩情原版序第一講 漢畫像石之遐想第二講 晉人風采顧虎頭第三講 王羲之和中國書法第四講 敦煌的藝術寶藏第五講 雕塑藝術的光輝第六講 陶瓷王國。華夏之光第七講 延年益壽說銅器第八講 溫其如玉第九講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上)第十講 山水畫的黃金時代(下)第十一講 山水畫的白銀時代第十二講 山水畫的青銅時代第十三講 山水畫的白鐵時代第十四講 中國的花鳥畫(上)第十五講 中國的花鳥畫(中)第十六講 中國的花鳥畫(下)第十七講 花鳥畫中的墨竹畫第十八講 中國的仕女畫第十九講 中國的肖像畫第二十講 道釋畫的超越追求第二十一講 歷史故事畫第二十二講 畜獸畫第二十三講 魚藻畫的活潑生意第二十四講 人物畫的水墨丹青第二十五講 自由主義的新風格第二十六講 揚州八怪的新形象第二十七講 趙之謙和吳昌碩第二十八講 白石老人新論第二十九講 中國繪畫的文藝復興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對著這尊“清贏示病,隱幾忘言”的病維摩的形象,我們也直接地感觸到藝人的慘淡經(jīng)營之用心,顧愷之是怎樣的冷眼旁觀眾生之病象,又怎樣的擷取此中最舒適的一個姿態(tài),用顧氏自己畫論的說法,就叫做“遷想妙得”,這才創(chuàng)造出來這么一幅圖像千古流傳,到現(xiàn)在還和我們心心相印,真是人類亙古流傳的藝術瑰寶了。若把這幅舒適的病人像和羅丹的《沉思者》像兩兩相比,我們亦有不少感觸:病人且如此從容,『沉思者』卻緊張萬分,這就是東西文化的耐人思維之處。維摩詰圖原是壁畫,早已不可追尋,但是很幸運的,有一卷畫在絹素上的《女史箴圖》,相傳為顧愷之所作,卻遺留了下來,現(xiàn)藏在大英博物館里,為該館東方藝術部門中的鎮(zhèn)館之寶,我們就以此來做基準,觀察一下顧虎頭在繪畫上的高超造詣,進而論列魏晉南北朝我國人物畫的真實情況。畫卷以《女史箴圖》為名,是為張華(232-300)所著的《女史箴》一文所作的插圖,原圖共為十二段,前三段已佚去,第四段亦只有圖而無文字。原來的格局是圖文并茂式的,先書張茂(張華字茂)的原文,然后顧氏再揮動妙筆為之作插圖,由于顧愷之技巧高,時代又早,所以成了中國人物畫史上的第一件國之重寶。
媒體關注與評論
老師自謙《中國美術史講座》僅是在過渡時代中擔任接力遞棒的任務。終將隨風飄逝。實際上先生20年間念茲在茲,不斷用心地把每個單元整理修改再潤色,掌故叢談、筆記小說、考古資料,舊學新知互相浚發(fā),旁征博引內容豐厚。他不作前五百年、后五百年的掉書袋,叫讀者望而生畏。史稿篇篇文字優(yōu)美,易讀、好懂,引人入勝?! 獜埮R生全書除了引人入勝的內容外,詮釋中國藝術之簡練精準語匯更是俯拾皆是,如“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中國書法是最純粹又最自由的藝術形式”、“孫過庭書譜是雙料瑰寶”、“云岡雕像獷野碩大端莊肅穆的表情。這可能是北魏鮮卑族的精神和印度文化結合的綜合效果”與“范寬得山之真貌、真情和真骨,人亦磊落不羈如山如川”等?! 旎萘己脮档靡蛔x再讀,李老師的《中國美術史講座》和《天雨流芳:中國藝術二十二講》,更不在話下。細心讀者當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只是美術文化的最佳引導書,篇篇也如散文般清淡幽奧,更是結合李老師生活哲理的現(xiàn)代人的案頭良伴。美術與文學的相得益彰,也是文學與哲思的美妙結合,三者合而為一,李老師透過著作為世人留下了可貴的人文典范?! 钯t文
編輯推薦
《中國美術史講座》:古典中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