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5 出版社:中國電影出版社 作者:張燕菊 頁數(shù):168
內容概要
《影像變革:歐洲電影攝影1960—1980》是作者張燕菊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博士論文,原題是《歐洲電影攝影與新好萊塢的影像變革》。全文以比較詳實的數(shù)據和大量史料展示了1960—1980年代世界電影攝影創(chuàng)作耐人尋味的獨特景觀,這就是歐洲電影攝影隨著新浪潮運動和電影技術的進步進入了一個活躍期,在電影影像的寫實和表意上不斷有新突破,其新鮮而又富于內涵的視覺魅力獲得了世界電影特別是美國電影的充分認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一再將奧斯卡最佳攝影獎頒發(fā)給歐洲電影攝影師。與此同時,歐洲的攝影觀念向美國滲透,歐洲人或歐洲元素的介入使好萊塢電影顯現(xiàn)出了嶄新面貌,在美國,歐洲電影影像的先鋒探索被發(fā)展為時尚。這一過程可以用一個輕松的比喻來描述——“當代電影影像變革的種子在歐洲開花,在美國結果”。本書正是這一過程的梳理和解析。
書籍目錄
序緒論第一節(jié) 本書視點:世界電影影像變革進程中的歐洲電影攝影第二節(jié) 內容與方法第三節(jié) 難點與突破第一章 歐洲電影攝影的藝術傳統(tǒng)第一節(jié) 先鋒精神第二節(jié) 寫實探索第三節(jié) 藝術底蘊第四節(jié) 詩意追求第五節(jié) 作者情結本章小結第二章 經典時期的電影攝影創(chuàng)作第一節(jié) 經典好萊塢的攝影觀念與技巧一、攝影器材二、照明觀念三、技術技巧四、局限第二節(jié) 經典時期歐洲電影攝影的多元發(fā)展一、意大利電影影像的史詩傳統(tǒng)和新現(xiàn)實主義二、蘇聯(lián)電影攝影及其"情緒"技巧三、法國經典電影影像的畫意與詩情本章小結第三章 新浪潮與新影像第一節(jié) 迎接新技術一、便攜式攝影機及同步錄音技術二、高感光度膠片技術三、彩色電影技術四、寬銀幕技術第二節(jié) 新浪潮電影攝影的技巧變革與美學突破一、拉烏爾谷達爾與反射光照明二、手持攝影與攝影機的解放三、超常焦距的使用四、新浪潮技巧總匯:路易馬勒與《地鐵里的扎齊》五、改良--亨利德卡的攝影創(chuàng)作在新浪潮電影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節(jié) 和電影一起成長:"新浪潮"前后的歐洲電影教育本章小結第四章 歐洲電影攝影的寫實探索第一節(jié) 從摹寫真實出發(fā)的攝影探索一、"阿爾芒都們"的影像真實觀和自然光效理念的形成二、精致內斂的真實美學第二節(jié) 電影攝影真實觀念的演變第三節(jié) 電影攝影寫實探索中的技巧變革一、光線造型技術與技巧的演進二、色彩造型手段的發(fā)展本章小結第五章 影像表意及氣氛營造第一節(jié) 光線的書寫一、用光影制造的迷亂和恍惚:《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二、時代和人性的隱喻:《隨波逐流的人》三、倦怠與憂郁的詩情:《蜂巢的幽靈》第二節(jié) 色彩的隱喻與象征一、工業(yè)文明圖景的色彩建構:《紅色沙漠》二、紅、白、黑:人性的多面色彩三、以色光營造極致恐怖:《陰風陣陣》第三節(jié) 攝影機運動的情緒張力第四節(jié) 特寫:從臉孔到內心第五節(jié) 景與物的表現(xiàn)力第六節(jié) 抽象意念和先鋒影像本章小結第六章 新好萊塢時期歐美電影攝影的交匯與融合第一節(jié) 歐美電影的互動發(fā)展和歐洲電影人的好萊塢移民潮第二節(jié) 美國電影體制變革以及新一代電影人對歐洲電影影像的認同第三節(jié) 歐洲攝影師在美國的作為和影響第四節(jié) 好萊塢對歐洲電影攝影元素的吸納與轉化一、攝影觀念與技巧的新舊融合二、技巧強化與氣氛營造三、尋找寫實與唯美、敘事與表意的契合點第五節(jié) 橘化為枳--融入美國電影制作的歐洲攝影師一、寫照--阿爾芒都、斯托拉羅、尼克維斯特與《紐約故事》二、巴爾豪斯:從法斯賓德到馬丁西科塞斯三、菲利普魯斯洛:從《歌劇紅伶》到《大河戀》《查理的巧克力工廠》本章小結結論參考文獻附錄附錄一 1960年之后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獲獎片目和攝影師附錄二 近年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獲獎(提名)影片片目(資料來源:IMDB)附錄三 近年Camerimage電影節(jié) 獲獎影片片目(資料來源:IMDB)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