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

出版時間:2009-0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杜曉勤  頁數(shù):304  
Tag標簽:無  

前言

目前,文藝批評界和理論界流行的概念術語真是日新月異,仿佛舞臺上輪流走紅的歌星,又如每年翻個花樣的時裝。這些多變的概念術語,使不變的藝術作品和文學史像萬花筒一樣變幻出種種異彩,雖然它們的基本構成還是那幾塊彩色玻璃。當然時代在變,眼光在變,換個角度看文學史,總是新鮮的。只要這種變不是簡單的循環(huán),哪怕是螺旋式地上升呢,人們也能從不斷變化而又似曾相識的思路中看出思辨力的進步,表達技巧的提高。所以名詞術語的變是永遠少不得的,也是正常的。正是因為這種變速度太快,容易使文學青年們誤以為治學只需緊跟潮流,所以想走捷徑者多了,肯于老實刻苦地鉆研的人自然也就少了——畢竟,換個鏡筒遠遠地觀望風景,無論如何也要比蹚在土里深挖深刨要輕松省力得多吧,更何況前者比后者容易討好時尚呢!杜曉勤君原來也頗好時尚。考入北大隨陳貽煅先生攻讀博士研究生后,才知用傳統(tǒng)方法鉆研學問的功底不可或缺。盡管起初用力甚勤而所得尚少,但畢竟?jié)u漸由此體會到每一點來自踏實勞動的小小創(chuàng)獲,都比借他人思維做包裝的大塊文章更值得珍惜。因此到第三年做博士論文時,他才能沉下心來做永明體到沈宋體聲律進展過程的研究。

內容概要

本書從聲律和風骨兩個角度,深入研究了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嬗變的軌跡?!吧暇帯睂R梁至初唐時期新體詩聲律發(fā)展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和考察,鉤稽出不少為人所忽視的五言律體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跋戮帯苯Y合南北朝士族文化向唐代庶族文化轉型這一大背景,多角度、分層次地考察了中近古詩風嬗變與文化轉型之關系,在不少重要的詩歌史問題和作家研究方面取得了可貴的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研究盛唐詩歌高潮形成的原因和文化內蘊,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具有很高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

作者簡介

杜曉勤,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隋唐五代文學》(上、下)等專著7部,于《文學評論》、《文學遺產(chǎn)》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40余篇。

書籍目錄

序(葛曉音) 緒論 上編 從永明體到沈宋體:五言律體形成過程之考察  第一章 永明體聲律特征及其在齊梁時期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永明體聲律體系分析   第二節(jié) 梁大同詩人對永明體格律形式的新發(fā)展  第二章 庾信、徐陵對周、陳、隋新體詩聲律之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庾信、徐陵新體詩律化經(jīng)驗   第二節(jié) “徐庾體“在周隋詩壇之影響  第三章 唐初詩壇聲律發(fā)展的復雜性   第一節(jié) 艱于創(chuàng)變的宮廷詩壇   第二節(jié) 王績詩歌的律化成就   第三節(jié) 王績對庾信律化技巧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四章 貞觀中后期的詩律發(fā)展及其因素   第一節(jié) 唐太宗詩歌創(chuàng)作觀的轉變   第二節(jié) 新進詩人對詩歌聲律技巧的探索  第五章 上官儀、元兢的詩律學理論及其對詩律發(fā)展之影響   第一節(jié) “上官體”的詩律學貢獻   第二節(jié) 元兢詩律學的歷史意義  第六章 初唐四杰對新體詩的態(tài)度及其新體詩律化程度   第一節(jié) 駱賓王詩歌律化成就及其原因   第二節(jié) 盧照鄰的詩歌聲律觀   第三節(jié) 王勃詩歌聲律觀及其與王績之關系   第四節(jié) 楊炯新體詩律化成就  第七章 高宗朝后期的兩股詩體復古潮流   第一節(jié) 詩律退化的宮廷詩會與私人宴集   第二節(jié) 陳子昂的詩體“復古”觀與詩律實踐  第八章 武后朝詩歌律化水平的飛躍   第一節(jié) “上官體”的復振   第二節(jié) “珠英學士”對詩律定型之貢獻  第九章 沈宋與五言律體定型之關系   第一節(jié) 沈宋對元兢“換頭”術的肯定與推廣   第二節(jié) 沈、宋詩歌律化程度辨析  第十章 小結  附錄 齊永明至隋末新體詩聲律發(fā)展統(tǒng)計表 初唐五言新體詩聲律發(fā)展統(tǒng)計表 下編 從“性靈搖蕩“到“風骨凜然”:齊梁至盛唐間詩人心態(tài)之變及其對詩風之影 第一章 齊梁詩歌與士人心態(tài)之關系 第二章 周隋時期北方詩風之變與士人心態(tài)之新特征 第三章 唐初宮廷詩風與士風之關系 第四章 龍朔初載詩風新變與新進文士的人格缺陷 第五章 初唐四杰與儒道思想 第六章 從家學淵源看陳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詩歌創(chuàng)作 第七章 武后、中宗朝宮廷士風與詩風 第八章 盛唐詩人心態(tài)形成諸因素之考察 第九章 小結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編從永明體到沈宋體:五言律體形成過程之考察第一章永明體聲律特征及其在齊梁時期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永明體聲律體系分析自古以來,人們對永明體聲律特征的理解見仁見智,然而有一點是比較一致的,即都認為永明聲病說基本上是針對五言詩一句、一聯(lián)中的聲律而言的,也即沈約所云: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因此,從理論上講,永明聲病說對五言新體詩聯(lián)間組合關系并無明確規(guī)定和具體要求。但是,后世許多學者都認為永明體也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聲律形式,尤其是聯(lián)間組合也有一定的法則。清人趙執(zhí)信《聲調譜?后譜》中列有“齊梁體”一目,他認為齊梁體與律體的區(qū)別,即在不粘與粘之間。今人王利器在注《文鏡秘府論》天卷“調聲”一節(jié)中的“齊梁調詩”時,也認為:趙氏言“上聯(lián)與下聯(lián)不粘”,即第三句與第二句意不相粘,第五句與第四句不相粘,則非律詩,而為齊梁調,與此文所引詩例相合。

后記

這本小書是我的博士學位論文,初稿撰成于1995年春。畢業(yè)留校后,我雖然一直想修改、充實它,但是進展總是很慢。原因主要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當初選定的“南北朝詩歌藝術向盛唐詩歌藝術的嬗變與轉型”是個十分復雜的課題。為此,我曾于1996年夏申請并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規(guī)劃資助項目“南北朝至初盛唐間的詩歌藝術轉型與文化轉型之關系”(項目批準號:96CZW008)的研究工作,部分成果體現(xiàn)在《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一書中。從1997年開始,我嘗試著對論文上編“從永明體到沈宋體:五言律體形成過程之考察”進行全新的探討。因為早在博士論文校外專家評審過程中,《文學評論》編輯部胡明研究員就曾指出,研究五言詩律化問題不應局限于聯(lián)間粘對規(guī)則的建立,他建議我最好系統(tǒng)考察一下中近古五言詩歌的律化進程諸多方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但是由于我當初撰寫博士論文時是用查閱《廣韻》手工標注四聲的方法,對齊梁至隋唐五言新體詩的聲律情況進行統(tǒng)計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說,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錯誤也在所難免。所以我一直想,要是能夠研制出一套可以對中國古代詩歌聲律進行自動分析的軟件就好了。我的這個想法在1997年底得到了精通計算機編程和古籍電子化的尹小林先生的肯定和支持。于是從1998年開始,我們倆就分工合作,開始研制這一詩歌聲律自動分析系統(tǒng)。

編輯推薦

《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內容為:文藝批評界和理論界流行的概念術語真是日新月異,仿佛舞臺上輪流走紅的歌星,又如每年翻個花樣的時裝。這些多變的概念術語,使不變的藝術作品和文學史像萬花筒一樣變幻出種種異彩,雖然它們的基本構成還是那幾塊彩色玻璃。當然時代在變,眼光在變,換個角度看文學史,總是新鮮的。只要這種變不是簡單的循環(huán),哪怕是螺旋式地上升呢,人們也能從不斷變化而又似曾相識的思路中看出思辨力的進步,表達技巧的提高。所以名詞術語的變是永遠少不得的,也是正常的。正是因為這種變速度太快,容易使文學青年們誤以為治學只需緊跟潮流,所以想走捷徑者多了,肯于老實刻苦地鉆研的人自然也就少了——畢竟,換個鏡筒遠遠地觀望風景,無論如何也要比蹚在土里深挖深刨要輕松省力得多吧,更何況前者比后者容易討好時尚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齊梁詩歌向盛唐詩歌的嬗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我的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讀罷該書,本人對于齊梁詩歌和盛唐詩歌的發(fā)展、嬗變歷史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   這本書是杜曉勤先生的博士論文,最早在臺灣出版,所以很難買到。這次北大重印很是難得。書前有葛曉音先生的序,評價很高。不過,作者的另外一本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研究·隋唐五代卷》亦非常之好,個人認為是那套書里最好的,可惜已很難再買到。
  •   剛拿到手,打算好好讀,讀完了再補充評論!
  •   寫論文用到的書,現(xiàn)在收藏
  •   代表著一種新的方向。
  •   嗯,怎么說呢,我覺得寫得比較無趣,有點兒淺。
  •   剛剛粗讀完一遍。上編講聲律,下編講風骨,對初唐四杰人格操守和人生觀持全面肯定的態(tài)度。
  •   很不錯的書,是杜曉勤老師通過實證的方法,具體列出了齊梁到盛唐詩歌的轉變歷程。書的質量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