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7 出版社: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通鑒外紀(jì)》,原名「通鑑前紀(jì)」,共十卷,起上古包犧氏(即伏羲),至周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前404年)。是北宋劉恕作品。
劉恕在編輯《資治通鑑》期間,不滿意司馬光《通鑑》文不起上古,只載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後的大事。治平三年(1066年)劉恕曾請教司馬光:“‘公之書不始 於上 古或堯、舜,何也?’公曰:‘周平王以來,事包《春秋》,孔子之經(jīng),不可損益。’曰:‘曷不始於獲麟之歲?’曰:‘經(jīng)不可續(xù)也。’恕乃知賢人著書,尊避聖人也?!眲⑺≡诓⊥銮傲偬?,患中風(fēng)癥,手腳癱瘓,只好經(jīng)口述方式,由長子劉羲仲撰稿,完成《通鑒外紀(jì)》十卷、《疑年譜》一卷。書成不久,即行逝世。
劉恕在《通鑒外紀(jì)》序曰:“本朝去古益遠(yuǎn),書益繁雜,學(xué)者牽于屬文,專尚《西漢書》,博覽者乃及《史記》、《東漢書》,而近代士頗知《唐書》。自三國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識。承平日久,人愈怠惰。莊子文簡而易明,玄言虛誕而近理,功省易習(xí),陋儒莫不尚之。史學(xué)浸微矣?!彼诮o司馬光的信中說:“他日書成,公為前后紀(jì),則可刪削《外紀(jì)》之煩冗而為《前紀(jì)》,以備古今一家之言;恕雖不及見,亦平生之志也?!边@部書常捨《左傳》而取《國語》,又多取先秦諸子書的史料,失之於濫,且未加考證,是其缺點。
作者簡介
劉?。?032年-1078年),字道原,一作道源,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
其父劉渙,與歐陽修同年進(jìn)士,為潁上令。劉恕生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少穎悟,過目成誦,八歲時家有客人說孔子沒兄弟,劉恕舉出《論語》“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對,在座皆驚。皇祐元年(1049年)舉進(jìn)士,初任邢州鉅鹿縣主簿,遷升晉州和川縣令,歷官祕書丞。劉恕篤好史學(xué),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成為《資治通鑑》編修班底,遷為著作佐郎,專在史局修書。司馬光編《通鑑》,遇紛錯難治者,常要詢問劉恕。劉恕本人博聞強(qiáng)記,自《史記》以下諸史,旁及私記雜說,無所不覽。協(xié)修者有劉恕、劉攽、范祖禹三人,其中以劉恕出力最多;全祖望作《通鑑分修諸人考》說道:「溫公平日服膺道原,其通部義例,多從道原商榷;故分修雖止五代,而實係全局副手?!箒K考證出劉恕負(fù)責(zé)五代史部份(歷來有不同的說法,一說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部分;也有說是自南北朝至隋的長編)。
熙寧九年(1078年)秋從洛陽返回高安途中,一路苦寒,又聞母病故,得風(fēng)攣疾,右手右腳癱廢,“苦學(xué)如故,少閑,輒修書,病亟乃止?!痹S元年(1078年)九月病逝。劉渙將他葬于星子城西。元八年(1092年)十一月,劉羲仲遷葬于江州德化縣(今九江市)之龍泉。黃庭堅撰道原墓銘,稱其「博極羣書,以史學(xué)擅名一代?!缴鴷迨木碚?,皆有事實不空言?!?br />劉恕性狷介,喜抨擊人。但他也曾著書自訟,稱自己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作文以自警,及時反省自己並改過,他這種“自攻其短,不捨秋毫”坦蕩的胸懷,令人肅然起敬。蘇軾將他比作孔融、汲黯,《送劉道原歸覲南康》稱讚其“高節(jié)萬仞”。一日王安石告訴蘇軾:“子瞻當(dāng)重作《三國》書”。東坡辭曰:“某老矣,願舉劉道原自代云?!敝小锻ㄨa外紀(jì)》十卷及《十國紀(jì)年》四十二卷。有二子,長子劉羲仲,長於史學(xué);次子劉和仲,長於詩文。
書籍目錄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一
包犧以來紀(jì)
包犧氏
神農(nóng)氏
黃帝
帝堯
帝舜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二
夏紀(jì)
夏后氏禹
啟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杼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發(fā)
桀
商紀(jì)
成湯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中宗太戊
仲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高宗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乙
辛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三
周紀(jì)一
武王
成王
康王
昭王
穆王
共王
懿王
孝王
夷王
厲王
共和
宣王
幽王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四
周紀(jì)二
平王
桓王
莊王
釐王
惠王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五
周紀(jì)三
襄王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六
周紀(jì)四
頃王
匡王
定王
簡王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七
周紀(jì)五
靈王
景王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八
周紀(jì)六
敬王上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九
周紀(jì)七
敬王下
資治通鑒外紀(jì)卷十
周紀(jì)八
元王
貞定王
考王
威烈王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