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學史

出版社:傅玉璋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8-05出版)  作者:傅玉璋  頁數(shù):40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古代史學史》記載社會制度和社會習俗的傳說。根據(jù)古籍的記錄,遠古人類“長幼儕居,不君不臣,男女雜游,不媒不聘,緣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氣溫適,不織不衣”,居住在南方“祝發(fā)而裸”,在北方“鞨巾而裘”。又載:“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饑即求食,飽即棄余?!薄秴问洗呵铩酚涊d較為具體:“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無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進退揖讓之禮,“無衣服屨帶宮室畜積之便,無器械舟車城廓險阻之備”?! ∈穼W界對遠古的傳說進行了評論?!吨袊穼W發(fā)展史》說:“遠古的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透露了一些原始社會的歷史意識,是歷史記述賴以發(fā)生的前提?!薄吨袊糯穼W史綱》稱:“遠古傳說豐富而生動的內(nèi)容,從史學的角度來說,無疑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透過遠古歷史傳說,我們可以模糊地看到一些原始社會的史影。

作者簡介

傅玉璋,1926年12月生,河北新河縣人。中共黨員,漢族。1953年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yè),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史研究生畢業(yè)。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合肥師范學院、安徽大學任教?,F(xiàn)為安徽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明史學會朱元璋研究會顧問、安徽省歷史學會顧問。曾兼任安徽省文物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古籍整理編審委員會委員、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歷史系兼職教授。1988年當選為合肥市第十屆人大代表。曾講授中國通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學史及明史專題等課程。著有《明史散論》、《明清史學史》,合著《簡明中國古代史》,主編《明實錄安徽史料》、《明實錄安徽經(jīng)濟資料類編》。發(fā)表《王劭的隋書與齊志》、《劉知幾的史學思想》、《鄭樵在史學上的貢獻》、《袁樞與通鑒紀事本末》等論文70余篇。

書籍目錄

第一編  史學的萌芽和建立時期——周秦兩漢的史學第一章  史學的起源和史官建置一、遠古的傳說二、記事方法三、史官建置第二章  周秦時期的史學一、《尚書》、《周書》、《春秋》二、《左傳》、《國語》三、《戰(zhàn)國策》、《世本》四、《穆天子傳》、《山海經(jīng)》五、《呂氏春秋》六、周秦史學的成就第三章  兩漢的史學一、紀傳體通史的創(chuàng)立——《史記》(一)《史記》的作者司馬遷(二)《史記》的特點(三)司馬遷在史學上的地位二、紀傳體斷代史的創(chuàng)作——《漢書》(一)《漢書》的作者班固(二)《漢書》的特點(三)對《漢書》的評價三、《漢紀》(一)《漢紀》的作者茍悅(二)《漢紀》的內(nèi)容和特點(三)后人對《漢紀》的評論四、《東觀漢紀》五、劉向、劉歆父子的《七略》和《別錄》六、兩漢史學的成就第二編  史學的發(fā)展時期——魏晉南北朝的史學第四章  魏晉的史學一、三國時期的史學(一)三國史的記注(二)古史的研究(三)漢史的研究二、兩晉時期的史學(一)晉史的編寫(二)三國歷史的編寫:陳壽《三國志》(三)漢史的編纂(四)《竹書紀年》的發(fā)現(xiàn)(五)地區(qū)歷史的編寫:常璩《華陽國志》第五章  南北朝的史學一、南朝時期的史學(一)劉宋的史學(二)齊代的史學(三)梁代的史學(四)陳代的史學二、十六國的史學三、北朝時期的史學(一)北魏的史學(二)北齊的史學(三)北周的史學四、魏晉南北朝時期史學的成就第三編  史學的昌盛時期——隋唐兩宋的史學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史學一、隋代的史學(一)魏澹《魏書》(二)李德林《齊史》(三)王劭《齊志》與《隋書》(四)地志書(五)類書二、唐代的史學(一)前代史的編訂(二)史學評論專著的出現(xiàn)——劉知幾《史通》(三)典志體史書的創(chuàng)立——杜佑《通典》(四)地志書(五)類書(六)其他:史漢三史的注三、五代的史學(一)五代十國編纂實錄(二)劉昀等《舊唐書》第七章  宋代的史學一、前代史書的編修——薛居正等《舊五代史》二、舊史的重訂(一)歐陽修等《新唐書》(二)歐陽修《新五代史》三、編年史的發(fā)展——司馬光《資治通鑒》(一)編寫的目的和方法(二)《資治通鑒》的特點(三)《資治通鑒》的缺點四、在《資治通鑒》影響下編寫的編年體史書(一)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二)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第四篇  史學緩慢發(fā)展時期——元明的史學第八章  元代的史學第九章  明代的史學第十章  明代的野史及其他第五篇  史學的興起和繁榮時期——清代的史學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的史學第十二章  編年、紀事本末、學術史、叢書、類書的編纂第十三章  方志、典型體史書和目錄學第十四章  史評專著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南朝時期的史學(一)劉宋的史學范曄《后漢書》  自漢中興以后,司馬彪、華嶠寫史以來,作者相繼,出現(xiàn)十幾部后漢書。晉東遷之后,史籍遭到嚴重的破壞,三存其一。到宋宣城太守范曄,招收人才,收集舊書,刪煩補略,作《后漢書》,以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到獻帝劉協(xié),二百年的歷史。范曄(398-445年),字蔚宗,祖籍順陽郡順陽縣(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人,后遷山陰(今浙江紹興),他的祖父范寧,為晉豫章太守,長于經(jīng)學,父范泰,為宋侍中、左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對經(jīng)學也有研究,寫《古今善言》二十四篇。范曄出繼從伯范弘之家,范弘之也以儒術知名,做過太學博士。這樣一個家庭,給范嘩的史學思想帶來很大影響。范嘩少年時代,刻苦學習,博覽經(jīng)史?!端螘繁緜髡f他“為人多才藝,博涉經(jīng)史,喜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①。曾在劉裕之子義康部下為冠軍參軍。到劉裕代晉稱帝,劉義康封彭城王,范曄為兵部員外郎。《后漢書》凡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合為百篇,十志未成而卒。到了梁朝,李賢、劉昭為《后漢書》作注,把晉司馬彪《續(xù)漢書》中的八志,補充到范嘩書中,宋真宗以后,才合刊流行。

后記

我于1956年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期間開始學習、研究中國史學史,兩年后因調(diào)到安徽省高校專門從事中國古代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而中止了對中國史學史的研究。1979年安徽大學重建歷史系后,決定設置史學史課程。我遂重操舊業(yè),對中國史學史作進一步探索,并前往中國人民大學,拜訪我的老師——尚鉞先生、曾憲楷先生,他們對我的研究進行了多次指導,又蒙家父傅振倫先生賜予1948年在東北大學講課舊稿——《中國史學史大綱》及有關資料,經(jīng)過兩年多的鉆研、思考,終于完成20多萬字的《中國史學史講稿》。從1980年秋,我開始在安徽大學歷史系講授中國史學史這門古老而又年輕的課程。在講課過程中得到同行友好的支持和具體幫助。他們先后從四面八方寄來了十幾部史學史專著,介紹研究史學史的信息、編寫講稿和出版史學史專著的經(jīng)驗,他們的隆情厚誼我永志不忘。他們是:中山大學教授曾慶鑒學長,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陶懋炳先生,哈爾濱師范大學教授董克昌學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鄒賢俊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導蔣大椿先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導瞿林東先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導吳懷祺先生,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魏連科先生,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華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汝豐學長,福建師范大學教授潘德深學長,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李曉明先生。寄來的珍貴資料對我研究史學史有很大幫助,在成書過程中,吸收了各位專家研究的成果,豐富了《中國古代史學史》的內(nèi)容。

編輯推薦

《中國古代史學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