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人生

出版時間:1998-02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作者:辰春 佩英  

前言

序    錢理群    “民國名報擷珍”叢書,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它不僅為還在發(fā)展中的90年代散文閱讀與寫作的熱潮,開辟了一個新的資源,為散文愛好者提供了一批精選的讀物,還具有一種學術(shù)的價值:它促使我們注意“現(xiàn)代散文小品”與“現(xiàn)代傳播(報紙、雜志)”的關(guān)系——這其實是散文研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我在準備這篇序言時,曾翻閱了近年發(fā)表與出版的有關(guān)散文的論文與著作,卻很少見到這方面的論述,只得就手頭有的材料,談談想到的一些問題,就算是拋磚引玉吧。    這些年,人們很強調(diào)散文、小品,以至雜文,都是“古已有之”,這自然不無道理。但作為現(xiàn)代散文小品與現(xiàn)代雜文,卻是萌發(fā)于清末民初,誕生于“五四”新文化運動,而且始終是與現(xiàn)代出版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當年文學史家阿英在討論包括報告文學在內(nèi)的“近代散文”的產(chǎn)生時,即明確指出:“這種文學的形式,始終是近代的工業(yè)社會的產(chǎn)物。印刷發(fā)達之后,一切文書都用活版印刷的形態(tài)而傳播,在此,產(chǎn)生了近代的散文,即一般的叫做feuilleton的形式?!?《從上海事變說到報告文學》)這里說的是西方近代散文,中國其實也是如此。據(jù)有關(guān)材料介紹,正是本叢書所選的我國歷史最長的中文報紙《申報》,在開創(chuàng)第一年(1872年)即“以詞章補白”,引發(fā)了以后的報紙副刊(1897年,上海《字林滬報》設(shè)副刊《消閑報》;1900年,《中國日報》辟副刊《鼓吹錄》;此后,一般報紙都騰出固定版面設(shè)置文藝副刊);又于1897年起先后創(chuàng)刊文藝性期刊《瀛寰瑣記》、《四溟瑣記》、《寰宇瑣記》三種。這些報紙文藝副刊與文藝性期刊除刊登小說、詩歌外,也發(fā)表了大量散文,成為現(xiàn)代散文的濫觴。在“五四”文學革命中,散文各種文體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更是幾乎全賴于報刊的提倡:這已成為文學史家、散文家的共識。批評家孔另境這樣論述“現(xiàn)代雜文”的產(chǎn)生:“文學革命發(fā)生,刊物之出版風起云涌,如《新青年》,如《新潮》,都是當日最受社會歡迎的中心雜志。因為‘五四’運動,并非是純粹的文學改革運動,乃是一般的社會和文化的改革運動,故反映在當時刊物中的,也往往是對社會多方面的探討。在各種雜志中,除了長篇論說以外,幾乎都另辟有‘雜感’一欄,這一欄的文字大都短小精悍,一針見血之言”,這就是現(xiàn)代雜文(《論文藝雜感》,1938年)。“五四”著名的小品文作家梁遇春更是滿懷深情地指出:“小品文同定期出版物幾乎可說是相依為命的”,他甚至說:“有了《晨報副刊》,有了《語絲》,才有周作人先生的小品文字,魯迅先生的雜感”(《序》,1929年)。因此,有論者將小品文定義為“報章文學與純文學中間的匯合”(夏康農(nóng):《論小品文》,1935年)。人們還談到了“五四”時期的“四大副刊”——北京的《晨報副刊》、《京報副刊》,上海的《民國日報》的《覺悟》,《時事新報》的《學燈》(本叢書選錄了《晨報副刊》與《民國日報副刊》)對促使“現(xiàn)代小品文的發(fā)達”,所起到的“很大的推動”作用(錢歌川:《談小品文》,1947年)。梁遇春在前所引的文章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小品文的發(fā)達同定期出版物的盛行做正比例的。”事實正是如此:考察現(xiàn)代散文史,可以發(fā)現(xiàn),本世紀有兩次散文創(chuàng)作高潮,一次是30年代,另一次發(fā)生在世紀末的90年代;兩度創(chuàng)作高潮,都伴隨著報刊發(fā)行與出版的熱潮。在30年代,不僅涌現(xiàn)了大量的文藝副刊——本叢書選錄的《大公報》“文藝副刊”與《申報》“自由談”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對30年代散文小品與雜文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而且第一次出現(xiàn)了大批專門化的散文雜志,如《論語》、《人間世》、《宇宙風》、《文飯小品》、《太白》、《逸經(jīng)》等等,這些雜志或提倡某種文體(如《論語》推出“幽默小品’,《人間世》鼓吹“閑適小品”,《太白》倡導“時事隨筆’、“科學小品”),開辟專欄(如《論語》的“古香齋”、“群言堂”、“月旦精華”,《宇宙風》的“姑妄言之”,《太白》的“風俗志”、“速寫”,《人間世》的“今人志”、“山水”、“讀書隨筆”),或組織專號(如《論語》的“現(xiàn)代教育專號”、“鬼故事專號”、“家的專號”,《宇宙風》的“北平特輯’、“歐風美雨特輯”等),或聯(lián)系老作者,培養(yǎng)新手,實際上起到了散文創(chuàng)作的“組織者”的作用。與此同時,各出版社爭相出版散文(小品、隨筆、雜文等等)創(chuàng)作集(據(jù)《中國現(xiàn)代文學總書目》提供的材料,1930~1939年出版的散文集達853部,而1920~1929年僅190部),出版各種外國散文譯本,特別是大力介紹中國明末小品文與六朝文,為現(xiàn)代小品的寫作直接提供資源,其影響也是相當深遠的。而90年代這一回“散文創(chuàng)作與出版熱”,規(guī)模、聲勢都更大,同樣是報紙的副刊大量涌現(xiàn),同樣是專業(yè)化的散文刊物的不斷推出(隨便想起的就有《散文》、《隨筆》、《美文》、《中華散文》等多家),同樣是散文創(chuàng)作集的大面積的出版(而且多采取“叢書”的形式),同樣是外國的與傳統(tǒng)的散文資源盡力開發(fā),而且更有系統(tǒng),重點轉(zhuǎn)向“五四”以后的散文小品、雜文的重新整理與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這回推出的這套“民國名報擷珍”叢書,本身即是這方面的一個重要成果。由于事態(tài)還在發(fā)展,目前尚不能作出更深人的理論分析與概括;但結(jié)合30年代的那次熱潮,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出,這本世紀兩次散文創(chuàng)作與出版的高峰,都與30年代、90年代中國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所形成的社會氛圍的變化,文化觀念的變遷,文化欣賞、消費心理(期待)的嬗變,以及文化市場的相對繁榮與成熟有關(guān)。因此,所面臨的實際是一個“現(xiàn)代商品經(jīng)濟與文學發(fā)展的關(guān)系”問題一一這在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也許是更為根本的,但也是在這里無法展開的。    我們還是把問題拉回到現(xiàn)代散文的創(chuàng)作與出版的關(guān)系上去。當年茅盾有一個自述,頗值得注意。他說自己在30年代曾一度為《申報》“自由談”副刊寫稿,而“自由談”是一個“軟性讀物”,不宜于說教式的短文,“于是我所寫的,便不能不是又像隨筆,又像雜感”;他因此而體會到“一個作家有時既不能不像有個廠家似的接受外邊的‘定貨’,那他也就不能不照著‘定單’去制造”(《前記》)。這里說的正是出版(文學市場)對創(chuàng)作的制約與影響,也就是說,作為報刊文體的現(xiàn)代散文,它所必然產(chǎn)生的對傳統(tǒng)散文的變革,并由此而形成的新的特點。我想,這正是我們在閱讀與研究民國名報散文小品及其同類現(xiàn)代散文時,所必須注意與思考的。應該說,這方面的研究是很不夠的。曾有一篇文章談到了現(xiàn)代都市中的期刊、報紙的主讀者與作者,也就是文學市場中的買賣雙方,都是“小布爾階級”,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都市小市民”,他們的社會地位、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與心理,決定了他們的審美趣味與消費欲求:“他們要節(jié)省時間,省精力,情愿從事剎那的愉快”,“他們所喜歡的,是輕巧,是易于變花樣”,“他們也是清談,無所通而又無所不通,無所讀而又無所不讀,……求學治事,處己待人,均取浮萍一樣的態(tài)度。隨時勢之所之,不宗一家,不主一說,凡百皆疑”,他們常“重古而非今”,“或追懷古代,或逆溯史跡”……。以上這一切,都決定了報刊上的小品散文的“軟性”特征:注重知識與趣味,無所不談,泛而不深,短小成章,旁敲側(cè)擊,文筆輕巧,閑適中略含感傷……等等(方非《散文隨筆之產(chǎn)生》)。這樣的分析自然是簡單的;但卻能啟示我們:對“文學市場、現(xiàn)代傳播媒介(報紙副刊,出版物)”、“作者”與“讀者”三者互動關(guān)系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與研究,或許可以打開現(xiàn)代散文研究的一個新的思路。甚至還可以作這樣的設(shè)想:能不能以此作為描述現(xiàn)代散文發(fā)展史的一條基本線索呢?我以為至少是可以一試的?!绻@些設(shè)想大抵可以成立,那么,本叢書就是為這樣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事實材料,別有一種價值了。    而散文小品、雜文(我們還沒有提到報告文學)這類現(xiàn)代文學樣式與報刊的聯(lián)系本身,也能給今天的作者與讀者以啟示。我曾在一篇論及魯迅雜文的文章里談到,雜文(或許還應包括散文小品與報告文學)是現(xiàn)代作家(知識分子)通過現(xiàn)代傳播媒介與他所處的時代、中國(以及世界)的社會,思想、文化現(xiàn)實發(fā)生有機聯(lián)系的一個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魯迅正是通過雜文這種形式,自由地伸人現(xiàn)代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最迅速地接納、反映瞬息萬變的時代信息,作出政治的,社會歷史的,倫理道德的,審美的評價與判斷,并最及時地得到生活的回響與社會的反饋??梢灶A計,隨著現(xiàn)代傳播對人的現(xiàn)代生活的日益深刻的影響,散文小品、雜文、報告文學將越來越深入到現(xiàn)代生活中,成為其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的作用與價值是其他非報刊文體所不可能具有的;另一方面,當散文小品、雜文、報告文學這類文體越來越依附于傳播媒介,其自身的變異是不可避免的,而這種變異既有積極的方面,同時也必然有許多消極的因素。但從總體上看,散文小品、雜文、報告文學這類報刊文體,是與“現(xiàn)代式(正在進行式)”的生活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也就因此能夠成為一個時代的忠實的記錄。魯迅早就說過“‘中國的大眾的靈魂’,現(xiàn)在是反映在我的雜文里了”這樣的話,并有過“作一部中國的‘人史"’的計劃;今天再來讀當年的散文小品、雜文——比如讀擺在面前的這套“叢書”,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感覺:這里,正是忠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中國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丑的俊的,有名的無名的),他們的思想,觀念,心理,情感,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平時怎樣打發(fā)自己的肚子,有倆錢兒、三五好友相聚時又喜歡吃什么;時興穿什么衣服,如何打扮;居住條件、以及居住方式:獨門獨院,還是公寓式的?閑暇時讀什么書,看什么電影(戲曲什么的),最“迷”的作家、影星、歌星、球星是誰?節(jié)假日到哪兒去玩?老家里還有沒有人,有沒有來往,是否圓過“還鄉(xiāng)”的夢?孩子上什么學校讀書,有沒有麻煩?一大家子人,夫妻之間,婆媳之間,妯娌之間,處得如何?……等等,正是對這些民生、民情、民俗、民性、民魂……的具體描摹,構(gòu)成了那個特定時代的活的現(xiàn)代中國人的“人史”。在這個意義上,這套“民國名報擷珍”叢書也可以看作是民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1997年10月11日寫畢于燕北園

內(nèi)容概要

《沉浮人生(民國民報擷珍)》由辰春和佩英編。報紙最適合登載散文小品,事實上它也是現(xiàn)代散文小品之花得以迅速競相開放的最主要園地。因而,我們以民國時期影響最大的四大報紙——《申報》、《大公報》、《晨報》、《民國日報》(滬)為遴選范圍。
《沉浮人生(民國民報擷珍)》遴選作品的時間范圍為1912~1949年,尤以現(xiàn)代散文小品發(fā)展的黃金時代——20年代初至抗戰(zhàn)前夕為主。
民國時期文學流派紛呈,散文小品也在不同流派、不同作者的筆下呈現(xiàn)出各具特色的迥異風格。我們既選擇直面現(xiàn)實社會、充滿戰(zhàn)斗性的文章,亦不忽略追求形式美、富于知識性、趣味性的作品,并盡可能地反映不同時期的種種文學運動的某些側(cè)面。當然,那些極力反對中國革命的反動文章不在擇取范圍之內(nèi)。

書籍目錄

前言萬象人間  為什么而生活  人生的價值  生和死  亂彈  我們現(xiàn)在的大悲劇  痛哭的人生  窮忙中的新發(fā)現(xiàn)  我的人生觀  謬誤的人生觀  不要怕難為情  有耐心者不蝕本  勉強與勉勵  擺脫  英雄  兒時  誕生  關(guān)于人性  一代比一代好  榮辱  什么是幸福  生命大廉價  無名英雄  豐衣足食以外  白發(fā)  壽筵  救救孩子  孩子  論家  搬家  感情的碎片  我們的家  今昔  含淚的苦笑  衣著新論  外表與內(nèi)容同樣的重要  朋友篇  談面子  同情  生活  火焰的熄滅  一封信的啟示  友情的溫暖  箋  學問之趣味  雜感  閑情  知識階級與進步  文人的氣派與嗜好  為己和為人  好名  讀幾本書  奈何  談傻干  節(jié)操  沉醉的處所蹉跎歲月  “除夕”  新年的煩惱  自敬自負與向阻力最小的路上進行  私怨的中國  酒后  我所窺察的人心  他們盡是可愛的  向上  盲從  天生我材必有用  人日  寂寞  小草  哀感與愛波  討哥哥好?討娘子好?  我過的端陽節(jié)  給故鄉(xiāng)朋友的話  做一個失敗者的不容易  如何度過余生?  怎樣才能得到人家的同情  從便溺說起  困難的時候你當怎樣對付  關(guān)于希望  做事要“身心以之”  不要給機會逃跑  河豚  一思而行  談說謊  笑  自殺和奮斗  宇宙與蒼蠅  青年的痛苦  自慰  愁來碰人  往事  自己  心談  論苦悶  死去了的情緒  怎樣實現(xiàn)理想  時間是石像  心變  夜行人  善于“拒絕麻煩”  經(jīng)驗之談  談財  理想與事實  向遠處凝眸  道路  橄欖——憶鳳姐  石子街  誠的快樂  說發(fā)誓  溫暖的耽誤微言妙語  女神  荷花池畔  月兒  青年的煩悶  奴隸性的國民  罵人  消失  疲勞  笑呢哭呢  漫話  胡思亂想  零零碎碎  偶然談  零碎話  偶然想起的話(一)  偶然想起的話(二)  偏見  閑話  無的之矢  霉?jié)颀S拾零(一)  霉?jié)颀S拾零(二)  關(guān)于“愛”  碎語  無聊集  我雅  麻點  微波  隨筆  西哲名言  把戲  作偽  做人難  水車  刺激  生之實感  片語  漫話  一得之言  飛絮  微言  碎語  一點自信  夢情感天地  廢止“訂婚”的提議  我應該怎么辦呢  你應該這樣辦——答蕪村君  我替蕪村君想的辦法  兩封公開的信  一個極平常而極難解決的問題  愛情的尋覓  海闊天空  人生大事  農(nóng)村青年的婚姻問題  愛,不計較過去  失戀的時候  我的“禮教”與“婚姻”觀  太戈兒的戀愛觀  婚姻有標準嗎  擇偶的基本條件  婚姻裁可問題  戀愛是無條件的嗎  愛是有條件的  一封沒有代價的情書  我理想中的愛人  怎樣避免結(jié)婚后的悲劇?  世界名人的愛情觀(節(jié)選)  談愛  沒有罪名的囚犯  沒有勇氣的愛等于自殺  愛  石橋  戀愛和生活

章節(jié)摘錄

為什么而生活    蟄仙    活著,為的什么?為憂么?為樂呢?為德么?為福呢?為名么?為利呢?自來解答這問題的,倒也很有些中肯的話,只是能夠會其通詮的,還覺得不頂多?。∮腥苏f:“福德一致”,這話對的,其如那些以享福為成德的人們何?有人說:“先憂后樂”,這話也對的,其如那些先憂妻兒的饑寒,后樂仆從的呼諾底人們何?有人說:“打破名利關(guān)頭”,這話也許是爽快的,其如那些破壞別人的名譽,打算小己的私利底人們何?你這么提倡,他那么假借;你這樣鼓吹,他那樣躲閃;似于人我群己之間,橫豎都找不來個共通之點。看來“為什么而生活”?這問題倒也難得正確的答案啊。我說:可不是頂難的。比如說為成德而生活,為成名而生活,固然言之成理;就說為公共之至樂,大眾之樂利而生活,也許是持之有故。究竟要怎樣才能打成一片,找個共通點出來呢?這卻要自己好好用心思量才行。要是知道上述幾種說法,行之有無弊病,都視人們的心地如何而定;那么,人我群己問的共通點,也就是大眾同具有的良心了。良心固是大家所同具的;可是十分良善,毫未損害的,還當首推天真爛漫、乳臭未干的小孩。因為他要哭便哭,要笑便笑;要親愛他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或其他見親愛的人們,就爽性的親愛他。所以他能流露他自然的至情,不失他良心的自由。說到人世更深的人,好底固多;但那不頂好的,便許有時東計西較,心勞日拙,簡直小孩的好心腸,都趕不到。實則人類之所以可尊,人生之所為可貴,都是為他自己受生以來,就有良心;在做小孩時代,就能將他良心隨隨便便地流露出來。換句話,我們?yōu)槭裁椿钪?,就是為完成我們做小孩時的一片赤心——生來的良心——而活著。否則空談這樣那樣,都難免掉葛藤吧?    應該怎樣干去,才不辜負了過活一輩子?這問題是從“為什么而生活?”的一個先決問題推出來的。前面既說了,是為完成我們做小孩時的一片赤心而活著;自然我們應走的途徑,也就是自己或和人們向著可能完滿實現(xiàn)我們一團赤心底鵠的而踏實進行底了。換句話,就是為鵠的而設(shè)出底,到達目的之正當途徑了?!终┮粓F赤心,渾融無虧的小孩,委實可愛;所以人生哲學里所標的超人,或且把“赤子之心”,用作他必備底條件;就是文學作品的小說,也有時把小孩子赤心表現(xiàn)的真愛,用作表顯人生底暗示呢。這么一來,文學和哲學相交之點,正不難找將出來。但是愛之重之,既深且切,以故規(guī)他勸他,也婉而直了。不客氣地說來,就是:“我們盡可提起赤心,卻不要輕使稚氣”。我直到現(xiàn)今,還記得以前稚氣還在發(fā)動底時期,前輩把飲冰先生做的幼稚篇說給我聽,令我興高采烈之余,忽然洗心對勘起來:并禁不住的發(fā)愿一輩子不再染那種氣習咧!    《晨報·副刊》1921年8月25日    人生的價值    潘淵    前天晨報副鐫的星期講壇欄中,松年先生講了一大篇“人生的價值”的話,把人類認識人生的價值的時期說得很妙,引起我許多感想。他末了說,“有一兩個人大著膽子,不管說得對不對,盡量的說去,一面卻……以期知識日益增加……這也未必不是有意識的”。這話很對,讓我現(xiàn)在也本著這個意思,把我的感想盡量的說去罷。    松年先生對于認識人生的價值的時期是說得很好,但人生的價值究竟是什么,他卻沒有說出。據(jù)我的愚見看來,對于“人生的價值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可用兩語回答,就是:    生的價值就在于生;    人生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出人的生。    說這第一句話似乎有點滑稽,因為無論哪人(也有例外),你如問他活的好還是死的好?都要不經(jīng)思索的回答“活的好”,所以這第一句話似乎是誰都知道的。但是說也奇怪,人類生了幾千年幾萬年,直至近來幾百年方才漸漸有人懂得這句話,有一部分人,到現(xiàn)在還沒有懂呢!你看,“制度告訴他們說:人類的一生為的是上帝;兒女的一生為的是父母;臣的一生為的是君;妻的一生為的是夫”。這不是明明以自己的生看做一種手段,而在生的本身之外另找一個東西做他的目的嗎?這可以算懂得“生的價值就在于生”這句話的嗎?在今日的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國,抱這種人生觀的人究竟還有沒有呢?    不但如此,還有許多人因為要求“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于是窮思極想,終日在那里打算如何發(fā)財,如何升官,把頭發(fā)絲也想空了。這不是明明以自己的生看做一種手續(xù),而在生的本身之外另找一個東西做他的目的嗎?這不是把名利虛榮的價值看得比生的本身的價值高出一百二十四倍嗎?    好好兒一個萬牲園,‘好好一個頤和園,跑得去游覽游覽活潑潑的自然物,賞鑒賞鑒雄壯的建筑術(shù),這是何等有趣,何等有價值的事!那班人偏偏不去游覽、賞鑒,偏偏要在那里出風頭,要在那里爭妍斗艷,這不是辜負了這個萬牲園,辜負了這個頤和園,并且辜負了這一游嗎?我們好容易得著跑到這世界上來活一趟,為什么不把這一生好好兒享受一番,而要到生的本身之外去求什么上帝……什么虛榮呢?    凡是最高貴的東西,他的價值一定就在他的本身。凡是最可靠的價值,也一定就在這東西的本身。例如各種用具,他的價值在于供人之用,不在他的本身,所以不是最高貴的東西,因為還有個人在他們之上。又如讀書求學問,假如把他看做文官考試、法官考試的敲門磚,那他的價值就不可靠了。所以我們?nèi)绻嵵剡@個生、抬高生的價值,就應當自由自在的消受這個生;生以外的事如什么爭名奪利羅,封妻蔭子、光宗耀祖羅,發(fā)富發(fā)貴羅,要絲毫不受他們的牽累。    但這還不過說生的價值,還沒有說到“人”生的價值。既然有了一個異乎萬物的人,一定就有一個異乎眾生的人生。生字上加了一個人字,這個生就不是隨隨便便的生了。那班“寄傲山林,不聞理亂”的人們,對于生以外的牽累確乎是能免掉的了,但他們所度的,只是一個普通萬物的生,而不能算人的生。    要知道人的生是什么,只須問明人是什么就行了。人是能思想的動物,所以人生就要把他的思想發(fā)展開去,使世界上的東西,都來統(tǒng)于他的思想之下;人是富于同情的動物,所以人生就要把他的同情發(fā)揚光大起來,使天下的人類萬物都人他的同情之中;人是能夠制造工具的動物,所以人生就要天天在那里發(fā)明出、制造出新的工具出來;人是能夠有政治的動物,所以人生就要時時在那里立出好的法律,做出好的政治出來。    這是說生字加了一個人字的人生。若要問“為什么要這樣?……這樣有什么價值”?則可以說因為人是這樣,所以人生是這樣;他的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這個光華燦爛的人生。太陽系中所有的物質(zhì)也不知其多少,能夠受了生氣以發(fā)展滋長的共有幾何?植物能夠生長了卻老釘在一塊地上,動也動不得一點,你看何等苦惱;動物能夠動了卻又除了尋食物吃進去,把渣滓泄出來之外,沒有一些別的事情能做,你看又何等的可憐。只有人類是天之驕子,有享受特別生活的權(quán)利。他用他的思想把一個雜亂無章的宇宙整理得井井有條,用他的同情把南越北秦,東亞西美,素不相識的異族化成如兄如弟、和藹可親的伴侶;天不許他遠出,他造了火車可以一日千里;天不許他跨海,他造了輪船可以遠渡重洋;天不給他翅膀,他會制造飛機;天不給他千里眼、順風耳,他會造出電報、新聞,可以目周四海,耳聽八方;又有什么銀行咧,商業(yè)咧,郵政咧,警察咧,法律咧,政府咧……等等增加人生的便利,保守人生的安寧——這還不是最有趣味,最有價值的事情嗎?    P2-5

編輯推薦

人生是個永恒的話題,從古至今人類從來沒有間斷過談論這個話題;這是因為人是社會的人,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會群體中。中國古代的先賢荀子說:“人之所以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無毛也,以其有辨也?!?《非相篇》)所謂“辨”就是說人是有思維的,人在世上生活要符合社會規(guī)范。人們常說做人難,難做人,可見人和動物不一樣,人從脫離母體來到世上只是自然人,還要“做人”,就是說還要有個社會化的過程?!冻粮∪松?民國民報擷珍)》由辰春和佩英編,全書從民國時期的四大報紙(《申報》、《晨報》、上?!睹駠請蟆?、天津《大公報》)中匯編了談論人生的散文,意在使讀者了解前人對人生話題的議論,以期從社會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溫故而知新”。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沉浮人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