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zé)任公司 作者:呂思勉 頁數(shù):671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完整意義上的通史著作,上起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以時間順序為經(jīng),以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宗教等為緯,詳細記敘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朝代更替、制度沿革、疆域變遷、風(fēng)俗更易、學(xué)術(shù)源流等諸多問題,將中國歷史抽絲剝繭般層層撥開,向大家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長畫卷。
本書觀點權(quán)威,體例嚴(yán)謹(jǐn),考證精詳,實為了解中國歷史的最佳讀本。此外,作者不時發(fā)一家之言,打破大家固有的歷史印象,如講述漢武帝為窮兵黷武的帝王,王莽為值得景仰的改革家,岳飛為驕橫跋扈的地方軍閥等等,常令讀者產(chǎn)生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生于江蘇常州。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xué)、江蘇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上海光華大學(xué)、華東師范大學(xué)任教。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史學(xué)四大家”。呂思勉先生治學(xué)嚴(yán)謹(jǐn),著作宏富,是中國近代史學(xué)界唯一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門史領(lǐng)域都有經(jīng)典著作傳世的歷史學(xué)家。主要著作有兩部通史:《大中國史》和《呂著中國通史》;五部斷代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八部專門史:《先秦學(xué)術(shù)概論》、《經(jīng)子解題》、《中國制度史》、《中國民族史》、《理學(xué)綱要》、《宋代文學(xué)》、《呂著史學(xué)與史籍》和《文字學(xué)四種》,以及大量歷史通俗讀物。《大中國史》是中國第一本以進化史觀為指導(dǎo)思想撰寫的通史著作。
書籍目錄
緒 論
第一章 歷史的定義
第二章 中國的歷史
第三章 現(xiàn)在研究史學(xué)的方法
第四章 本書的分期
第一篇 上古史
第一章 漢族的由來
第二章 古史的年代和系統(tǒng)
第三章 三皇五帝
第一節(jié) 三皇五帝時代社會進化的狀況
第二節(jié) 黃帝和蚩尤的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堯舜的禪讓
第四節(jié) 禹的治水
第四章 三王時代
第一節(jié) 羿的代夏和少康中興
第二節(jié) 夏殷的興亡
第三節(jié) 商朝的事實
第四節(jié) 商周的興亡
第五節(jié) 西周的事跡
第五章 春秋戰(zhàn)國
第一節(jié) 春秋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
第六章 漢族以外的諸族
第一節(jié) 獯粥
第二節(jié) 東胡
第三節(jié) 貉
第四節(jié) 氐羌
第五節(jié) 粵
第六節(jié) 濮
第七章 中國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 古代社會的政治組織
第一節(jié) 古代社會的階級制度
第二節(jié) 封建
第三節(jié) 官制
第四節(jié) 教育和選舉
第五節(jié) 兵制
第六節(jié) 法律
第九章 古代社會的經(jīng)濟組織
第一節(jié) 農(nóng)業(yè)
第二節(jié) 工商業(yè)和貨幣①
第三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代社會經(jīng)濟的變遷①
第十章 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節(jié) 古代的哲學(xué)和宗教
第二節(jié) 文字的起源和變遷①
第三節(jié) 東周以后的學(xué)派
第二篇 中古史
第一章 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 封建政體的反動
第一節(jié) 豪杰亡秦
第二節(jié) 項羽的分封和楚漢的興亡
第三節(jié) 漢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爭
第三章 漢初的休養(yǎng)生息
第四章 漢朝的武功
第一節(jié) 匈奴
第二節(jié) 西域
第三節(jié) 朝鮮
第四節(jié) 閩粵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 前漢的衰亡
第一節(jié) 漢武帝的內(nèi)政
第二節(jié) 霍光廢立和前漢的外戚
第六章 社會革命
第七章 后漢的興亡
第一節(jié) 光武的中興
第二節(jié) 后漢的武功
第三節(jié) 后漢的外戚和宦官
第八章 秦漢時代的政治和文化
第一節(jié) 官制
第二節(jié) 教育和選舉
第三節(jié) 賦稅
第四節(jié) 兵制
第五節(jié) 法律
第六節(jié) 學(xué)術(shù)
第九章 后漢的滅亡和三國
第一節(jié) 后漢的亂源
第二節(jié) 漢末的割據(jù)和三國的興亡
第十章 兩晉和五胡
第一節(jié) 晉初異族的形勢
第二節(jié) 八王之亂
第三節(jié) 西晉的滅亡
第四節(jié) 胡羯的興亡
第五節(jié) 鮮卑的侵入
第六節(jié) 東晉內(nèi)外的相持
第七節(jié) 苻秦的盛強
第八節(jié) 淝水之戰(zhàn)和北方分裂
第九節(jié) 拓跋氏的興起
第十節(jié) 宋篡東晉和魏并北方
第十一章 南北朝
第一節(jié) 宋齊的治亂
第二節(jié) 北魏的盛衰
第三節(jié) 東西魏的紛爭和侯景亂梁
第四節(jié) 周齊的興亡和隋的統(tǒng)一
第十二章 軍閥和異族
第十三章 隋朝的內(nèi)政外交
第一節(jié) 隋文帝的內(nèi)治
第二節(jié) 回族的起源和分布
第三節(jié) 高車和柔然
第四節(jié) 突厥的起源
第五節(jié) 突厥的盛強和隋朝與突厥的交涉
第六節(jié) 朝鮮半島三國和中國的關(guān)系
第七節(jié) 隋唐的興亡
第十四章 唐朝的初盛
第一節(jié) 唐太宗滅突厥
第二節(jié) 藏族的興起
第三節(jié) 印度阿利安人人藏
第四節(jié) 唐朝和朝鮮、日本的關(guān)系
第五節(jié) 從魏晉到唐中國和南洋的關(guān)系
第六節(jié) 武韋之亂和開元之治
第十五章 從魏晉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情形
第一節(jié) 官制
第二節(jié) 教育和選舉
第三節(jié) 兵制
第四節(jié) 刑制
第五節(jié) 賦稅制度和民生
第六節(jié) 學(xué)術(shù)和宗教
第七節(jié) 門閥的興廢
第三篇 近古史
第一章 近古史和中古史的異點
第二章 唐朝的分裂和滅亡
第一節(jié) 安史之亂
第二節(jié) 唐中葉后的外患
第三節(jié) 肅代到穆宗時候的藩鎮(zhèn)
第四節(jié) 宦官的專橫
第五節(jié) 黃巢之亂和唐朝的滅亡
第三章 五代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一節(jié) 梁唐晉的爭奪
第二節(jié) 契丹的興起和侵人中國
第三節(jié) 周世宗的強盛和宋朝的統(tǒng)一
第四章 北宋的積弱
第一節(jié) 宋初和遼夏的交涉
第二節(jié) 宋初的政策和后來腐敗的情形
第三節(jié) 王荊公的變法
第四節(jié) 神宗的武功
第五節(jié) 元祐紹圣的紛更和徽宗的衰侈
第五章 北宋遼金的興亡
第一節(jié) 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節(jié) 遼朝的滅亡
第三節(jié) 北宋的滅亡
第六章 南宋和金朝的和戰(zhàn)
第一節(jié) 南宋初期的戰(zhàn)事
第二節(jié) 和議的成就和軍閥的翦除
第三節(jié) 海陵的南侵和韓侂胄的北伐
第七章 南宋金元的興亡
第一節(jié) 蒙古的由來
第二節(jié) 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節(jié) 金朝的滅亡
第四節(jié) 南宋的滅亡
第八章 蒙古的武功
第一節(jié) 大食盛強以后西域的形勢
第二節(jié) 蒙古的西征
第三節(jié) 蒙古和朝鮮日本
第四節(jié) 蒙古和南方諸國
第九章 元朝的衰亡
第一節(jié) 汗位繼承的紛爭
第二節(jié) 元朝的政治
第三節(jié) 元朝的滅亡
第十章 宋遼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會
第一節(jié) 官制
第二節(jié) 學(xué)校選舉
第三節(jié) 兵制
第四節(jié) 刑制
第五節(jié) 租稅制度(上)
第六節(jié) 租稅制度(下)
第七節(jié) 鈔法
第八節(jié) 學(xué)術(shù)風(fēng)俗
第四篇 近世史
第一章 明朝的對外
第一節(jié) 明朝的武功
第二節(jié) 瓦剌的強盛
第三節(jié) 蒙古的再興
第四節(jié) 倭寇和豐臣秀吉
第二章 明朝的內(nèi)治
第一節(jié) 宦官的專權(quán)
第二節(jié) 權(quán)臣和黨禍
第三章 清朝的興起
第一節(jié) 清朝的先世
第二節(jié) 建州女直的盛衰
第三節(jié) 海西女直的南遷
第四節(jié) 清太祖的興起
第五節(jié) 遼東西的戰(zhàn)爭
第四章 明朝的滅亡
第一節(jié) 流寇和北都陷落
第二節(jié) 福唐桂三王的滅亡
第三節(jié) 鄭氏和三藩
第五章 清朝的盛世
第一節(jié) 滿洲內(nèi)部特殊勢力的消滅
第二節(jié) 清朝對待漢人的政策
第三節(jié) 順康雍乾四朝的政治
第六章 近代的蒙回藏
第一節(jié) 種族和宗教的變化
第二節(jié) 黃教的盛行和天山南路的回教
第三節(jié) 衛(wèi)拉特的盛強和清朝征服蒙古
第四節(jié) 清朝平定西藏
第五節(jié) 清朝平定衛(wèi)拉特
第六節(jié) 清朝平定回部
第七節(jié) 清朝征服廓爾喀
第七章 近代的西南諸族
第一節(jié) 湘黔的苗族
第二節(jié) 滇黔的濮族和金川
第三節(jié) 兩廣的粵族
第八章 近代的后印度半島
第一節(jié) 平緬麓川的滅亡和緬甸建國
第二節(jié) 清朝和緬甸的交涉
第三節(jié) 黎莫新舊阮的紛爭和清朝討伐新阮
第四節(jié) 暹羅的建國
第九章 清朝的中衰
第一節(jié) 乾隆時的衰機
第二節(jié) 嘉慶時的內(nèi)亂
第十章 中西交涉的初期
第一節(jié) 西人的東來
第二節(jié) 基督教初入中國的情形
第三節(jié) 中俄初期的交涉
第四節(jié) 西南最初對待外人的情形
第五節(jié) 五口通商
第六節(jié) 英法兵攻破京城和東北的割地
第十一章 咸同時的大內(nèi)亂
第一節(jié) 太平軍
第二節(jié) 捻軍
第三節(jié) 回事
第十二章 藩屬的喪失
第一節(jié) 英俄的亞洲侵略和伊犁交涉
第二節(jié) 安南和緬甸、暹羅的喪失
第三節(jié) 中日甲午之戰(zhàn)和朝鮮的喪失
第四節(jié) 教土保護權(quán)的變遷和德?lián)z州
第十三章 清朝覆亡和民國的興起
第一節(jié) 革新的原動力
第二節(jié) 咸同光三朝的朝局
第三節(jié) 戊戌政變和庚子之亂
第四節(jié) 滿蒙藏的危機(上)
第五節(jié) 滿蒙藏的危機(下)
第六節(jié) 清朝的末運
第十四章 明清兩代的政治和社會
第一節(jié) 官制
第二節(jié) 學(xué)校選舉
第三節(jié) 兵制
第四節(jié) 法律
第五節(jié) 賦稅制度(上)
第六節(jié) 賦稅制度(下)
第七節(jié) 幣制的變遷
第八節(jié) 學(xué)術(shù)思想的變遷
第五篇 現(xiàn)代史
第一章 從武昌起義到正式政府成立
第一節(jié) 武昌起義和各省光復(fù)
第二節(jié) 臨時政府的成立和北遷
第三節(jié) 大借款宋案和贛寧之役
第四節(jié) 正式總統(tǒng)的舉出和國會解散
第二章 俄蒙英藏的交涉
第一節(jié) 俄蒙交涉
第二節(jié) 英藏交涉
第三章 五月九日的國恥
第一節(jié) 五口通商以來外交上形勢的回顧
第二節(jié) 日占青島和二十一條的要求
第四章 帝制復(fù)辟和護法
第一節(jié) 帝制運動
第二節(jié) 對德宣戰(zhàn)和復(fù)辟
第三節(jié) 護法戰(zhàn)爭和南北議和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秦朝和西漢時代,有一種特色,就是“這時候,去古未遠,人民尚武的性質(zhì)還在,無論什么人,發(fā)出去都是強兵?!?巴蜀等一兩處地方是例外)所以秦朝的用兵,不論驪山的役徒,閭左的百姓,都發(fā)出去戰(zhàn)守;漢朝也有所謂“七科謫”(張婁曰:吏有罪一,亡命二,贅婿三,賈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見《漢書?武帝紀(jì)注》)、“弛刑”、“罪人”、“惡少年”、“勇敢”、“奔命”、“伉健”……這都是未經(jīng)訓(xùn)練的人。然而發(fā)出去,往往戰(zhàn)勝攻取。將帥里頭,也極多慷慨效命的人(譬如后漢的班超,又如前漢的李陵,以步卒絕漠,這是歷史上只有這一次的事情)。有這種民氣和民力,倘使真能利用,中國的國力實在可以擴張到無限。偏遇著秦始皇、漢武帝兩個人,把民力財力大半消耗在奢侈淫欲的一方面。秦始皇的用兵,已經(jīng)很不經(jīng)濟,漢武帝更其專信幾個椒房之親,家無法度,以致總算起來,總是敗北的時候多,勝利的時候少(細看《漢書?匈奴列傳》可見。伐大宛這一役,尤其是用兵不經(jīng)濟的確證。漢朝用兵,所以結(jié)局總獲勝利,是由于這時候中國和外國的國力,相差太遠,并不是用兵的得法。這種用兵,結(jié)局雖獲勝利,畢竟是以最大的勞費,得最小的效果的),就使勝利,也所得不償所失。這種用兵,實在一無可取。中國大有可為的時代,就給這兩個人弄糟了的。然而后世,反很多崇拜他、原諒他的人,可謂僥幸極了。我要請問,何以見得他一定是偽的呢?人家一定說:他后來做了皇帝,所以見得他起初都是偽的。我要請問,在從前那種政體之下,一個人有了非常的抱負(fù),要行非常的改革,不做君主,是否能始終貫徹。為了貫徹自己的主張的緣故,事勢上皇帝又可以取得到手,是否可以取來做一做,以實行自己的主張?還是應(yīng)該謹(jǐn)守君臣之義,專做一姓一家的奴隸,聽?wèi){天下的事情,一切敗壞決裂?人家又要說:他所做的事情,一件都沒有成功。然而我沒聽見把成功失敗,判決人的好壞的。他當(dāng)時,為了實行自己的主張的緣故,把兒子都殺掉,是何等廓然大公。比第一編第三章第三節(jié)所述的“堯殺長子”何如?他為了辦理天下事務(wù)之故,至于“常御燈火,猶弗能勝”,是何等勤力。到后來敗亡的時候,火都要燒到身上了,他還說“天生德于予,漢兵其如予何”,是何等自信力???王莽這種人,在政治上雖然失敗,他的道德,他的人格,畢竟是深可景仰的。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入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xué)四大家。 ——嚴(yán)耕望 編著中國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條例史實,缺乏見解,其書無異變相的《綱鑒輯覽》或《綱鑒易知錄》之類,極為枯燥。及呂思勉先生出,有鑒于此,乃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diào)來寫通史,方為通史寫作開一個新的紀(jì)元 ——顧頡剛 清人章學(xué)誠在其名著《文史通義》中指出:"能具史識者,必具史德。"正史出于勝利者,而信史出于旁觀者,從這部敘事心平氣和、解析鞭辟入里的中國通史中,不僅能窺見作者的史德與史識,也可洞悉中國歷代王朝興替的周期律,令后來者鑒之,祈勿使后人復(fù)哀后人也?! ?mdash;—章立凡
編輯推薦
《大中國史》編輯推薦: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的授業(yè)恩師,一代史學(xué)巨匠呂思勉瀝血之作,最權(quán)威、最經(jīng)典、最完整的國史教材,中國通史寫作第一人呂思勉的里程碑式杰作,從來沒有任何一部歷史巨著,能讀起來這么輕松,能給人這么純粹的閱讀體驗,門徑之門徑,階梯之階梯,通貫各時代,周贍各領(lǐng)域。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