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湖北美術 作者:雷志雄 頁數:4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趙之謙(1829—1884年),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揭叔,號悲庵,別署無悶、憨寮、思悲翁等。會稽(今浙江紹興)人。
曾應繆承梓延入幕,隨之宦游石門、衢州、常山、江山等地近十年。清咸豐九年(1859年)鄉(xiāng)試中舉,后入京屢試不第。同治十一年(1872年)以國史館謄錄發(fā)放江西候補知縣。后歷官奉新、鄱陽知縣,曾主纂《江西通志》,著有《六朝別字》、《補寰宇訪碑錄》、《悲庵居士詩?!芳啊抖鸬糜∽V》、《悲庵剩墨》。趙之謙詩、書、畫、印兼擅,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養(yǎng)的藝術家。歷來言某“三絕”、“四通”、“書擅各體”者,多為溢美,而以此稱趙之謙則當之不愧。
《潛夫論》,東漢王符(85—163年)撰,lo卷,35篇,另敘錄1篇。王符性耿直,有志操,不得志,隱居不顯,故以潛夫為名,著《潛夫論》以論當世得失。趙之謙所書四屏條為其一載。末署紀年壬申八月,即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是年,趙之謙以國史館謄錄議敘知縣,分發(fā)江西。三月,乞假出京師歸會稽省墓,秋客杭州,此作當于是時,受書者歡伯何許人未詳待考。
近人馬宗霍《霎岳樓筆談》謂:“揭叔書家之鄉(xiāng)愿也,其作篆錄,皆臥毫紙上,一筆橫陳,援之不能起,而亦自足動人?!逼洹班l(xiāng)愿”云云,為人之好惡,未可厚非,然謂“皆臥毫紙上”則未必,橫畫言其臥毫右掃而成,尚似覺不謬,直畫及環(huán)弧如何臥毫書?趙之謙通四體書,技法之熟,時無可比者,習之者須心手兩到,悉心品研,斷不可人云亦云,徒誤時曰。
趙之謙篆書,繼鄧石如以隸法入篆之后,又間取北魏造像筆法,此法非貫通四體者不敢為之。趙之謙膽敢獨造,開風氣之先,堪稱膽識獨具,才藝超群者??涤袨橹^“今天下多言北碑,而盡為靡靡之音,則揭叔之罪也”,也未免過矣。趙之謙之前誰有此寫意?趙之謙之后,雖有步武者,有幾人能望其項背?至少以北魏造像筆法入篆,當不為罪。
趙之謙此作,結體遵循小篆法則,勻整停當而不過于強調垂腳。要妙處在用筆,起迄參用北魏造像筆法,然化用無形,非細細觀察不能見其跡。此于橫畫中尤顯,起收處在提按中微顯鋒芒。轉折處無論順逆,均不轉捻換鋒,順筆轉向,氣機流宕。收筆除橫畫偶疾起而止外,他處皆略作停駐,稍稍回鋒便起。臨習時,須先看準起止方位及點畫走向,以作行楷之意,放膽寫去,最忌描摹,筆意一失,則索然無味。另須留意起筆不宜過于夸張,換向收束處,不宜環(huán)繞盤曲太甚。否則,便是習氣。今之化神奇為惡俗者,病多在此。
另揭叔《說文解字敘》四屏,為其同治五年(1866年)書,早此《潛夫論》7年,然筆法體勢相近,附補例之不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