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07-01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作者:杜麗燕 頁數(shù):436 字數(shù):58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上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時期,隨著西學東漸,人道主義的研究進入中國,1903年上海明權社出版的《新爾雅》(汪榮寶、葉瀾編)就有“人道主義”條目。“五·四”運動時期,人道主義研究達到高潮。雖然受到連年戰(zhàn)亂的影響,但當時的研究已經(jīng)達到很高的水平。1949至1978年,由于時代和環(huán)境的限制 ,人道主義研究幾乎很少問世。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對“文革”的反思,我國哲學界曾經(jīng)進行了人道主義問題大討論,后因反對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而中止。1995年,對人道主義的討論和出版重新開始起步。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我國向世界敞開了大門,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文明,刻不容緩。西方文明的精髓就是人道主義,因此,我們要了解西方文明就要對人道主義要進行溯本求源的研究,要深入這一文明的內部,探討它,了解它,吸收它的可取之處?!度说乐髁x思想史》叢書的寫作初衷就是溯本求源,揭示人道主義的深刻內涵,順其脈絡向我國讀者展現(xiàn)它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確定其在西方文明史中的核心地位。 《人道主義思想史》共六冊,《人性的曙光:希臘人道主義探源》《愛的福音: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道主義》《近代啟蒙主義的人道主義》《東正教與俄羅斯人道主義》和《二十世紀人道主義與反人道主義》。每本約計50萬字。作者均為我國哲學界有所成就的中年學者,他們具有堅實的哲學功底,并且對人道主義進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其成果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這套叢書的內容極其豐富、厚重,在人道主義研究方面獨樹一幟,是極有分量的著作。 本書是《人道主義思想史》叢書的第二部。中世紀被西方人認為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人道主義狀況如何,是本書要詳盡探討的問題。本書介紹了基督教產(chǎn)生的基礎、基督教與希臘文明的傳承關系,以翔實的論據(jù)證明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的存在,并且以獨特的視角將中世紀人道主義定位在愛的福音的層面上。
作者簡介
杜麗燕,現(xiàn)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研究員。1982年畢業(yè)北京大學哲學系,從事西方哲學研究。
主要著作有:《皮亞杰的挑戰(zhàn)》、《皮亞杰》、《尼采傳》、《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哲學家》、《16-18世紀歐洲大陸哲學》、《人性的曙光:希臘人道主義探源》、《愛的福音: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研究》;譯著:《生物學與知識》、《維特根斯坦》、《信仰的深情》、《梅洛龐蒂:現(xiàn)象學與結構主義之間》、《保衛(wèi)世俗人道主義》、《人道主義問題》、《國家與政治理論》、《正義論》;論文幾十篇,近3年最重要的有:《守望靈魂:畢達哥拉斯》、《瑣羅斯德教與基督教》、《中世紀基督教是否西方人道主義傳統(tǒng)的一部分》。
書籍目錄
導論 中世紀基督教沒有人道主義? 誤區(qū)之一:人道主義就是說希臘語 誤區(qū)之二:人道主久起源于文藝復興 誤區(qū)之三:人道主義就是無神論 誤區(qū)之四:把中世紀的蒙果與黑暗完全歸咎于基督教,從而斷定它是反人道主義的第一部分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的淵源 第一章 瑣羅斯德教——基督教的非然太教來源 一 兩條文明之路 二 瑣羅斯德教史 三 瑣羅斯德 四 瑣羅斯德教的基本教義 五 瑣羅斯德教影響基督教的可能性 第二章 猶太教——基督教人道主義的母體 一 苦難深重的猶太民族 二 猶太教與基督教 第三章 希臘化:基督教人道主義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 一 希臘化種種 二 希臘化是基督教及其人道主義產(chǎn)生的思想背景 三 希臘哲學為基督教思想的產(chǎn)生奠定理論基礎第二部分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崛起 第四章 耶穌和保羅:福音人道主義的奠基者 一 耶穌傳道、受難、復活 二 耶穌創(chuàng)立的福音人道主義 三 保羅對福音人道主義的發(fā)展 四 福音人道主義的幾個重要內容 第五章 斐洛和柏羅丁哲學:福音人道主義的哲學基礎 一 基督教走向理論化的必要性 二 猶太哲學家斐洛 三 新柏拉圖主義者柏圖羅丁第三部分中世紀福音人道主義的巔峰 第六章 基督教征服羅馬帝國 一 歷史進程:從受迫害到羅馬帝國國教 二 基督教獲得勝利的原因 三 基督教的制度化 四 對于基督教征服羅馬帝國的看法 第七章 圣·奧古斯丁——福音人道主義的巔峰 一 生平及思想歷程 二 惡與原罪 三 神的三一論 四 人的三一論 五奧古斯丁對福音人道主義的貢獻第四部分中世紀福音人道主義的衰落 第八章 奧古斯丁與阿奎那之間 一 新的世界格局 二 阿拉伯哲學與阿拉伯亞里斯多德主義 三 亞里斯多德主義與經(jīng)院哲學的興起 第九章 終結者托馬斯·阿奎那 第十章 但丁的完美圖解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博愛 耶穌布道,提出兩條誡命,均與愛相關。然而,耶穌對于愛上帝和愛他人,并沒有進行更系統(tǒng)的探討。耶穌的布道風格是口語式的,格言式的。對于人為什么要愛,似乎并沒有說出更多的道理和根據(jù)。而保羅則不同。保羅從耶穌受難與復活開始,探討上帝拯救世界的偉業(yè)。因而他對于人為什么要愛上帝,為什么要彼此相愛,有一番自己的道理。保羅從耶穌受難入手,以原罪一贖罪為依托,使得基督徒之愛變得更為豐滿,更有充分的理由。上帝的自我犧牲展示了上帝對人類、對自己被造之物的愛與慷慨。受上帝無私之愛的感召,人應該首先愛上帝;耶穌無辜受難,為洗清人類的罪孽,被圣父送上祭壇,這等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當然也值得人效法,當然也值得人愛。人對上帝和耶穌的愛是一種圣潔之愛,而且是基督徒之愛的根本。在這一基礎上,人當效法上帝與耶穌,愛鄰人,愛兄弟,愛敵人。這種愛是當之無愧的博愛,它是上帝所賜,是上帝之愛。用愛對待世間的人和事,就是傳播上帝的福音,就是拯救人類之舉,拯救人類就是拯救自己。 基督教所提倡的愛是有層次的。關于圣愛我們已經(jīng)說了不少?;浇虖恼Q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培養(yǎng)人的圣愛。對上帝和耶穌的愛是以感恩戴德為基礎。是對恩人特別是大恩人之愛。上帝與耶穌對人有再造之恩,此恩可謂大矣,太值得愛了。而且應該用全身心去愛。除了圣愛以外,其余的愛都是人的世俗之愛。它以圣愛為基礎。人愛自己最容易,因為人都自愛。這種愛是自私的。人可以愛父母,愛子女,愛兄弟姐妹,這種愛是一切生物的天性,它以天然的血緣關系為紐帶。愛鄰人就比較難了,特別是耶穌意義上的鄰人。它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鄰里鄉(xiāng)親。如果是一般意義上的鄰居,還有點鄉(xiāng)情呢。人不親水親,水不親地親??傆心敲袋c可以愛的理由。耶穌提倡的愛鄰人,其實就是愛與你不相干的人。對與你不相干的人要獻出愛心。這種愛不是以血緣為前提的愛,不是以鄉(xiāng)情為前提的愛,而是以人的仁愛之心和對上帝事業(yè)的信念為前提的愛。它需要人的慷慨、仁慈和自我犧牲精神。這一切都要求人付出自己的善與愛。這種付出不是功利的,而是基督徒必須具備的品質。是基督徒之為基督徒的標志,也是基督徒似上帝的標志。但是,做到這一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這是基督徒內心受難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藸杽P廓爾指出,對鄰人之愛意味著你愛的對象可能根本不具有完美性。這是可以想象的。因為愛具有完美性的人,就是愛非凡的人,而愛非凡的人就是愛優(yōu)點,那么這種愛依然不是普世性的。而且不僅如此,上帝便陷入尷尬的境地。誰能在上帝面前稱非凡,誰能在上帝面前稱完美,上帝便不可能愛了嗎?然而上帝是至愛的。人們從上帝的愛得到的啟示便是,“正是因為鄰人不具備任何戀人、朋友、被頌揚者、有教養(yǎng)的人、少有的人和非凡的人所具備的如此高度的完美性,正因為如此,對鄰人的愛才具備對戀人、朋友、有教養(yǎng)的人、少有的人和非凡的人的愛所顯示出的一切完美性”。因為其他的愛有雙重問題:對象與愛。這類愛是由愛的對象決定的。大多因為愛的對象值得愛,可愛。但是對鄰人之愛只考慮一點,就是它只有愛。愛鄰人只表現(xiàn)為愛,它不是由對象而生,而是由信仰而生,這就是愛,是博愛。最難的恐怕是愛仇敵了。如果說愛鄰人或者換句話說愛素不相識的人,還著那么點邊際,似乎還不超出人的想像力,那么愛自己的敵人,甚至愛自己的仇敵,那便根本是尋常人不可想象的。然而,如果一個信徒愛上帝,那么他也一定要學上帝的樣子愛自己的敵人。如果一個信徒活在耶穌之中,也應該像耶穌那樣,為自己的敵人祈禱。我們前面講過,基督教所理解的受難,是受常人所不能受之難。如果憑白無故地愛他人,甚至愛自己根本不認識的人已經(jīng)是常人所不能為,愛自己的敵人則更是難以想象。于是博愛本身,特別是愛你的敵人本身,便具備了基督徒受難的條件,就屬于基督徒必須為之的事情了。如果人能夠像上帝那樣施博愛于人世間,那便是基督徒道德的升華。凈化靈魂 與耶穌一道受難,特別是經(jīng)歷內心的受難本身就是凈化靈魂的過程。耶穌受難,代表著人類有原罪的肉體的死亡,人類從此免去原罪。耶穌的復活代表人類靈性的身體的復活,說得明白些就是靈魂不朽。基督教信仰有現(xiàn)世與來世之分,對于基督徒來講,不求現(xiàn)世的榮華富貴,只求來世的永生和不朽。這個不朽主要是靈魂的不朽?;浇天`魂不朽思想的根本前提是靈魂和肉體二元論。肉體是邪惡的,充滿欲望的。人類始祖亞當就是因為聽任肉體欲望的驅使而犯下原罪。原罪—贖罪說為人們留下的最高警戒,便是謹防肉體和欲望的誘惑。而基督教信仰從根本上說,就是要求人們擺脫肉體欲望,從而凈化靈魂,使人在靈性的基礎上再度復活,成為一個全新的人,一個以凈化的靈魂面世的人,一個信徒。而不是一個利益之徒。關愛靈魂,而不是沉溺于塵世的燈紅酒綠,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取向。對于基督教來講,一個真正的人,首先是有信仰的人,有潔凈靈魂的人。把信仰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標志,確實是基督教的貢獻。上述三點是耶穌、保羅福音人道主義的主要思零。它的核心是信仰,根本是愛,目的是凈化靈魂。 P183-P185
編輯推薦
中世紀被西方人認為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這個時期的人道主義狀況如何,是本書所要詳盡探討的問題。全書介紹了基督教產(chǎn)生的基礎、基督教與希臘文明的傳承關系,以翔實的論據(jù)證明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的存在,并以獨特的視角將中世紀人道主義定位在愛的福音的層面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