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利維亞日記

出版時間:2009/8/31  出版社: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  作者:埃內(nèi)斯托.切.格瓦拉 (Ernesto Che Guevara)  譯者:陳小雀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內(nèi)容簡介:
這個世界,只要存有絲毫的不公不義,他的名字就不會消失。
拋棄古巴革命勝利成果前往玻利維亞,再度踏上游擊戰(zhàn)鬥之路
20世紀最後的聖徒切.格瓦拉 生前最後日記
★金獎導(dǎo)演史蒂芬.索德柏 電影《切:39歲的告別信》原著
★切.格瓦拉遺孀亞蕾伊達.格瓦拉及其子女審定
★古巴切.格瓦拉中心正式授權(quán)版本,32頁精選照片見證行動的力量
★切.格瓦拉之子專文作序,收錄初版原序古巴前總統(tǒng)菲爾德.卡斯楚〈必要的序言〉
「自游擊隊成軍以來,至今已滿十一個月了。情況不複雜,還頗有田園味道……」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最後一天的日記,在筆記本寫下游擊隊的景況。
兩天後的10月9日,玻利維亞無花果村傳出槍響,
革命家切.格瓦拉未經(jīng)審判立地槍決,結(jié)束三十九歲的一生。
從參加古巴革命登上葛拉瑪號開始,切.格瓦拉解放拉丁美洲的理想就此開展。
革命勝利後,他卸下官職、走入更多地區(qū)的叢林,繼續(xù)高舉反抗軍旗幟,
期以游擊戰(zhàn)的星火,達成其「新人」理想的終極蛻變,
一個真正獨立的拉丁美洲,一個真正公義的世界。
「平安無事的一天」,有寫日記習(xí)慣的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日子經(jīng)常這麼寫著。不同於《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古巴革命紀實》等作品,《玻利維亞日記》這本生前最後的紀錄,成為其最原始、最重要的文本。古巴革命時期的青澀已不復(fù)見,在戰(zhàn)鬥中蛻變?yōu)樾氯说母锩Y士切.格瓦拉,一如唐吉訶德,將個人生命意義的實踐與拉丁美洲的歷史緊緊相繫;生命終有盡頭,思想永恆不滅,死後的切.格瓦拉,仍是那個敵對陣營口中,頭號危險的人物。補綴先前遭玻利維亞政府以「安全」為理由而扣留的日記,經(jīng)遺孀亞蕾伊達.格瓦拉及其子女審定,針對原稿難以辨識的字跡加以說明,與一九六七年由古巴書籍中心所發(fā)行的初版相符。
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獻出我微薄的力量。
由於你擔(dān)負著古巴領(lǐng)導(dǎo)的重任,我可以去做你不能去做的工作。
我們分別的時候到了。
──1965年,切.格瓦拉寫給卡斯楚的信
1965年,切.格瓦拉為了繼續(xù)實踐解放工農(nóng)階級的信念,放棄古巴國籍自古巴出走,將歷經(jīng)人生最寂寞的一趟旅程。當(dāng)年的革命,民族的因素強力左右行動的成敗,篤信工農(nóng)革命的切去剛果打游擊,因為當(dāng)?shù)貏萘Φ目桃夂鲆曇约懊绹鴦萘Φ淖笥遥@場意圖拷貝古巴成功經(jīng)驗的游擊戰(zhàn)未能掀起浪潮,他成了寂寞的音符。一九六六年,切.格瓦拉自非洲回到熟悉的美洲大陸,不容停擺,遂繼續(xù)投身他生命中的下一場革命,組成玻利維亞民族解放軍。最後的結(jié)果,切在這場戰(zhàn)役終結(jié)了性命;隨身攜帶記寫的筆記本,成為他生命最後的見證,永遠在革命的路上至死方休;這本綠色封皮的小冊子即是後來的《玻利維亞日記》。
日記首篇寫於1966年11月7日,切抵達玻利維亞首都在某處農(nóng)場寫下;最後一篇則停筆於隔年的10月7日,其被捕的前一天。日記記錄游擊隊如何開始運作以及被政府軍圍捕;跟當(dāng)?shù)貏萘Σ@S亞共產(chǎn)黨的不和,更為格瓦拉游擊隊的失敗種下致命的原因。人力物資等資源皆有限的惡劣情況下,日記裡寫到游擊隊因為語言障礙等問題,難以透過招募當(dāng)?shù)孛癖娂尤腙犖橐詮娀鲬?zhàn)的能力。游擊戰(zhàn)後期,長年困擾他的嚴重氣喘,在玻利維亞的叢林裡數(shù)度大幅惡化,到了幾乎致命的地步;隨格瓦拉健康日益惡化,這場戰(zhàn)役逐漸走向失敗境地。1966年10月8日,切.格瓦拉遭玻利維亞政府軍逮捕,次日旋即遭到槍決,死於如地獄般困圍他的玻利維亞叢林。生前最後日記迅速及未加修飾地翻譯後在世界上流通,卡斯楚亦曾介入翻譯。1968年集結(jié)成書首度出版,卡斯楚為此書寫序。
【電影拍攝】切:39歲的告別信
奧斯卡最佳導(dǎo)演史蒂芬.索德柏(Steven Soderbergh),2008年以描繪傳奇英雄格瓦拉革命歷程的史詩之作《切:28歲的革命/39歲的告別信》(Che: Part1 / Part2)大放異采,不僅入圍當(dāng)年坎城影展競賽片,並將飾演格瓦拉絲絲入扣的男主角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一舉推向影帝寶座。電影分為上下兩部,上集《切:28歲的革命》講述格瓦拉1956年來到古巴,及其後所見所聞與內(nèi)心的掙扎,最後投入古巴革命的歷程。下集《切:39歲的告別信》則講述他在古巴革命後,以假名出現(xiàn)在玻利維亞,與同志們展開偉大拉丁美洲革命,以及1964年他率領(lǐng)古巴代表團參加於紐約舉行的聯(lián)合國第十九屆大會,以一身橄欖綠軍裝引全球注目,至最後走向死亡的故事。
★傳影互動《切:28歲的革命/39歲的告別信》電影官方部落格 http://che2839.pixnet.net/blog
目次
必要的序言?。频聽枺ㄋ钩?br />前言?。壑Z.格瓦拉
玻利維亞日記
一九六六年 十一月
一九六六年 十二月
一九六七年 一月
一九六七年 二月
一九六七年 三月
一九六七年 四月
一九六七年 五月
一九六七年 六月
一九六七年 七月
一九六七年 八月
一九六七年 九月
一九六七年 十月
附錄 軍事報告
第一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二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三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四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人民
第五號公報 致玻利維亞礦工
主要人物列表
日記中出現(xiàn)的玻利維亞的地名

作者簡介

埃內(nèi)斯托.切.格瓦拉 (Ernesto Che Guevara, 1928-1967)
生於阿根廷羅薩里奧(Rosario)一上流社會家庭,原要繼承家業(yè)行醫(yī),入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xué)醫(yī)學(xué)系就讀,1951年他偕同年齡較長的朋友阿爾貝多.格拉納多(Alberto Granado),像美國前衛(wèi)嬉皮青年一樣,騎著摩托車和靠著在公路上攔車到南美洲五國漫遊,全程一萬二千公里,此時素樸的社會良心與人道關(guān)懷已經(jīng)開始其內(nèi)心萌芽生根。
1954年,為逃避阿根廷獨裁政權(quán)貝隆政府的徵兵轉(zhuǎn)往瓜地馬拉,見證瓜國左翼總統(tǒng)阿本茲(Arbenz)所推行的系列改革運動,但阿本茲政府旋即被右翼親美勢力推翻,切.格瓦拉遂逃向墨西哥,自此從一和平改革者走上革命家的道路,亦在當(dāng)?shù)亟Y(jié)識了卡斯楚(Fidel Alejandro Castro Ruz)。
1956年,與古巴游擊軍領(lǐng)袖卡斯楚並肩作戰(zhàn)三年,成功推翻古巴親美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 y Zaldívar)獨裁政權(quán)。革命成功後,出任古巴陸軍副總司令、央行總裁以及工業(yè)部長。後因理念不合與卡斯楚分道揚鑣,隱居專心著作。更在1965年祕密組織小行隊伍進入剛果從事游擊戰(zhàn),但因不理解當(dāng)?shù)厍閯荻鴮?dǎo)致失敗,逃回古巴。
1966年,繼續(xù)持續(xù)其游擊行動,與法國知識分子德布萊(Régis Debray)等人偽裝成商人潛入玻利維亞,建立新的游擊據(jù)點,為建立理想的南美社會而戰(zhàn);1967年10月8日被捕,旋即在次日處決,得年39歲。
切?格瓦拉傳奇英雄的地位,在他死後開始形成,被20世紀反抗哲學(xué)家沙特推薦「當(dāng)代最偉大的英雄」,其精神、形象亦影響1960年代歐美新左翼知識青年運動。
1997年,切?格瓦拉的骨骸在玻利維亞的無花果村(Vallegrande)尋獲,後運返古巴。
切.格瓦拉在聯(lián)經(jīng)的作品
《玻利維亞日記》El diario del Che en Bolivia
《古巴革命紀實》Pasajes de la guerra revolucionaria
《切.格瓦拉的影像與記憶》(暫名)Self Portrait - Che Guevara (2009年11月出版)
譯者簡介
陳小雀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xué)文哲學(xué)院拉丁美洲研究博士,專研拉丁美洲歷史、文化及文學(xué)。1998年,因成績優(yōu)異獲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xué)頒發(fā)「亞爾豐索.卡索研究獎?wù)隆埂T蔚髮W(xué)拉美所所長,現(xiàn)任同校美洲研究所所長。著有《加勒比海的古巴:雪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加勒比海諸國史:海盜與冒險者的天堂》、《魔幻古巴》(即將出版)等相關(guān)著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玻利維亞日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1條)

 
 

  •     這是在大學(xué)期間上鄒穗老師的《世界近現(xiàn)代史》課程,我交的一篇作業(yè),后來為了應(yīng)付差事掙點稿費,改編后用網(wǎng)名瀟雨無音發(fā)表在了《實達》雜志上。
      
      想起格瓦拉 文/瀟雨無音
      
      對世上有著流浪情結(jié)的人而言,有的人在心靈中流浪,有的人在天地間流浪。擺脫不了在心靈中流浪又要在天地間流浪的愿望,切·格瓦拉,這位充滿了浪漫主義激情的革命者,注定了一生要孤獨地流浪。
       40多年前,當(dāng)歐美青年正通過反叛傳統(tǒng)來擺脫內(nèi)心的迷茫與不滿之時,當(dāng)中國大陸的一場轟轟烈烈的“青年文化運動”拉開序幕之時,切·格瓦拉卻抱著“革命條件不成熟可以創(chuàng)造條件”毅然決然地辭去高官與權(quán)力,從和平的環(huán)境中走進玻利維亞的叢林深處。
       在許多人看來,切·格瓦拉的這一行為極其不合情理并且十分荒謬。如同羅德里格斯在墨西哥周刊《永久》(1967、11、1第749期)上發(fā)表的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話說道:“格瓦拉少校去玻利維亞的荒山野地發(fā)動一次戰(zhàn)斗,要去親自參戰(zhàn),就全面來看,就其高潮中鐵一般的事實來看,這如同堂吉柯德對他心目中的巨人那樣的風(fēng)車發(fā)動進攻一樣荒謬,一樣不合情理。”也如同美國人丹尼爾·詹姆斯在《切·格瓦拉》傳記里所評價的:“在切身上是理想主義和宿命論交織在一起。他看出自己命里注定要為革命獻身,即使徒勞無益,但也值得贊揚??墒?,一個人一方面行使權(quán)力,為自己去找死,也不準(zhǔn)人家有選擇其他道路的余地,對這種人應(yīng)該怎么看呢?如果說堂吉柯德去搞無害的冒險,只帶了他的“隨從”桑喬·潘查,一個能自行謀生,好高騖遠的人,那么切的行動就更像花衣吹笛人,迷住整整一隊人莫名其妙地向死亡進軍。”
       毋庸多言,美國人的這個評價是十分偏頗的,除了因為所處立場不同,更重要的也許是價值觀念的差異,重物質(zhì)而輕精神,重生命和物質(zhì)存在的美國人是永遠無法明白切以及切的朋友們的選擇。但同時我也不同意那種由“無產(chǎn)階級國際主義不僅是革命者的義務(wù),而且是革命者的需要?!睆亩普摮銮锌赡鼙灸艿馗械?,“只有用再次放棄安逸,走向犧牲才能探究人們的眼睛”的高度論調(diào)。
       我們不能否認,切·格瓦拉是一個理想的革命者,在他身上體現(xiàn)了他故鄉(xiāng)高卓人的浪漫氣息--也不知是應(yīng)該稱其為革命的浪漫主義者還是浪漫的革命者。總之,這兩者身上都體現(xiàn)了冒險精神和流浪情結(jié)。正如1965年4月,已開始剛果冒險的他在給父母的告別信中寫道:“兩位親愛的老人:我的腳跟再一次挨到羅西南特的肋骨。我挽著矛盾牌,重上征途……我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知識覺悟大有提高,我的馬克思主義也正在生根,逐漸純粹起來。我相信武裝斗爭是各族人民爭取解放的唯一途徑,而且我是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信念的。許多人會稱我為冒險家,我是冒險家;只不過是另一種類型的,是一個為宣揚真理而不惜捐軀的冒險家。也許結(jié)局就是這樣,我并不找尋這樣的結(jié)局,但是這是勢所難免的?!乙运囆g(shù)家的趣味所渲染過的意志,將會支持虛弱的雙腿和疲憊的家。我一定要做到這一點?!蹦┝耍€寫道:“有時候也請不要忘記二十世紀這個渺小的征人。……你們倔強的浪子熱烈擁抱你們?!?br />    從這封信中我們不難看出切與生俱來的那種冒險精神和流浪情結(jié)。因而與其說他是一位擁有浪漫主義激情的革命者,不如說他是一位革命的流浪者。對于這點,從他的生平可以窺見倪端。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自幼患哮喘病,因而獲得了他那出身貴族家庭的母親的更多的關(guān)愛,并對他一生影響至深。母親培養(yǎng)他對文學(xué)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在無意中讓他滋生了潛在的戀母情結(jié)和對女性的另一種依戀。然而他性格孤僻,內(nèi)心又是十分的敏感、自卑。正因為靈魂的孤獨,他更渴望擁有一個廣闊的世界,他并不滿足于心靈間的流浪。他聽從了來自靈魂深處的呼喚,于是開始尋求在天地間流浪。他在青年時候開始漫游拉美,接觸到當(dāng)?shù)氐呢毧啻蟊?,甚至麻風(fēng)病人。這一切使他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震動,激發(fā)了他的革命激情和浪漫主義情懷,從而也開始了他為革命而流浪的一生。
       這也正是切·格瓦拉的魅力所在,與他的革命政績無關(guān)。一個聽從自己內(nèi)心呼喚的人,一個能為了理想而流浪一生的人,一個敢于冒著讓人嘲笑危險而說出“引導(dǎo)真正的革命者前進的,是偉大的愛”的人。一個追求真的自由真的愛的人。他怎能不是一個傳奇,一個人們心中的理想神話。因為他做他想做的,他愛他所愛的,他夢想他所夢想的,他追求他所追求的。在他的人生舞臺上,他為自己夢想而奔走,因而他專注而投入;他的理想又是偉大的愛,因而他的行為感人至深。
       在他青年時期4次打工和長途旅行中,他學(xué)會了熱愛美洲,熱愛底層人民。他在水泥管中與一個流浪的乞丐一起過夜時,他懂了什么叫“窮人”;他在智利礦區(qū)一對礦工夫婦家過夜時,把自己隨身的被子給了那對無法御寒的夫婦,自己雖然被凍得發(fā)抖,但卻感到了自己是全世界被壓迫者的兄弟;在古巴革命成功伊始,擔(dān)任要職的他時時不忘給哈瓦那一個貧民區(qū)新房,并最終把鑰匙交到每一個居民手中;在艱苦的建國歲月里,他像一個普通勞動者一樣參加各種勞動,并每個季度義務(wù)工作二百四十個小時,他雖身居高官要職,卻像農(nóng)夫一樣下田砍甘蔗,一砍就是一個月……這一切的一切后來都被熱愛他的人民刻畫成為一個塵世基督形象,甚至被法國哲學(xué)家薩特稱為“完人”。
       這位來自潘帕斯草原的叛逆者,這位往日的冒險家,過敏性反應(yīng)的醫(yī)生,麻風(fēng)病醫(yī)生和考古學(xué)家,這位曾經(jīng)把自己想象成是希德、堂吉柯德、馬丁·菲那羅三者合為一體的人物,他卻征服了一個國家,征服了一代青年,創(chuàng)造了一部傳奇。然而正是這位被稱之為“完人”的英雄形象,這位曾以英勇獻身精神和無懈可擊的榜樣力量影響并鼓舞了幾代人的傳奇人物,在他的靈魂深處卻是永世的孤獨和虛無。他追求真的自由與真的愛。他自由了嗎?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他追求愛,卻得不到真正的理解。他在拉美的戰(zhàn)場上輾轉(zhuǎn)流離,從青年時期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祖國,到異國它鄉(xiāng)去冒險和尋找自由,成為永世的流浪者。在古巴獲得成就之后,他又匆匆離去,去開辟新一輪的革命戰(zhàn)場。
       他離去了,是因為浪漫而愛冒險的他,有一顆漂泊不安寧的靈魂,他渴望在永世的流浪中得到自由;他開辟新一輪的戰(zhàn)場,是因為他有一顆孤獨和寂寞的心。他渴望在革命的戰(zhàn)爭中,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忘記靈魂深處的孤獨,釋放自己生命的激情,讓生命在犧牲和奉獻自我中得到永恒。因而當(dāng)臨刑前玻利維亞軍官問他在想什么,他說:“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是的,當(dāng)生命幻化為一種永恒,一切便化腐朽為神奇。
      
       時光靜靜的流淌,在那片土地上時間仿佛是凝固的。許多年前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壯麗自然,我們祈禱它依然未變,人世間似水流年,我們卻期待著人類古老的記憶在世界某個地方依然保留著神圣的純潔和夢幻……
       讓沉睡的靈魂都安息吧。
  •     這是上世紀70年代初三聯(lián)出版的書了。封皮上寫著“供內(nèi)部參考”;扉頁上還有一個“出版說明”:
      埃內(nèi)斯托·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的這部日記,基本上反映了“游擊中心”(或稱“焦點論”)思想的全部內(nèi)容,這種思想就是不要黨的領(lǐng)導(dǎo),不依靠廣大群眾,不去建立根據(jù)地,只依靠少數(shù)人的武裝力量進行冒險活動。
      本書根據(jù)一九六八年六月古巴出版的西班牙文版本譯出,供內(nèi)部批判參考。
      現(xiàn)在,他是全世界的偶像了,雖然不少人完全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聽來有些悲情和荒誕。不得不說今天早上的一個夢。翻開一本褐紅色的大書——和我人一般高,很虛幻的夢境,切那個黑色的頭像從左下角飄起,就像flash一樣,然后我們互相說了“Hi”,他就變得真實了,坐在我面前,我們開始談話。到此夢就結(jié)束了。
      書里記錄了1966年11月7日到第二年10月7日這十一個月內(nèi),切的游擊隊每天的生活、戰(zhàn)斗情況,用最最平實的語言。有時候日記很短,“沒有情況”,“一切平靜”;如果有兩三頁,那么必然是和政府軍發(fā)生了交鋒,他會記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切的游擊隊在這一年中成長著,大多數(shù)時候,每天的工作是探路、找尋設(shè)營地的有利位置、設(shè)法與在其他地區(qū)行進的隊員取得聯(lián)系、站崗放哨。作為領(lǐng)導(dǎo)者,切還需要收聽廣播、指揮作戰(zhàn),平常關(guān)注食物和藥品的用量、觀察隊員的情緒并經(jīng)常進行各種談話,小到貝尼尼奧偷吃了罐頭還不承認,大到訓(xùn)斥違反紀律的馬科斯,要將他開除出隊。
      南美的氣候?qū)τ螕絷爜碚f更顯惡劣。日記中總是寫到連天的大雨,耽誤行程。還有山上叢林中的毒蚊子,瘧疾等各種病。食物的匱乏也扯后腿。在“必要的序言”里,菲德爾·卡斯特羅寫道:“他(切·格瓦拉)在這種情況下,擔(dān)任一個游擊隊的首腦,體力的支出達到了驚人的、超出常人能力的程度,擔(dān)負的職責(zé)又重得使他精疲力竭,休息時間極少,他這些日記就是利用這一點點空隙寫出來的,這再一次表明了他的工作作風(fēng)和鋼鐵般的意志。”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日記的日期邊,有當(dāng)天過生日的家人或隊員的名字?!岸率蝗?老頭子的生日;六十七歲”,“二月二十四日 小埃內(nèi)斯托的生日(二歲)”,“十月二日 安東尼奧”……鋼鐵般的切擁有“善于感動革命者的肺腑”的能力。隊員圖馬犧牲時,切在日記中寫道:他的離開使我感到好像失去了我的兒子一樣。圖馬傷重時將手表交給切,意思是希望切將它轉(zhuǎn)交給他的還未見過面的兒子——“過去我就這樣處理死去的伙伴們的手表的。我將在整個戰(zhàn)斗期間把它帶上?!睂α_蘭多“默默無聲的死去”,切說:只能在將來有朝一日這樣講:“你這個勇敢的上尉的小小尸體,已把你鋼鐵般的形象擴展到整個宇宙中?!?br />   六個月洗一次澡的記錄;沒有河水、淺灘,連日干旱,有隊員喝尿了,結(jié)果不好——瀉肚、抽筋;“整天打嗝、放屁、嘔吐、拉??;一次真正的風(fēng)琴音樂會”(在這種糟糕的情況下,切還幽默了一把);便溺時,因為沒有水洗褲子,“屎臭味在一列瓜以內(nèi)都能夠嗅到”;哮喘——特別在藥品用完、營地被占領(lǐng)之后——開始遙遙無期地折磨著他,常常不能好好地睡覺,“徹夜未眠”也不是一次兩次。切在六月十四日的日記中寫道:我已三十九歲了,促使自己考慮游擊生涯前途的年齡正在無情地逼近;目前我還是“完整的”。(四個月后他就犧牲了。)
      八月份時,游擊隊的境況很艱難?!拔覅s成了個廢物”,切·格瓦拉說。他這樣鼓舞隊友:這種情況將來會改變的……這是一個應(yīng)該作出重大決定的時刻;這種斗爭,使我們有機會成為革命者,而革命者是人類最高的品級,也可以使我們成為合格的人,如果有誰到達不了這兩個梯階中的任何一個,他就應(yīng)該說一聲,并且離開斗爭。
      十月七日的日記是這本書的終結(jié)。第二天,切·格瓦拉被活捉了。他帶傷戰(zhàn)斗,一直到步槍槍筒被子彈打壞完全不能使用為止。他對前來殺他的哆哆嗦嗦的士官馬里奧·特蘭說:“開槍好了!”“別害怕!”
      布達佩斯一家報紙批評切·格瓦拉是個悲慘的、看來不負責(zé)任的人物,“并向在實際面前采取實際態(tài)度的智利共產(chǎn)黨的馬克思主義態(tài)度表示敬意”。這是切犧牲之前的事。對此,切在日記里這樣記述:我真恨不得能取得政權(quán),以便撕下形形色色的膽小鬼和走狗的假面具,當(dāng)面把他們的下流行徑捅出來。
  •   你大學(xué)是學(xué)歷史的嗎
  •   是的,但沒有認真好好學(xué)。。。
  •   羨慕!就因歷史考研一路糾結(jié)。。。
  •   很想看看這個書
  •   格瓦拉是真正的英雄。
  •   且有升值潛力
  •   嗯,是一本好書,最近剛才孔夫子里淘得....:)
  •   很想看。
  •   非常想看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