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9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作者:祁黃雄 頁數:248
Tag標簽:無
前言
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人口不斷增加,工農業(yè)生產和科學技術日益發(fā)展,人類對自然的開發(fā)利用和改造也日益廣泛。但是,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和生態(tài)失衡等諸多問題也逐一浮出水面,并有愈演愈烈之勢,從而影響甚至威脅著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安全?! 娜蚪嵌葋砜?,當今世界正面臨著以下十大環(huán)境問題(錢易,2003)。 ?。?)全球氣候變暖。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合物等溫室氣體,阻礙了地球表面熱量散發(fā)的平衡,使全球氣候變暖。這會引起兩極冰川的融化,帶來頻繁的暴風雨,導致生物物種的減少,更會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區(qū)受淹。 ?。?)臭氧層破壞。20世紀中葉以來,人們發(fā)現北極圈的臭氧濃度明顯降低,南極圈的臭氧層還出現了空洞。臭氧層位于距離地面10~50公里范圍的大氣平流層內,能吸收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一旦遭破壞,將增高人類皮膚癌和白內障的發(fā)病率,使人類的免疫系統(tǒng)受到損害,并會嚴重地破壞海洋和陸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阻礙植物的正常生長。 ?。?)生物多樣性減少。據統(tǒng)計表明,目前每年要有4 000~6 000種生物從地球上消失,更多的物種正受到威脅。1996年世界動植物保護協(xié)會的報告指出:“地球上1/4的哺乳類動物正處于瀕臨滅絕的危險,每年還有1 000萬公頃的熱帶森林被毀壞?!薄 。?)酸雨蔓延。全世界有三大著名的酸雨區(qū),一個在北美的五大湖地區(qū),一個在北歐,另一個就在中國。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降雨時溶解在水中,即形成酸雨。酸雨具有腐蝕性,降落地面會損害農作物的生長,導致林木枯萎,湖泊酸化,魚類死亡,建筑物及名勝古跡遭受破壞?! 。?)森林銳減。據統(tǒng)計,近50年,森林面積已減少了30%,而且其銳減的勢頭至今不見減弱。森林的減少導致了水土流失、洪災頻繁、物種減少、氣候變化等多種嚴重惡果?! 。?)土地荒漠化。過度的放牧及重用輕養(yǎng)使草地逐漸退化,開荒、采礦、修路等建設活動對土地的破壞作用甚大,加上水土流失的不斷侵蝕,世界上每天都有大片土地淪為荒漠。 ?。?)資源短缺。近數十年來,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與日俱增,已有很多資源呈現出短缺的現象。如水資源方面,目前全球有約1/3的人口已受到缺水的威脅。由于人口總量的增加,為供應糧食所需的耕地日益緊張。很多礦產的儲量在近數千年內迅速減少。專家預計,再有50—60年即可耗去石油儲量的80%,某些貴金屬資源則已經消耗殆盡。 ?。?)水環(huán)境污染嚴重。人口膨脹和工業(yè)發(fā)展所制造出來的越來越多的污水廢水終于超過了天然水體的承受極限,清澈的水體變黑發(fā)臭,細菌滋生,魚類死亡,藻類瘋長。更為嚴重的是,本來足以滋養(yǎng)人體的水,常因含有有毒物質而使人染病,甚至致人于死地。工農業(yè)生產當然也因為水質的惡化而受到極大損害。水環(huán)境的污染使原來就短缺的水資源更為緊張。水資源的短缺、水環(huán)境的污染和水的洪澇災害構成了足以毀滅人類的水危機?! 】茖W探索永無止境。寫下后記兩個字時,并沒有絲毫的輕松。在清華大學兩年來的工作,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備感科研探索的困難和壓力,其間不乏困惑,甚至想到放棄?! 「兄x身邊諸位老師和學友的鼓勵和幫助,得以一路走來。還有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妻子,一直以來所給予的寬容、理解和支持,鼓舞著我前行。 由此想到,我在北大近11年來的學習,從跨人小學校門至今的24年求學生涯,也想到“而立”之年的這30年,感謝一路上的各位良師益友。這是一份長長的名單,此中感激之情,難以一一言表。 本書是兩年博士后工作的一次總結,但是其中的工作和思考不僅僅停留于此,此前已經有所探索,今后也將作進一步的研究?! 「兄x左川教授和楊銳教授,兩位合作導師對本書給予的關注、啟發(fā)和指導,既給我在清華工作和學習的機會,也給了我鍛煉的機會,教我逐步成長于實踐中,思考于實踐中。同時,也感謝我的博士導師蔡運龍教授、碩士導師王仰麟教授和吳月照研究員,一直以來對我科研和成長的關心和支持?! 「兄x諸位師友、學長和同事。研究所的黨安榮老師、莊優(yōu)波、袁南果、王萌、武磊、王彬汕、江權、闕鎮(zhèn)清和孔松巖,以及已經畢業(yè)的劉曉東、崔寶義和羅婷婷等,他們和我在工作中的討論,給我提供了許多思想。袁南果和莊優(yōu)波在本書寫作最緊張的時候,還分擔了我的部分工作。北大環(huán)境學院的魏遐、陳喜波、林偉立和吳宇寧等學友,也為本書的完成提供了許多幫助?! 「兄x工作中和實地調研中提供幫助的相關單位和個人,本書的完成離不開他們提供的幫助和支持?! ≈斠源藭c所有關注自然和文化保護的人共享探索的苦樂! 祁黃雄 于清華園西北小區(qū) 2006午12月28日
內容概要
《中國保護性用地體系的規(guī)劃理論和實踐》收集整理國內外保護性用地體系規(guī)劃的相關文獻資料,結合研究所的規(guī)劃項目工作,進行實地調研,收集資料并和不同利益相關方的人士訪談。同時借助參加會議等提供的機會,向專家咨詢,進行實地調研。了解中國保護性用地體系的規(guī)劃理論和實踐,將國內外情況的對比,不同歷史時期的對比、不同類型保護性用地之間的比較等等?! ‰S著人類對自然開發(fā)和利用的日益廣泛,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和生態(tài)失衡等諸多問題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本書針對這一問題,從規(guī)劃的角度,探討了建立保護性用地體系的理論和方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自然保護運動和保護性用地概念第一節(jié) 保護性用地概念的由來第二節(jié) IUCN的保護性用地概念第三節(jié) 中國的保護性用地概念第四節(jié) 土地分類與保護性用地第五節(jié) 融合城鄉(xiāng)的新土地分類第六節(jié) 四大土地分類系統(tǒng)第二章 全球保護性用地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全球化的國際組織第二節(jié) 國際公約和計劃第三節(jié) 各大洲的保護性用地第四節(jié) 全球發(fā)展的趨勢第三章 中國保護性用地體系的發(fā)展第一節(jié) 歷史時期的保護性用地第二節(jié) 現階段的保護性用地體系第三節(jié) 保護性用地體系的法律建設第四節(jié) 趨勢——走向世界的中國體系結構第四章 保護性用地體系規(guī)劃建設的理論第一節(jié) 島嶼的物種平衡原理第二節(jié) 島嶼的物種數量原理第三節(jié) 規(guī)劃建設的島嶼生物地理學原理第四節(jié) 討論第五章 保護性用地規(guī)劃管理的方法技術第一節(jié) 景觀持續(xù)利用的系統(tǒng)分析程序第二節(jié) 區(qū)劃的理論方法第三節(jié) 保護性用地體系規(guī)劃的方法技術體系第六章 北京市風景名勝區(qū)體系的規(guī)劃實踐第一節(jié) 立項依據、意義和技術路線第二節(jié) 風景資源形成的自然背景第三節(jié) 景觀資源分析評價第四節(jié) 建設過程與現狀分析第五節(jié) 體系規(guī)劃的結構與分區(qū)第六節(jié) 體系規(guī)劃的具體方案第七節(jié) 體系規(guī)劃實施的保障參考文獻后記彩色插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保護性用地體系的規(guī)劃理論和實踐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