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文苑散憶

出版時間:2006-8  出版社:上海人民  作者:李果 編  頁數:300  
Tag標簽:無  

前言

1996年間,上海市虹口圖書館決定在該館館刊《綠土》中開辟專門篇幅設立文史專刊,登載文史資料研究性文章,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文史知識,也為學界提供一定的學術信息。知道這一消息后,我最初的感覺是贊賞和欣喜。虹口圖書館是一家區(qū)級圖書館,主要任務是為區(qū)內機關和居民提供一般的書刊閱讀服務。虹口圖書館又是一家有個性、有膽識的圖書館,在盡職盡責完成主要任務之外,常常探索更多、更好服務社會的方法與途徑,例如建立“文化名人在虹口”等特色閱覽室;設立“文化快車”,將圖書雜志、講座、展覽定期送到居民社區(qū)、軍營以至監(jiān)獄等等。這些做法,不僅在上海的區(qū)級圖書館中形成特色,也受到廣泛的社會好評。決定在其館刊中定期登載文史資料研究文章,顯然是擴展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的新追求、新努力。我對這種熱誠服務社會和永不自滿、好上加好的精神由衷贊賞。20世紀80年代以后,中國一度出現過“全民經商”熱潮。當時的中國,剛剛開始由完全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第三產業(yè)在整個社會經濟體制中占有份額嚴重不足,出于盡快實現國家經濟體制“轉軌”的需要,作為“摸著石頭過河”的一項探索,“全民經商”應運而生。正是因為這一熱潮是一項特定歷史條件下出現的探索,以至其既為后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形成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也提供了不少引以為戒的深刻教訓?!耙磺邢蝈X看”,便是在“全民經商”熱潮中出現的一個片面而錯誤理解“尊重市場經濟規(guī)律”的思潮。受這種錯誤思潮的影響,出版業(yè)內一度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導致一批社會讀者群體相對狹小的嚴肅刊物和學術刊物紛紛陷入困境,甚至在苦苦掙扎后陸續(xù)無疾而終,其中包括以刊發(fā)文史資料研究為主的一批刊物。

內容概要

  以“發(fā)掘文壇史料,記錄名人舊蹤”為宗旨,由文史研究專家、文化名人的故友后人、文壇大事的親歷者等,對發(fā)生在上海尤其是虹口地區(qū)的文壇往事、名人和老書刊作了或嚴謹細致或聲情并茂的分析和敘述,并收入大量珍貴圖片。從中可以看到魯迅、茅盾、郁達夫、夏衍、艾青、丁玲、胡風、沈鈞儒等文化名人。不為認知的細節(jié),知曉丁玲被綁架、中國文協(xié)慰問高爾基、“語絲”的起源、魯迅與《簡愛》的關系等已被認遺忘的文壇往事,重溫《幸福》、《曙光》以及曾經風光無限的方型周刊的故事?!逗I衔脑飞洝房蔀槲膶W史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也可供對老上海文壇舊事、名人舊蹤感性趣的普通讀者品讀玩味。

書籍目錄

虹圖的眼界和襟懷(代序)虹口虹口朱家木橋的宋氏老宅革命詩人蔣光慈貧病交迫死于虹口應修人在虹口虹口歷史上的幾家出版機構周楞伽與虹口關于內山書店早期店址一文的辨正附:關于內山書店的早期店址太陽社與春野書店昆山花園路7號:失蹤的女作家和詩人之死阿英在虹口——紀念阿英誕辰100周年沈鈞儒與虹口的一段情緣施家伯伯在虹口書信夏衍追憶南強書局的一封信豐子愷談《漫畫〈阿Q正傳〉》創(chuàng)作細節(jié)的一封信中國文協(xié)慰問病重的高爾基和魯迅箋注艾青的一封信郁達夫致邵洵美遺札胡風的一封佚信巴人流亡南洋遺扎二則汪靜之先生給我的幫助和啟示蔣兆和談《與阿Q畫像》的一封信《魯迅舊詩新詮》妄語欺人的一個確證——記茅盾的一封遺札人紀念我的哥哥陶晶孫茅盾有個筆名叫做“四珍”我在花籃里插上了百合——懷念戈寶權先生關露和佐藤俊子錢芥塵其人其事和范泉相處的日子胡山源和我的父親周楞伽魯迅與徐梵澄追思良師益友彭慧我的父親穆木天高語罕的生卒年份梅娘送我一張老照片魚貝和他的小說溫梓川與郁達夫周天籟文學創(chuàng)作談我的一段經歷事丁玲綁架前后丁玲日記的一處“整理”林庚白悼丁玲詩難忘“一·二八”《新青年》上的一段游戲文字吳琛自說“魏于潛”也談柳存仁的《懷鄉(xiāng)記》及其他李霽野譯《簡愛》與魯迅有關?語絲二題文協(xié)檔案過眼錄魯迅、周作人早期作品署名互用問題考訂珍貴的照片樓適夷與我父親周楞伽的兩次齟齬書刊范泉和“生活與實踐叢刊”朝花夕拾——憶30年代文友社的小刊物第24期《幸?!贰皩儆谕铡钡摹渡剿泛诎低淌傻摹妒锕狻肥捛c《西行訪問記》閑看落紅說春華——抗戰(zhàn)勝利后上海方型周刊的興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宋慶齡的外祖父倪蘊山(1835-1889),祖籍安徽,約乾隆時舉家遷入浦東。當倪蘊山娶妻徐氏(后人憑此認為宋慶齡與徐光啟家屬有親家關系)后遷家川沙東門中市街,以開鞋鋪為業(yè)。不久,倪蘊山又遷至上海租界盆湯弄(今山西中路),仍以開鞋鋪為業(yè)。他的兩個女兒倪桂金和倪桂珍均曾求讀于裨文女校(今上海市第九中學),倪桂金嫁給了留美歸國的牛尚賢,由牛尚賢的介紹,宋耀如相識了倪桂珍(據說,當時宋耀如不希望娶太傳統(tǒng)的小腳女人,而倪桂珍是新派的不纏足的女子)。由此可以推斷,倪家在川沙并無產業(yè),宋耀如與倪桂珍雖均為教會中人,但并不是教會的神職人員,他們無權,也不會跑到川沙去另設一個“福愛堂”。宋耀如與林樂知關系不和還出自另一個原因。宋在上海結識了英商寶順洋行、太古洋行大班鄭觀應,鄭觀應與孫中山是同鄉(xiāng)人。1894年,孫中山赴上海上書李鴻章,又通過鄭觀應的關系結識了宋耀如,并住在宋的家中,于是宋與孫以兄弟相稱,宋耀如也開始了從一個基督教傳教士向革命志士的轉變。林樂知也是一個同情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人物,這在他的著作和文章中有明顯的反應,但是他不同意他的屬下直接參預反政府斗爭,于是決定叫宋耀如暫時與教會脫離關系,這點更說明宋不可能再赴沙川另設教堂傳教。謝頌三夫人幼年住在禧年堂(今上海唐山路高陽路口)。她說,她的父母曾多次對她講,他們經常看到孫中山與宋家人在此進出,她本人也多次看到孫中山與宋慶齡坐馬車從這里經過,這事在她幼年記憶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但是,當宋慶齡與孫中山確定婚戀關系后,思想極開放的宋耀如也無法接受女兒要嫁給比她大27歲、并曾以叔侄相稱的孫中山。

后記

上海虹口區(qū)圖書館位于上海乍浦路上,這條長約兩公里的并不寬敞的小馬路,曾以“美食街”而聞名于滬上。十年前,當商品經濟的大潮席卷而至,公共圖書館建設舉步維艱之時,圖書館的前任館長陳金發(fā)卻在一片酒綠燈紅之中,創(chuàng)辦了一份名為《綠土》的小報。報紙沒有刊號,8開兩版,十分單薄,但“綠土”二字卻寓意著圖書館人不計浮名、潛心耕耘、矢志于構建“精神綠洲”的決心和志向?!毒G土》報以“發(fā)掘文壇史料,記錄名人舊蹤”為宗旨,初以圍繞虹口“做文章”,依托虹口曾為文化名人薈萃之地的資源優(yōu)勢,聚焦于現代文學史上的“虹口記憶”;后又跳出虹口“做文章”,將編輯視野擴大到整個現代文學史研究領域,努力挖掘相關史料和鮮為人知的逸聞佚事。在當年一些文史類刊物停辦、報刊上的文史類欄目縮減的情勢下,《綠土》報專注于史料建設與文化積累的編輯方針,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與好評,并得到眾多現代文學研究界學者、專家的支持?!毒G土》報作者以上海為主,兼及北京、天津、南京、成都等地,作者主要是來自高校(復旦大學、上海大學、北京師大、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研究機構(上海社科院文學所、中國社科院文學所、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北京魯迅博物館等)、出版單位(上海古籍、人民文學、四川文藝出版社等)的現代文學研究專家,所撰文章具有較高的學術性。但因《綠土》報為非正式出版物,所發(fā)文章不能作為轉述和引用的材料而為學界引以為憾。為使《綠土》報所發(fā)文章能成為社會化的研究成果,并成為現代文學史研究中拾遺補缺的一項文化積累,在上海市虹口區(qū)文化局領導的支持下,《綠土》報所發(fā)文章終得以匯編成集、公開出版,以使更多讀者受益。

編輯推薦

《海上文苑散憶》:文史專家、文化名人的故友后人細說海上文壇之往事故人老書舊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海上文苑散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