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出版時間:2002-5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孫亦平 編  頁數(shù):100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宗教學,作為一門對人類一切宗教進行綜合性的比較研究的學問,屬于十大人文科學之一。本書作者從汗牛充棟的西方宗教學著作中選擇了50本名著對其進行提要,有麥克斯·繆勒《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原始文化》、《宗教經(jīng)驗之種種》、《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宗教人類學》、《生存人類學》、《生存神學與未世論》、《論基督徒》、《過程神學》等著作?! ”緯珍浀闹饕俏鞣阶诮虒W創(chuàng)立以來的著名學者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以期通過這些著作來反映西方宗教學的大致風貌。根據(jù)實際情況,本書以中譯本的西方宗教學名著為主,同時也適當收入了少量十分重要而尚未譯成中文的外文原著,以使本書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 本書從已譯成中文的當代基督教神學著作中選擇了少量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放在宗教學名著之后,供讀者參閱,以便從更廣闊的背景或領域來了解當代西方宗教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與基督教神學互動發(fā)展的進路與特色。

書籍目錄

呂大吉 序一卓新平 序二孫亦平 前言麥克斯·繆勒 《宗教學導論》(1870年)愛德華·泰勒 《原始文化》(1871年)麥克斯·繆勒 《宗教的起源與發(fā)展》(1878年)威廉·詹姆斯 《宗教經(jīng)驗之種種》(1902年)馬克斯·韋伯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1904-1905年)列維·布留爾 《原始思維》(1910-1922年)愛彌爾·杜爾凱姆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圖騰與禁忌》(1913年)馬克斯·舍勒 《愛的秩序》(1913-1917年)馬克斯·韋伯 《儒教與道教》(1915年)魯?shù)婪颉W托 《論“神圣”》(1917年)詹姆斯·喬治·弗雷澤 《金枝》(1922年)馬丁·布伯 《我與你》(1923年)恩斯特·卡西爾 《神話思維》(1925年)馬林諾夫斯基 《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1925-1926年)威廉·施密特 《原始宗教與神話》(1930年)亨利·柏格森 《道德與宗教的兩個來源》(1932年)范·德·萊烏 《宗教的本質(zhì)與表現(xiàn)形式》(1933年)列夫·舍斯托夫 《雅典和耶路撒冷:宗教哲學論》(1938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摩西與一神教》(1939年)米夏·伊利亞德 《宇宙和歷史》(1949年)埃利?!じヂ迥?《精神分析與宗教》(1950年)拉德克利夫·布朗 《原始社會的結構和功能》(1952年)米夏·伊利亞德 《神圣與世俗》(1957年)克里斯托弗·道森 《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1958年)約阿欣·瓦哈 《比較宗教學》(1928年)約翰·希克 《宗教哲學》(1963年)埃文斯·普理查德 《原始宗教理論》(1965年)彼得·貝格爾 《神圣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理論之要素》(1967年)彼得·貝格爾 《天使的傳言--現(xiàn)代社會與超自然的再發(fā)現(xiàn)》(1969年)羅伯特·N·貝拉 《超越信仰:后傳統(tǒng)世界的宗教研究》(1970年)英格 《宗教的科學研究》(1970年)R·露伊卡 《宗教與現(xiàn)代科學的興起》(1973年)埃里克·J·夏普 《比較宗教學史》(1975年)約翰·麥奎利 《20世紀宗教思想-1900年-1980年的哲學與神學之邊緣》(1981年)賴齊克·柯拉柯夫斯基 《宗教:如果沒有上帝……》(1982年)羅納德·L·約翰斯通 《社會中的宗教:一種宗教社會學》(1983年)斯特倫 《人與神--宗教生活的理解》(1985年)布朗 《宗教心理學》(1987年)鄧尼絲·卡莫迪 《婦女與世界宗教》(1989年)加里·W·特朗普 《宗教起源探索》(1990年)卡爾·巴特 《教會教義學》(1932年)迪特里?!づ蠡糍M爾 《獄中書簡》(1951年)保羅·蒂里希 《文化神學》(1959年)約翰·麥奎利 《談論上帝》(1967年)漢斯·昆 《論基督徒》(1974年)小約翰·科布、大衛(wèi)·格里芬《過程神學:一個引導性的說明》(1976年)J·B·默茨 《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1977年)H·奧特 《不可言說的言說》(1978年)孫亦平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泰勒指出,研究古代文化遺留的意義重大。因為對于進步的文化。以及所有的科學文化,比較高層次的態(tài)度應該是,尊敬前人,但不卑躬屈膝;從過去獲益,但不為了過去而犧牲現(xiàn)在。公正的研究可以向我們證明:我們的觀念和習俗中許多東西的存在,與其說是因為宅好,不如說是因為它老。但是,當我們遇到有害的迷信的時候,我們掌握了這樣的事實,這事實證明了迷信是蒙昧文化所特有的,是同高級文化不相容的東西,而高級文化是力圖消滅它們的,那么我們就得到了跟這些迷信做斗爭的令人信服的論據(jù)。了解現(xiàn)代文化和最原始的蒙昧人之間的那種直接而密切的聯(lián)系,那么,誰就不會再去責難那些注意和用力研究最低級和最不重要的民族學事實的研究者?! ∪⒏星檎Z言和模擬語言  在探究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把各民族不同文明階段的語法和詞典都加以比較,就可見在語言方面,現(xiàn)代人似乎還是大量地使用著蒙昧人的表述方法,只不過在解決細節(jié)問題上有所擴充和改進。泰勒認為,感情語言和模擬語言是原始語言的基本特征。語言中直接表達意思的是聲音成分。如果將所有語言加以檢驗就會發(fā)現(xiàn),人們天生就能直接發(fā)出這些聲音,并能直接理解它們。這些語音所具有感嘆或模擬的特征,具有并非是人們從父母那兒繼承下來或者從外國人那兒借取過來的意義,而是直接取自聲音世界并用之于感覺世界的意義。泰勒認為,在一切語言中,一大批語詞都有一個適應與變更的長期過程,概念與聲音的聯(lián)系在此過程中還不能被明確地辨認出來,就產(chǎn)生了對語言起源的推測。  泰勒通過調(diào)查而發(fā)現(xiàn),蒙昧民族具有高度的語言才能,可以直接用帶情緒的聲調(diào)和感嘆詞表現(xiàn)出自己的思想,用惟妙惟肖的模擬音表達自己的情感,包括重新產(chǎn)生他們自己作為思想表達方法的直接帶情緒的發(fā)聲,并能把新產(chǎn)生的語音引入他們原有的語言詞匯之中。同時,組成口頭語言的各種成分,如說話、悅耳的韻律和語調(diào)中的姿勢、面部表情、情感聲調(diào)、強調(diào)、力度、速度等,以及元音輔音的組成物,都構成了清晰說話的要素。通過追溯語詞的歷史,特別是感嘆詞、模擬聲以及它們的派生詞和或多或少具有同源特征的語言中的某些其他成分,就可以從蒙昧民族和野蠻民族的語言當中,尋找到更多證據(jù),以說明語言的發(fā)展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  泰勒認為,人與人用語言進行交流時,其身體各部位姿勢的變化,與其情感變化的細微層次是一致的,因此身體姿勢、面部表情和情感聲調(diào)就成了說話的三個重要因素。身體各部位的姿勢包括人的外表狀況、肢體姿態(tài)、面部表情,這些都被視為是口頭語言的重要附加語。當人們彼此注意時,特別留心對方的面部表情??梢娒娌勘砬闊o疑是一個征兆,它展示出說話人的心態(tài),展示出他的各種情感——喜悅或厭惡、驕傲或謙卑、堅定或懷疑等。情感聲調(diào)則直接表達了說話人的感情,它與身姿表達方式之間沒有天然的聯(lián)系?! ∪绻麑⑸眢w姿勢、面部表情和情感聲調(diào)這一切影響說話的成分排除掉,就可把說話進一步縮減在常規(guī)的清晰語音系統(tǒng)之內(nèi)加以分析。語法學家和比較語言學家們,習慣_}:把這個語音系統(tǒng)看做語言。這些清晰的語音,能夠用元音和輔音記號大致記下,并配以重音符號或其他有意義的符號。任何學過給每個字母一個正確發(fā)音的人,都可以朗讀這些書面記號。元音由悅耳的音質(zhì)和音高來決定。音質(zhì)不是獨立確定的,它依賴于伴隨基音一起發(fā)出的和諧泛音。音高的作用在于通過升調(diào)和降調(diào)使其賦予不同的意義。輔音的原理要比元音原理晦澀得多,它們不是像元音那樣悅耳的振動音,而是陪伴元音的噪音。這類噪音不可避免地數(shù)量龐雜。世界上每一種實用的語言或方言,都是挑選出有限的一批確定的元音和輔音,并保持每個音大致過得去的精確性,將之稱為語音字母系統(tǒng)。世界上每一種方言,都有自己的一套語音系統(tǒng),而且這種語音系統(tǒng),在世上數(shù)不勝數(shù)。泰勒指出,全世界的人發(fā)音器官都具有緊密的一致性,最殊異的語言,其語音系統(tǒng)也包含普遍的共同性,使我們有能力借助一套字母系統(tǒng),把任何一種語言的絕大部分材料大致記錄下來,甚至還可以解釋同一語族語言中還在持續(xù)的、明顯的變化過程。這種變化過程是如此廣泛而有規(guī)律性?! 「袊@詞是一種以聲音直接表達意義的詞,它是某種類似于動物嚎叫的廣延的“粗野聲”。語言學家們之所以重視感嘆詞,一方面是為了研究它們表達感情的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追溯考察它們形成較完整詞類的經(jīng)由過程,包括從低等動物的精神狀態(tài),直到文明程度最高的人類語言。泰勒舉例說明,動物與人結構相似,叫喚動物的聲音通常被不同國家的人們大范圍地用作感嘆詞。擬聲詞和純感嘆詞也能真正表達人們的感情。人類各民族中叫喊表達方式的普遍共同性,是他們形體與精神密切統(tǒng)一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泰勒指出,無論是文明人開玩笑編出來的詞,抑或托兒所里兒童說出的話,其類似物,在蒙昧民族和原始部落真正的精神成就里,都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道理,大概可以作為民族學的準則。  人們的詞語中的一部分來源于模仿大家都聽到的聲音,對動物叫聲的模仿和對樂器音調(diào)的模仿已經(jīng)構成了表示動物和樂器的詞。事實上,這些模仿的詞匯構成了一個進入語言學領域的簡易人口。因為,沒有一類詞匯比單純的聲音模仿詞更能看出完整的詞匯模仿的起源。但象聲詞最終進入一種語言的基本詞匯必須遵循該語言的變化規(guī)律,其中包括語音的轉(zhuǎn)移、組合、衰微和改變,甚至會越來越失去象聲詞最初的特征。這對于造成語言變異的人們來說是無所謂的,因為他們只要求詞匯表達一個確切的思想,但卻給那些現(xiàn)代的語言學家按跡探源、追溯詞匯最初模仿的那個聲音設置了障礙。由聲音伴隨的表示人類動作的詞匯形成了詞匯中大量的、易懂的一類詞。這種在每一種語言中都可能碰到的現(xiàn)象,使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這類模仿詞匯形成的基本原理。  泰勒指出,人類的模仿天賦產(chǎn)生出適合人類含義的象聲詞,并將新詞源源不斷地“輸”進詞典。通過改變詞匯的含義,使之具有另一種合適的聲音的語言傾性所產(chǎn)生的結果,比改變詞匯意義使之產(chǎn)生新義的傾性產(chǎn)生的結果更為巨大,也更為重要,因為作用于動詞詞根的聲音象征性的改變似乎是無限的。通過進一步擴展、修正或者說是潤色,聲音能夠產(chǎn)生與手勢(姿勢)語極為相似的效果?! ≡趦和Z言和野蠻人廣泛使用的語言中還有一個有趣現(xiàn)象:一方面通過使用元音的劃分音階來表達距離不同的概念方式,以此可以得出世界上各個地方的語言產(chǎn)生的過程,那就是通過聲音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相類似的天才的發(fā)明;另一方面,通過變化元音產(chǎn)生的詞匯的差別在不同的性別之間也能表現(xiàn)出來,這已經(jīng)在兒童語言中得到證明。泰勒經(jīng)過分析宣稱,以自我表現(xiàn)觀點為標準的詞匯分類集,可以把世界各地被人們認可的各種語言網(wǎng)羅在內(nèi),這是普通語言學的一個物質(zhì)基礎?! 恼Z言學的角度看,語言最初形成在遠古人類所處的低級或野蠻文明條件之下,這種理論,一般地說,與我們所知的語言學事實緊密相連。泰勒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語言可以看做是較低級文化的原始產(chǎn)物,經(jīng)過多少年的改進和選擇而被人們所接受,這也許或多或少地與現(xiàn)代文明對語言的充分需要相符合?!  ?/pre>

媒體關注與評論

  序一  呂大吉  孫亦平教授日前來信說,她主編的《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就要出版問世了,她希望我為這部書寫篇序文。單從書名即可想見本書的內(nèi)容必將開闊宗教研究者的學術視野,把我國的宗教學術研究進一步推向深入。本書的出版無疑是個大大的好消息,既是亦平教個人之喜,也是宗教學術界之幸。我打心底里感到高興,受到鼓舞。故欣然從命,以抒所懷。  宗教學,作為一門對人類一切宗教進行綜合性比較研究的學問,屬于宗教研究之基礎性理論學科。在改革開放年代之前的中國學術之林中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除了背誦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有關宗教問題的幾句“名言”外,對作為一門獨立的人文學科的宗教學或比較宗教學幾乎沒有知識。個別學者即使有點接觸,也不過只是知其皮毛,談不上升堂人奧,探其究里。西方宗教學的奠基人麥克斯.繆勒有句話說:“只知道一種宗教者,對宗教一無所知。”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不僅在宗教學術研究中適用,也對各種文化學術部門適用。因為各種文化學術和宗教學一樣,如果你只知道惟——種學術思想(主義之類)或惟——種宗教,那在你面前就沒有任何可資比較的參照系,你也就因此而喪失了理性判  斷的能力,這種宗教或主義就會成為你心中惟一的上帝或神圣,變成膜拜的對象和獨斷的信仰。你信之惟恐不專,拜之惟恐不誠,又何談真正的學術研究!西學東漸之前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由于儒家之學獨享尊榮,文入學士生活在經(jīng)學和理學的陰影之下,就只能在“子曰”、“詩云”中打圈子。20世紀50年代以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一花獨放,所謂的宗教研究事實上變質(zhì)成了某種單純的無神論宣傳,甚至在“與傳統(tǒng)的觀念實行徹底的決裂”的口號下成了“消滅宗教”、“破除四舊”之類極“左”思潮的工具。歷史教訓無情地證明了繆勒的那句名言的真理性。一種學術思想的獨斷統(tǒng)治,不僅窒息了學術發(fā)展的生命力,使人的智慧與知識趨于萎縮,甚至還給社會實踐生活帶來災難性后果?! ∽诮萄芯亢鸵磺袑W術研究一樣,它的興旺發(fā)達需要一系列的條件。除了政治環(huán)境要求寬松一些這一根本性的條件以外,對于研究者本身說來,我認為,最需要的東西就是學術上要有一種摒棄獨斷論的開放精神。首先,我們中國的宗教學者對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應持一種科學的、理性的態(tài)度。一方面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確有合乎科學的成分(例如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等),不應像有些人那樣盲目否定,棄之有若敝屣;另一方面也不應像極“左”年代那樣,把它絕對化,說成是“惟一科學”的絕對真理。在學術研究中,學者應以前人為借鑒,以真理為良師,采百家之長,通古今之變,以博大的襟懷來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的宗教學術研究。說到這里。我們要感謝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議精神,它宣告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路線的終結,吹來了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春風。隨著社會變革的進程,我國文化學術的各個領域都有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至于在我們從事的這個宗教學術研究領域。甚至可以說出現(xiàn)了真正的繁榮。20年間,宗教學術的各個分支學科,如:綜合性的基礎理論研究(比較宗教學、宗教學說史、宗教哲學、宗教社會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理論與歷史……)、佛教研究、道教研究、民間宗教研究、各民族原始宗教和薩滿教研究、基督教研究、伊斯蘭教研究……都有大批論著問世。其數(shù)量之多、方面之廣、水平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在我國人文學科之林中,宗教學研究已經(jīng)占有突出的位置,受到廣泛的重視。當然,我們不能滿足于現(xiàn)有的成績,而只有把這些成就當成未來學術長征的立足點和起跑線?!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方宗教學名著提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